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德國樂迷看樂夏》,表情銀行樂隊不希望任何人受到攻擊

2020-12-23 新京報Fun娛樂

2020年8月4日,表情銀行樂隊上傳了新歌《蕁麻》,這是他們今年滯留德國後的第五首作品,前四首已收錄在樂隊EP《維他命D》中。這些作品都是由思雨和通通兩人創作,由于吉他手滯留中國臺灣、鼓手滯留美國,排練存在時差,樂隊整體工作已經停止,原計劃3月開始的國內巡演也被迫取消,止步於這個夏天。

表情銀行樂隊。受訪者供圖

對於主唱思雨來說,還有另一個錯過,作為Joyside樂隊的和聲,她原本會是這一季《樂隊的夏天》舞臺上的表演者,但因為一直無法回國,這個合作也止步於計劃。《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曾找過表情銀行樂隊,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有入選。思雨說,「我們很想參加,但他們沒有選擇我們」。她記得樂隊第一次去出品方米未開會時,導演在屋裡畫了魔方大廈歡迎她們,因為表情銀行這個名字源於動畫片《魔方大廈》裡寄存各種感情的商店,那一刻她很感動。

思雨和通通現居住在德國的鄉下,過著極安靜的日子,滯留初期,思雨很懷念北京的熱鬧,後來漸漸習慣有小鳥在窗臺上鳴叫的異鄉生活。

思雨、通通和兩個德國朋友一起合作的節目《德國樂迷看樂夏》上線後在網際網路引發熱議。

不過最近一周,這種安靜被一部意外走紅的視頻節目打破了,他們邀請德國朋友Max和Julian點評《樂隊的夏天》裡的中國樂隊,製作成視頻節目《德國樂迷看樂夏》,隨著《樂隊的夏天》的播出,這款自製節目迅速在網際網路走紅,被稱作網絡最強的衍生節目。

讚美、偏見、爭執、利誘,短短一周她瘦了三四斤

這是一次完全意料之外的走紅,之前表情銀行樂隊製作過很多期Vlog,多是自己感興趣的事,觀看量不高不低,從沒有爆款的跡象。製作《德國樂迷看樂夏》更是偶然,思雨和通通去Max家做客,兩人之前剛看完新一季《樂隊的夏天》,思雨在路上突發奇想,如果把節目給兩個從沒有聽過中國樂隊的德國人看,也許會很好玩,事實確實如此,即使生活中四個人已經非常熟悉,但這樣認真的討論音樂並不多見。從錄製到剪輯,思雨因為緊張和興奮,一直在手抖,心顫。

最初,思雨想把視頻時長控制在五分鐘,以符合當下短視頻傳播的標準,到了製作的時候,思雨覺得德國朋友Max和Julian的點評邏輯完整,表述準確,無法取捨內容,便全部保留了下來,這種完全不受後期幹擾的音樂討論,在節目上線之後取得了良好的反饋,因為兼顧了趣味和價值,樂評這個在華語音樂產業裡早已邊緣化的支流,重新為大眾審視音樂提供了熨帖的角度。很多音樂人,甚至《樂隊的夏天》的參與樂隊陸續加入了對節目討論的行列,包括刺蝟樂隊的子健、民謠歌手老狼,還有Max之前曾注意到的Mandarin樂隊的鼓手安雨等。

隨著討論的發酵,另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也開始出現,有樂隊的工作人員聯繫思雨,想在隨後的節目裡得到兩位德國樂評人的好評,思雨拒絕了對方,隨後在微博上公示,節目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樂隊軟公關。也有某些樂隊的粉絲,因為喜歡的樂隊沒有得到完全正面的評價,私信謾罵,思雨覺得非常不可理喻,她表示自己並不會過度在意這些聲音,但這些卻又真實地反映了當下的輿論場,流量的紅利,紅利的代價,是結伴到來的。

