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狟先森
東北對於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945年當中共出兵東北準備完成解放大業時,蘇聯出於外交考量暫時放棄全力支持中共的打算。11月26日,當黃克誠率領蘇北的新四軍日夜兼程趕到東北後,發現部隊面對的著「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的窘境。情況萬分緊急。
圖:黃克誠
當時的東北局副書記陳雲因此想到了尋求朝鮮的幫助,提出「借道北朝鮮,開闢水陸運輸通道,解決我物資運輸燃眉之急」的想法,事實上也這麼做了。
那麼,朝鮮到底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幫助?
01 以貿易方式提供急需物資
東北局在圖們市和平壤市分別設立了駐朝鮮辦事處,前一個用於保障物資運輸通道的安全,後一個則主要是負責與朝鮮籤訂貿易協定,採購我方急需物資、促進雙方經貿往來。通過這兩個辦事處,朝鮮主要出口製作炸藥的硫酸、硝酸、甘油炸藥等化學製品,以及油料、無煙煤、布匹等軍隊必需品。
圖:陳雲
1946年與1947年春,山東方面的軍隊前後兩次向朝鮮採購了420炸藥、200噸硝酸、300萬根雷管、120萬米導火索以及15萬雙鞋子。作為協定的一部分,中方則向朝鮮出口大量糧食和東北的煙煤等生活用品。1946年11月,陳雲指示「從1947年1月起,北滿每月要向朝鮮發運2500噸糧食。」1947-1948年,中方通過物資交換的方式,向朝鮮提供了將近5萬噸糧食。
02 給南滿部隊提供安置場所
1946年夏季,國民黨相繼佔領瀋陽、長春,切斷了中共南滿與北滿部隊之間的聯繫,10月,國民黨又大舉進攻南滿地區。為了減少傷亡,我方採取了把朝鮮當做大後方的策略,快速將傷病員、家屬以及大量無法攜帶的物資轉移到朝鮮。
朱理治向東北局報告,在通化、安東失守以後「我方有1.5萬多名傷兵和家屬退到北朝鮮,分散安置在朝鮮居民家中,重傷員則住進醫院治療。」此外,中共還將2萬多噸物資暫交給朝鮮保存,搬運這些物資的也大多是朝鮮的勞動黨黨員。
不僅如此,在極度不利的困境之中,中共還會將少量的軍隊轉移至朝鮮整頓休養。1946年6月,杜聿明把中共軍隊逼迫到鴨綠江邊的地區。後來經過中朝雙方協商,這支部隊順利退至朝鮮境內,杜聿明只能望江興嘆。當時美軍情報部門估計「1-2萬中共軍隊被迫到北朝鮮避難是有可能的。」
朱理治說「北朝鮮對南滿來說是起了大後方的作用。」
03 轉運物資和軍隊
前期國民黨佔領大城市和主要的交通線路以後,朝鮮對於中共轉移物資和軍隊起著很大的作用。中朝雙方協商,建立了安東—新義州—南陽—圖們、通化—輯安—滿浦—圖們、大連—南浦和大連—羅津四條水路交通線,轉運物資。
1946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軍工部將300多火車皮的機器和物資通過通化—輯安—滿浦—圖們交通線運到琿春的。當然,朝鮮也會收取1%的費用,這樣的價格也確實良心。有時,朝鮮也會再打一下折扣。1947年1—7月,中共通過朝鮮共轉運物資21萬噸,1948年全年達30.09萬噸。
毋庸置疑,中共成功取得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勝利,主要是靠自身實力。但朝鮮在這個過程中,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南滿靠近朝鮮,朝鮮的援助對於南滿根據地堅持下來還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
1、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沈志華:《最後的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