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傅東育說的,「破案劇現實主義的成分加得越大,劇作本身的生命力就越強。」
全文2152字,閱讀約需4分鐘
▲《刑警隊長》,根據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原支隊長顧瑛等幹警的事跡改編。
《破冰行動》、《國家行動》.今年一批破案劇(犯罪題材劇集),匯集懸疑、燒腦、獵奇、衝突、反轉等多重元素,備受觀眾喜愛。一直以來,破案劇還原最原始的人性善惡的同時探討更深入的社會議題,一部優秀的破案劇通常能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
新京報統計了近40年的405部破案劇,發現「英雄」「刑警」「警察」是破案劇劇名最常見的關鍵詞,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破案劇口碑普遍較好……破案劇製作有什麼套路?什麼樣的破案劇更受歡迎呢?新京報整理了豆瓣網相關數據,並採訪了部分導演、編輯、劇評人等影視從業者,嘗試找找答案。
━━━━━
不變的「英雄」「警察」故事,變化的涉案題材電視劇
將405部破案劇劇名進行詞頻統計發現,中國破案劇劇名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語有刑警(12次)、英雄(10次)、警察(10次);若按單個字進行統計,除掉無意義的單字,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警」字(52次),其次是「案」字(32次)。從這也可以看出,破案劇中「警察」角色佔據了絕對C位。
▲圖1|破案劇劇名關鍵詞
在統計的405部破案劇集中,豆瓣網上有評分的197部。鑑於豆瓣網要求打分的有效用戶達到一定數量才會開分,因此有豆瓣評分一定程度上代表該劇集在網絡上的關注度。
197部有豆瓣評分的破案劇,作品得分與作品首播年份分布呈現「喇叭形」,隨著年份的變化總體評分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說明近年的破案劇水平有點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趨向。
▲圖2|涉案題材電視劇豆瓣評分&集數&時長變化趨勢
而從破案劇的集數、片長看,405部分析樣本中,397部有集數數據,單部涉案題材電視劇的集數呈現出增長的趨勢。2011年至今,劇集集數變化範圍明顯增大,集數多和集數少的劇集數量都有明顯增加;405部分析樣本中,274部有單片時長數據。整體單片時長呈下降趨勢,尤其2011年開始出現了大批單片時長較短的破案劇集。
劇評人「太陽以西」分析認為,這一變化和2010年11月廣電總局下發《廣電總局關於印發〈廣播影視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意見〉的通知》有關。這項《通知》意味著網絡視頻行業全面進入比拼正版內容的階段,視頻網站不像電視臺那樣對劇集播出時間和長度有嚴格的限制,而是希望給用戶提供能自由多元的選擇。因此,網際網路「分眾」的特質反作用到了創作上,使得這一時期的劇集,不止是破案劇,在單集片長和總集數上都變得更有彈性。
━━━━━
主創有「專業戶」,類型則越來越多元
對405部破案題材國產電視劇的主創人員統計發現,共由362位導演執導,其中導演徐慶東導演了6部,24.9%的導演存在不止一次嘗試犯罪破案題材,有"上癮"傾向;
此外,共有編劇594人。編劇重複出現頻次結構和導演重複出現頻次結構很接近,但重複佔比要低於導演,出現兩次及以上的編劇佔比僅14.1%。一般一部劇的導演人數在1-2人,而編劇的人數要明顯高於這個數量。
直到現在仍被觀眾津津樂道的《重案六組》,當年採取的就是美劇的編劇模式,完全按照好萊塢的劇本製作模式,劇組七八個編劇集體合作分工作戰,每個人編一集,有人專門負責統籌。
405部破案劇作品中有主要演員2718人,這其中78%的演員只出現過一次。但有些老戲骨則是破案劇「專業戶」,例如王奎榮、石兆琪、杜志國等。
▲圖3|405部涉案電視劇主創參與人員統計
另一方面,破案劇的類型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早期的破案劇,多數聚焦刑事案件和警察職責與個人家庭生活的衝突。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成為主流播出平臺之後,懸疑探案與其他類型片元素結合,出現了不少「懸疑+」類型片,比如懸疑+愛情的《他來了,請閉眼》,細化「探案者」職業的《法醫秦明》、《心理罪》等。
━━━━━
真實案件改編口碑好?評分TOP50劇中佔了五分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破案劇,普遍能獲得較好的口碑。豆瓣評分top50的破案劇之中,有11部根據真實案件改編,佔比超1/5。
不少高分破案劇,雖然不是講某一個具體的大案,但劇中的很多案例或者案件的細節都是現實中發生過的。以最長壽的系列破案劇《重案六組》為例,該劇主創經常跟隨北京各區縣的刑警們一起出現場,深夜抓捕、押審犯人。
▲圖4|評分TOP50破案劇分析:
為什麼真實案件改編的破案劇如此受歡迎?對破案劇而言,真實案件改編是必然的加分項嗎?《重案六組》主演兼編劇王茜堅持認為,生活是藝術最好的源泉,真實可信的案例放上螢屏,才能夠抓住觀眾的心。
擔任過《無證之罪》等多部犯罪破案劇集的總製片人戴瑩,從平臺用戶的角度分析,以前我們做破案劇更偏向於垂直領域和圈層用戶,而真實案件是破案劇「破圈」的突破口。
根據真實大案——「雷霆掃毒12.29」大行動改編的《破冰行動》就是一次這樣的嘗試。該劇在今年上半年播出後成功突破圈層,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證明真實案件的確可以成為破案劇擴大受眾圈層的突破點。
《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則表示,「破案劇如果基於真實案件的話,它故事情節的內在邏輯是清晰的,真實性上來講一定是佔優的,對整個劇集從故事結構、人物塑造、細節呈現,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傅東育說的,「破案劇現實主義的成分加得越大,劇作本身的生命力就越強。」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張赫 設計 許驍 文娛部編輯 佟娜 數據新聞編輯 湯子帥
值班編輯 花木南 吾彥祖
記者暗訪京郊地下賭場:藏身工廠層層設卡,「賣房賣車是常事」
罕見病患者樂隊的「怪」規矩:一定不唱《感恩的心》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