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消耗「福報」的四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2020-12-23 明月天心

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一切皆是虛幻不實,但唯有因果如影隨形、絲毫不虛。「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善惡必有報,不是不報,因緣未到罷了,因緣具足,必有受報。很多人不信因果,其實我們的命運,我們當下所遭受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因緣果報。

就像我們耕耘播種一樣,你種下什麼樣的種子、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自己的因果自己負責,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佛菩薩的神通也敵不過個人的業力。所以「求佛不如求己」,佛菩薩只是我們信心的一個見證,而不是我們人生的依賴。佛菩薩「神通不敵業力」,命再好,如果作惡,也必生災禍;命再苦,如果行善,也能消業增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學佛不必過於咬文嚼字,執著於經文,而重在用心,去改變自己,修善心善念、善行善德,這是人自身最好的「風水」。佛法知道再多,不用於實踐,也只是空談罷了,無實際受益。真正「趨吉避兇、消災解難」的方法就是「行善不作惡」。「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以下這消耗福報的四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一、不孝父母,不知感恩

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孝順父母,其功德等同於供養佛。其實,父母就是在世佛,無須千裡拜靈山。然而,眾生顛倒愚痴,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甚至看不起父母,傷害父母,這都是折損福報的惡行。一個不孝父母的人,佛前磕多少頭都是愚痴人。不論你在外面做多少功德,這個缺失也不可彌補。

世上至善莫過於孝,世上至惡莫過於不孝,不孝父母,福薄障深,自損福德,終有苦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孝心,有感恩之心,這就是樸素的「佛心」。學佛不是讓我們成為神神叨叨、怪異的人,學佛是讓我們內心更加善良、更加慈悲,更加有孝的德行,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底色,也是最好的自我加持。

二、嗔恨,愛抱怨

佛家講: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的這個暴脾氣一旦上來,好運立馬就走了,障礙不順就來了。「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有什麼樣的心態,創造什麼樣的人生境遇,心態不好、心量狹窄的人,格局小、福氣薄,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只會傷害愛自己的人。

生活不會事事順心如意,我們要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好起來的不是生活、不是外境,而是我們自己的心,莫向外求。心順了,人生也就順了。不要抱怨,不要計較,凡事多些忍辱,心量豁達些,再大的事也是小事。不讓煩惱在心頭,是對他人的慈悲,也是對自己的放過。心平則氣和,氣和則致詳。

三、傲慢自負,不知敬畏

俗話說: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與做事,低調總沒錯。一個人越是缺什麼,越喜歡炫耀什麼,越愛炫耀什麼,什麼就失去得越快。人生是無常的、福禍相依,得失不是永恆,得到無須炫耀,失去不必懊惱,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看淡方能自在,平常心才是道。不知敬畏的人,總要為自己的無知付出代價。

四、不信因果,肆意造業

佛門五大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很多人其實做不到,不小心就破了戒,種了惡因。有句話叫「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

