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2021-02-19 道教

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城隍廟有副對聯,妙不可言:

上聯: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

下聯: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橫批:你可來了。

有沒有驚出一身冷汗?

所以《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又說:「心起於善,善雖未為,吉神已隨之;心起於惡,惡雖未為,兇神已隨之。」

只因為,因果承負,乃是天地之律。

因果承負之律不容懷疑,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此為常識。而我們卻見慣了好人沒好報、惡人榮華富貴的事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善惡真的有報,還是老天總是開小差?

不是的。你看到的善惡不報,不過只是表面。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近。一件事情從因到果,不一定是即時的,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而無論如何,最終總能呈現出來。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自我。人不是孤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而是與親朋好友的聯合體,在別人眼裡親朋好友與你也是一體的。你遭到別人的怨恨,他報復的可能是你的父母孩子;你施恩於人,別人照應的可能也是你的父母孩子。所以善惡有報,不一定報在自己。這就是《周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簡單。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做著好事或壞事,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在不斷地矯正與權衡,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自然就是另外的樣子。多行善與多作惡,關係的則是天平向哪一邊傾斜。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淺顯。善心是開放、有愛、端正的,噁心則是封閉、冷漠、扭曲的。所謂「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存善心的人,活得坦蕩自在,人際溫暖和諧;一個存噁心的人,則活得冰冷孤獨,在猜忌中戰戰兢兢;兩者的生存質量天上地下。所以不能只用壽數和物質回報,簡單去衡量善惡之報。

一句話:做個善良的人,本身就是上天對你最大的厚報。

德,很多人以為是修養,其實是智慧。善,很多人認為是品格,其實是高明。積德無需人見,冥冥自有天定;行善自有天知,天地間因果循環不爽。

《周易》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民諺也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行善合於大道,積德去禍得福,對此儒釋道莫不認同之。

《老子》第七十九章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親,是因為天道無所不容,對萬物一視同仁;常與善人,是因為只有「善」合於寬容世間、利益眾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對我們一視同仁,做不做得成一個大寫的人,就全靠我們自己,你的選擇決定著你內心質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寬窄。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善之一字。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累土,行不行善、積不積德,最終將造成人的天壤之別,有人眾星捧月,有人萬劫不復。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積德是人道、倫理、儒家,其實更是天道、

規則、道家。

《孟子·公孫丑下》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義。合道之人,內心大度,氣質平和,舉止得體。他的為人,讓人如沐春風;他的行事,讓人信賴有加。這樣的人不受歡迎什麼人受歡迎?這樣的人不能一呼百應什麼樣的人能一呼百應?這樣的人不能成人成事,什麼人還能成人成事?

春秋名相管仲也說:善人者,人亦善之。人心是一個感應器,你善待他人,別人自然會感受到。人也都有回報的本能,所以又怎會不同樣善待於你?如此,則人人一心暖意,人間處處和諧。

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裡寧,為善事者子孫興。行善事積德性,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家庭子孫,你的德性影響著家風和子孫,在別人眼裡你與你的家人也一體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為家庭子孫積德。反之,你作惡,也是在為家庭子孫積累罪孽。

有修養的善人,人們稱之為君子。對此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就是君子。大道至簡。

真正的智者,還能更進一步知道,如果積累的是善因,所得的還會是善果。所以行善,總是和積德聯繫在一起。

這就是智慧的差別。正是因為智慧深遠,所以道家才講慈悲。

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於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進入惡性循環;智者悲憫故眼界大,於是路越走越寬,一心內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闊。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惡;何去何從,只看如何抉擇。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你行善、積德,就算福還不到,禍卻已經遠去了。而福氣,早晚也會來的,來得越晚,福氣就越大。

作者:黃信陽 道教之音


❶ 七月十五中元節,祈福消災、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解冤冥陽水陸兩利大法會啟告!

❷ 結緣《道德真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

❸ 中國預言奇書,《推背圖》第四十四象,將在不久後應驗!

