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善事、多積德,人生有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2021-01-09 佛音妙法大智慧

因果通三世甚至千百世!不要因為昨天行善而今天仍受苦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昨天作惡今天未見惡報就誤認為因果不為律,世上一切都在變,只有因果律永恆不變!一切言行舉止,請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再付實施,那是對自己負責。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多行善事,多積德!天佑善心人!就在今天,請放下惡念,開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少些貪念!必有它吉!算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請多吃素少吃肉!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請行善培福惜福修福!請給子孫積陰德!行善正當時,命運不等人!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七件事 千萬不要做

如果一個人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度過此生,實在是榮幸之極!其實,要想儘量擺脫痛苦和煩惱,讓自己每一天都活得開心自在、了無遺憾,也並不是非常難,只要你相信因果,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同時,有幾件事你千萬不要做,這些事情對你的一生影響特別大——

1、不孝順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恩情深厚,佛經上說你報答幾億劫都還不了父母的大恩,不孝父母者天地都難容。況且連父母之孝禮都不尊者,又何能領導他人?何能服眾!

2、貪淫好色。貪淫好色之人,心中存邪,缺乏浩然正氣,生活事業會很不順利,所求違願,不能圓滿。而且貪淫之人,身體肯定受損,豈能不得病?

3、愛貪便宜,非常吝嗇,很少做善事。心中貪吝,貧窮常不離左右。不做善事,沒有福德資糧,坐吃山空。這種人沒有愛救苦之心,沒有人緣,也必定缺少他人幫助,又怎能成就事業?縱然一時快活,可終究會財去財空。

4、經常殺生。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特定的因緣,但不是用來供人殺的。經常殺生的人,心中缺少善念,又怎能得到事業、生活上的機遇?

5、不尊敬師長,貢高我慢。既然作為你的老師、你的領導,肯定有比你優秀的地方。如果你毫不謙虛,總是認為他們這裡講的不好、做的不好或者領導無方,那你肯定是會毫無作為,因為你心浮氣躁,沒有王者風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虛心者,又怎能若谷?

6、偷盜。偷盜的概念非常廣泛,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佔為己有,哪怕是拿公司裡的一張紙、一支筆都屬於盜,雖然我們有時是光明正大的心理,也很坦然的。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消耗自己的福報的,而且你一定會在某個時候發生同樣的損失。還有一部分人專門從事偷盜,但即使「發家致富」了,最後終究還是落個悲慘貧窮的惡果。

7、常說假話。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相處,貴在相互真誠,忌諱虛情假意。不論是六親眷屬、朋友上司,只要你平時言語誠懇,真心善待,一定會贏得他人的信任。經常編造一些子無虛有的故事,或者養成了「說謊心不慌」、對任何人都能隨口說假話的習慣性「條件反射」,有時往往會因一句隨意的謊言而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如果上述7項與你毫不沾邊,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貴之人,即使你現在有什麼困難,也一定會柳暗花明,撥雲見日。合天地之道,神鬼佑之!如果你有幾項和上面一樣,建議你立即改正,真心懺悔,不管你現在如何,你的未來肯定也會有極大的轉變,人生的光明愈強。

多行善事,多積德!心存善念有善報,善惡到頭終有報!助人終究助自己!

茫茫人海,什麼樣的人都有,在社會這個大熔爐裡,要多行善事,多積德,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現將這段不完全正確的話語轉給介紹給大家,祝願大家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能善心做人、做事!!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業力決定往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相關焦點

