「悟空傳」最大的問題,悟空終究只是一個憤青

2021-03-04 獨立魚電影

在經歷了大半年的票房慘澹,影院經理都恨不得跳槽的窘境後,內地影市終於迎來了一部「能賺錢」的國產片——

《悟空傳》

上映五天,票房破4億

昨天的排片率最高達到了49.4%,佔據半壁江山。

成為春節檔以來首周票房成績最好的國產片。

(所以說這半年來國產片們到底都在幹嘛?)

但與之相反的,是口碑上的慘不忍睹。

豆瓣5.5分,連及格都沒到,可以說是非常難看的數字了。

說實話,像這種六分及格線都不到的片子,香玉一般都自動「避雷」,省下電影票錢買棒冰吃。

但這畢竟是彭于晏主演的片子,所以猶豫了幾天,香玉還是決定去給自己的老公捧捧場。

如果細數片中辣眼的槽點,香玉可以洋洋灑灑寫出一篇吐槽文。

但還是更願意探討,《悟空傳》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香玉並不是最早一批看《悟空傳》小說的人。大概就是去年這個時候,因為知道電影版正在籌拍,所以在搖搖晃晃的地鐵上拿手機過了一遍原著。

雖然看得不是太走心,但大致印象還是在的。

三條愛情線:孫悟空和紫霞、天蓬和阿月、唐僧和小白龍。

時間線是打亂的,人物視角也在不斷變化。

而今何在的文風也是偏細膩柔情,更注重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抒寫

而不是像《盜墓筆記》《鬼吹燈》那種脈絡清晰、細節飽滿的故事性文學。

這是《悟空傳》的特色,也是它影像化的難點。

隨便摘幾句臺原文你們感受一下:

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世界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是沒有家的。你讓他回去,他找不到來時的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就會死在某個角落裡。

師父,我一直在想,天下萬物,皆來於空,可這眾生愛痴,從何而來?天下萬物,又終歸於空,那人來到塵世浮沉,為的又是什麼?

看到不少批評聲說電影中原著的臺詞太少;

但說實話,如果這些臺詞真的被放進去了,會不會又被人罵成是矯情、中二?

所以也就難怪很多原著粉認為,王家衛才是拍《悟空傳》最適合的導演

《悟空傳》電影版的理想狀態,就是王家衛版的《東邪西毒》。

但不好意思,本片的導演是郭子健

郭子健是誰?

是香港導演圈的新秀,07年拍攝處女作《野良犬》被提名金像獎新晉導演,13年就和周星馳聯合執導《西遊降魔篇》

郭子健擅長的是港片中的熱血、衝勁,是分分鐘就要掀桌子砸酒瓶的少年之氣;

而他的短板則是愛情和文戲

這在影片中表現的也很明顯。

原著的三條愛情線,在電影中只剩下一條半

一條孫悟空和阿紫的愛情主線,半條天蓬和阿月少的只剩幾個回憶殺鏡頭的輔助添加。

然而就算簡化成這樣,孫悟空和阿紫的愛情依然被處理得單薄又拖沓

莫名其妙的一見鍾情,毫無防備的兩情相悅,鑽牛角尖的死心塌地

全然沒有了原著中讓香玉在地鐵這種大庭廣眾之下都差點掉眼淚的感染力。

大概是為了符合商業片的劇本規律,楊戩這個「痴情男二」的戲份反倒是被提了上來。

默默付出、死心塌地的形象相當吸粉

而且他的「麒麟臂」(不知道專業名詞是啥)造型也是相當帥氣,一句重低音的「崑崙山灌口二郎」又中二又性感

香玉插一句,儘管郭子健表示這部電影的預算並不是很大,但特效做的還是合格的

如果把電影一分為二,以花果山村民被清洗為分界線,前半部分文戲吃重,情節拖沓;後半部分以武戲為主,開始帶起節奏,流暢度和緊湊感,都有提升。

影片正式上映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未加特效的片源曾在網絡上洩露

不過對於這麼一部特效吃重的影片,香玉實在不懂那些要花五塊錢看半成品的人是什麼心態。

看演員在綠幕前手舞足蹈,有什麼意思?

