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古琴是什麼樣的?| 聽一聽《寒山僧蹤》

2021-02-07 古琴張子盛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古琴的好,有在於不激蕩人心。龔一先生的琴,羅守誠先生的簫,合奏的這一曲《寒山僧蹤》當是其中佼佼者。初聽時琴聲一響,心裡是微微的震動,令人有恍然如此之感,隨著簫聲悠悠而起,則又仿佛見山林深邈、雲嵐煙橫,竹林小徑的盡頭,是一片蓮塘無主自開花。其聲也淡遠,其神也空明,聽著聽著,有一種微微的淚意,不是多愁,不是傷感,是對人生無常而天地自如的感觸。這感觸說不清從何而起從哪而來,就像我們面對明月潮聲春江花夜時,內心那一剎那的觸動。

龔一老師數十年琴學心得之理論,匯成一部《龔一琴學文集》,了解龔一老師的琴緣,學習龔一老師的經驗,提高琴人素養與理論知識,引導琴人打譜及彈奏技巧,皆具有積極的研究及史料價值。


琴院特意推出龔一老師親筆籤名版《龔一琴學文集》,一共只有十幾本,先到先得,聯繫小七(13702152105同微信)詳詢。


古琴與儒釋道三教的淵源不可謂不深,歷代琴人的主流也差不多出自三者,其中佛教對古琴之影響極大,大概也跟諸多文人雅士多為佛家居士不無關係。而且佛理與琴理多有相通之處。

佛教傳入中原的時間一般都認為是在東漢時期,漢明帝派遣白馬和使者出使西方,把印度的佛教佛經帶回了東漢,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寺白馬寺。而佛教音樂從一開始的梵音梵唄及佛事背景音樂等就隨著佛教一起在中原傳播開來,並不斷地吸收融合了中原地區的文化及音樂,互相借鑑、促進、發展。


古琴所涉及的佛教音樂一般來說是廣義的,並不單單指佛事活動中出現的背景音樂,而是泛指所有和佛教有關的或以佛教為題材的古琴音樂。佛教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門類,與佛教相關的文學、繪畫、建築、雕刻、音樂等等以其鮮明的特色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佛教相關之古琴藝術則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而在琴樂琴曲之中獨樹一幟。


從漢而始,上至帝王后妃、文人雅士,下至販夫走卒、民夫民婦,多有信奉佛教者,我們熟悉的許多詩人都往往有個某某居士的別號,比如青蓮居士、摩詰居士、易安居士等等,因為佛教的內涵,尤其是唐宋以來比較流行的禪宗,其與中國的儒道思想、與中國文人的人生理想、文化審美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儒釋道也常被稱為三教。許多文人不但精通琴道,且熟悉佛理,比如王維,在他身上,很好地把詩、書、畫、佛、樂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合在了一起,從而創造了獨特而輝煌的文藝碩果,很難說是佛學影響了他的琴學,還是琴學影響了他的佛學。


劉禹錫在著名的《陋室銘》裡說「調素琴、閱金經」,把古琴和經文並列作為文人士大夫的日常文化修養之一。蘇軾那首著名的《題沈君琴》: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首詩看似寫琴,實際卻充滿了禪理,類似佛偈。



禪宗講頓悟,重點在一個悟字,而古琴更要講一個悟字,琴技與琴道的區別,便在於心之感悟與否。我們在練琴時,常常講要用心去感受琴曲中的氣韻,達到心指合一,講究人與琴的共鳴。


古琴不但曾經作為佛教儀式佛學活動的伴奏出現,並且古代的琴人直接就把禪與琴結合在了一起,宋代《琴論》裡曾提出:「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瞥然省悟,則無所不通。」而且歷代一直都有許多琴僧,流傳下來了許多相關的琴詩記載,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入意雲山輸畫匠,動人風月羨琴僧」等等,


許健先生在《琴史續編》裡就提到過北宋曾出現「琴僧師徒」,琴僧之中的佼佼者則有東皋心越禪師和他東渡日本之後所傳的《東皋琴譜》,他不但在日本弘揚佛法,而且還在日本促進了古琴藝術的發展,當時古琴在日本早已失傳了數百年,東皋禪師東渡時帶去了五張名琴,還有《松弦館琴譜》、《理性元雅》等琴學著作,他在日本收徒授琴,至今日本博物館還保存著他帶去的琴和相關文物。


再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普庵咒》,其實就是由許多的咒語單音組成的,你可以說它是佛教的咒語,也可以說它是一首古琴曲。應該是佛教音樂和古琴完美結合的比較著名的代表作。


中國的古代文人總把最高的境界轉化成一種道,隱居、彈琴、寫詩、悟道,這一種道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意境與感悟,佛系古琴的特別之處,大概就是並不注重技巧指法,而注重這一種意境感悟,如果是意境有了,感悟有了,哪怕你彈的是無弦琴,你也一樣是得道了。但你們要是問我到底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意境感悟,我的回答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溫馨提示:本文部分文字選自喜馬拉雅琴簫笛壎400課。文前點擊「原創賞析」話題標籤,可查看本平臺其他原創精品賞析匯總。學琴曲、上琴課,聯繫小七喲!


