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探秘,七根弦各有什麼樣的寓意?

2021-03-01 古琴文化藝術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古琴七根弦的象徵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一弦屬土為宮

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

用八十一絲。

聲沉重而尊。故曰為君。

二弦屬金為商

金星應秋之節。次於宮。

弦用七十二絲。

能決斷。故曰為臣。

三弦屬木為角

木星應春之節。

弦用六十四絲。

為之觸地出。故曰為民。

居在君臣之下為卑。

故三弦下八為此也。

四弦屬火為徵

火星應夏之節。

弦用五十四絲。

萬物成美。故曰為之事。

五弦屬水為羽

水星應冬之節。

弦用四十八絲。

聚集清物之相。

故曰為之物。

六弦文聲主少宮

文星柔以應剛。

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聲主少商

武星剛以應柔。

乃武王之所加也。

滄海一聲笑(多個版本)、禪茶一味、雲水禪心、雨碎江南、小城故事、心經、牧羊曲、畫心、青花瓷、大魚海棠、臥龍吟、菊花臺、女兒情、枉凝眉、葬花吟、寒山僧蹤、天路、羋月傳、聖誕歌、重回漢唐、君生吾未生、虞美人、笑傲江湖、蟲兒飛、送別、將進酒、鴻雁、痴情冢、山水情、貝加爾湖畔、春江花月夜、化蝶、琵琶語、紅顏舊、二泉映月、釵頭鳳、風居住的街道、紅顏劫、月滿弦、茉莉花……500多首現代琴譜+100多首傳統琴譜(每日更新)

獲取方式:

1、關注「古琴文化藝術」微信公眾號

2、在聊天框裡回覆你要查詢的琴譜名稱

每晚八點 與君相約

倚樓聽雨 焚香撫琴

長按 - 識別 - 二維碼

即可關注

主編微信:guqin9898

▼ 點下方,進入古琴商城!

