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包括:油菜、芝麻、花生等。
民間有句老話叫「芝麻開花節節高」:
我在河南農村長大,小時候經常和父母一塊上地幹活,當然,我幹的不多。
記得有一年,我們家裡種的有菸葉和芝麻,菸葉快變黃,芝麻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需要給菸葉「打頭」。
什麼是打頭呢?所謂的打頭就是摘頂,將上面的嫩葉和頂頭都掐掉了,這樣就不會再長新的葉子了,這個操作主要就是為了讓煙樹停止長高,讓葉子變綠變黃。
芝麻好像也要「打頭」,這樣就不會一直向上瘋長,能夠更好的結蒴果。
我鄰居家有棵葡萄樹,結的葡萄比較酸,也不多,也不怎麼好吃。
有一年,鄰居哥提前給葡萄做了修剪,結果那一年,結出的葡萄多而且甜。
農作物的終極目的是結出果實,但是結出果實之前,需要先生長好。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結出果實和生長是一致的。
但是,現實情況下,往往不一致,因為有的植物,有可能長瘋了,瘋長了,結果卯足了勁,長得枝繁葉茂,花枝招展,最後沒結幾個果子。
這個時候的「打頭」、「修剪」,其實就是抑制植物瘋長的趨勢,讓植物把養分用來孕育果實或者人類需要的東西。
原來,植物的生長和生育,人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幹預的。
動物的生長和生育,人類當然也能干預。
這就叫做去勢。
抑制植物瘋長趨勢的操作,是不是也可以稱作「去勢」呢?
小時候,還有走街串巷的手藝人,騎著大槓自行車,車上摽著一個大喇叭,播放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和弦音樂,大家一聽到,就知道:「擇豬娃兒的來了」。
「擇」在普通話裡是多音字,一讀作zé,如選擇。一讀作zhái如擇菜。而且意義已經不僅僅是擇菜了,還可以說擇羊,擇豬。
具體操作大概是用鋒利的刀或者刮鬍刀刀片,給豬、牛、羊進行無菌操作一點也不合格的「手術」。伴隨悽厲的慘叫,被手術的動物很快就老實了,好奇心降低,鬥爭欲望下降,也不再追逐「異性」了,老實吃食,安心待宰,泯然眾豬。
王小波描述的比我更形象:「我爬起來看牛,發現它們都臥在遠處的河岔裡靜靜地嚼草。那時節萬籟無聲,田野上刮著白色的風。河岸上有幾對寨子裡的牛在鬥架,鬥得眼珠通紅,口角流涎。這種牛陰囊緊縮,陽具挺直。我們的牛不幹這種事。任憑別人上門挑釁,我們的牛依舊安臥不動。為了防止鬥架傷身,影響春耕,我們把它們都閹了。
每次閹牛我都在場。對於一般的公牛,只用刀割去即可。但是對于格外生性者,就須採取錘騸術,也就是割開陰囊,掏出睪九,一木錘砸個稀爛。從此後受術者只知道吃草幹活,別的什麼都不知道,連殺都不用捆。掌錘的隊長毫不懷疑這種手術施之於人類也能得到同等的效力,每回他都對我們吶喊:你們這些生牛蛋子,就欠砸上一錘才能老實!」
為什麼要對動物「去勢」呢?
因為按養殖戶的話說,不「去勢」,這些動物不好管理,煩躁易動,不好放牧,總是追逐異性,不安心吃食,長的慢,出欄慢,飼養周期長,成本高。
養豬專業戶這樣說的:公畜不閹割去勢的話,其吃食進去的東西,大多數用來積蓄繁殖性能力。因此,公畜吸食很多的食物,卻沒能增加多少的體重,從而導致飼料的利用率很低,達不到養豬場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
簡單的說,動物所稟賦的「能量」加上進食所化生的「能量」,是基本恆定的,有的可能多一點,有的可能少一點,但基本上就那麼多。
這些「能量」,要麼轉化成「生長能量」,要麼轉化成「生殖能量」,少數物種也能轉化成「知識能量」。
這或許也是動物界的「能量守恆」。
就那麼多,看怎麼利用和幹預了。
人類的生長和生殖,和這有沒有類似之處呢?
下面內容僅作分析,僅供參考,不一定對,請多批評指教:
舊社會早婚早育的男子,體質好的不說,此為有餘。
體質差的,此為不足,結婚又早,「生殖能量」釋放的早而多,那麼剩餘的「生長能量」對應就少,往往男的容易體弱多病,發育的不夠健壯。
女的同理。
就像太早開的花容易凋謝,容易受風霜寒冷。
那問題來了,把「生殖能量」封鎖,可以嗎?
