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青春,當年在網吧讀到淚流滿面的《悟空傳》

2020-12-27 葉子聽蟬

如果有人問我青春時看過最難忘的小說,我一定會回答他三個字——《悟空傳》。初次接觸這部小說是在初中時期的網吧裡,那時酷愛網絡小說,所以總會上各大網站找書。那時候,郭敬明和韓寒也才剛剛嶄露頭角,但《悟空傳》卻已紅遍大江南北。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那時候覺得最帥氣的話,也莫過於此了吧

這本書中,唐僧五人都進行了魔改。孫悟空被分成了兩半,一半執念在化為廢墟的花果山為魔,一半化為孫行者護送唐僧取經。唐僧只為質疑佛祖的錯誤,其實早看透了所有。八戒與嫦娥的愛情永遠難以磨滅,如果非要忘卻,那還不如選擇形神俱滅。小白龍喜歡上了唐僧,他兩的情節由哭到笑,由喜到悲。沙僧大概改動最少,只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貶下凡,之後為返回天宮隱忍500年。

今何在到底要寫什麼,我想當時的他也只是一番熱血懵懂與衝動。他或許想寫愛情,所以有了三段絕世之戀。他或許想寫成長,所以悟空最後明了此生。又或許,他只是想對抗,對抗一切壓迫他的存在,寫一個轟轟烈烈的神話故事。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時的今何在還是未被壓入五指山下的悟空,我也還是那個看《悟空傳》能在網吧嚎啕大哭的少年。我的孫悟空,是至尊寶,是齊天大聖,但絕不是孫行者與鬥戰勝佛。

少年總是要長大,熱血是否也會冷卻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梁啓超《飲冰室全集》

我曾經以為少年總會長大,但熱血卻不會冷卻。夢想屠龍的少年藏起了手中的劍,但心中的劍卻依舊熠熠生輝。

可現實是如此殘酷。

2017年,由郭子健執導,彭于晏、倪妮、歐豪、餘文樂、鄭爽、喬杉、楊迪聯袂主演,俞飛鴻特別出演的超級豪華大劇《悟空傳》正式上映。最關鍵的是,編劇裡還有今何在這位原作者。觀影前,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因為之前火遍全球的《甄嬛傳》就是小說作者流瀲紫擔任編劇,劇情也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原滋原味。

然而,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如我這般長大的書迷來看這部電影,絕不是為彭于晏、倪妮、歐豪、餘文樂這些大牌明星,僅僅是為了重溫少年時的感動。結果,拍得及其爛俗的愛情成了主線,悟空的反抗精神了無雲煙。「就這,就這?就這!」好好的一部電影劇情改得亂七八糟,人物人設一個也沒立起來。如果我再年輕10來歲,看完全片可能唯一記住的就是作中二狀的彭于晏。

如果說,電影的不盡人意僅僅讓我有點鬱悶,那今何在出來站臺的態度才讓人感覺莫名的悲傷。當網上一片群嘲的時候,原作者今何在出來為《悟空傳》辯護,聲稱這是一部好電影,並說了一個名言金句——「電影跟小說有何關係」。

是啊,電影和小說有何關係,不過是我們書迷的一廂情願。《悟空傳》於2000年在新浪網發表,那時的今何在也不過20出頭。大學剛畢業的他,是迎面站在社會浪潮前的小人物,他不肯低頭認輸,心懷夢想,所以用真摯的情感寫出了《悟空傳》。

時光荏苒,17年過去,當年的小人物已變成著名的作家。青春的歲月逝去,步入中年的今何在終究還是如《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一樣,在取經的路上逐漸「成長」。有人說他的作品主題都是關於青春成長的,那麼他的現實,也就是中年人的成長寫照。

步入社會開始承擔壓力的我們,其實明白中年人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只是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少時的夢破碎得如此淋漓盡致,點滴不剩。

今何在發自評說「所以,所謂「請堅持自我」,是不是也是一個謊言。其實是:我希望你成為我想要的那個你。」

是的,這的確是個謊言。我們所有人都在變,所以傻傻地希望腦海中的那個《悟空傳》沒變。

原來長大的少年熱血從未冷卻,只是要背負責任前行

沒有人不喜歡《老人與海》,因為所有人都盼望自己是聖地牙哥。我們對於自己得不到的,總是賦予它神聖的意義。

時間來到2020年,這個魔幻的年份一開場,便給所有人迎頭痛擊。新冠肺炎的肆虐,整個中華大地風聲鶴唳。萬幸的是,有我們的政府,更有那些在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

