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解決臺灣問題不能套用朝鮮模式

2020-12-24 中關村在線

    6月20日出版的香港《文匯報》發表社論,題為《解決臺灣問題不能套用朝鮮模式》,全文如下:

    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成功,使有些人

聯想

到臺灣問題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有些人靈機一動,借題發揮起來。臺灣領導人公開表示「峰會對兩岸未來關係有啟示意義」,某些傳媒反覆引述朝鮮半島北南峰會有關「對等談判」、「不預設前提」、「互不使用武力」等原則,試圖將之搬來服務於臺灣當局的兩岸關係政策,並藉機向大陸施壓。

    這種作法首先是缺少起碼的歷史知識和現實意識。從本質上講,臺灣問題與朝鮮問題無法相提並論。朝鮮半島當前的局面,是在二戰後特殊的國際環境下形成的,有國際協定和聯合國的認可,「三八線」的地位受到國際法和大國的保障。朝鮮和韓國都是國際上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兩國都自願加入了聯合國。

    臺灣問題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解決,則為一系列國際條約文件所規定。聯合國一七八二號決議再清楚不過地解決了中國的代表權問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根本不存在「雙重承認」的問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大國紛紛表態反對,直指其為「麻煩製造者」,這也很說明國際社會對臺灣問題的態度。

    其次,把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成功與臺灣問題的解決相提並論,還進一步暴露了臺灣一些人在迴避「一個中國」問題上之用心良苦。臺灣問題屬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兩岸關係不是什麼「對等政治實體」間的關係,更不是什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迴避「一個中國」原則,實際上是摒棄和逃避基本的民族大義和國際法實踐,是一種鴕鳥政策,也是一種冒險政策。

    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作為尚未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的主權國家,中國政府當然有使用武力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國際法賦予的固有權利。要求中國政府放棄這種權利,只能助長居心叵測的內外勢力,使祖國統一成為不可能。

    臺灣一些人生搬硬套朝鮮半島統一模式和兩個德國統一模式,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尋覓統一之路,實際上是在此煙幕下為「臺獨」或「獨臺」張目,要害是抗拒統一,迴避「一個中國」。這種不顧歷史、不顧現實的做法,從一個側面暴露了「臺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空虛。

    臺灣一些人應該認識到,在朝鮮問題上作文章,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臺灣學者指出,促成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最高領導人有眼光和自信心,暗示當前臺灣領導人沒有這種眼光和自信。美國一些華文輿論明確指出,兩岸不能打開僵局的關鍵在於臺灣當局一些人無法光明正大地表達對中國的認同,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願意承認,這就使兩岸對話失去了最基本的互信前提。這種啟示,恐怕是臺灣某些人沒有料到,也不願看到的。

    在平壤的街頭,人們經常會看到「只有一個朝鮮」(KOREA IS ONLY ONE)的醒目標語,事實上整個朝鮮民族都擁有同樣的意志和心願,沒有人否認自己是朝鮮人,是朝鮮民族的一員。北南高峰會上,金正日和金大中共唱「統一是我們的心願」。北南共同宣言強調在排除外部幹涉的前提下,「自主解決統一問題」。「臺獨」分子在面對這些現實時,不知作何感想?

    如果深刻剖析朝鮮半島問題,我們會發現:國家統一是東方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大勢所趨。歲月的流逝,不能泯滅民族親情和友愛;半個世紀的隔離,不能割裂斷族文化和歷史的紐帶;政治制度和生活水平的差異,不是排斥國家統一的理由;任何來自內外的幹擾,不能阻擋國家統一的進程。這些,恐怕臺灣一些人早就想到了,只是沒有膽量說出來而已。

