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從網絡文學小說到舞臺劇 只保留了他一個主角

2021-03-02 玄派

幾乎所有生於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對《西遊記》都不會陌生。

那一代的孩子,不一定所有人都看過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這本書,但絕大多數孩子通過《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已經可以對情節倒背如流。有一個孩子,他從這個故事的人物中找到了自己所見的世人的影子,他不停地通過《西遊記》思考人生。如果說別的孩子僅僅與《西遊記》為友,那麼這個孩子便是最終成了改造《西遊記》的人,因為他長大之後,寫了一本屬於他的「西遊記」——《悟空傳》。2000年,網絡文學小說《悟空傳》橫空出世,作品最先是在新浪網上發表,作者今何在。

作品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部分情節,並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小說以原《西遊記》背景為基礎,以大篇幅的對話方式表達對人生的思考。這部網絡文學小說,最終成為了網絡文學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裡程碑似的作品,作者今何在更是贏得了「影響中國網際網路的100人」之一的稱號。

《悟空傳》的激情和反思讓當時的年輕人沸騰了。在新一代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就藏著一個孫悟空。它無論從人物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方面都與原著有著極大的反差,顛覆了我們對人物形象的解構。他們的青春有了全新的代言人:質疑,叛逆,追求自我。這正是年輕人最渴望得到的……儘管十六年後,這些年輕人已成為中年,但是他們依稀還記得自己當年手捧小說時的激情,而十六年後的年輕人,則進入到悟空的世界裡窺視是否自己也在這裡。

2016年,在網絡文學小說《悟空傳》發表了16年之後,它被重新改編。這次,它不再以文字的方式,而是以舞臺劇的方式進行呈現。而這次改編舞臺上的「悟空」,仍是原作者——今何在。

十六年後的舞臺,經過了十六年人生歷練的沉澱,今何在已經不再是原來十六年前那個對世界充滿疑問的年輕人了,他對生死,對天地有了更深刻的讀解。因此,在他的這一次改編中,他大膽地將所有「炮」集中在孫悟空一個人物的身上。

在這個舞臺劇的版本裡,沒有了唐僧,沒有了豬八戒,也沒有沙悟淨,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表達十六年後自己新的感悟,他選擇只保留了原著中關於孫悟空這個人物僅一條主線。西天取經也不再是舞臺劇《悟空傳》的主軸,而是孫悟空從猴妖到行者的成長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所承受的困惑,迷茫,以及最後的覺醒,成為了「新悟空傳迷」走進劇場的衝動的源頭。為了更好地表現這兩個階段的區別,舞臺劇版特意啟用了兩名演員來分飾兩種境界中的悟空。

在這個故事中,曾經與「妖」們在一起度過患難與共,愛與纏綿的小猴妖,當要成為行者後,卻要以滅妖為己任行使行者之事。然而,在親手殺害自己患難與共的兄弟後,行者悟空又如何看清天地間何為真正的快樂?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從那隻天不怕地不怕,桀驁不馴的猴子,到最後成為行者,他究竟犧牲掉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是否最後成就了一心想成就的那個自己?而作為創造出悟空的今何在,經過十六年,是不是悟到了什麼?

自2016年後,舞臺劇《悟空傳》曾多次演出。場場爆滿。不知道在場內觀看演出的觀眾中,在隨著故事推進,在思索著什麼?是懷念著自己的青春,還是尋著自己的腳步去感受青春?

「我不是忘記,我是一無所有。我終於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聖,只有一隻小猴子。」