說回來,大概是因為86版《西遊記》太深入人心,讓太多觀眾產生了《西遊記》是一個老少鹹宜的「兒童讀本」的感覺。

但事實上,原著中有著大量「少兒不宜」的描寫段落(比如女妖色誘唐僧)。

往深了說,更是以魔幻神話的外殼,夾帶著批判社會、批判體制的私貨。

《西遊記》也因此在明朝被列為禁書

而《悟空傳》原著的精髓,就在於這股反抗權威、反抗束縛的「不服」。

郭子健當初就是被那句經典口號所感染,而產生了拍攝此片的想法:

我要讓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的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所以我們會看到,整部影片不是用故事支撐起來的,而是一股情緒

憤怒。

不服這既定的「天命」,不服冷血無情的「規則」。

不求花果山能夠鮮花開遍,也至少留給那裡的人民一點點生的希望。


但即便這樣,在天尊看來也是打破了「天地平衡」,之後一場屠村清洗,讓花果山再度成為絕望之獄。

效率之高,清洗之絕,令人細思極恐。

請問,你怎麼能不憤怒?


郭子健為了體現孫悟空的這種憤怒,連設計的打法都是最暴力最血腥的方式,直接拎著腦袋拔掉,或者抓著四肢撕裂。

想像一下,如果影片中的黑煙虛化直接換成血漿噴射,那這段落大概就可以被列入「十八禁」了。

不過香玉覺得,體現憤怒精髓的是,那根金箍棒

相較以往思維定勢中的「定海神針」,《悟空傳》的金箍棒是熔巖凝結而成,噴射的火焰如同孫悟空無可宣洩的怒氣

這裡的孫悟空,就是一個十足的憤青

在香玉的一貫理解中,並不把「憤青」作為一個貶義詞。

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表達憤怒,難道還要等老了,沒有力氣地時候再去表達嗎?

對不公的憤怒,對強權的憤怒,才能令人開始反抗。

然而,「憤青」為什麼開始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是因為人們發現,憤怒本身毫無意義啊

就好像苦難成就人一樣具有欺騙性。

苦難本身毫無意義,只有對苦難的思考,才具有意義。

否則那麼多經歷過苦難的人,為什麼還在經歷苦難?

