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大聖」歸來。長著一張大叔臉的猴子打架酷炫霸氣之餘,偶爾也會消沉頹廢、耍點幽默,再加上寵溺熊孩子的溫柔和擔當,這百試不爽的萌點設定引得屏幕外的少女心紛紛喊著「大聖我要給你生猴子」。
是的,觀眾不厭其煩地又迎來一個孫悟空,這次是反傳統。幾百年來,大聖是一種情懷,悟空是一個符號,從平面到立體,從紙墨到影像,從中國到海外,哪怕相同的故事講了一代又一代,講故事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它始終都是那個不忘初心、光彩奪目的「臭猴子」。
提及四大名著,老少通吃的唯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的謀略太累心、《紅樓夢》的紅塵窺不破、《水滸傳》的影射是非多。每每看到一隻猴子痛快淋漓地鬧得天翻地覆、快意恩仇,在享受神話故事天馬行空想像力的同時,還有閱讀武俠小說般的暢快感,簡單直接且黑白分明。而《西遊記》裡一行人,「悟空救我」的唐僧,「分行李散夥」的豬八戒以及「大師兄不好了師傅被妖怪捉走了」的沙僧,存在感相對弱了許多,獨「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齊天大聖人氣爆棚,其道號反而禪意很濃,喚作「悟空」。
東勝神州傲來國,石頭裡蹦出一隻改變世界的猴子
就是這麼一隻猴子,像國寶熊貓一般被國人寵著,前後改編、續寫、翻拍、重塑,倒騰了上百個版本。孫悟空經歷了「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獨尊的靈猴」到「反抗壓迫和階級鬥爭的勇士」,再到「活脫脫就是一隻有七情六慾的猢猻」的巨變。從明代開始,粉絲樂於在保持《西遊記》成員組織和神魔內核的基礎上,讓靈猴面對更加詭譎的人為災難和更加稀奇古怪的經歷,畢竟當時神魔小說就如同現在的熱門網文,寫個「同人」不算稀奇,繼而有《續西遊記》《後西遊記》。而被魯迅交口稱讚的「同人」當屬《西遊補》,作者的思想簡直太前衛,「穿越」被這位明朝寫手玩得爐火純青。主角除了名字還叫孫悟空,已經和那個「齊天大聖」沒什麼相同的「猴生目標」。但即便如此,性格卻沒有大變,猴子依然頑劣,對看不慣的事動不了口就動手,三觀還是正的。
這種小毛病不斷、降妖除魔大方向把握得十分準確的孫悟空可謂有血有肉,深得觀眾喜愛。把故事拆分一下,又可以反覆在戲曲中表演。所謂猴戲,基本就是為美猴王而設,而且有專屬臉譜扮相、動作——你找不出第二隻這麼有範兒的猴子。甚至,戲曲中的猴戲深深影響了後續衍生作品的創作風格。比如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孫悟空的形象、動作,包括配樂,都借鑑了戲曲風格,作為鮮明的民族特色邁向全世界,輕輕鬆鬆漲粉。從此之後,人們心目中的經典孫悟空形象就得是穿著小黃襖、虎皮裙、紅絲襪和高筒靴,而這幾樣在不久的將來都成為時尚符號,紅遍神州的1986版《西遊記》依然借鑑著這套裝扮,還找來紹劇"美猴王世家"的後人六小齡童當主演。此時,悟空還是那個一心當大聖的悟空,忠實於吳承恩老先生的原著精神,即便在意識形態格外突出的年代,悟空還是敢於和天庭抗爭的"齊天大聖"鬥士形象,管他打的是邪門歪道還是「封資修」。
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大鬧天宮》塑造了孫悟空的經典形象
86版電視劇《西遊記》成為一代人的共通記憶
然而忠實於原著已經滿足不了廣大《西遊記》愛好者熊熊燃燒的創作之魂,這種趨勢已然跨出國門。既然明代的前輩都開始借著悟空的名,行個人抒意之實,後輩再見到諸如《悟空傳》、《大話西遊》或類似風格的作品請不要驚訝,除了「孫悟空」這個符號還在,其他的都屬於借雞下蛋,披著《西遊記》的皮講述後現代、無釐頭的故事,把《西遊記》的內容價值發揮到極致,同時再把悟空的「名人效應」推到一個新高度——他不再是「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一口清氣」,豪情萬丈的大聖,而是好幾天沒刷牙可能有點口臭,幾天不給姑娘寫信了好想她,打神仙鬥妖怪忒無趣,身上再無法力的普通「臭猴子」,也算是與人相同的靈長類動物,所以終究過上了「人」的枯燥乏味生活,如此接地氣。在這些故事中,西天取經、降妖除魔、鬥戰勝佛都是傳說、是背景,有些還成為悟空的思想包袱,在被人期待和尋找自我的道路上反反覆覆起到導火線的作用。尤其是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覺得扯淡、第三遍覺得還可以、第四遍流著淚說好經典的《大話西遊》,悟空成為至尊寶的前世,他女朋友總覺得有個蓋世英雄駕著五彩祥雲要來娶她,但這個至尊寶是個窩囊油滑邋遢的山賊,還「談什麼大聖,要什麼自行車」?哪怕後來重新戴上緊箍咒,踏上西行道路,心裡卻為姑娘長草了……談過戀愛的猴子,還是當初那個大聖嗎?
