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因果不空」,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2021-01-09 網易

2020-12-30 14:33:43 來源: 今日奇聞雜談

舉報

  人生在世,當須有敬畏之心,敬畏天道無常,敬畏因果輪迴。我們可以不足夠慈悲,但要心懷良善,莫存邪念惡意。常言說得好: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

  良善積德之人,最大的福報莫過於活得心安自在,不僅利益自己,更惠及子子孫孫。「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人在做、天在看,他人不知、因果知。

  

  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做人不要缺德,缺德最後都是缺了自己的德,傷害別人,最終害了自己,損的是自己的福。「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做好事利益他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積德修福;做壞事傷害他人,其實最終都是害了自己。人生有因果、命運有輪迴,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真正能庇佑自己的不是你所崇信的神靈,而是自己的善業。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吉人自有天相。人生的福氣都是自己種下的善因,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幸運。。人生要多積德、多做好事,因為誰也不知道哪一次的善業會成為自己的救命稻草。福氣是人修來的,災禍也是自找的。「因果不饒人」,以下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一、不孝父母雙親

  生而為人,最起碼要有賢孝之心,「百善孝為先」,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不論他有多大成就,事業做得多成功,不孝父母所缺失的福報很難再補回來,這樣的人福氣也不會長久。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很多人都搞錯了,佛菩薩根本不需要你的跪拜,我們用也不要心存功利,若無真心,拜佛無用;若有真心,不如依佛教言,踏實真心做些實事,

  真心去行持孝道,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對佛菩薩最深的恭敬就是我們好的德行,「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希望大家做一個智慧的人,而不是一個盲目的迷信者。

  

  二、殺生、墮胎,殺害生靈

  如果你的惡業不斷,則六道輪迴永不休,苦海無窮啊。太多的人愚痴,不明因果,總是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很倒黴,卻不知一切災殃都是自己惡業的感召。就比如殺生,現在人生活節奏快,很難靜下心來去反思自己,其實無意中已經造了很多惡業,傷害了很多生靈,結下了許多惡債。

  殺業越重的人,從面相來看,就不會有慈悲相,沒有福相。殺業重了,福報就缺失嚴重,業障自然會加重,使人慢慢地疾病災禍連連,傷害眾生性命,自己的壽命也會大肆損耗,因果不空。包括有些女性墮胎,墮一次胎,對自身福報的損耗是非常大的。看不見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因果定業、如影隨形。

  

  三、邪淫,「飽暖思淫慾」

  「萬惡淫為首」,任何除卻夫妻關係外的不正當男女關係都是邪惡的,也是惡業極重的。「三界輪迴淫為首,六道往來愛為基」,如果人對情慾還有貪念,就出離不了苦海,「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實在是苦。人生就是一個欠債還債的過程,欠下的越多,日後就要還更多。當下不斷,日後劫難反覆。

  「色字頭上一把刀」,邪淫者,墮落汙濁,沒有福報智慧,對人生的傷害是致命的,也是加速消耗人福報的一大惡習。身心不清淨,則顛倒妄想、愚痴迷惑,自毀前程。若要斷淫,當修懺悔,且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便可離欲消業。

  

  四、造口業,說口舌是非

  佛家勸誡眾生: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語沒有避諱,必生口舌之患。人們不知道,很多時候,福氣都從自己的口業中漏掉了。口業主要包括哪些呢?如說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等。妄語就是說假話坑人;綺語就是說些無意義的汙穢語言;兩舌就是嚼舌根、生是非;惡口就是說些刻薄難聽的髒話,等等。

  不論哪種口業,都是傷人的刀斧,害人害己。「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口業清淨,其實也是一種功德布施,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修了福。若嘴上失言,惡語傷人,傷害了他人,也灼燒了自己。萬般皆是因果,你如何對待別人,人生就會如是待你。