《德國樂迷看樂夏》的四位主創。採訪者供圖

某種程度上,《德國樂迷看樂夏》像是當下網際網路生態的縮影,讚美、偏見、爭執以及利誘都隨著熱度到來。節目播出後,思雨的手機沒有停止過各種消息提示,最初的興奮勁兒過後,她對信息有些恐懼。她在德國的生活仍然是安靜的,但手機另一端的中文世界又是熱鬧異常,像兩個平行空間,交錯出一種魔幻的現實,思雨一周之內瘦了三四斤。

只想提供新角度,而沒有要成為標準

這一季《樂隊的夏天》最大的爭議來自節目裡專業樂評人環節,在已經播放的幾期節目裡,專業樂評人的點評接連成為網絡群嘲的對象,這些點評裡少見音樂上觀點,多是刻板審美帶來的敵意。錄製現場並非都是如此,這些被呈現出來的觀點都經過了剪輯和篩選,最終的入圍源於社交平臺上話題的需要,也正是因為真正的音樂討論始終缺位,《德國樂迷看樂夏》的出現,成了觀眾彌補遺憾的陣地。

德國樂評人Max和Julian的點評經常擊中樂隊的要害,貼合了節目中的一些爭議,這種默契讓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也驚嘆於兩人巨大的聽歌量。同時,網絡的聲音也讓德國樂評人與中國樂評人形成了一種對立,關於雙方的音樂素養被網友稱為「硬差距」,思雨不喜歡網友用自己節目裡的觀點攻擊樂夏的樂評人,她認為兩邊風格的不同是因為立場與環境的差別,而非現實能力的差距,《德國樂迷看樂夏》只是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並沒有要成為標準。只是,這些討論已不在她的控制範圍之內。

2016年,表情銀行發表了專輯《桌球》,其中《Felix》描述了一個德國青年的生活,原型就是Max和Julian兩人,這首歌的旋律還做了另一首對應的作品《阿明》,講述的則是一個中國青年的故事,那是樂隊試圖討論東西方文化的一張專輯,這兩首歌似乎也可以作為《樂隊的夏天》和《德國樂迷看樂夏》的縮影。

做這個節目,不希望任何人受到攻擊

新京報:怎麼想到做這個節目?

表情銀行:沒有規划過,我和通通是一個樂隊,本來要3月份開始巡演,被困在德國了,就拍點視頻在微博上發發。前一陣我倆去找Max和Julian玩時突發奇想,他們沒有看過中國樂隊,給他們看看《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們自己很喜歡看這個節目,就想拍下他們看的反應。

新京報:拍完之後想過會有什麼反響嗎?

表情銀行: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反響,這幾天過得特別魔幻,我們之前也做一些視頻,發在微博上,都是我們樂隊的一些東西,因為我們的音樂比較小眾,看的人不是很多。「樂夏」跟當下有聯繫,我覺得看的人會多一些,但現在的觀看量確實沒有想到,我倆一直到現在,還處在魔幻的感覺中。

新京報:你們節目剪輯多嗎?

表情銀行:評價部分剪輯得非常少,只有一些語氣助詞,最開始想把全集剪成五分鐘,但剪輯的時候發現不行,這麼剪會破壞Max和Julian的邏輯,我更希望呈現他們完整的表達,他們每一句都說得特別好,一刀都捨不得剪,最後做成了上下集,一共四十多分鐘。

新京報:網上對「樂夏」的樂評人,和對Max和Julian的評價存在兩個極端。

表情銀行:我們其實想為節目裡的樂評人說幾句話,我看到很多人拿我們視頻裡的觀點去罵「樂夏」的樂評人,這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擾,我們做這個節目不希望任何人受到攻擊。「樂夏」的樂評人的表現和節目剪輯有關係,何況他們是處在節目的語境裡,不可能和Max和Julian的評價一樣。所以很希望網友不要做這種對比。

新京報:你個人怎麼看「樂夏」裡的樂評人表現?

表情銀行: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希望能從節目中看到一個特別完整的討論,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基本上都是段落,沒有前因後果,其實看的時候是有些彆扭的。我不是在指責他們,我知道「樂夏」也很難,只是個人的喜好吧。看節目的時候,我有時會想樂評人的話前後可能還有什麼,或者是不是並不完全是這個意思。我覺得我們國內的樂評人有些是有水平的。

新京報:樂評人關於水木年華、白舉綱的評論引起了很大討論,你作為一個觀眾,怎麼看待這些觀點?