已購買我們課程的學員請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彈琴唄服務號,進入底部點擊「我的已購」,就可以找到自己已購買的所有課程內容啦!

掃碼關注」彈琴唄「

您可以在此了解我們

所有的課程及商品活動等信息

相關焦點

  • 聽一曲《寒山僧蹤》兩耳是菩提,無處不寧靜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曲琴簫合奏版的《寒山僧蹤》,《寒山僧蹤》又叫《寒山拾得頌》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的曲子,最初是收藏在一張名為《雲水吟》的音樂專輯裡,是簫獨奏曲,由著名作曲家陳大偉譜曲,古琴傳人龔一老師以及洞簫演奏家羅守誠先生,聯合演繹了這一曲幽深澹遠的出塵絕音
  • 品讀簫曲《寒山僧蹤》
    導讀寒山僧蹤這首歌是用簫獨奏的,音樂平穩流暢,如靜靜的夜,月光照在我的心,心裡感覺一片寧靜。《寒山僧蹤》作詞:陳建名(臺灣詞曲作家)作曲:陳大偉(大陸作曲家) 夜客訪禪登巒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水月鏡花,心念浮動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雲追夢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
  • 琴簫和鳴《寒山僧蹤》
    《寒山僧蹤》 古琴:倪詩韻、倪羽朦 簫:沈英彪 《寒山僧蹤》,琴簫合奏,珠聯璧合。古琴宛如入定的老僧,洞簫如同訪禪的客。心浮氣躁之刻,聽聽這首世外清音,心頓時就沉靜安寧下來,心底的一抹雜念也就煙消雲散。
  • 古琴和崑曲《牡丹亭·皂羅袍》
    ↑↑↑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作詞:湯顯祖古琴演奏:白無瑕【微博@古琴白無瑕】崑曲:錢瑜婷
  • 古琴探秘,七根弦各有什麼樣的寓意?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 古琴《酒狂》一首能讓春天醒來的妙曲
    一曲古琴《歸去來辭》尋一日歸隱山林,自在灑脫一曲古琴《秋風詞》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一曲古琴《關山月》生動傳神,如泣如訴清晨,聽一曲《山野閒居》巫娜:等我們老了,帶上古琴,退隱江湖古琴《琵琶語》王先宏:一曲琵琶語,聽醉多少人!
  • 音樂無國界 - 熊雲韻洛杉磯「禪意-古琴音樂會」演出回顧
    >「寒山僧蹤」 演奏:熊雲韻       古琴,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典型代表,一直為文人雅士所推崇。三十載的古琴生涯,對熊雲韻老師來說,是緣分,是成長,更是傳承。2019年7月20日,著名古琴演奏家熊雲韻受邀參與了在洛杉磯舉行的巡迴「禪意-古琴音樂會」,將「寒山僧蹤」這一曲極具中式禪意風格的古琴曲留在了美國洛杉磯。《寒山僧蹤》為梵淨天籟之佛曲,琴聲澹泊悠遠,傳神地詮釋了「僧蹤何覓」的千古禪機。
  • |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寒山僧蹤...
    隨著比賽的推進,舞蹈《梨花滿天飛》、配樂詩朗誦《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琴簫合奏《寒山僧蹤》、對唱《祖國萬歲》等一個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節目一一呈現,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表演者們精彩的演出也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和叫好聲。海選現場,不僅有精彩的節目,作為節目冠名方的中國移動自貢分公司也在現場為觀眾朋友們送出了精美的禮品,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還能滿載而歸!
  • 古琴演奏《斯卡保羅集市》:悠遠空靈,宛如天籟
    探索古琴美學撫琴 | 焚香 | 品茗 |  聽禪古琴札記  © 點擊上方,聆聽最美音樂溫馨提示:本曲古琴譜收錄於王先宏老師新書《實用古琴教程》,文末有購買方式。隨後開始研修古琴,師從古琴演奏家王先宏先生,擅長音樂基礎教育和現代曲目的移植改編,代表曲目《斯卡布羅集市》、《梨花頌》、《寒山僧蹤》、《痴情冢》等,現為伏羲琴社專職古琴教師。點擊下面的圖片購買▼
  • 新年丨古琴曲《四大景》--萬木競秀,春歸大地
    》古琴曲,王仲皋傳譜,管平湖改編,顧梅羹傳授。曲譜最早見於清代《張鞠田琴譜》,原曲目為《四大景》,但曲譜僅「春景」一段,後《琴鏡》亦有刊載,此本系王仲皋傳出,名《杏花天》,復經陳天樂、管平湖整理改訂而成。該曲一氣呵成,在琴曲中別開生面。新年的腳步已經來臨,春風拂面,柳翠花明,萬木競秀,欣欣向榮之感。
