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展 · 第四回
參展藝術家:
方志勇、韓青臻、侯煒國
黃大維、黃勝有、簡志剛
李大捷、李皓、李吉亮
劉孟遠、秦鈴森、任倫
王沛奇、徐振邦、姚鍇
姚新會、袁松、周雅玲
展期:2018.9.1-2018.10.7
地點:芳草地畫廊·798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中二街D09
方志勇
1980年出生於內蒙古阿爾山市;201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材料與表現工作室,獲碩士學位;現工作生活於北京。曾參加「遊園記」應空間莫宅藝術項目(應空間,2018)、「耳語」(芳草地畫廊,2017)、第二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寧波美術館,2017)、新加坡藝術周(新加坡當代,2016)、「黑度」策展人公園(22院街,2015)、「出櫃:一次驅魔儀式」(東京畫廊,2014)、「為什麼是抽象」(央美美術館,2014)、「阿瑟•丹託之後:我們去哪裡?」(元典美術館,2013)、「冷墨·第一回」(芳草地畫廊798,2013)等展覽。作品曾被北京恭王府、法國DSL收藏機構、比利時Fabien Fryns Fine Art、錦都藝術中心、鳥巢文化藝術中心、應空間等公共機構收藏。
關於作品
《七重煙》系列以雲龍紙,松煙墨為創作材料。將松煙墨化為七色,描寫煙霧纏繞幻化,虛無縹緲之狀。七重煙實則講述的是佛家所言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之人生七苦!人生一世無不被這七苦所困,難以解脫!筆者將作品的創作過程也視為一次修行的過程,期望在筆墨之間能將七苦化作雲煙一般隨風消散!
是
60×180cm
麻紙 松煙 礦物色
2018
韓青臻
1990年出生於遼寧大連;201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第二工作室,獲學士學位;2016年畢業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純藝術系,獲碩士學位。曾參加「化學之愛」(唐人當代藝術中心,2017)、「抽象對話」(PR畫廊,2017)、「抽象十年」(悅美術館,2017)、「好畫」日光亭項目(泰康空間,2017)、「Glossary:12 painters」(Safe House 1,2016)、「Ren」(巴黎亞洲當代藝術中心。2016)等展覽。作品曾榮獲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一等獎、入選「千裡之行」全校優秀作品獎,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澳大利亞大白兔美術館收藏。
關於作品
科技和電子時代的,眼睛和圖片相遇的方式,重疊的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雖然對於這些的討論並不是直觀的表達在畫面裡,但畫中痕跡被製作出來的方式和出現的構圖的關係,都被這樣的視覺經驗和空間時間體驗影響著,筆觸和筆觸建立的關係更加強調機械化的複製,製作感,冷漠的工業質感中間有偶有流露出中國水墨畫中對於筆墨和審美體驗。
清醒的和被終止的
160×140cm
布面丙烯
2018
侯煒國
1988生於河北沙河;2013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2017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現於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在讀。曾舉辦個展「不安之書」(築中美術館,2017)、「相馬記」(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展廳,2016);參加 「管中窺豹」中國版畫精英展(義大利國家版畫中心,2018)、第十八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2018)、「平面的厚度」(歐盟駐華代表處,2018)、「ZERO 未來x現場」(零藝術中心,2017)、「容量與張力」2017上海國際版畫展(中華藝術宮,2017)、「同時代的藝術共享」(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學美術館,2016)、「共振」(元典美術館,2014)等展覽。
關於作品
版畫是個擁有很多秘密的媒介材料,藝術家在其中發現了「版角料」這個東西,利用版畫裡的試版和印壞的版畫,進行再次鏤空、拼接、組合,形成一個新的具有版畫印痕屬性的「裝置作品」,而「相馬」這個行為和「相人」是一致並同時存在的,藝術家希望觀者可以通過相馬的這個過程可以自觀、內省。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110×70cm