  • 最積德的七件事!你做過幾件?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俗語:為人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太上感應篇》中說,「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人們都想得福報,兒女都好,都有前途,父母長壽,怕兇事橫禍降臨自己的身上和家中。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不做損人利己的壞事。那我們來看看做些什麼事可以積累善德,得到福報,福及子孫。
  • 最能積陰德的七件事,你做過幾個?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便可以獲得更多的福報,還可以惠及子孫後代。我們在行善積德時,一定要多積陰德。古語說:「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經常積累陰德,才能避開災禍,獲得更多福報。
  • 福薄之人,多做這3件事,福氣會越聚越多
    其實,多做以下三件事,便可以使得福報越來越深厚,福氣可以越聚越多。1、和善待人;一般世俗言論,說:「和氣生財」,曾國藩則總結說:「和則福氣生」。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由此可見,和善待人可以增加自身福氣,尖酸刻薄待人則減少自身福氣。袁了凡說:天地間,要靠溫和的日光,和風細雨的滋潤,才能生長萬物。
  • 佛教:萬事皆有因果,這四件事,千萬不要做!
    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因果個人了」,眾生行善或者作惡,都是為將來種下善惡因的種子,因緣會遇,果報自受。然而,我們凡夫眾生往往短視,常受累劫的煩惱習氣牽引,造業不斷卻不自知,甚至以為因果不存在。實際上,人生就如一泓湖水,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水波蕩漾,觸及湖岸便返回,又怎會憑空消失?同樣的道理,有因必有果,有時果報為現前,只是機緣未到。
  • 最積德的五件事,你做過幾件?網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積再大的德,行再多的善,都不如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生你養你,費勁千辛萬苦把你撫養成人,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俗話說:養兒防老。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如果一個人不能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做再多的好事老天也看不見的。2,救人性命。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看見輕生的人,遇到生命垂危的人,你有沒有伸出援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佛教:這十件事,最積福報,你做過幾件?
    《四十二章經》上佛說,這十件事,是人生最難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可增福增慧,功德無量。積德並非只有去行善才能積德,做到這十件事,同樣可以積累福報,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貧窮布施。富貴人家做布施容易,但貧窮之家去做布施就難了,若是你身上只剩下一分錢,你把這一分錢布施出去,所得功德如同與一個身上有百萬家產之人,將百萬家產全部布施出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越窮就越應該去做布施。第二件事:富貴學道。很多人因為家境貧困,或是遇到了難事,才選擇遁入沙門。
  • 奶奶說積德行善,才有好報
    奶奶生於耕讀之家,耳濡目染,知書達理,賢淑善良,任勞任怨,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粗茶淡飯,與世無爭,知足樂觀,直到走完九十三載的人生路。融入在我們血液裡,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是奶奶教我們怎樣做人處世。奶奶信奉神明,遵循傳統中國人的生活理念:「拜天謝地,遵紀守法,敬黨愛國,紀念祖先」。她認為這才是做尋常百姓的本分。
  • 命運坎坷的人,多做這件事,人生會越來越順利!
    而有些人,則是一生大起大落,磨難重重,體弱多病,事事不順心。難道一生磨難重重的人,就是因為前世修行的不好嗎?如果是因為前世修行不好,而導致今生磨難重重,那應該怎麼面對,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夠改變得了呢?這就是有因必有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道理。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也想讓自己以後更有福報。那就從現在開始,努力行善,種下善根,以後方能改變。在易經裡也有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信佛之人: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積陰德獲福報
    信佛之人都懂得因果循環的道理,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和因果定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信佛之人要想獲得好的結果,就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給自己多積陰德和福報。第一件事:發善心。一個人要想獲得更多的福報,就要善始善終。
  • 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老話常說:「一生善良,必有後福;善良做人,心安一生。」一個人生存在塵世間,倘若不善良,就算拜再多的佛也是沒用。心存善念的人,或許有時會受到傷害;心存善念的人,或許常會吃虧,可是你善良上天會保佑你。你善良,身邊的人也會待你好。因為你的善良才能幫助你,你若善良,福報自然會來,正如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低谷的時候,莫做3件事,多做4件事!《增廣賢文》裡面說得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向我們道透社會和人性的現實一面,真可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啊!我們許多人都出身一般,人微言輕,需要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去改變命運,繼而水到渠成,大器晚成!
  • 生而為人,要敬畏因果,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儘可能不要做
    佛家有這樣的說法:「一切諸果,皆由因起,一切諸報,皆由業起。」在佛家看來,生而為人,就是帶著因果降臨世間的,種了善因,就得善果;種了惡因,惡果自來。如果想要自己的生活能夠幸福快樂,就要積德行善。其實行善積德也有分別,明代袁了凡著有訓子善書《了凡四訓》,書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按照書上所說,做好事兒要出名的是陽德;做好事不留名的是陰德。
  • 佛教:最消耗「陰德」的3件事,千萬別再做了!
    人這一輩子能有多少福報是有定數的,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肆意揮霍,福報過早消耗完了,那就剩下苦了。「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天上不會掉餡餅,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持來的;因果不空,災禍也是自作自受。行善可以積德,作惡自有惡果。
  • 最積陰德六件事,任何人都可完成,儘量多做,福報自來!
    道家有這樣一句話:「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對萬物有仁慈之心,向善秉持「無所求」的心態,急人之急扶危布施,行善舉卻無需要別人知道,這就是「陰德」。生活中處處有善,以下這六件事最積陰德,任何人都能做到,我們應該知善為善,儘量多做,福報自然會綿長!一、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以無求之心行布施之舉,經過點滴積累,必會積德深厚福報綿長,通俗來說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他人身處急難之中,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也是助己,也無需非要做驚天善舉,盡己所能即可。
  • 行善積德的人必有好報
    這些保險是有必要的,可以讓我們應對突發情況。除此之外,有一種更加有效、長久的保險,簡單易行,那就是做善事。為什麼發生車禍的時候,有的人會失去生命,有的人卻無大礙?是因為福報不同。福報是隱形的財富,不僅是體現在金錢上,還體現在健康、工作、婚姻、子女上。每次做善事,就是為這個隱形的存錢罐裡做儲蓄。做善事做到一定境界,本來命定的災難也會化解,重罪輕報乃至不受。
  • 積德行善,家族興旺之根本!
    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關係為出發點,以為作出小小的善事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便索性不去做,以為做些小的惡事無傷大體,便不改過,所以日積月累,惡行積累到不可掩蓋的程度,罪責大到無法解脫的地步。相傳幾百年前,福建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位老婆婆喜歡行善,常常做粉團布施,誰來要就給,沒有一點厭倦的表情。有位仙人化成道人的形象,每天早上都來林家索要六七個粉團。
  • 這樣積德行善,定有厚福庇蔭子孫!
    即便是隻言片語,也會蘊藏很多教化在裡面,有沒有受用,就看自己能不能悟得出來!那麼,你能悟得出來其中的禪機嗎?通過這件事,推而廣之,很多事情,也是這個道理。福我們在生活上,都會做很多善事,或放生,或慈善,或印經書...都會想著讓別人知道自己做了善事,或者藉由這些善行而收穫到福德,便記下自己或家人的名字,捐了多少錢,這不能說是錯的,只能說這不夠純粹。
  • 道家智慧: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這就是《周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簡單。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做著好事或壞事,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在不斷地矯正與權衡,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自然就是另外的樣子。多行善與多作惡,關係的則是天平向哪一邊傾斜。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淺顯。善心是開放、有愛、端正的,噁心則是封閉、冷漠、扭曲的。
  • 佛說:「因果不空」,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常言說得好: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  良善積德之人,最大的福報莫過於活得心安自在,不僅利益自己,更惠及子子孫孫。「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人在做、天在看,他人不知、因果知。
  • 這四件事可以積累福報,哪怕做一件,也功德無量!
    《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話: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古人認為,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不讓兇事橫禍降臨自己身上和家中,就要做積德之事。其實有四種事,是會積累「福氣」的,哪怕堅持做一件事,也會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