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影評:致敬每個人的夢想

2021-02-09 瀟瀟徐行

昨日抽得閒暇,獨自一人去看新上映的《悟空傳》,這絕對是史上顏值最高的西遊題材電影,彭于晏的臺灣腔猴子也不是那麼的難以讓人接受,歐豪飾演的天蓬既酷帥又深情,為八戒正名,閆妮的阿紫也讓人印象深刻,餘文樂的楊戩刻畫到位,鄭爽的阿月也很美。電影情節簡單,不像小說那樣晦澀難懂,但即便如此,看完之後仿佛還是像丟了東西一般,只能用文字慢慢尋找。

花果山的一隻石心石猴,巨魔碎片孕育而來,家園被天庭燒成焦土,幸被菩提老祖尋救,猴子決心不由天命,要毀掉天庭所謂掌控萬物命運的天機儀。

猴子混入天庭神仙學院天機塾,結識了天尊遊歷人間100年後歸來的女兒阿紫,天尊座下第一殺手天蓬,未開天眼的楊戩,還有搞笑發明家捲簾。猴子與阿紫情愫初生。

猴子伺機闖入天機儀重地,卻早已被天尊看出端倪,遇到楊戩和天蓬的伏擊,惡戰之中,阿紫,捲簾也隨後趕到,一番混戰之下,五人一同墜入凡間,正是花果山的一處小村莊。

在凡間,眾人都失去法力,天蓬也重逢貶入凡間轉世後的阿月,兩人的信物就是那一分為二的星石,可是轉世後的阿月已經記不得天蓬,天蓬淚眼婆娑,不是說好只要星石在,你一定就會記得我麼?阿月說,這幾天的日子,是她這輩子最快樂最幸福的日子。

過去真的有那麼重要麼?珍惜現在在一起的時光,才是最重要的。

阿月說,你是天神,你要守護我們的天河。

天蓬深情道:我想守護的只有你。

電影到這,有一種淚崩的感覺。

大家同心協力之下,收服妖雲,喜降甘霖,花果山晚霞重現,猴子心悅:都回來了,雖然和以前不一樣,仍是一片焦土,但是感覺這就是他的花果山。

生活再堅難,人定心齊,為了同一目標而團結奮戰,生活就有希望。

村人重拾希望之時,天尊派來天兵盡屠村民,「我讓你們經歷這一切,就是讓你們明白,你們什麼都改變不了。」

順應天命,不要妄圖打破天地平衡,安安分分做個命中人吧。

我不服!猴子受盡折磨而心未死,阿紫不忍,淚別猴子,告訴猴子,花果山的晚霞都是假的,我們所做的都是徒勞,阿紫想讓猴子放棄,不再受折磨,自己再去替猴子完成猴子想做的事。猴子心灰意冷,信念崩潰,「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怨念不甘之下,身體化為一灘灰石,只餘鑽石心。

菩提與猴子對話,猴子的石心來自於巨魔的身體碎片,而巨魔幻化自女媧補天石,石心給了猴子力量的來源,給了猴子外在的依靠。但當猴子覺得無能為力的時候,倒底是隨天命,還是隨自己的心?

沒有了石心的猴子,遵循內心的選擇將爆發出更加無窮的力量,超越天庭的想像。猴子的內心就是那一路遇到的人,做過的事,這些傾注人心情感的經歷,遠比石心更為偉大。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戰鬥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從此以後一萬年,你們都會記住我的名字,老子叫 孫 悟 空 !