  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諺語,意思是人死後什麼也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著幽靈。出處:元·佚名《來生債》一:「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好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 信佛之人: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積陰德獲福報
    信佛之人都懂得因果循環的道理,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和因果定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信佛之人要想獲得好的結果,就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給自己多積陰德和福報。第一件事:發善心。一個人要想獲得更多的福報,就要善始善終。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苦有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無論福禍,皆是因果。有的人善良一輩子卻吃盡苦頭,有的人罪惡滔天卻享盡榮華,這不是不公平,幾輩子的陰德積累的不一樣,這輩子的餘蔭或餘禍罷了。
  • 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老話常說:「一生善良,必有後福;善良做人,心安一生。」一個人生存在塵世間,倘若不善良,就算拜再多的佛也是沒用。心存善念的人,或許有時會受到傷害;心存善念的人,或許常會吃虧,可是你善良上天會保佑你。你善良,身邊的人也會待你好。因為你的善良才能幫助你,你若善良,福報自然會來,正如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 最能積陰德的七件事,你做過幾個?
    要想積累陰德,需要我們去暗中行善,做了善事也不要到處宣揚,只有做了好事沒有被人發現,這樣才能真正積累到陰德。下面這七件事,只要能在暗中多去做,並且做了以後,不要留在心中,不要被人發現,就一定能積累到陰德,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多種善因。
  • 因果不虛,這三種話說多了會折損一個人福報!
    種植善因就能得到福報,種植惡因就會得到惡報,然而當一個人在種植惡因的時候往往察覺不到自己是在作惡,當惡果來臨的時候,也不曉得自己為什麼會受這樣的痛苦,反而會怨天尤人,認為自己不應該得到這樣的懲罰。其實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定律,它不會偏向於任何一個人,無論貧賤的高低,它都會運行在其中。假如一個人在生活中,經常說這三種話,那麼等到因緣成熟之際,果報就會隨之而來。
  • 禍從口出,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別說,否則因果會上門
    如果你不想給自己招惹禍事和因果,就把那些事爛在肚子裡。為什麼有的人害怕因果,有的人不屑一顧,是因為認知的問題。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無可厚非,但是不信,不代表你可以踐踏。連佛祖釋迦摩尼都是敬畏因果的人。所謂相由心生,好人,善良的人從臉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 佛教:這三件事做不到,拜再多的佛也沒用!
    不同的人答案各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或者經歷了不同的事情之後,說出來的答案也各不相同。佛陀告訴我們,學佛,或者是求佛,拜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悟道成佛。也就是說要實現自我的突破,真正離苦得樂,擺脫六道輪迴。常人很難發這樣的大願,基本都是遇見了一件具體的事,很麻煩,難以解決的時候,來尋求佛陀的幫助。這是常人之心,完全可以理解。
  • 佛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修行之旅切莫做這四件事情,容易招禍
    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要想讓自己的福報滿滿,就需要對因果抱著敬畏的心對待。在這個過程中有四件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第一件事:不孝父母,不懂感恩自古以來我國就講究「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在古代無論是道家,儒家還是佛家都以孝為第一行為尊則,而古人也對這一項十分看重。佛門有云:孝順父母這件事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福田,世界上最大的善舉莫過於孝順父母。
  • 佛教:供奉「地藏王菩薩」,這3件事不要做,因果報應很大!
    地藏王菩薩願力深厚,曾發下如是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王菩薩成道後,看到自己的母親因造惡業墮入惡道受苦,為母親廣修功德,救度母親脫離地獄苦海。因不忍地獄道眾生受盡折磨,故而發大願要救度一切惡道眾生。我們在家供奉「地藏王菩薩」像,這3件事不要做,因果報應很大!
  • 佛說,這3種人「佛祖保佑」,最好不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當我們不小心傷害過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情當中,我們要有一顆懺悔之心,來彌補曾經的過錯。悔過,就是我們從此不再做一些壞事情,不再做一些惡業、結不好的緣分,這就是我們吉祥的開始。如果我們不種下不好的因自然就不會招來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就不會與別人結下不好的緣分,而佛法上面這樣說,這三種有佛法保佑的人,我們最好不要去輕易的傷害他,不然因果報應特別嚴重。
  • 佛說:最積「陰德」的七件事,你能做到幾個?
    世人皆想自己命好有福,卻無奈福淺命薄,不尋其因果,卻將福禍歸咎於天命。這是無知。「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人的命不是上天造定的,而是自己的因果緣法。別人灰心的時候,你鼓勵他一句話,對方就有絕處逢生的感覺;別人失望的時候,你讚美他一句話,他就會覺得人生可愛多了。
  • 最積陰德的六件事,哪怕做過三件,也能感召好運!
    《了凡四訓》上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之事,如果一個人經常做好事不留名,就能積累陰德。佛家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活一世,積累再多的錢財,也都是身外之物,到頭來什麼也帶不走,與其積累錢財,不如多積陰德,惠及子孫。在佛家看來,這六件事最積陰德,哪怕做過三件,也能感召好運,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不邪淫。古人常說:「萬惡淫為首。」
  • 相親太多會折損婚姻的福報嗎?
    我想詢問一下相親太多真會折損婚姻的福報嗎?小弟今年31歲了。從畢業到現在一直在相親的路上,但對相親的女孩子都是禮貌性的吃飯見面,絕沒有做過任何不軌的邪淫行為,自己也一直潔身自好沒有邪淫,但一直到現在婚姻還沒有成。請問是不是因為和女孩子相親太多折損婚姻福報?小弟這幾年一直努力做好自己,努力積德行善和努力工作,努力儘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奉行孝道。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四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一切皆是虛幻不實,但唯有因果如影隨形、絲毫不虛。「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善惡必有報,不是不報,因緣未到罷了,因緣具足,必有受報。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佛家說因果,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這三件事……
    佛家說因果,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這三件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各自的因果而來,都說人各有命,是因為前世因,鑄成了後世的果,而今生的因又造就了來世的果,如此因果循環往復。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通過三件事可以找到其中的因果:第一件:抱怨,嗔恨,嫉妒,怨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磁場,擁有正能量磁場的人,你會發現,這個人做任何事,都順風順水,但是有的人卻像一個情緒垃圾場,走到哪裡就好像頭上頂著一塊烏雲。首先,愛抱怨的人,運氣都不太好。
  • 佛說:這三件事情,最能積攢功德福報,每做一次福報便會增加一些
    然而,在佛學文化之中,善心雖不分大小,但以不同心境行善獲得的功德也不一樣,所以還請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三件事要多做,每做一次福報便會增加一點,還望多多益善。02以慈悲心對待這個世界一個人若是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心中有魔,所見皆魔。你若看到了別人慈悲,那是因為,你內心慈悲。
  • 這件事萬不可做!一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的真實不虛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就告訴了我們因果的重要性。因果真實不虛,這件事情千萬不可以做,果報直接、下場慘痛。吝嗇的人佛在世時,舍衛國有一位富有的婆羅門長者,他雖然積攢了非常多的財富,但是因為生性貪婪吝嗇,不喜歡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