相關焦點

  • 古琴乾貨 | 古琴有幾根弦
    古琴,古代稱琴、瑤琴,現代稱古琴、七弦琴。在中國古代文獻《詩經》、《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都有記載。
  • 古琴有幾根弦?分別代表什麼?
    導讀:古琴有幾根弦,你知道嗎?古琴有幾根弦?不同的年代的古琴有差別嗎?古琴有幾根弦?
  • 你知道古琴的七根弦代表什麼嗎?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 古琴原來有五根弦,內和五行,外合五音,後來又加了兩根你知道有什麼含義嗎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
  • 古琴調弦定音的方法和技巧
    現代,古琴常用三弦定為F音高,將其稱為「正調」,正調即古琴七弦散音的基本音,歷史上有過多種名稱,以「仲呂調」名稱較為普遍。古琴以琴上第一弦定為黃鐘音高,以第三弦為宮音,按正五聲音階依次定其七弦,即「下徵、下羽、宮、商、角、徵、羽」,稱為正調。因其一弦音高定為黃鐘,相當於鋼琴上的C,則第三弦宮音,相當於音名do。音高為仲呂,相當於鋼琴上的F,以其宮音音高為仲呂,故正調又稱仲呂調。
  • 古琴與古箏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分不清古箏和古琴的區別,常常將二者混淆,它們具體有哪些區別呢?  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中間掏空形成一扁長形音箱,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稱"七弦琴"。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長約120~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
  • 舜定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又增一弦,古琴泰鬥龔一告訴你古琴故事
    現在,就跟著上遊新聞記者一起了解下關於古琴的小知識。諸藝之首,至今三千年有餘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位列琴棋書畫之首,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琴的創製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載:「伏羲作琴。」後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最開始由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最終確立下來沿襲至今。
  • 古琴調弦定音法:3分鐘學會10種調
    現代,古琴以常用的三弦定位F音高,並以F為宮音的「正調」(又稱:「仲呂均」「黃鐘調」等) 定弦為:一弦 二弦 三弦 四弦 五弦 六弦 七弦5 6 1 2 3 5 6sol la do re mi sol la2、古琴校弦法琴弦校音常用的有兩種方法:按散校弦法和泛音校弦法。
  • 好用的古琴教材——《於水山古琴練習曲集》
    於水山教授為古琴寫出了第一部成系統的練習曲集。這部出色的原創作品為學者和琴人的古琴教學與實踐提供了一個階梯式的方法。於水山的《古琴練習曲集》為中國最為古典的樂器做出了極富創新性的研究。——作曲家、美國東北大學音樂系終身教授芮笛詩(Anthony Paul De Ritis)《於水山古琴練習曲集》是一本有新意並具實用性的學習古琴音樂和演奏的好書。
  • 古琴文化內涵與古琴形制
    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0以穿系琴弦。    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是「護軫」。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硬木「龍齦」,用以承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可以保護琴尾。
  • 古琴減字譜全解(指法、術語)
    這種記譜法使用減字拼成某種符號記錄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彈奏指法,它是一種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奏的記譜法,其特點為:「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減字譜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種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記譜法。彈琴時,應雙手配合彈奏,左右手各有分工。右手主要用以彈弦。彈弦時,可運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無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 古琴調弦定調知識點匯總
    目前國際上通常採用的是標準音高a1=440Hz,在正調定調時,五弦的散音音高相當於A;2、選擇相對音高調弦(常用)先確定5弦或7弦的音高后(常定成比標準音低半個音,但主要根據琴或個人喜好),以此為基準,調好其它六根弦的音。
  • 古琴中英文詳解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如何給古琴換弦
    二、新的絲弦至少要上三遍才能保證一二弦穩定,其他幾根弦甚至要到五遍以上。三、重新上弦時,原來繞在雁足上形成的小圈圈要順著弦的方向慢慢梳理,不能硬扯,不然鋼弦立馬折掉,而絲弦則會開叉散掉。-END- 倡導有古琴的生活方式
  • 三件寶與三根弦——《久保與二弦琴》(又名《魔弦傳說》)
    「三件寶」和「三根弦」。三件寶是Kubo踏上旅程的目標之一,必須要找到的「寶劍」、「盔甲」和「頭盔」才能成功。在尋寶的旅程中,陪伴Kubo的是一隻白色的猿猴和一隻被詛咒的甲蟲,他們一路戰勝了巨大骷髏、橫渡了食人魚之海,還不斷面臨兩個女妖的追殺,最後在奪得頭盔時,Kubo發現原來白猿就是母親的化身,而甲蟲正是父親,父親因為被女妖詛咒而失憶。
  • 古琴初學指南
    便用假指甲時,把手指甲從假指甲空調處穿入,把假指甲的上端嵌在真指甲的下面(在甲肉之間)套緊。用小條像皮膏,把假指甲的上半部裹在指頭上,就可彈琴了。1、怎樣對待在學習時感到枯燥的問題  在初學古琴的時候,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不易入門,彈奏時不夠動聽,枯燥無味,因此引起初學者古琴不感興趣,缺乏信心,造成半途而廢。  古琴的識譜和演奏技巧比較複雜。
  • 古琴記譜有什麼方法?學古琴必知文字譜法、減字譜法、五線記譜法
    古代古琴記譜法的演變文字譜、減字譜記錄的三千餘首琴曲曲譜,跨越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浩瀚之態蔚然大觀。它從中國歷史的另一個側面,向後人展示了自漢唐以來各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風俗、審美思維及漢族與其他民族、中國與外國在音樂文化方面的交流等概貌。
  • 古琴音樂療法
    二十五音是《黃帝內經》中《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和《靈樞。五音五味》中使用的樂音。二十五音名稱如下:「右徵,少徵,質徵,多年來沒有人能參透,因而成為中醫界的千古之謎。 一、古琴簡介古琴是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詩經》中有許多詩句提到了琴。如:「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我有嘉賓,鼓 瑟鼓琴」。
  • 教你看懂古琴的天書——減字譜
    古琴的介紹這裡就不多講了,我想有興趣看這篇小文的人多少對古琴有了個大概的了解,這裡想要說的一點就是古琴的文化由來已久,但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先把它當成一件樂器,否則你很難領會其中的文化。最怕的就是那些剛剛學琴就想著要修身養性與天地同壽,跟日月爭輝的人。古琴的入門相對其它樂器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它並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復雜與深不可測。
  • 【藝術普及】古箏如花旦,古琴似青衣!
    ,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在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古琴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所以箏也常稱為「秦箏」。 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中間掏空形成一扁長形音箱,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稱"七弦琴"。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長約120~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