版角料
2018
黃大維
1988年出生於臺灣臺北,2017年至今就讀於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組;2011年畢業於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獲學士學位;曾舉辦個展「Fragments Of Love」(火腿藝廊,2017)、「我們」(畫布,2015);參加「延語」(僑福芳草地畫廊,2017)、「HATCH Series x SPACES | Nearly There : Point(s) Of Reference」(SPACES,2016)等展覽。2014年參與駐地項目「紐約視覺藝術駐村Residency Unlimited」。
關於作品
藝術家將這件創作取名Huaboo<畫布>,是因為畫布裡裝載了他生活中種種的經驗、所有層層堆疊、經過他腦袋的畫面。藝術家常常看著工作室裡的人走來走去,這些互動關係,讓他開始對人際關係產生興趣。人的個性由習慣產生來,而習慣可以推動人際的排列組合,但人際這份關係卻會消除習慣,因為對這分關係來說,習慣根本不重要,幾乎像是沒存在過一樣。在關係的演算法裡,我們所相信的框架與價值觀顯得透明但卻存在。而這些關係跟顏色很像,顏色它們是自然棲息在我們眼睛裡的,並不是完全被選擇。工作室裡的牆,層層紛亂的反射透視,讓人分不出的實與虛,仿佛落入了這交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透過這層層的牆,像似隔離卻又緊密貼近畫面各種色彩之間的跳動,營造出現代生活中因為網絡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淡化,卻又很重。
Huaboo
130x193.5cm
布面丙烯
2018
黃勝有
臺北人,出生與1996年。目前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學士班,擅長超寫實油畫以及插畫創作。創作題材著重在探討視覺感官之間的矛盾關係及當代社會問題,曾參與2018雅逸寫實新銳展、2018臺灣當代一年展、2017臺中藝術博覽會等等,亦受邀參展於2017花東原創生活節。
關於作品
透過觀看,畫面的內容得以被填充,畫外的意義得以被發現。本創作以寫實技法如實再現,相片中抽象的顏料形象,將具象概念覆蓋於抽象概念之上,強調畫作本質雖為寫實,但在視覺上卻是抽象,使觀者的視覺觀感遊移於二者間的矛盾感受,依此呈現一種不可同為寫實,也不可同為抽象的雙重概念,該一牴觸領會,以『非絕對狀態』稱之。
非絕對狀態(13)
116.5×91cm
布面油畫
2018
簡志剛
1984年出生於臺北;2008年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學系,獲學士學位;2014年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水墨組,獲碩士學位;2016至今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水墨組博士班。曾舉辦個展「隱身於靜默之中的沉潛時刻」(金車藝文中心,2016)、「生訴」(ADSC 全球藝術聯盟,2015)、「時之面相」(臺北藝文推廣處,2014)等;參加「延語」(僑福芳草地畫廊,2017)、「方圓之間」(穎川畫廊,2017)、「誠·物」(南畫廊,2016)、當代水墨之美臺韓交流展(首爾,2015)等展覽。2012年獲臺灣公教美展水墨類第一名、2008年獲第二屆臺灣當代水墨雙年展特優獎、2003年獲國際NPO法人亞細亞文化藝術聯盟日本總會賞獎。
關於作品
藝術家以人類的慾念、執著和生命力為題,本著古蹟修護、東方傳統水墨、西方寫實技法、現代流行文化與雕塑的學習背景,將一切所知所學融入作品當中,故此作可看做為具有雕塑性的微浮雕空間作品,以多層次裱貼手法、運用各式紙材及纖維做出類標本的真實感受,色彩上以東方傳統色澤為底,藉此帶出千年以前的時間氛圍,乍看如習慣的傳統繪畫視覺感,實則有多媒材跨領域的融和經營,同時也對應了當代人在科技時代中形成的虛擬經驗。
神出土·競蛻
210×97cm
綜合材料
2018
芳草地畫廊·798 Parkview Green Art 798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10:30-18:30
Opening Hours: Tuesday till Sunday, 10:30-18:30
【媒體垂詢 I Media Contact】
Viola Qin
Tel: (8610) 5662 8586
E-mail: viola.qin@parkviewgreen.com
www.parkviewgree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