同樣,沒有思考的憤怒,也無法讓人感懷。

所以,當整部電影支撐起來的不是故事,而僅僅是一股情緒的時候,我們並!不!會像悟空一樣憤怒

這就是《悟空傳》最大的問題所在


《V字仇殺隊》中,V和悟空一樣反抗黑暗暴權,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拼盡全力。

兩者的精神內涵是相同的。

甚至同期上映的《大護法》,這一點上,其實也是遙相呼應的。

但其它兩部的不同在於,我開始思考了

軍師聯盟 | 大護法 | 玉子

十三個原因 | 殺不死 | 我的前半生

隨性所欲 | 二十二 | 深夜食堂

面對陌生與未知,無數奧迪車主正在他們不斷進取的路上。引燃改變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悟空傳」(修訂版)
    有價值 有溫度只缺您的一個關注和分享昨天的版本有一些嚴謹度上的問題,重新修訂了一版。
  • 看完《悟空傳》,終於搞懂是誰謀殺了孫悟空
    而《悟空傳》中,孫悟空的形象雖然沿襲了反抗者這一最常見的解讀,但多了逆行天命的悲劇英雄色彩,這個形象就更接近於彌爾頓《失樂園》中的撒旦。一個大鬧天宮,一個反叛上帝;一個是妖,一個是惡魔。這兩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都指向同一個內涵:在權力秩序的想像當中,任何一種企圖僭越其原本位置的行為和思想都被會被打向文化想像中「惡」的範疇(比如妖和惡魔)。在神仙-妖,上帝-惡魔這樣的「善惡」對峙當中,總有一個反抗權威、追求自由的時代會出現為惡和妖魔正名的文藝作品,《西遊記》如此,《失樂園》同樣如此。
  • 我們的悟空傳
    《悟空傳》所描述的是另一種不同於臉譜化形象的悟空精神,代表了我們對孫悟空的認識從臉譜化到細細思考下的認知多樣化。今何在的《悟空傳》在塑造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小說,第三個階段是電影,而橫跨這兩個階段中間的則是遊戲。不是鬥戰勝佛《鬥戰神》是騰訊自研遊戲歷史上的一個口碑式作品。
  • 「悟空傳」電影上映,我和原著作者今何在聊了聊感受.
    當主持人點到他的名字,今何在舉起話筒,負責回答「電影和小說的區別、編劇難點、如何看待演員陣容」此類問題。《悟空傳》是一本十七年前的書。今何在,1999 年畢業於廈門大學,2000 年在新浪網「金庸客棧」板塊連載發表《悟空傳》,2001 年結集出版。至今為止,《悟空傳》前後出版超過 7 次,加印 147 次,銷量累計遠超百萬冊。
  • 從《悟空傳》到彭于晏---《悟空傳》影評
    (今早,我朋友群被《北京人怎麼活》的數篇文章刷屏了,我突然想寫寫近期《悟空傳》這部電影的影評。)
  • 悟空傳:無悟空 不阿紫
    輕勵志|暖故事|知心派悟空傳
  • 最難改編IP,「悟空傳」電影到底如何?
    作者:羅罔極來源:羅罔極(ID:luowj1996)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毫無疑問,《西遊記》是中國所有文學著作中最大的IP。《悟空傳》的原著小說,我至少讀過5遍。所以,在《悟空傳》中,你能看到他對周星馳作品的一些致敬。比如,當孫悟空的真身顯現時,《小刀會序曲》再次響徹,激昂又使人頗感悲愴。《悟空傳》的特效水平,也不輸於周星馳的《西遊》系列。
  • 努力了這麼多年,你們終於毀了《悟空傳》
    【這是一部看了會讓你覺得很「熱」血的片子~~~「奇觀電影」的文字不會讓你失望。】
  • 「七龍珠最強反派」網友票選系列裡讓悟空最苦戰的對手
    其中力量大會篇是阿漆最推薦的一部份,沒看過的朋友真D推薦一定要來看一下,今天阿漆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份「七龍珠最強反派」排行榜,說真的趁著這波電影版「七龍珠超布羅利」來看一下感覺還蠻應景的說,只是想不到在網友的心裏面,布羅利竟然還不算是最難搞得反派啊!?
  • 《悟空傳》彭于晏飾演最帥悟空!!
    電影《悟空傳》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
  • 兩首《悟空》一本《悟空傳》,大聖歸來所感
    如果他不去,必然是滅亡,他是被選中的,那麼如果,他不照著既定路線走下去,終究會有另一個被選中的人來取代他,冥冥之中一切都已規劃好。在看大聖歸來的時候,旁邊有個小孩兒問他媽媽「這個不是動畫片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大人來看?」他媽媽回答:「因為他們一直在等大聖歸來啊,等啊等啊就長大了」-----突然淚目大聖歸來播出時,外國人不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成年人去看動畫片。