「吹哨人」李文亮最早發出疫情信息,並在網際網路上吶喊,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因此,他被警方訓誡,甚至背上了散播謠言的罪名。

「總指揮」鍾南山院士已84歲高齡,為穩定軍心毅然決然奔赴第一線武漢,並為武漢正名——「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柔弱的女護士拜別家裡人,一封封寫給家裡人的離別書讓人想到了當年的秋瑾女俠。中國娘子軍,為大義奮不顧身,舍小家成全大家。

還有更多的人,他們是武漢本地奮戰的醫生、護士、公務員、警察及更多的普通人,是從祖國四面八方趕到參與援助的「救火」隊員,是全國各地湧現出的平民英雄。在這場大難中,終究站出了無數人,為14億人民遮風擋雨。

這個時候,我才終於明白,原來長大的少年熱血從未冷卻,只是要背負責任前行。平日裡熱血不過是埋於心中,等到危急存亡之秋,自當挺身拔劍起長歌,齊心舞戟掃疫魔。

何必要堅持在小說中去尋找感動,現實中也有如此多的中華熱血兒女。孫悟空為了花果山鏖戰十萬天兵天將,抗疫英雄們為了我們也同樣與億萬病毒做生死決戰。人人都可以做孫悟空,只要他有一顆勇敢站出來,為守護他人戰鬥的心。孫悟空從來不僅僅只為自己戰鬥,還為了相信他的猴子們。責任與守護,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原來,成年人的成長,並非我理解的世俗意義的變心。他們只是為了家庭和生活,磨平了自身表現在外面的稜稜角角,他們背負著責任一步步前行,也會因責任和熱血展現鋒芒。