殺生就是害自己,損自己的陰德,不要覺得當下無事,須知因果有循環。偷盜,是竊取別人的福報,不是自己的東西,得來是禍不是福。「邪淫」者,「色字頭上一把刀」,必落魔道,六道輪迴、苦不堪言。「妄語」,福從嘴上漏、禍從口出。「飲酒」害人害己,墮落消沉,無福無德。看看你中了幾招?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願您的心中生出慈悲之花,結無上菩提之果。福慧增長、究竟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最消耗「陰德」的5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善利人是為自己積陰德,作惡造業自然是消耗自己的福報。何謂「風水」?我們的行為就是風水,造什麼業得什麼果,因果之報、真實不虛。福報陰德是求不來的,不是你到寺院裡磕幾個頭、上幾炷香,福氣就從天而降了,那是痴心妄想。「神通不敵業力」,佛菩薩再有無量神通,也改變不了各人的因果。
  • 佛教:最消耗「陰德」的3件事,千萬別再做了!
    人這一輩子能有多少福報是有定數的,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肆意揮霍,福報過早消耗完了,那就剩下苦了。「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天上不會掉餡餅,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持來的;因果不空,災禍也是自作自受。行善可以積德,作惡自有惡果。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 因緣果報,並非虛無,生活中這2種行為,切勿去做,因果不饒人
    「福報」這麼簡單的兩個字,似乎是永遠捉摸不透的話題。人的一生中何不是在吉兇禍福中度過,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影」,佛教文化中也講:「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造惡果。」由此可以得知,趨吉避兇是決定可以做到的。看現今社會,人們的所作所為,別說趨吉避兇,能保住自己現有的福報不折損,就阿彌陀佛了。
  • 佛教:這四種「徵兆」,是佛菩薩的提醒,要小心!
    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在一切虛妄不實的現象當中,唯有因果,是真實不虛的。如果你身上出現了這個徵兆,這可能是佛菩薩對你的提醒,要小心了,諸事不順其實是惡因帶來的惡果,如果你還繼續作惡,可能會招來更嚴重的果報。第二、煩躁不安。
  • 佛教:這些徵兆的出現,往往代表著「福報」在劇減!
    古德有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在當下,大家往往都覺得「錢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東西。但錢財亦不是萬能的,可以說這世間無有任何一個物品是萬能的。在佛教中講「萬法由心造,一切因緣生」,不管何物,只有在這個緣到了,才會覺得這個東西真正適合自己。
  • 最積「陰德」的4件事,你能做到幾個?
    越是懂得孝順父母的人,陰德越厚重;越是不孝父母的人,福氣會越來越薄,往往諸事難順、運勢越衰。許多人信佛極端、功利,總是臨時抱佛腳,無事不登三寶殿,只顧自我利益,卻對家裡的父母雙親不管不顧,你連父母都不孝,做再多表面「功德」也是徒勞。「堂上雙親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凡事若有不順,皆因不孝。
  • 佛教: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別殺生
    佛說:世間最損福報的事情莫過於殺生和邪淫,有幾種情況下殺生的果報最為嚴重,千萬不可以造作!結婚不可以殺生,結婚時喜慶的事情也是繁衍子孫的開始,千萬別在這一天造業,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生子的時候別殺生,在新生兒出生之日就看見血腥的場面,是一種惡業會感招不順!生日不要殺生,我出生之人又怎麼殘害他人生命為我慶生,這是給自己造業!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以下的這4種事,折福損德,因果難饒,別再做了。一、好色邪淫「心不淨,身先病」,當一個人心裏面存有不乾淨的念頭時,立馬會召引負能量,什麼災、什麼禍就會悄悄的找上你。在這些不乾淨的念頭中,又以淫邪心為惡業之首,它不但能夠讓你生出執念,損傷慧根,更加讓一個人妄想非非,永墮入苦海。「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人的心裏面存有淫邪的念頭時,不但自己會身心不安,福報急劇的消耗,甚至在外貌上也有很大的變化,輕者眼神漂浮,面白眼黑,重者身形消瘦,無神呆滯。
  • 佛說: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發人深省的一句話:「人間很美妙,但是下輩子不會再來了,俯首敬紅塵,來世不做人,紅塵三千多磨難,世間百態如雲煙。」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人生中就是充滿了坎坷,命運總喜歡捉弄人。這話聽起來挺消極,不過有時候,當你遇到人生的一些問題,你會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做,都無濟於事,只能把事情歸結為命運的安排。那麼命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佛教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由此可知,命運在於自己的行為,都是因果報應的驅使。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所以肆意妄。
  • 這三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千萬不要做,因果不饒人!【早課】第365期
    古語有云:行善以積陰德為最善。為什麼人們總說要積陰德?到底什麼才是陰德呢?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做了善事,但不為人所知,只有老天知道。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天佑,並且能福澤子孫後代。
  • 「所作業不亡,果報還自受」,善護「三業」,福報自然長久
    而能夠體現我們修為的地方正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有些人覺得自己在行善,做好事,卻得不到什麼福運,為何?因為他們要麼行為造了身業,如殺盜淫等;要麼嘴巴造了口業,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要麼意念上造了意業,如貪嗔痴等。
  • 福報自有定數的,出現這3個徵兆,證明你已經消耗過度了
    佛教常言:因果報應。種善因得福報,種惡因得惡果。所以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行善積德來為自己求來福報。那麼,有讀者就會產生疑問:是不是只要行善積德,福報就會永遠跟隨著我們?當然不是。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的福報都不相同,有輕有重。你積德行善積累得多,福報就重,積累得少,福報就輕。倘若你停止了你的善行不去積累時,福報慢慢就會消耗殆盡。到時候煩惱和痛苦就會接踵而來。讓你諸事不順,命運坎坷。佛教認為,福報是有定數的,出現這三個現象,說明你已經消耗過度了。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永信大和尚曾這樣對少林慈幼院的工作人員說:「佛教普度眾生,以慈悲為宗旨,以智慧為先導。收養貧苦孤兒,教養兼施,最能體現佛陀本懷。你們為孤兒服務,即是修行,即是精進,也會得到福報。」少林慈幼院的一位老員工說:「辦慈幼院是少林寺做的一件大功德,不僅救助了一批孤兒,更鑄造了一個愛的平臺,讓大家的愛心和善緣得以成就,讓人們體會到孤兒不孤,大道不衰,人世間真情和真愛永在。」
  • 戒掉邪淫後,做到以下幾點可以快速增長福報
    一、斷惡 首先要明白快速增長福報能夠幫助戒除邪淫,做到以下幾點可以停止消耗福報。 1、停止邪淫。邪淫包括手淫、未婚同居、婚外情、同性戀、意淫、看和黃色有關的***圖片、網上轉發有關黃色內容等。 2、不能頂撞、辱罵父母、上級領導。 3、不要再殺生。
  • 這10種行為,會慢慢消耗你的「陰德」,要警醒!
    佛法認為,一個有德之人,就有了世間的福德資糧,如果我們不去損耗自身的陰德,就不會招來災禍。在佛教看來,這10種行為,會慢慢消耗你的陰德福報,一定要警惕,一旦福報耗盡,必有禍殃,要想遠離災禍,就要遠離這10種行為。第一、心量狹窄。佛家常說:「量大福大。」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
  • 供奉「地藏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嚴重!
    我們在供奉地藏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嚴重,一定要切記,俗話說:「不知者不怪。」有時候我們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即使犯了錯也值得原諒,但如果你已經選擇了供佛,並在佛前立下誓言,要改過自新,這四件事決不能再做了。古人常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都有這4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有句話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我們所做每一份善業都沒有白白流失,都是在為自己積攢陰德,最終都會到了自己身上。世間萬般,唯有因果最為公正,不會誤導人。利益他人就是惠及自己,為自己修福,人生有因果、命運有輪迴,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佛家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金銀財寶乃身外之物,存再多錢財,無常一到,都將散去,不過一場空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