表情銀行:這個我可以不回答嗎?怕網暴。

新京報:但拿你們做比較好像也在所難免。

表情銀行:網友拿Max和Julian的評價和「樂夏」樂評人做比較,用我們的觀點去批評某些樂隊,這是我目前最不喜歡的部分,讓我壓力特別大。做第一期的時候我的狀態特別好,特別輕鬆,什麼都不知道就拍了,但現在網絡上的討論給了我很大壓力,我們也是音樂行業中的人,特別不希望樂隊、樂評人因為我們做的視頻受到奇怪的攻擊。最近流量的好處、流量的壞處好像一起到來了。

播出後,曾有樂隊宣傳找來想做軟公關

新京報:有些樂隊是你們的朋友,當Max和Julian評價你們朋友的時候,你們緊張嗎?

表情銀行:我超級緊張,我經常按iPad播放鍵的時候手會顫抖,因為不知道他們會說什麼,他們經常給我一些驚嚇,但是,對我們來說,這個也是特別好玩的地方,是支撐我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我們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錄第二期時我預先很緊張,因為有Joyside樂隊,我是他們樂隊的和聲,如果不是被困在德國,我應該和他們一起參加「樂夏」了。

思雨此前擔任Joyside的和聲。採訪者供圖

新京報:會在你們節目裡保護朋友樂隊嗎?

表情銀行:我們會把評價完整留下來,Max和Julian不是沒有理智地指責樂隊,都是言之有物的評價,大家都在講道理,樂隊朋友看完這些視頻應該可以理解。

新京報:節目有得罪到樂隊和音樂人嗎?

表情銀行:有,也有發生非常傷我心的事情。但確實是不方便說。

新京報:負面評價會影響你們嗎?

表情銀行:第一期節目,Max和Julian評價重塑(重塑雕像的權利)時我沒有忍住,笑了一下,現在稍微有點被網暴,有些網友罵我們有導向。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事,我們也是人啊,他們說出的那個瞬間確實真的忍不住了。不過大多數網友還是能看到我們做節目的真誠。其實我猶豫過是否要把笑的那一下剪掉,最後還是保留了。下回我會把表情管理做得好一點。

新京報:你們節目播出後,「樂夏」和樂隊有聯繫你嗎?

表情銀行:有個樂隊的宣傳找了我們,想給樂隊做軟公關,我不知道對方負責什麼樂隊,也不想知道,因為不想鬧心。我們希望在這說明一下,不接任何樂隊的軟公關,我們做這個視頻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為了好玩,希望用一個旁觀者、相對客觀的視角去解讀這些樂隊。「樂夏」的導演給我發了信息,說擔任「超級大樂迷」的馬東在錄製現場聽我們的視頻,忽然有種時空穿越的感覺,原本我們應該會在節目裡遇到,但現在我們在德國,反而受到這麼多關注。

兩位德國朋友還不知自己在中國有多火

新京報:隨後會一直做下去嗎?

表情銀行:拍這個視頻我們的初始動力是好玩,現在可能稍微多了些責任感,這就是全部。我們是很想做下去的,對我們來說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我們不會定檔,也不保證會和「樂夏」同步,還是想輕鬆一點,最近接受了很多「網暴」般的催更,有一段時間都不敢看手機,我們不想壓力太大,那樣節目就不好看了。我們四個也聊了這件事,大家都贊同如果我們還能享受,覺得好玩,就繼續做下去,覺得負面情緒過重、壓力太大或者無聊了就不做了。我花了大概三四天時間殫精竭慮把這件事情想清楚了,所以目前沒什麼好擔心的。

新京報:Max和Julian知道自己在中國火了嗎?