——《悟空傳》今何在

來源:北青網

相關焦點

  • 《悟空傳》從網絡文學小說到舞臺劇 只保留了他一個主角
    有一個孩子,他從這個故事的人物中找到了自己所見的世人的影子,他不停地通過《西遊記》思考人生。如果說別的孩子僅僅與《西遊記》為友,那麼這個孩子便是最終成了改造《西遊記》的人,因為他長大之後,寫了一本屬於他的「西遊記」——《悟空傳》。2000年,網絡文學小說《悟空傳》橫空出世,作品最先是在新浪網發表,作者今何在。
  • 《悟空傳》丨從這裡再看網絡文學與網絡新人類
    原標題:由《悟空傳》反觀網絡文學與網絡新人類文/玄峰網絡文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網絡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其真正的學術定義尚不明確。在世紀之交時,中國的網際網路事業逐漸發展起來,《悟空傳》作者今何在最早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面連載發表小說,共二十章。該書在出版後引起廣大網民的閱讀高潮,在網絡上一直享有「網絡第一書」的美譽。可是時隔二十年,網絡文學也有了一番發展,卻很少再出現像《悟空傳》一樣廣受大眾認可的堪稱經典的作品了。
  • 【電影點評】|—— 《悟空傳》
    《悟空傳》是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磨鐵娛樂有限公司和上海三次元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奇幻電影,由郭子健執導,彭于晏、倪妮、歐豪、餘文樂、鄭爽、喬杉、楊迪聯袂主演,俞飛鴻特別出演。該片改編自今何在同名小說《悟空傳》,講述了五百年前,未成為齊天大聖的孫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諸神發起抗爭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7月1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文末送票】沒看過原著小說,也要去看《悟空傳》
    而在中國的文學作品裡,一萬個人心中一定有一萬個自己理解的孫悟空。導演郭子健說過,拍《悟空傳》,要的就是孫悟空的那股子精神。《西遊記》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悟空傳》小說這麼多年能持續風靡,正是源於今何在對於「悟空精神」的透徹理解。悟空的不羈、熱血,桀驁不馴本性以及生來熱愛自由的天性,是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和想要實現的夢想。
  • 《悟空傳》的電影和小說
    電影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不為別的,就因為它的名字叫做《悟空傳》那就先聊一聊《悟空傳》這部小說吧。《悟空傳》被譽為網絡第一奇書,它以現代人的視角重新解釋了《西遊記》。在《悟空傳》中,孫悟空雖然有過迷惘和妥協,雖然深陷一個巨大的陰謀,人格被一分為二,可他並沒有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迷途歸返」、心甘情願地領受西行取經的任務,而是在知曉了這背後的陰謀之後,面對佛祖的籠絡無動於衷,選擇戰鬥到死、反抗到死。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小說,遠古篇:風姿物語,悟空傳
    交流自然要從遠古神系的小說談起。首先,前網文時代,某點尚未建立,便已經火起來的書,一本霸佔一個歲月。更早期的什麼龍槍系列,銀河英雄傳之類的書,那些算是中國網絡小說的啟蒙書籍,但是都不是本土產物,就不說了。
  • 從《悟空傳》到彭于晏---《悟空傳》影評
    看過《悟空傳》書的人很少,喜歡彭于晏的人很多。 我在2001年在北京買到《悟空傳》的書,買完就認真讀了幾遍,又順便買了《天蓬傳》《沙僧轉》,一直到看完電影《悟空傳》,又認真讀了一遍了書,覺得寫得好的地方都用鋼筆勾出來,又在書眉書邊空白處再複寫一遍,於是這句話,就寫了很多遍,主持問玄奘,我要把主持傳給你,你想學什麼?
  • 《悟空傳》的電影上映了,原著作者今何在聊了聊他的感受
    6 月至 7 月,電影《悟空傳》的兩場發布會上,今何在被安排和導演郭子健、監製黃建新一起,在彭于晏、餘文樂等演員上臺前出場。當主持人點到他的名字,今何在舉起話筒,負責回答「電影和小說的區別、編劇難點、如何看待演員陣容」此類問題。《悟空傳》是一本十七年前的書。
  • 《悟空傳》小說結局是什麼?悟空傳各角色結局劇透
    悟空傳電影版即將上映,西遊記的故事大家都能倒背如流了,但是小編敢保證這部電影絕對會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西遊故事