在菩提的點拔下,失去石心的猴子重拾戰鬥信念,拔起金棒,腳踏妖雲,直搗天機儀。

阿紫隻身去毀天機儀,然而她真的沒有想到,天尊為了維護所謂的天庭權威,天地平衡,不惜犧牲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兒。阿紫死在了天尊母親的手下,猴子遲來一步,離別一吻,已是淚流滿面。

天蓬力戰天尊,天尊很不理解,明明知道什麼都改變不了,為什麼還要來送死。

天蓬說:

我們不像你,可以一個人孤獨的活著。

星石是天蓬對阿月所有牽掛的寄託,阿月在凡間死去,讓天蓬了無牽掛,只剩復仇,天蓬傷重力竭,手握星石幻化星塵追隨阿月而去。這一對分命鴛鴦,終於可以在一起了,天蓬編造的銀河點點和凡間星屋,無論天上人間,都是兩人幸福的所在。

楊戩在天尊的幫助下開了天眼,實力大增,阻擋猴子,關鍵之時念起阿紫並感化,同猴子一起大破天機儀,擊敗天尊。

此戰後,楊戩受上蒼封為天庭大將,猴子則回到花果山,從此開始與天庭數百年的對抗。

《悟空傳》裡,唐僧說自己想學的法明師傅教不了,法明問你想學啥?唐僧望向天際,說出來小說裡面最為人所知的一句話:

我要這天,再遮不了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雖是出自唐僧之口,卻總讓人認為這是描述悟空最為恰當不過。多少人的年少歲月,叛逆成長,倔強的尊嚴,不屈服的抗爭,都深受這段文字的影響。哪裡有什麼天地諸佛,天命難違,我命由我不由天,敢教日月換新天。

每個人都曾年少輕狂,雄姿英發,當年那個「我看晚霞時不做任何事」的少年,當千瘡百孔的生活讓你覺得當初的夢想是那麼的遙不可及,當所有的秩序規則已然井井有條看上去是那麼合理,當權威充實各個領域看似絕對正確不可挑戰,你是融入適應這一切,變成自己曾經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還是保持一顆初心,不管結果矢志不渝的去放手一戰?

電影比小說改編了許多,小說情節錯綜難解,各種倒敘讓人暈頭轉向,而每一次讀《悟空傳》,總會時而放下而有所思後再繼續去讀,作者今何在24歲寫成此書,卻讓很多人花一輩子去悟空。

無論何時何地,怎能忘了西遊?