相關焦點

  • 【穿越迷霧】三、片面的「北平模式」不可能解決臺灣問題!
    但在武統剛剛被「允許」提到網絡臺面討論並被人們熱議的時候,有專家出來對武統進行了解釋:其實解決臺灣問題,如果和平統一無望,並非只有武統一條道可走,完全可以走當年北平和平解放的路,即兵臨城下,通過和平談判的「北平模式」,最終像當年和平解放北京一樣和平解放臺灣 。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就是「北平模式」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提出者。
  • 【朝鮮問題】中方警告北朝鮮核武試驗 王毅表態:戰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近日,關於平壤即將進行的第六次核試驗,中國開始預備談話,呼籲朝鮮半島實行無核化。中國方面表示,軍事力量無法解決目前北韓的緊張局勢,而相關有影響力的報紙則在媒體方面開始警告北韓儘快停止核計劃,以換取中國的保護。
  • 韓戰期間臺灣的應對及其影響
    史達林認為,美國被拖入韓戰後將無力自拔,不能在短時間內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從世界均勢角度而言,對社會主義陣營是有利的。[36]史達林在面對英國拒絕和平調解的建議時亦明確指出,朝鮮問題必須通過「有蘇聯和中國參加的安理會才能得到解決,同時邀請朝鮮的代表到會,以便聽取他們的意見」[37]。史達林向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和西方表明,蘇聯的態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進入聯合國。
  • 南海、朝鮮、臺灣,哪個將是川普上臺打出的第一張牌?
    而政治上,他會要求中國解決朝鮮核問題、結束南海爭端,停止黑客攻擊,以及竊取智慧財產權。如果中國未能在上述問題中部分達到川普的要求,他將準備徵收關稅、邊境調節稅,以及其他處罰措施,限制中國貨物進口到美國。同時,川普也表示將把「一個中國」政策拿到臺面來談,並且加強美臺關係。問題是,川普的這些要求,哪怕是部分要求,中國都不可能做到。
  • 韓戰中從危機邊緣逃脫的臺灣
    1949年底,國民黨退守臺灣,美國政府認為蔣介石大勢已去,所以當時美國的對華政策是:臺灣問題是中國人的問題,中國的內戰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然而後來,由於韓戰的爆發,導致這一政策突然中斷。1950年1月,杜魯門更是直接發表聲明:美國對臺灣無掠奪野心,也無意在臺灣建設軍事基地,美國政府不會捲入中國的內部衝突,同樣也不會向臺灣提供任何軍事援助。當時,美國政府明確將臺灣排除在美國的太平洋防線以外,美國朝野上下基本達成共識,臺灣問題是中國人的問題,中國的內戰由中國人自己解決。
  •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能夠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是能解決製造問題的人。一、陰柔之國在利瑪竇神父歷經千辛萬苦航行了大半個地球來到遙遠東亞不久,就已經敏銳的察覺到這個古老帝國停滯與衰落的徵兆,他注意到這個國家的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呈現出不自然不健康的病態。
  • 美朝高官會談取消凸顯制裁之爭,韓專家:東方模式是解決之道
    朝中社引述了朝鮮外務省美國研究所所長權正根發表的個人評論。韓《民族日報》指出,這是今年朝鮮提出「並進路線」後朝鮮高層人士首次通過發言或媒體談到「重新考慮並進路線」的問題。朝鮮問題專家、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對澎湃新聞表示,朝鮮先做出炸毀核試驗場的姿態,這些在西方國家眼中看來是可逆的,不少人認為朝鮮會以這些行動作為和美國等國家做交易的籌碼,希望美國能夠和朝鮮籤訂終戰協定,由此朝鮮可以從美國那裡獲得安全保障,而美國將不能對朝鮮使用武力,從而實現在真正棄核之前就剝奪了美國對朝動武可能性的目標。
  • 中共黨史研究︱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何不同意臺灣出兵?
    自韓戰爆發始,中國政府就認為臺灣問題與己密切相關,美國同樣持此種看法。如何使用或圍繞臺灣作決策,是中美兩國都在思考的問題,從而有了中國在聯合國的「控訴美國侵略臺灣案」。中美臺之間的較量,是同時在戰場內外展開的。學界對於臺灣當局在韓戰初期的對美關係已有一定研究,主要探討了出兵問題的交涉,但基本上只注意到了第一次出兵討論,沒有關注到臺灣曾有第二次出兵建議。
  • 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已有時間表
    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之窗是什麼?
    說白了,這個機會之窗應該並不會使我們真正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武力手段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而是與美談判妥協,贏得我們自身發展壯大的時間,最後在我們各領域遠超美方的時候,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標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功。也就是忍耐下去,有妥協交換利益的時機就去妥協交換,最終走向和平統一。