古代這樣做了,就是「宦官、太監」之類,也能長成,但也有問題,具體問題查歷史。
那問題來了,「晚婚、晚育」可以嗎?
可以,但也不能過於晚。
我們的黃帝內經,關於男女的生育規律,有這樣的論述: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發去。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女子三七、四七之間;男子二八到四八之間,可以算「最佳花期」,基本都不算晚。
等到「盛極」的時候,同時就是「由盛轉衰」之時,再往後就有點晚了。
那可能有人會問:那我就儘量等晚點要孩子,豈不是「能量充足」?
不要忘了那句古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你可以等,但規律不會等。
吃過「二茬西瓜」沒有?
啥是二茬西瓜呢?
頭茬瓜就是天時地利均正當位的瓜,二茬瓜就是稍微晚一點長成的瓜,一般來說,
二茬不如頭茬的口感和大小(注意:這並不是說二胎不如頭胎)
注意:在人類的最佳「花期」的那段時間,因為此時就是生育最佳時期,其實,這個時間段內生一個和生兩三個,一般對身體的影響其實都在正常範圍之內。
但是高齡孕婦產婦,承受的身體負擔和風險就大的多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先成家,後立業說的也有道理。
因為立業可以等一等,但生育的黃金時段,就這麼短,女人比男人的更短。
可是,現在世界大範圍的情況是:接受完博士教育,基本三十歲左右了。
但是,現在,因為種種原因,「花期」提前了,很多女孩十歲左右就來月經了。
那麼,上面所說的時間段,還得稍微修整一下,適當整段往前移動一點。
最後,《黃帝內經》的觀點是什麼呢?
過早生育,過晚生育,都不如「按規律」生育(人的規律以及「自然」的規律)。
「能量」也好,「腎精」也好,禁和絕,過度或放縱,都不如《黃帝內經》說的:「志閒而少欲(注意,不是「禁慾」也不是「絕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都不如張仲景說的:「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杵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藏府,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這就是我從芝麻打頭,所理解的關於萬物生長發育的一些體會分享給大家。
有點跑題了,
我們接著說回油料作物,剛才是芝麻,現在說花生:
中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許地山的散文《落花生》: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油脂升溫快,可以節省燃料,有了油脂,煎、炒、炸,才能夠順利的進行。有了這麼多的製作工藝,千姿百態的中國食物才變得那麼的豐腴而吸引人。因此,開門七件事裡,柴米之後就是油。
除了植物油脂之外,還有動物油脂,中國比較常見的就是豬油、羊油。
在豫西南的南陽方城,當地流傳一種有名的羊肉燴麵,非常有名,和燴麵成絕配的,就是羊油辣椒,回味無窮。
這碗燴麵上面漂的紅顏色的就是當地有名的羊油辣椒。
我曾經專門試過,這個辣椒就是放在燴麵裡面才好吃,放到普通的麵條裡面,沒什麼特別驚為天人。
方城羊肉燴麵之所以好喝,有一點就在於它的羊油辣椒。羊油辣椒主要以新鮮的羊油加上蔥姜等佐料,鍋中先炸後做成一半黃一半紅。夜晚香噴噴的燴麵配上一大勺羊油辣椒,簡直是絕配。
除了羊油之外,還有豬油,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論及豬油的:
我給大家羅列一下啊:
《金匱要略》豬膏發煎方:
豬膏半斤 亂發如雞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這是治療黃疸的。
《傷寒論》中,還記載的有豬膚湯: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鬥,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黃帝內經》豕膏: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曰名。歧伯曰:癰發於嗌(yi)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shi)膏,冷食,三日而已。
從這兩種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出:豬油具有養陰滋潤的作用,也有清熱滋養修復的作用。
豬板油,熬膏,對於手足皸裂,效果也非常好的,大家可以試試。
古人形容溼熱相合,黏膩粘滯,纏綿難愈,形容為:如油入面。
你想想,把油摻到麵粉裡,什麼感覺:特別黏、特別膩、拽也拽不掉、衝也衝不開,就這麼的一種狀態,古人用這來形象的形容溼與熱合的狀態。很形象吧?
油因其潤而滑,故而經常會被用來協助排便,比如,古人治療大便不通,就用芝麻油,或者火麻仁、杏仁、桃仁、鬱李仁這一類的油脂豐富的藥物,可以滋潤燥結,通利大便,比如名方麻子仁丸和五仁丸等。現代所使用的開塞露,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換成了甘油。
萬物皆可入藥,油也是如此,治大國若烹小鮮,學中醫似下廚房。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