我很慶幸,今何在的《悟空傳》雖不在了,我們也都長大了,但屠龍的少年依舊在

相關焦點

  • 《悟空傳》裡的孫悟空才是真正的戀愛高手!
    觀音讓一隻老烏龜騎了一淨瓶水上來,對他說—— 「悟空,我這瓶中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淨瓶又是個寶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你須是留些什麼東西作當。」
  • 從《悟空傳》到彭于晏---《悟空傳》影評
    看過《悟空傳》書的人很少,喜歡彭于晏的人很多。 我在2001年在北京買到《悟空傳》的書,買完就認真讀了幾遍,又順便買了《天蓬傳》《沙僧轉》,一直到看完電影《悟空傳》,又認真讀了一遍了書,覺得寫得好的地方都用鋼筆勾出來,又在書眉書邊空白處再複寫一遍,於是這句話,就寫了很多遍,主持問玄奘,我要把主持傳給你,你想學什麼?
  • 【《悟空傳》觀影+讀書會·回顧】看了電影,想去讀讀原著了
    《悟空傳》伴隨十多年青春歲月,塵封的初次讀到熱淚盈眶的美好記憶;保持讀書習慣的內心充盈感;少年人讀到戰天鬥地,青年人讀到猶疑迷茫,中年人讀到妥協規則下的自我再認識,老年人讀到滄海一粟白駒過隙;大V的IP落地成為電影的欣喜失望
  • 《悟空傳》從網絡文學小說到舞臺劇 只保留了他一個主角
    那一代的孩子,不一定所有人都看過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但絕大多數孩子通過《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已經可以對情節倒背如流。有一個孩子,他從這個故事的人物中找到了自己所見的世人的影子,他不停地通過《西遊記》思考人生。如果說別的孩子僅僅與《西遊記》為友,那麼這個孩子便是最終成了改造《西遊記》的人,因為他長大之後,寫了一本屬於他的「西遊記」——《悟空傳》。
  • 《悟空傳》從網絡文學小說到舞臺劇 只保留了他一個主角
    那一代的孩子,不一定所有人都看過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這本書,但絕大多數孩子通過《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已經可以對情節倒背如流。有一個孩子,他從這個故事的人物中找到了自己所見的世人的影子,他不停地通過《西遊記》思考人生。如果說別的孩子僅僅與《西遊記》為友,那麼這個孩子便是最終成了改造《西遊記》的人,因為他長大之後,寫了一本屬於他的「西遊記」——《悟空傳》。
  • 上林那些年的網吧,承載了我們多少風華正茂的青春?
    你是否還能記得當年在網吧裡發生的許許多多的故事,是否記得我們的青春也曾經在那裡揮灑。先不說虛度光陰,至少曾經在那個嘈雜的環境裡,也埋藏著我們永難忘記的回憶!結果一個哥們崴了腳,他還一瘸一拐咬著牙跟著我們去了。結果沒上到通宵腳腫得比腿還粗,疼得他直掉淚。嚇得我們趕緊背著他跑去醫院。  事後,為了安撫他受傷的心靈,打飯洗衣我們哥幾個包了他半個月。
  • 漫畫版《悟空傳》| 幾代國人的「蓋世英雄」,大人小孩讀到停不下來
    而《悟空傳》將中國古典名著與「歐漫」(全球三大主流漫畫形式之一)的表現形式融會貫通,經典的故事結合歐漫多元性的鏡頭語言,隨手翻開一頁就是動畫場景,將人物內心活動刻畫的特別到位。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能解決讀不懂的問題,也能通過孩子對圖畫的興趣,逐漸培養孩子對閱讀興趣。
  • 《悟空傳》影評:致敬每個人的夢想
    昨日抽得閒暇,獨自一人去看新上映的《悟空傳》,這絕對是史上顏值最高的西遊題材電影,彭于晏的臺灣腔猴子也不是那麼的難以讓人接受,歐豪飾演的天蓬既酷帥又深情
  • 《悟空傳》| 你一定不知道,金箍棒的背後竟還藏著如此動人的愛情
    《悟空傳》終於上映了。這是我整個暑假最期待的一部電影了。在我看來,每一部西遊記都應該立足時代,用當下年輕人最喜歡的方式,去傳遞它的意義和內涵。《悟空傳》作為暑期檔最值得期待的大IP電影。它的特效絕對對得起今何在經營了16年的口碑:第一次看到金箍棒是可以液化,如熔巖從悟空耳朵傾注,膨脹時炭燒鋼溶,灰燼幾乎隨著3D效果迎面撲來,讓臉微熱。
  • 《悟空傳》:曾經我們是悟空,如今我們是凡人
    《悟空傳》:曾經我們是悟空,如今我們是凡人 文/懷左同學 01 《悟空傳》電影版我看了,說實話,對於我這個忠實原著黨來說,不滿意,所以今天我要講的,是記憶中,我所理解的《悟空傳》。 當年那是你說的嗎?是的。 來過?來過。 走了?走了!  02 今何在後來為《悟空傳》寫了一篇序言,叫《在路上》。
  • 《悟空傳》插曲《空》是誰唱的?悟空傳插曲《空》完整版歌詞