  • 真正看懂《悟空傳》時,曾經的中二少年都長大了
    現象級爆紅背後,除了網絡啟蒙時代人們對後現代主義結構娛樂的關注,更讓中國網際網路文學煥發新的生機。《西遊記》的故事能延續數百年而不衰,二次創作的《悟空傳》同樣受捧:2000-2017年,小說前後再版8次、加印150餘次。
  • 《悟空傳》:我們每個人都曾是無法無天的孫悟空(內含小說)
    看點二:曾經的網絡神書,如今作者親自操刀!17年前的《悟空傳》,一出世就被封網絡神作。對於書迷來說,意味著「情懷與圓夢」。對於影迷來說,意味著「想看不一樣的新西遊」。說真的,《悟空傳》的改編,不僅沒讓大家失望,而且超出預期,有意外的驚喜,一度燃到炸,彭于晏帥呆了!保留的,則是《悟空傳》最動人的部分,這本書的魂——悟空精神。
  • 看完《悟空傳》,終於搞懂是誰謀殺了孫悟空
    借萬眾期待的電影《悟空傳》,曾經的熱血和激情,在歷經這十多年的時代變遷之後,重新席捲而來。早在2000年左右,今何在這部網絡文學作品紅遍大江南北,至今還有讀者記得當年在新浪的金庸客棧上等待連載更新的興奮之情。這部小說絕不像後來很多網文一樣是東拼西湊的文字快餐,而是當之無愧的嚴肅文學。就說一點,有多少網絡文學,會歌頌註定失敗的抗爭?
  • 我們的悟空傳
    《悟空傳》所描述的是另一種不同於臉譜化形象的悟空精神,代表了我們對孫悟空的認識從臉譜化到細細思考下的認知多樣化。今何在的《悟空傳》在塑造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小說,第三個階段是電影,而橫跨這兩個階段中間的則是遊戲。不是鬥戰勝佛《鬥戰神》是騰訊自研遊戲歷史上的一個口碑式作品。
  • 神話電影《悟空傳》 最叛逆悟空橫空出世
    根據今何在同名小說改編,由郭子健執導,黃建新監製,彭于晏、倪妮、歐豪、餘文樂、鄭爽、喬杉聯袂主演,俞飛鴻特別出演的電影《悟空傳》將於2017年7
  • 《陳情令》《九州縹緲錄》紛紛開播,是時候回顧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了
    這部劇其實也是改編自2015年開始在晉江文學城連載的小說《魔道祖師》。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小說、網文被改編成電視劇或網劇。如果將1997年年底文學網站「榕樹下」的建立視為中國網絡文學的開端,到2017年已經整整20年。
  • 「悟空傳」最大的問題,悟空終究只是一個憤青
    但還是更願意探討,《悟空傳》最大的問題在哪裡。香玉並不是最早一批看《悟空傳》小說的人。大概就是去年這個時候,因為知道電影版正在籌拍,所以在搖搖晃晃的地鐵上拿手機過了一遍原著。而今何在的文風也是偏細膩柔情,更注重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抒寫;而不是像《盜墓筆記》《鬼吹燈》那種脈絡清晰、細節飽滿的故事性文學。這是《悟空傳》的特色,也是它影像化的難點。
  • 《悟空傳》IP大獲全勝的背後,中國奇幻文化二十年的興衰
    文學已然由以前文人才能涉足的「創作」位移為無限度無定規的大眾書寫。奇幻小說作者們不向傳統文學期刊投稿,不經過擁有權力和資源的文壇前輩審閱,不需要靠知名作家推薦進入大眾視野,從而躲避了傳統而狹隘的文學審視。他們藉助於網絡平臺收穫讀者,進而初版自己的著作,成了流行文學和時尚寫作的「新貴」。到 2005 年、2006 年左右, 以蕭鼎的《誅仙》等為代表的網絡玄幻敘事進入紙質出版市場,造成了市場的火爆。
  • 沒看過原著小說,也要去看《悟空傳》
    :「不管你見過多少版孫悟空,你一定還沒見過這隻猴子。瑞安電影城已經迎來這一「另類」力作——《悟空傳》。先看看導演怎麼說↓↓↓前幾天小編看到了小說原作者及本片編劇今何在和導演郭子健對談版的預告片。作為本片最重要的幕後人物,兩人都表示電影版《悟空傳》與原版小說故事不盡相同,與過去所有的西遊題材都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與西遊整個故事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 小說 | 悟空傳
    鐺……」八戒愣住了,不等他解釋,悟空一棒又一棒砸向玄鐵籠,虎口漸漸裂開,血染在了金箍棒上。「鐺,鐺鐺……」打砸聲不絕於耳。「不好!太極兩儀陣的陣勢變弱了!」二郎神瞪大了他的第三隻眼睛,他眼看著悟空的血滴在陣法上,陣法的光芒一點一點減弱。
  • 《悟空傳》丟了原著的魂?聽聽今何在怎麼說
    Mtime:你第一次讀到《悟空傳》的小說是在什麼時候? 郭子健:我第一次讀到這個小說是我在做《西遊降魔篇》的時候。我用了大概不到一天的時間把整個小說看完了,感覺非常特別。雖然不是我寫的,但是我總覺得好像自己的作品一樣。那個時候就覺得我好想把這個小說拍出來。    Mtime:拍《西遊降魔篇》的時候,今何在也在劇組,所以那個時候就跟他談過把《悟空傳》拍成電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