  • 《悟空傳》的電影和小說
    而在《悟空傳》中,金蟬子卻和佛祖打了一個賭,想要去證明佛祖錯了,他和孫悟空一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天命。因為《悟空傳》其實是補全了許多人兒時對《西遊記》這部小說的遺憾。這個時候,《悟空傳》出現了。在《悟空傳》中,悟空不再順從、唐僧不再懦弱、八戒不再猥瑣、沙僧也不再可有可無。西天取經不過只是一場陰謀,大鬧天宮、對抗命運這才是師徒四人的歸宿。
  • 《悟空傳》:曾經我們是悟空,如今我們是凡人
    《悟空傳》:曾經我們是悟空,如今我們是凡人 文/懷左同學 01 《悟空傳》電影版我看了,說實話,對於我這個忠實原著黨來說,不滿意,所以今天我要講的,是記憶中,我所理解的《悟空傳》。 曾經我們是悟空,如今我們是凡人。 變了嗎?變了。 連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後來都被人安排去取西經了,如你我這般的普通人,才真正發現,長大,原來就是一個泯然於眾人的過程。 人生而不同,後來逐漸相同。
  • 比西遊記更暗黑更熱血,「悟空傳」針針是血
    剛一上映,《悟空傳》便迎來口碑兩極化。改編自今何在的紅極一時的同名小說,17年前的超強IP,儘管作者也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之一,但電影一立項還是受到許多原著黨的倒評,上映後果然還是有同樣的聲音,豆瓣5.6的評分就可見一斑。
  • 小說 | 悟空傳
    作者原名《西遊西遊》我改為《悟空傳》.前言:西遊,可曾就是你最終的答案?我等無意冒犯,只是……」「滾。」石像的話中沒有怒氣沒有波瀾。「你還是你。只是沒了心氣。」三藏也沒有太多表情。「師恩已報。」石像歸於平靜。「為何還要執著在這裡?你又不像你了。」「我還是我,只是你自己不是你了。」石像還是平靜著。「不,我還是我,只是為什麼?我用了五百年讓自己看透了。
  • 【電影筆記】悟空傳
    期待了很久,一則因為原著打動人心,二則因為主演是彭于晏,三則因為縫紉機樂隊的同名片尾曲《悟空傳》的MV相當燃。所以就算720高清資源在院線上映一周前就流出來了,我也堅決不看。先在網上重溫了一遍小說,再在淘寶買了件悟空T恤,在7.13日悟空傳上映的這一天虔誠的穿上,然後去影院看了這場被改編的面目全非的電影。
  • 是夢幻也是現實,超三桃紅悟空竟然和超三悟空一起登場了!
    倘若,我們只是說一種如果,黑悟空沒有死的話,如果他繼續修行,是不是會更可怕。畢竟黑悟空常態下就以及和超三悟空平分秋色了。而桃紅悟空直接可以和超藍五五開...」,官方不存在的桃紅超三悟空在GK這裡,沒有不可能。
  • 悟空傳: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冥須悟空
    悟空晚飯對著西邊的彩霞,豬八戒睡前看著天空的星星,前因後果五百年,記得的,忘卻的,欲說還休。看完《悟空傳》,我看到了八戒令人嚮往的星河愛情,看到了金蟬子對於佛法的質疑,也看到了悟空的絕望、沮喪和憤怒。逃不出圈子,也進不去圈子,不想工作又不得不工作,想生活卻疲憊到沒有生活,渴望愛情也只是空留遺憾。社會如同宿命,一切像是既定的軌跡。我以為我有很多路可以選擇,卻發現路越來越載,想朝往哪邊,卻任憑努力仍過不去那道牆,四周有很多看不見的牆,翻越不過,或許花費很多年時間才可以跨越,可是我們等不起,其實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一切皆是神佛安排,逃脫不了的命運?
  • 神話電影《悟空傳》 最叛逆悟空橫空出世
    根據今何在同名小說改編,由郭子健執導,黃建新監製,彭于晏、倪妮、歐豪、餘文樂、鄭爽、喬杉聯袂主演,俞飛鴻特別出演的電影《悟空傳》將於2017年7
  • 回不去的青春,當年在網吧讀到淚流滿面的《悟空傳》
    沙僧大概改動最少,只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貶下凡,之後為返回天宮隱忍500年。今何在到底要寫什麼,我想當時的他也只是一番熱血懵懂與衝動。他或許想寫愛情,所以有了三段絕世之戀。他或許想寫成長,所以悟空最後明了此生。又或許,他只是想對抗,對抗一切壓迫他的存在,寫一個轟轟烈烈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