  • 古琴十大名曲《高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古琴演奏:姚炳炎©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高山,是中國古琴曲之一。稀世珍寶《 老八張》 |古琴愛好者必藏古琴中國網古琴租用:每月僅需99元 離騷、酒狂、長相思、貝加爾湖、小草、心經、寒山僧蹤、斯卡布羅集市、一生所愛、雲水禪心、煙花易冷、小城故事、涼涼、良宵引、高山、流水、風居住的街道、大魚、枉凝眉、秋風詞
  • 古琴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一種深情,兩樣歡喜!
    探索古琴美學撫琴 | 焚香 | 品茗 |  聽禪古琴札記  隨後開始研修古琴,師從古琴演奏家王先宏先生,擅長音樂基礎教育和現代曲目的移植改編,代表曲目《斯卡布羅集市》、《梨花頌》、《寒山僧蹤》、《痴情冢》等,現為伏羲琴社專職古琴教師。
  • 斫琴師必藏|《故宮古琴》《故宮古琴》傳世藏琴,CT透視,細節大圖,精確數據
    本書收故宮古琴及琴箱、琴桌、琴囊、琴弦等多角度實物照片,部分有詳細琴線圖、CT平掃圖及各部位精確尺寸,細節處均局部放大,每件古琴均有詳細介紹及鑑定文章。—內側—本書收古琴曲秋鴻圖譜冊、滿漢文琴譜,均宣紙仿真印刷,極精美。
  • 開始發售|南一先生《移植古琴曲集一》專業、實用、趣味
    ©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本書是南一先生的古琴移植作品集。古琴移植曲是指將創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者器樂作品,通過一定的手法改編之後,使之適合古琴的演奏。2009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劉文佳講師並跟隨其系統的學習了現代派演奏技法與實踐教學。在校期間曾隨王啟晨副教授學習單簧管,並跟隨寧曉靜副教授、紀志群先生學習古琴至今。
  • 古琴英文版《酒狂》,別有一番韻味!
    1968年,在一次旅行的時候,唐世璋很偶然地讀到一本用英文寫成的介紹中國古琴的書《琴道》。於是,鍾愛古老音樂的他和古琴結下了不解之緣。1974年開始,唐世璋師從臺灣梅庵派琴家孫毓芹學習梅庵琴譜,後定居香港長洲島,專心從事打譜。經過努力,他根據《神奇秘譜》、《浙音釋字琴譜》等古譜,先後完成打譜作品百餘首,並有古琴專輯《希聲》流傳於世。
  • 古琴《雪落下的聲音》演奏:熊雲韻——浮華夢一場,雪落觀無常
    ,在一位自少以古琴為第二生命的出類拔萃青年女琴家之操弄下,無論是廣陵絕響,還是高山流水;無論是寒山僧蹤,還是風雲際會,靜時,鐵細若銀針墜地;動時,勁若奔雷橫空。/ 曲目簡介 /相傳春秋時,俞伯牙撫琴於山水間,樵夫子期止步琴邊,聽出「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流水」的意境。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曲譜出自1876年《天聞閣琴譜》,由川派始祖張孔山所傳,山澗溪水潺潺,江河潮起潮落,流水聲納百川,表現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意。
  • 古琴曲《紅豆詞》: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本曲古琴譜收錄於《王永亮古琴經典歌曲移植改編曲集》書中,文章下方有籤名版的購買方式。
  • 聽一曲《流觴》仿若春風拂面,悠然自得
    聽一曲《流觴》仿若春風拂面,悠然自得小福利:需要《流觴》琴譜的朋友,請在今日古琴微信公眾號回復「流觴」即可2019年古琴日曆點擊圖片↓↓↓一曲古琴《雲山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聽一曲古琴《千江雪》恬靜美好,觸動心弦聆聽一曲《太極》空靈淡雅,如入仙境古琴曲《廣陵散》一曲廣陵散,絕世不可寫
  • | 林小娜古琴古風演繹《刀劍如夢》
    林小娜老師演奏經驗豐富,曾多次獲邀於海內外演出。獲邀於閩南大戲院舉辦《建國70周年獻禮-有生之年遇上你•林小娜古琴講座音樂會》。獲邀擔任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承辦的"講好中國故事"欄目啟動儀式演奏嘉賓。獲邀擔任史上首部電影音樂會《一人不怕》古琴演奏首席,並接受中國網、騰訊、新浪、鳳凰網等主流媒體爭相採訪。
  • 聽一曲《蝶戀》清微淡遠,優美感人
    ▲古琴演奏:謝東笑聽一曲《忘憂河》清音養心,獨享一份歲月的安然古琴版《小河淌水》婉轉動聽,令人陶醉古琴版《青城山下白素貞》經典傳唱,回味無窮聽一曲《春山外》最是一年春好處,靜聽花開踏詩行>聽一曲《千年》黃思藝、吳蘇芯 :深情款款,三生相識,願換一生相守古琴移植曲《卷珠簾》悽美纏綿,極具中國風琴壎合奏《知否》知否,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