    《悟空傳》插曲《空》是誰唱的?電影《悟空傳》主題曲《齊天》發布之後,片方接連發布第二支音樂,由林志炫演唱的插曲《空》。意外的是,這支音樂風格與主題曲大相逕庭,林志炫以極具辨識度的音色深情獻唱,盡顯悽美哀婉。電影《悟空傳》除了一腔熱血的高燃故事,還有百轉柔腸的悽美愛情。林志炫開場婉轉輕唱,如泣如訴,到了副歌逐漸加強,曲調變得激昂,飽含著愛而不得的遺憾情緒。
  • 悟空傳:無悟空 不阿紫
    :無悟空 不阿紫米粒看完電影《悟空傳》,屏幕微亮,音樂響起,身邊的觀眾們都在感慨唏噓,而我腦海裡一直迴蕩著一個聲音:「阿紫這一生真的需要孫悟空嗎?」是啊,她是天庭掌權人——上聖天尊的女兒,是可以隨口說出「我看晚霞的時候不做任何事」的任性仙女,是一個會被楊戩深愛並保護一生的幸運女孩,身邊還有個對她死纏爛打的發明家捲簾自願當備胎。她可以在天機處毫無顧忌地逞強慪氣,打架鬥毆,可以隨隨便便就從母親那裡要到威力無窮的法器,可以在喜歡的人面前面理直氣壯地胡攪蠻纏。剛出場的阿紫,囂張跋扈並不招人喜愛。
  • 我們的悟空傳
    關於桀驁不馴,另外有兩部作品在主要描繪這一點。一部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大鬧天宮》,一部是今何在的《悟空傳》。前者與《哪吒鬧海》一樣,往深了究是帶有一定的政治影射意義的,描寫強權壓迫下的滔滔戰意。後者則通過孫悟空的心理描寫訴說了西行路上對自由的追求和與強權的撕裂。2000年《悟空傳》首次出版。
  • 努力了這麼多年,你們終於毀了《悟空傳》
    整個片子極其中二港漫風,和《西遊記》幾乎沒關係,和《悟空傳》幾乎沒關係,今何在當年的原著靈感來自《大話西遊》,又加入了自己對自由與禁錮的理解,很適合年輕人對時代權威產生質疑,理想主義情懷的熱血勇氣和存在主義焦慮並存。
  • 《悟空傳》:熱血不死,烈酒當歌
    ——《悟空傳》初看《悟空傳》時,我還是個情竇未開的初中生。但《悟空傳》影響我的,並不是放棄和絕望,而是在看清這一切之後,那腔熱血和勇氣仍然存在,所以得知《悟空傳》要拍成電影的消息,讓我興奮了許久。看完點映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你曾經是《悟空傳》的書迷,如果你曾經有過熱血青春,那你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說實話,電影跟原故事的確差別較大,但是,並不妨礙它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故事改編得好,而且,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保留了人物的精髓。
  • 《悟空傳》 :「頑劣」阿紫,天真倪妮
    (《悟空傳》阿紫的預告) 《悟空傳》原著作者今何在在豆瓣回答「為什麼阿紫性格變俏皮了」的時候提到,小說裡的紫霞過於文藝,形象修改以後,感情戲其實更自然,也更好看。因此,這一次,是恣意任性的阿紫,是渾不吝地說著「我看晚霞時不做任何事」的阿紫站到了魔王孫悟空的身邊,他們在心理上無限趨近,一樣的善良熱血,一樣的生猛莽撞,也一樣不服天命。
  • 重磅新書 | 《悟空傳》,讓圖像小說來拯救不愛閱讀的孩子
    而《悟空傳》將中國古典名著與「歐漫」(全球三大主流漫畫形式之一)的表現形式融會貫通,經典的故事結合歐漫多元性的鏡頭語言,隨手翻開一頁就是動畫場景,將人物內心活動刻畫的特別到位。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能解決讀不懂的問題,也能通過孩子對圖畫的興趣,逐漸培養孩子對閱讀興趣。
  • 電影《悟空傳》插曲《空》是誰唱的?悟空傳插曲空完整版歌詞
    電影《悟空傳》主題曲《齊天》發布之後,片方接連發布第二支音樂,由林志炫演唱的插曲《空》。意外的是,這支音樂風格與主題曲大相逕庭,林志炫以極具辨識度的音色深情獻唱,盡顯悽美哀婉。電影《悟空傳》除了一腔熱血的高燃故事,還有百轉柔腸的悽美愛情。林志炫開場婉轉輕唱,如泣如訴,到了副歌逐漸加強,曲調變得激昂,飽含著愛而不得的遺憾情緒。
  • 《悟空傳》的電影和小說
    電影《悟空傳》首映當天的零點場,我就去看了這部電影。凌晨一兩點的電影院內座無虛席。能在夜半三更時,迎著稀稀落落的雨水去電影院看首映的,想必大多是《悟空傳》的書迷(當然,也有彭于晏、歐豪、餘文樂等人的迷妹)《悟空傳》電影其實沒太多好聊的,就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的、還不是很成熟的娛樂電影,在特效上可圈可點,在劇情和內涵上面則較為薄弱。
  • 【電影筆記】悟空傳
    期待了很久,一則因為原著打動人心,二則因為主演是彭于晏,三則因為縫紉機樂隊的同名片尾曲《悟空傳》的MV相當燃。所以就算720高清資源在院線上映一周前就流出來了,我也堅決不看。先在網上重溫了一遍小說,再在淘寶買了件悟空T恤,在7.13日悟空傳上映的這一天虔誠的穿上,然後去影院看了這場被改編的面目全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