相關焦點

  • 從《悟空傳》到彭于晏---《悟空傳》影評
    (今早,我朋友群被《北京人怎麼活》的數篇文章刷屏了,我突然想寫寫近期《悟空傳》這部電影的影評。)
  • 《悟空傳》:我們每個人都曾是無法無天的孫悟空(內含小說)
    當這句燃情金句從孫悟空口中蹦出,不知又喚醒了多少人的淚點與追憶。-《悟空傳》-原著15萬字,誕生17年,成就123分鐘。這些簡單的數字,直指7月13日上映的國產大片——《悟空傳》。17年前的《悟空傳》,一出世就被封網絡神作。對於書迷來說,意味著「情懷與圓夢」。對於影迷來說,意味著「想看不一樣的新西遊」。對於主創來說,意味著「講述每個人都想看到的故事」。而這並不容易。
  • 8分鐘影評|《悟空傳》——對西遊的一次顛覆!
    悟空不服,他再次揮動金箍棒,要讓諸佛都煙消雲散!      《悟空傳》改編自今何在同名暢銷網絡小說,作者用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了《西遊記》的某些情節,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跟命運的抗爭,對仙佛等一切偽善進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可說是一部「另類」的《西遊記》,看過你會發現,那種曾經代表正義、具有典型臉譜化的形象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 《悟空傳》:曾經我們是悟空,如今我們是凡人
    ,是記憶中,我所理解的《悟空傳》。  02 今何在後來為《悟空傳》寫了一篇序言,叫《在路上》。 他說:「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麼辦呢? 能說出或者有資格說出「這世界我來過,我愛過,我戰鬥過,我不後悔」的人,一定是,認真活過的人。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一直走在路上,由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由懵懂到慢慢長大,我們有著不一樣的境遇,但卻總有著相同的想法。 少年時,我們盼長大,長大後,我們念少年。
  • 【《悟空傳》觀影+讀書會·回顧】看了電影,想去讀讀原著了
    生活,讀書,詩和遠方,現實與虛無……《悟空傳》是著名網絡文學作家今何在二十歲的年紀,以澎湃的想像力創造的網絡文學奇蹟。十七年過去了,如今仍激起熱烈討論,回味和感慨,不得不給《悟空傳》這一文本的生命力點個讚。感謝今何在,給我們一些思考,一些碰撞,一些觀點,一些共鳴。每個人說了什麼?
  • 影評 | 我可能看了一部假《悟空傳》
    2000年,一部叫做《悟空傳》的網絡小說橫空出世,霎時,被很多人奉為
  • 《悟空傳》的電影和小說
    年紀大一些的人,往往已經過了與現實抗爭的階段,他們會覺得《悟空傳》是在無病呻吟。年紀小一些的人,則還沒有體會到生活的殘酷,他們會覺得《悟空傳》是在故作深沉。 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 我寫《悟空傳》,就是要把這些寫出來。《西遊記》裡一切都很隱晦,但我寫得很直白。我心目中的西遊,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遊路,我們都在向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處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麼辦呢?
  • 《悟空傳》:熱血不死,烈酒當歌
    ——《悟空傳》初看《悟空傳》時,我還是個情竇未開的初中生。過了許多年,我長大了,在成長的過程裡,有過開心幸福的時刻,也摔了很多個跟頭,我漸漸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會當英雄,或者每當我去追逐夢想的時候,總有各種各樣的阻礙。
  • 影向標 | 影評人為《悟空傳》又撕起來了!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期:評《悟空傳》《悟空傳》得分5.7分 1. 很多年前今何在剛開始連載《悟空傳》的時候,我一個好友把它強力安利給不太喜歡網文的我,儘管我看完以後也說不上多喜歡。如今這位好友早已不在人世,我看這場電影也算替他看吧。電影跟原著其實是兩碼事。細節漏洞不少,情感戲也很尬,但總體夠燃夠造反,中二不要緊,只要熱血真。在這樣一個壞消息不斷的夏天,必須有這麼一部搗毀天庭的電影來出一口胸中淤積的惡氣。
  • 我們的悟空傳
    市場上,與《悟空傳》同名的遊戲有,但和小說都沒有什麼直接聯繫,或者是侵權作品。《鬥戰神》雖然並不叫悟空傳,但普遍意義下,大部分人都認為它就是《悟空傳》的遊戲版本。《鬥戰神》選取的最初背景藍本究竟是西遊記還是悟空傳,因為後來遊戲的成功導致現在很難考究,但據當年的項目組說當初是拿了悟空傳的IP授權。
  • 【薦讀時刻】《悟空傳》:不信天命,不負少年,不忘夢想