表情銀行:我們告訴了他倆,他們現在在中國很受歡迎,但我們不想說得太誇張,所以沒有告訴他們細節,因為有些網友行為已經朝奇怪的方向去了,私信要他們的社交帳號,想跟他們表白什麼的,所以我們只告訴他倆他們現在很受歡迎,他們很開心。也有網友說讓他們去參加「樂夏」,他們去「樂夏」也會被剪輯掉,他們去幹嗎呢?

表情銀行樂隊。採訪者供圖

新京報:目前有沒有給這個節目做一些更具體的規劃,比如讓它變成常態節目。

表情銀行:我們這兩天正在考慮這個事,因為我們自己也是獨立音樂人,我知道推廣獨立音樂人太難了,即使我們現在因為節目火了,但依舊沒有人聽我們的歌,所以我們很想和音樂人分享我們現在的流量。我們設計了一個音樂遊戲,不過不確定Max和Julian以後會不會有時間一起做,這個我們現在還沒有商量好。只是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讓大家來玩,也許能幫到一些音樂人。

新京報:Max和Julian的評價有沒有改變你們對一些樂隊的看法?

表情銀行:大多數時間我們的想法都挺一致的,我只是驚訝於他們的表達,居然能這麼準確,說得這麼好。之前在國內的時候,我們也很想聽到一些關於音樂的討論,只是沒想到之前的期望在身邊出現了。

新京報:最後介紹下這兩位德國樂評人吧。

表情銀行:Max本職工作是一個遊戲設計師,也是重型音樂愛好者,玩過很多樂隊,現在的樂隊是一個Hardcore(硬核,電子舞曲的一種)加Grunge(指垃圾搖滾樂)風格的,他上了很多年大學,經常上一上就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重新去學別的,你看他年紀不小了,其實他剛剛畢業;Julian是學哲學專業的,他現在的職業是給難民教德國文化和德語,他自己的職業規劃是當葬禮主持人,目前還沒有實現,暫時在做老師。我們在2016年發的那張講述中西文化差異的EP《桌球》裡,有一首歌叫《Felix》,就是寫他們兩個人的。