開啟了網絡文學黃金時代的《悟空傳》
「……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大話西遊》
時代不同,後浪已把前浪拍在沙灘上。有原著精神的1986版《西遊記》終於不是年年暑假都出現,CCTV製作的《西遊記》動畫片也不儘是原著的內容。人們愛大聖,希望這個角色具有長久而鮮活的生命力,按照現代人的市場營銷理念,不弄出點新內容和新花樣,哪裡有新話題?不見老外都一直盯著這塊「肥肉」嗎?特別是日本,除了對中國三國時期的歷史倍感興趣,將其價值充分挖掘榨乾,其次就是《西遊記》。與中國人相比,日本人也十分熱愛《西遊記》,但在改編和解構的道路上,他們更大膽、更隨心所欲。
按中國人的審美,他們拍的電視劇,那裡面的猴子真是醜爆了,但偏偏人家動畫和漫畫行業太強勁,把悟空借走之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動畫品牌形象。說到動畫裡的悟空,肯定有人頭一個想到《七龍珠》,鳥山明一開始還循著西遊記構架,好歹有一個長著猴尾巴、拿著如意棒、駕著筋鬥雲的悟空,但故事就是一鍋燴,牛魔王住在火焰山,和悟空一樣都是龜仙人的徒弟,悟空學會龜派氣功之後連如意棒都不用了。等悟空被鳥山明設定為賽亞人之後,腦洞就無限大,根本停不下來,離《西遊記》相去十萬八千裡……等等,這還不是《西遊記》的日本「同人」中與原著差異最大的,《最遊記》裡悟空、八戒、唐僧、沙僧全在,但都變成清一色的帥哥F4,每人都有絕技在身。實際上,觀眾(尤其是姑娘們)並不樂意天天對著猴臉豬頭,吳承恩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英雄,可就連女兒國的國王都是顏控黨,知道暗戀顏值最高的唐僧呢。《最遊記》的作者峰倉和也借用和改造《西遊記》裡的大框架,能找到原著的些許影子,但更多的內容就是日本漫畫常見套路——主角群背後有黑歷史,角色性格特意針對不同人群的喜好,一路打怪,探討什麼是人性、羈絆、自由、光明云云。其中悟空的形象是個小正太,而且是地道的吃貨,還時不時暴走。當然,這些動畫相比《搞笑漫畫日和》都算太正常了,在「西遊記——旅途的終點」那集,八戒早早被當作豬肉吃掉,剩餘三人在誰先到達「天竺」這個終點線問題上相互算計陷害,就連悟空都是沒皮沒臉的傢伙。劇情很短,但留給觀眾討論的信息量巨大。
《七龍珠》裡的孫悟空其實是來自外星的賽亞人
《最遊記》裡帥到掉渣的師徒四人,你能分清誰是誰嗎?