    ——《悟空傳》「齊天大聖孫悟空」這個人物可謂是家喻戶曉,作為《西遊記》裡面那個足智多謀、武力超群、不怕天不怕地的美猴王,深得無數人的崇拜與喜愛。而在《悟空傳》中的孫悟空一反電視劇《西遊記》裡的常態,他有點暴躁、有點偏執、敢於追求真理和自由、不認命不放棄……他熔巖為甲、揮炎成袍,踏南天、碎凌霄,勾去生死簿,大鬧天宮,帶走阿瑤。
  • 我們的「悟空傳」(修訂版)
    致敬那些為悟空精神的傳承做過努力的人們。一部86版《西遊記》讓孫悟空的形象在「四大名著」基礎上更加家喻戶曉。六小齡童老師演繹的孫悟空充滿了俊美和智慧。這也是一代人心中印象最深刻的孫悟空形象。此後的各種以《西遊記》為藍本的影視劇基本均延續了其風格。
  • 兩首《悟空》一本《悟空傳》,大聖歸來所感
    如果他不去,必然是滅亡,他是被選中的,那麼如果,他不照著既定路線走下去,終究會有另一個被選中的人來取代他,冥冥之中一切都已規劃好。在看大聖歸來的時候,旁邊有個小孩兒問他媽媽「這個不是動畫片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大人來看?」他媽媽回答:「因為他們一直在等大聖歸來啊,等啊等啊就長大了」-----突然淚目大聖歸來播出時,外國人不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成年人去看動畫片。
  • 悟空傳
    《悟空傳》,其實就是一群人用一生尋找答案的故事。---《悟空傳》十五周年版序哪怕是野火焚燒,哪怕是冰霜覆蓋,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在路上(《悟空傳》初版序)這個世界我來過,我愛過,我戰鬥過,我不後悔。01一個聲音狂笑著,他大笑著毆打神仙,大笑著毀滅一切,他知道神永遠殺不完,他知道天宮無邊無際。這戰鬥將無法終止,直到他倒下,他仍然狂笑,笑出了眼淚。
  • 【文末送票】沒看過原著小說,也要去看《悟空傳》
    導演郭子健說過,拍《悟空傳》,要的就是孫悟空的那股子精神。《西遊記》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悟空傳》小說這麼多年能持續風靡,正是源於今何在對於「悟空精神」的透徹理解。悟空的不羈、熱血,桀驁不馴本性以及生來熱愛自由的天性,是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和想要實現的夢想。
  • 不認命,是所有重生的開始 | 《悟空傳》觀後感
    不認命,是所有重生的開始 | 《悟空傳》觀後感文 | 張宗超與讀者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昨晚去電影院看了最近比較火的一部電影《悟空傳》,心中按耐不住某種感慨,這毛病,我決定不改了,否則我拿什麼理由寫這篇文章呢,你說是不是這樣的?
  • 真正看懂《悟空傳》時,曾經的中二少年都長大了
    作者今何在曾經在訪問中說到過,「我想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悟空,憤怒的悟空,無奈的悟空,自嘲的悟空,絕望的悟空,深情的悟空。《悟空傳》之所以感人,不在於講述了你我熟知的那位天地都動搖不了的大聖、不是男孩夢想中的無敵強者奈我何,而是在奮爭失敗後,該如何前行,如何面對。當孫悟空揮起金箍棒的時候,他是最為強大的時候。自此之後,再無齊天大聖,只有鬥戰勝佛。
  • 閱讀志丨《悟空傳》
    《悟空傳》的第一主角當然是悟空,但他也是文中所講的四個悲劇人物之首。觀音說:「悟空,你犯下無邊大罪。你想得到不屬於你的東西。你將在山下獨自反省,刑期是——五百年。」自從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殺死」之後,重生的悟空被如來抹去了前世的記憶,不記得曾經叱吒風雲的齊天大聖,單純的以為自己本是花果山一妖猴,只因不敬天帝而被天帝罰入「五獄」,關了五百年。
  • 悟空傳: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冥須悟空
    悟空晚飯對著西邊的彩霞,豬八戒睡前看著天空的星星,前因後果五百年,記得的,忘卻的,欲說還休。看完《悟空傳》,我看到了八戒令人嚮往的星河愛情,看到了金蟬子對於佛法的質疑,也看到了悟空的絕望、沮喪和憤怒。早已將」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夢想埋進土裡,在川流不息的城市裡疲於奔命。逃不出圈子,也進不去圈子,不想工作又不得不工作,想生活卻疲憊到沒有生活,渴望愛情也只是空留遺憾。社會如同宿命,一切像是既定的軌跡。
  • 《悟空傳》:強制熱血,不如直面悲情
    ­  (原標題:《悟空傳》:強制熱血,不如直面悲情)書迷等了十七年,終於等到《悟空傳》被搬上大銀幕。然而,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是,電影《悟空傳》並不悲傷,甚至很熱血很向上。兩小時的華麗奇觀,竟敵不過片尾的幾行字幕:「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