  • 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難道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
    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難道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圖片來源網絡)針對疫情期間臺海局勢及國際形勢變化,臺灣《旺報》日前刊發評論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成為冷戰後30年來國際矛盾總爆發的催化劑。
  • 從「葉九條」到「鄧六條」:鄧小平殫精竭慮解決臺灣問題
    作為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他親自領導了黨和政府的對臺工作,提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新構想,推動海峽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訪問期間,鄧小平多次說,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當然,他也同樣強調,我們不能承擔不使用武力的義務。鄧小平訪美期間的公開宣講,使對臺工作的新方針為國際社會廣為知曉。二、「葉九條」發表,「一國兩制」思想開始形成對臺工作方針實現歷史性轉變後,鄧小平隨之將解決臺灣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 PR教程:解決視頻導人手機 不能播放的問題
    有好多小夥伴在做視頻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視頻輸出編碼方式選擇的是H.264,輸出格式也是MP4,但導到手機裡,要麼不能播放,要麼就是播放只有聲音沒有畫面,那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瞬間解決這個問題,一起來看,PR教程:解決視頻導人手機 不能播放的問題。
  • 【澤視界】到底什麼是「臺灣問題」
    從目前的觀點來看,「臺灣問題」、「兩岸問題」都經常混用,臺灣島內並不承認有「臺灣問題」,「臺灣問題」是大陸著眼於統一面臨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面對兩岸現狀、與兩岸交流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個人給臺灣問題的定義是: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形成的、因外部幹涉而產生的兩岸分治如何走向統一的問題。
  • 「一國兩制」臺灣模式需要解決比港澳模式更為艱巨的任務
    如何看待臺海形勢發展大勢來源:《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2月號,中評網 評判國家統一工程進度,要看大局、觀大勢
  • 文史評論| 韓戰是美國難以治癒的「心病」
    美國史家稱,韓戰是「從未從事過的最艱苦和最困難的地面部隊戰鬥」,「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第一次不能宣告勝利的戰爭」,「一場苦澀的戰爭」;是「既不得人心又不體面,所以也不受歡迎的一段記憶」,「歷史中的一個黑洞」,「一場沒人願意再去回憶和了解的戰爭」,「美國歷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戰爭」;韓戰的結局「絲毫也未能振作美國的民族精神」。
  • 解決臺灣問題,光「兵臨城下」還不夠?
    先是否定了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礎「九二共識」,後來又通過一系列小動作來推動臺灣的「漸進式臺獨」,包括謀求聯合國席位、向美國大規模購買軍火、邀請其他國家高級別官員到臺灣進行所謂的「訪臺」等。 而且除了這些政治層面的操作外,民進黨在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也可謂是倒行逆施,做出了一系列損害臺灣人民福祉、破壞臺灣文化發展的行為。
  • 韓國瑜:臺灣再被鎖住,就像朝鮮了!
    中國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8日晚上北上出席工商界後援會成立大會,向全場500位工商界代表喊話,民進黨「執政」3年把臺灣搞成這樣,無法加入關稅同盟
  • 天天神評論:朝鮮士兵為什麼跳著走?
  • 專訪太永浩| 朝鮮——不能不說的秘密
    採訪前,記者必須將自己的護照及個人資料發給有關方面,同時被告知,此次採訪的地點,可由記者在外面租一個酒店房間進行,不能在公開場合,但最後由於被訪者時間的安排問題,幾經周折,對方同意採訪地點可以在戰略研究院進行,這已經是很破例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