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影市的復甦,終於在國慶檔迎來了全面爆發!
在《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急先鋒》等熱門影片的助力下,
截至10月2日12時,據貓眼票房統計,國慶檔期內(10月1-8日)總票房(含預售)破10億元。其中,《姜子牙》總票房突破5億,暫居國慶檔總票房冠軍,《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票房3.96億,位居第二位,提前於9月25日上映的《奪冠》累計票房已達3.5億,目前暫列第三,緊隨其後的是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鋒》,累計票房為1.2億。據業內預測,今年國慶檔的總體票房極可能突破50億大關。「這應該是現階段疫情常態化防控情況下,最讓電影人和觀眾高興的事情。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也進一步促使觀影需求集中釋放,電影市場火力全開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
《姜子牙》一騎絕塵,刷新內地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
誰也沒有預料到,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成為這個國慶檔的「爆款」,力壓此前人氣更熱門,眾星雲集的《我和我的家鄉》。
10月1日,電影《姜子牙》上映首日就拿下3.5億的單日票房,刷新了中國動畫電影上映首日的票房紀錄,也是動畫電影首次在國慶檔取得單日票房冠軍。此前紀錄由《哪吒之魔童降世》保持,為1.44億人民幣。目前,截至記者發稿時,《姜子牙》的累計票房已經突破5億大關。
電影《姜子牙》講述了封神大戰之後,崑崙弟子姜子牙,率領眾神戰勝狐妖,推翻了殘暴的商王朝,贏得封神大戰的勝利,即將受封為眾神之長。在巔峰時刻,他卻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為重回崑崙,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戰後的廢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發現了當年一切的真相……
《姜子牙》原本定於2020年春節檔上映,但因疫情影響,該片也隨之撤檔,隨後再次定檔國慶檔上映後,《姜子牙》開始了密集的營銷宣傳,在宣傳營銷上,該片緊密地與中國動畫票房最高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進行聯動,吸引來非常廣泛的關注。雖然兩部影片的故事、風格、畫風都有所不同,但在彩條屋都規劃中,兩部影片都是「封神宇宙」的一部分。
不過在斬獲高票房的同時,影片的口碑卻出現了兩極化的現象,目前《姜子牙》在豆瓣電影獲得了7.1分,淘票票評分7.3分,在國慶檔的熱門新片中並不算上佳表現,不少觀眾對該片的劇情不太滿意,「劇中很多人物弧線非常弱,比如姜子牙、申公豹等角色全靠對白口述交代,缺乏情節推動,也沒什麼共情。」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姜子牙》的後續票房走勢,可能會受到一定口碑上的影響。「相較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口碑,《姜子牙》的劇情要遜色一些,雖然在視覺效果上一如既往的出彩,但很多硬傷的情節經不起推敲,所以才使得觀眾評價出現了下滑。」
《我和我的家鄉》走輕鬆喜劇風,讓觀眾笑著感動流淚
最有節日氣氛的熱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首日票房達到2.67億元,截至記者發稿時,《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票房達到3.96億元。
該片延續了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集體創作方式,但不同於《我和我的祖國》以主旋律敘事,《我和我的家鄉》走起了輕鬆的喜劇風。導演和演員依舊是行業頂級集合,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的團隊已經是票房保證,在此基礎上還有葛優、黃渤、範偉、鄧超、沈騰等一種喜劇明星大咖出演。其中,有8位影帝和2位影后。
《我和我的家鄉》包括《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單元,五個故事。東西南北中——橫跨祖國大江南北。在時代發展洪流之中,透過保安大哥、快遞小哥、草根網紅、鄉村教師、駐村書記等平民英雄的視角,講述關於變化、選擇、親情、奉獻和奮鬥的故事,喚起中國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有觀眾點評稱,「我和我的家鄉,故事裡有家鄉人,也有異鄉客,有你也有我……從離開家鄉到回到家鄉、建設家鄉,也見證著家鄉的變化。」
電影中在每個單元的過渡銜接處,網友們談論著自己關於家鄉的記憶、色彩、味道、距離……「在內心深處喚起對家鄉的熱愛。」還有網友表示,「我們笑著笑著,就留下淚來。」
《奪冠》雖然搶了先機,但票房已「後繼乏力」……
幾家歡喜幾家愁。頭頂「中國女排」超級IP的光環,還有陳可辛、鞏俐、黃渤等豪華主創保駕護航的《奪冠》,雖然在9月25日,就率先開畫收穫了2.81億元的票房,但當2020年國慶檔票房大戰正式開啟後,面對《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兩大種子選手的夾擊,《奪冠》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與對手的差距正在悄然拉大……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自1981年中國女排奪得首冠後,至今共獲得10次世界冠軍。這不僅是70後、80後集體記憶的「神話」,也為不少90後,甚至00後留下了珍貴記憶。可以說,中國女排擁有深厚的粉絲緣。
但想將這個國人都知道的奪冠內容,拍得既讓體育迷認可,又能感染打動普通觀眾,並非易事。儘管《奪冠》錯峰開跑,爭取到了市場上的先發優勢,據貓眼票房顯示,從9月25日到9月30日,《奪冠》排片曾連續4天佔比超50%;但在「獨佔」市場的時間裡,該片卻一直處於中規中矩的平穩狀態,並未掀起太大波瀾。
有業內人士指出,「影片上映後的前3天是『黃金生命期』,遺憾的是《奪冠》沒有一天票房過億,這對其票房的後續走勢很不利。」《奪冠》很難打動特別了解中國女排歷史和稍有閱歷、年齡感的觀眾。「看電影時我挺感動的,為女排訓練、打拼的場景落淚。」很多網友評價稱,自己在看《奪冠》時數次落淚,不過在走出影院後,卻覺得能思考和討論的點並不深刻。
當《奪冠》與眾多新片「正面剛」時,排片迅速下滑,10月1日已經跌至8.2%,10月2的排片稍有提升,但僅為11.9%,未來幾天也不理想。「《奪冠》的遇冷,主要還是影片在呈現上有很多取捨沒有處理好,比如是放大郎平個人,還是整體突出女排精神,選擇截取片段來呈現女排故事,卻在時間線上沒有選擇更吸引觀眾的方式……對於國產體育題材電影,《奪冠》是一次大膽地嘗試和探索,相信未來國產體育題材電影會有更多佳作出現。」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