「321……走著!」——《西遊記——旅途的終點》
除了日本,韓國、美國和英國也試圖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這位中式英雄,韓版《西遊記歸來》讓師徒四人穿越到首爾,然後告訴世界「西遊記是韓國的」,如此推理,悟空當然也是韓國人。美國版《美猴王》讓洋唐僧和觀音談戀愛已經很沒節操,更顛覆的是,一臉美國大叔樣的洋唐僧處處能力蓋過悟空,充當救世主……不過,既然有玩得如此過火的,自然也有滿臉虔誠的。2008年美國華裔導演陳士爭和英國著名音樂人達蒙·奧爾本(DamonAlbarn)一起創作音樂劇《齊天大聖取西經》(Monkey:Journey to the West),為其知名虛擬樂隊街頭霸王(Gorillaz)做了西遊記漫畫造型,並且出了一張中國風濃鬱的音樂唱片。音樂劇裡,悟空除了會武術,還會雜技表演,穿的也是黃色上衣——不過是運動服,借芭蕉扇時還會碎碎念「借你的寶扇用一用,不要那麼小氣嘛」。老外看這部音樂劇有點吃不消,倒是唱片裡附帶的西遊記動畫風格十分獨特有趣,真能從中體會到創作團隊的誠懇態度,只是文化差異還在,讓他們完全理解一隻猴子為何自稱「大聖」,還是有些苛求。
《西遊記歸來》中穿越到首爾的師徒四人
《Monkey:Journey to the West》封面上西遊人物的美漫造型
言歸正傳,那些被改造、異化的「孫悟空」,被重構、解析的《西遊記》,會讓人們產生懷舊感,一方面懷念原汁原味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方面恨鐵不成鋼地感慨為何中國的經典形象和文化瑰寶被別人玩出了新方式和新味道,更可氣的是,不少作品質量還很高。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你肯定會愛上《大聖歸來》,它滿足了國人在這方面的高度期待
終於,我們的悟空有了不同以往的造型和性格,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敵手在等著他。這個悟空沒有緊箍咒,但手上有封印,被限制大部分法力,很多情況下只能當一隻無奈而普通的猴子。大鬧天宮和齊天大聖已成歷史,唐僧這個角色被一個孩子取代,小和尚的聒噪已經有了《大話西遊》裡羅家英的前兆,而這個孩子註定是解除悟空禁錮的關鍵人物。八戒負責裡面的大部分笑點,沒有沙僧,白龍馬只以白龍的形象出現,反派是新角色,大聖與反派戰鬥只佔了整個劇情四分之一的時間,最後大聖並沒有像西遊記裡那樣非要搬救兵才能贏,而是在小和尚「死亡」的刺激下衝破封印,完成自我救贖,從心理到身體,重新回歸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狀態。
我們的悟空有了不同以往的造型和性格,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敵手在等著他
儘管悟空的故事在原著中已經有不少筆墨,僅大鬧天宮一件事就足夠拍滿90分鐘的電影。但本次由於新創作了後續故事,所以大鬧天宮的歷史由說書人的口吻幾筆帶過,畫面節奏快、跳轉多,少有廢話。後面故事線雖十分簡單,但有各種笑料、燃點做補充,因而整體並不顯得單薄。為配合敘事還做了化繁為簡的工作,老師傅為了找徒弟艱難地跋山涉水,悟空帶著小和尚和八戒踏上旅途,沿途友誼加深,都屬於縮短時間線而刻意為之。全片看起來要交代的東西多,卻難得沒有給觀眾造成交代不明或詳略不當之感,人物性格表現得比較豐滿,悟空甚至有了不少俗世的煩惱,比如——多了看管熊孩子的額外負擔。
有沒有被「正太」版的小和尚唐三藏萌到?
由於本次影片的畫面質量整體高水平發揮,場景宏大精良有大片氣質,很好地還原《西遊記》中瑰麗奇幻的神魔景象,也將神州大地的自然美景體現得淋漓盡致,自然也需配上一個帥氣到人神共憤的齊天大聖形象。紅色披風獵獵作響,鎖子黃金甲和鳳翅紫金冠閃著金色光輝,渾身上下還被流動的火焰包圍,實在很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
怎麼,看起來有很多似曾相識的地方?高飽和度的色彩、強烈的冷暖對比色調和布光、高潮不斷的誇張追逐戲碼、幽深恐怖的混沌洞穴…與中國風並不相同,更像是借鑑美式動畫電影的美術風格和敘事方法。而主線中,「主角有光榮的過去,然而被封印,後來遇到有緣人,但灰暗的現實導致懷疑自我,因有緣人的『死』受刺激,身體潛能被激發導致封印解開,最後王者歸來」的模式,是日本動畫和漫畫最喜歡用的梗。但這些在中國觀眾看來並不重要,即使對國外動畫有所借鑑,那也是十分成功的學徒,成品瑕不掩瑜。《大聖歸來》一方面憑藉過硬的質量,一方面憑藉聰明的微博和朋友圈營銷,成功地將成年觀眾與小朋友一起吸引進電影院,而大部分觀眾此前很少關注動畫,並不覺得有什麼地方借鑑國外作品,對他們來說,帶著對童年的懷念,對大聖的愛,看到一個讓人超出期待的新世紀大聖就夠了。
《大聖歸來》雄奇瑰麗的場景無疑具有美式動畫的藝術色彩
我們期待著,如此接地氣又帥氣的齊天大聖,用盡最美的畫面,與四面八方的外來「悟空」大戰三百回合,且戰無不勝的那天。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近期熱點文章:
誰捧紅了郭敬明?春風文藝這些年那些事
貝塔斯曼又殺回來了!
楚塵文化:詩歌原野上的「孤獨」守望者
黃永玉追憶沈從文,不得不說的故事
全世界的孩子都想有這樣的好老爸,雖然他又胖又饞
人類史上最暢銷的19本書,你看過幾本?
這個國家的圖書館比麥當勞還多!
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出版傳媒集團哪家強?
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圖書出版單位分類大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