新京報首席記者 湯博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批水木年華油膩、懟白舉綱不搖滾,《樂夏》專業樂迷到底專不專業?
    參加演出的號外樂隊成員在接受《小陳樂評》的採訪時透露:「有一位樂評人直言不諱地表示,演出前他就想好要投給哪幾個樂隊。」 這樣盲目的態度不正違背了「一切的評判要基於他們當下的表達和現場呈現」的基本準則嗎? 樂夏的專業樂迷哪來的?
  • 不要再拿《德國樂迷看樂夏》當槍使了,它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提供視角而非觀點其實這完全偏離了表情銀行製作這檔節目的初衷。之所以請外國樂迷來做鑑賞,就是為了提供一種新的視角。1.歌詞和曲子到底哪一個更重要?只有在完全不懂歌詞含義的情況下可以排除歌詞對作品判斷的幹擾,所以請來完全不懂中文的兩位德國人。再好的遣詞造句和深入人心的吶喊都被拒之門外,只有靠純粹音樂上的演繹來徵服聽眾。
  • 非專業樂迷看《樂夏2》看到了什麼?
    講真的,那期《樂夏2》小姐姐也看了,水木年華唱的那首《青春再見》反響平平不假,有情懷加成也是真一個是節目組甄選出來的「專業樂迷」,一個是自詡了解水木年華、中國樂隊的「專業樂迷」,爭來爭去,都是「專業樂迷」之間的爭鋒相對。那我們普通愛聽歌的觀眾呢?很多資深樂迷說網友不懂,把《樂夏2》當作了一檔綜藝節目,簡直就是褻瀆。所以,必須要懂音樂才能看《樂夏2》嗎?音樂有門檻嗎?
  • 看樂夏,不就是來看樂隊玩出花的嗎?
    很多樂迷或普通觀眾來看樂夏,一方面是想看到自己喜歡的樂隊,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挖到一些新的寶藏樂隊。有意思的是,當樂隊們一起坐下來,老中生代樂隊自己也發現,怎麼那麼多不認識的新樂隊?還都挺有賣點的,比如二十幾歲長著偶像面孔的,比如三胞胎來的,還有一打招呼就是二次元手勢的。
  • 如果丁太升能和德國樂迷一樣,或許他就不用挨罵了
    丁太升在微博點評《樂夏》合作賽,評價劉維是「綜藝混子」,劉維直接微博進行回應,丁太升也不甘示弱,二人就這麼你來我往了起來。表情銀行樂隊策劃了一檔視頻節目,叫《德國樂迷看樂夏》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帶著兩位從來沒有聽過中國樂隊的德國「樂迷」一起看《樂隊的夏天》,邊看,邊聽他們點評。
  • 不管你看不看樂夏,一個搖滾時代都在慢慢下落
    又一年樂夏結束了,沒有去年比賽後熱熱鬧鬧的final party,也沒有一搶而空的巡演門票出售,最後一個鏡頭,大波浪問導演:「你們明年還辦嗎?」不管你覺得樂夏好不好看,甚至不管你看或者不看這個節目,它都以自己的觀點和力量介入了當下的獨立音樂市場。
  • 《德國樂迷看樂夏》首次直播
    9月6日晚20點,表情銀行MimikBanka樂隊將攜兩位德國樂迷展開首次線上吃播!屆時將邊吃邊與廣大樂迷朋友聊聊天,交流錄製節目的趣事。請鎖定表情銀行官方新浪微博,不要錯過咯!
  • 外國人如何看待《樂隊的夏天》?
    上月,《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在眾說紛紜的網絡輿論中,一個《德國樂迷看樂夏》的視頻,火了。視頻製作者「表情銀行樂隊」和樂夏官微一樣,遭遇了「網暴式催更」。下面,花邊把《德國樂迷看樂夏》已更新的兩期做一個總結,當做一種看樂夏聽音樂的參考。
  • 對不起,這季《樂夏》真不行
    作為一檔亞文化類綜藝,《樂隊的夏天》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它讓樂隊文化從地下轉移到了地上。但和第一季從7.6到8.8低開高走的評分不同,承載了大量粉絲期待的《樂夏2》沒能接住《樂夏1》傳來的這一棒。一個專業樂迷不從編曲、作詞等專業角度分析水木年華這次表現為什麼不好,僅用一句「油膩」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敢問你作為專業樂迷的專業性體現在哪裡?《樂夏》設置」專業樂迷「這一評審群體,卻似乎並不在意對方的專業性。
  • 《樂夏2》第5、6期:截止目前我圈粉了這些樂隊
    從去年8月至今,我的收藏歌單有5首歌蟬聯單曲循環冠軍,它們都來自《樂夏》第一季。其中,刺蝟樂隊的《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單曲循環120+,穩居第一。正在看今晚《樂夏2》的更新,除了因歌手節目讓我熟知的HAYA和老牌樂隊達達外,其他新樂隊都是第一次接觸,上半場印象最深的是康姆士,忽略主唱的口音問題,整首歌每句話都好聽。
  • 樂隊:「專業樂迷」才不專業也不搖滾
    風波過後,白舉綱與樂隊成員吉他手老張、貝斯手阿星、鼓手小豪一起與騰訊《一線》對談。他們紛紛表示不認同那位專業樂迷不點評音樂、卻隨意給人貼標籤的做法,小豪更是直言這樣做「特別不專業,也特別不搖滾」。
  • 《樂夏2》盤點3個驚喜樂隊,6首高光歌曲,這個秋天不只有搖滾
    「德國樂迷看樂夏裡」提到一個詞很恰當「任天堂核」 音樂的金屬核加上情緒的突變帶著二次元畫風,帶上獨創的搖滾花式手勢VUGUEING,讓他們成為了德國樂迷的最愛之一。,性格迥異卻因為一種內在的使命決定走到舞臺前,用各種你想不到的方式展示她們理解的音樂,如果注意她們的英文名比「福祿壽」更美-Floruitshow.我看的第一支有豎琴的樂隊。
  • 《樂夏》總決賽,他們以後要變成明星了嗎?
    我看音樂類節目從來都是先聽音樂平臺的純享版再看節目,因為我想知道在沒有前因後果和故事背景的情況下進入音樂,會注意到什麼,而《樂夏2》的第一集裡音樂上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五條人。哪怕聽不懂歌詞都非常迷人,手風琴一響起已經被迷住了。
  • 音樂老師如何評價《樂夏2》每一支樂隊? (十一)
    今天繼續聊一聊我的樂夏第二季第14集的觀後感 —— 一名野生在線音樂老師如何看待《樂夏2》裡的每一支樂隊。首先依然要表明,本期視頻完全是PM君我的個人主觀見解,如果你認可的話,當然可以在看留言轉發支持,如果你不認可的話,也希望你能夠大度理解,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審美經驗,因此我們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固然有所不同。
  • 重塑雕像的權利:在「樂夏2」奪冠之後
    ,重塑就被樂迷列為「打死也不會來的」樂隊之一。「第一支純英文樂隊」、「第一支全程背對觀眾的樂隊」、「現場水平第一的樂隊」。在部分樂迷看來,重塑來到《樂夏2》是一種流俗。但對重塑來說,參加《樂夏2》是為了滿足一個私心。
  • 重塑雕像的權利:在「樂夏2」奪冠之後
    意識到自己成為《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冠軍時,重塑雕像的權利主唱華東那張極其克制的臉上,飄過了一秒驚喜的表情。在這檔經常被詬病「煽情」的節目裡,奪冠的恰恰是這支最不喜歡煽情的樂隊。幾個月來,重塑密集地接受著媒體採訪,但60%的問題都是雷同的,從德國到北京通州的故事被寫了一遍又一遍。於是,我們決定以《樂夏2》為起點,去聽聽重塑這支小眾的,精英化的樂隊,第一次與主流審美「切磋」的故事。
  • 《樂夏3》提上日程,這些寶藏樂隊的機會終於來了!?
    因此莉莉安盤點了目前許多網友的想法,整理出一份 「網友期待的《樂夏3》十大嘉賓樂隊名單」。 話不多說,快來看看你最pick的樂隊在不在其中呢! 1.萬能青年旅店 代表作《殺死那個石家莊人》、《不萬能的喜劇》等。
  • 《樂夏2》在爭議中收官,音樂綜藝IP的「不破不立」
    雖然節目在不同的聲音中暫時畫上了句號,但《樂夏2》總體上獲得了更多積極的反饋,不但在收官之夜包攬了22個熱搜,還有超級樂迷周迅、張亞東、大張偉等,以及多支參賽樂隊紛紛發文感謝這個舞臺。這確實是個和其他完全不一樣的舞臺。比如,在面對風格迥異的樂隊時,整個《樂夏》節目組始終延續了一貫的原則:鼓勵樂隊放開做自己。
  • 只有豆瓣神秘的月亮組,才能殺死《樂夏》樂隊們的人設
    《樂夏2》的舞臺上,大波浪樂隊主唱李劍火了;同時火的還有Mandarin鼓手安雨。「月亮組」裡,樂迷扒出了安雨的女友、前女友的微博,之後在赤裸的圍觀中,有的女孩表示,想睡安雨。被幻想的還有李劍。去年《樂隊的夏天1》播出之前,幾乎沒人知道豆瓣上存在「我們代表月亮消滅居心不良的樂手」。除非你是搖滾圈的人。現在,由於月亮組的入口關閉,也很難拉人進去,新晉的樂迷到處發帖打探進組方式,已經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月亮組實際以一個小圈子中的小圈子形態存在,並早在幾年前就設成私密組,看不見也摸不到。
  • 只有豆瓣神秘的月亮組,才能殺死《樂夏》樂隊們的人設
    現在,由於月亮組的入口關閉,也很難拉人進去,新晉的樂迷到處發帖打探進組方式,已經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 月亮組實際以一個小圈子中的小圈子形態存在,並早在幾年前就設成私密組,看不見也摸不到。但無數搖滾圈的傳說仍源源不斷出自這個小組,它卻潛在地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