❹ 要想壽命長,全靠調陰陽!(附補陰養陽十六法)

❺ 殺死三屍除後患,滅盡六賊斷禍根!

❻ 越超天地,不在五行,這才是道家內修的最高境界!

❼ 仙人助其飛升,最終參不透,世間種種皆是幻影,修道人一念之間功虧一簣!

❽ 原來所有的「養生」都是徒勞的,看完後不再糾結了!

❾ 為什麼做事要方,做人要圓?看後醍醐灌頂!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微信,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 教"一鍵關注,或微信搜索微信號: daoismcn

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

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

回復"3"查看:道教戒律

回復"4"查看:道教上香禮儀禁忌

回復"5"查看:道教經文典籍

回復"6"查看:道教齋醮科儀

回復"7"查看:道教道袍法器

回復"8"查看:道教符咒法術

回復"9"查看:道教陰陽術數

回復"10"查看:道教宮觀流派

回復"11"查看:如何加入道教

回復"12"查看:道教拜師注意事項

回復"13"查看:道教誦經常識

回復"14"查看:道教請諸供品須知

回復"15"查看:道教宮觀廟宇參香禁忌

回復"16"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

修行交流


微信號:daoismm(青陽道人)


騰訊QQ號:10916989

點右下方"寫留言"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古人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不要因為做了好事沒人知道就覺得沒有意義,也不要以為做了壞事只要沒人知道就可以瞞天過海。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命理風水師的五個準則
    風水中的要害之處,與人之命理息息相關,若用之偏頗則會貽害無窮。對易理的深入研究知道,《周易》精髓深奧玄妙,牽一髮而動全身,如若無絕對把握絕不能觸動要害中心。否則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如若可以採取溫和的辦法,絕不妄動偏鋒之處。部分風水師,深知動用要害中心後便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 人立天地間,行善自有天知,只要無愧於心,一切皆可釋懷
    農村老人常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Hello,大家好,我是阿猛農村的俗語老話,有的說出來,很讓人不理解,而且聽起來感覺特別的彆扭。但這樣是無奈的實際情況,別看這些俗語老話看似說的離譜且不著調,但仔細一想,還是很有道理的,有些人特意把話反著說,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比如「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 這句俗語,那麼大家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嗎?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 積德行善,娶了漂亮老婆,還發了財,好人自有好報!
    有一天,廉生拜訪一位住在桃源的薛生,哪知薛生回鄉下去了,他的管家接待了廉生。這時天色已晚,廉生決定在薛生家留宿一晚再走。在吃晚飯的時候,管家告訴了廉生一件事,朝廷正在挑選良家女子送到邊疆犒賞將士,這樣一來,有女兒的人家惶惶不可終日,只要哪家有未婚的男子,連媒人也不要,直接送到男方家中成親。管家剛說完,忽然有人敲門,管家前去迎接,一群人闖了進來。
  • 積德行善,家族興旺之根本!
    相傳幾百年前,福建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位老婆婆喜歡行善,常常做粉團布施,誰來要就給,沒有一點厭倦的表情。有位仙人化成道人的形象,每天早上都來林家索要六七個粉團。老母確實心地善良,天天施捨,連續三年如一日。道人才知道她的心很誠。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幾個月看不出人的誠心,三年心都不變,可見善心的堅固。
  • 行善積德的人必有好報
    人最愛惜的是自己的生命,最在意的也是自己的生命,所以給自己上各種各樣的保險。這些保險是有必要的,可以讓我們應對突發情況。除此之外,有一種更加有效、長久的保險,簡單易行,那就是做善事。為什麼發生車禍的時候,有的人會失去生命,有的人卻無大礙?是因為福報不同。
  • 這樣積德行善,定有厚福庇蔭子孫!
    德就在這個時候,其中的一名師兄,忽然說道:「師父,你能不能落個款?」原來師父只是在紙上寫字,不籤名也不落款。其他師兄也都以期待的眼神看著師父。眾人無語,可是這位師兄,便在其中悟到了師父的禪機。其實如果在現實的生活中,當和禪師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是處處透著禪機。即便是隻言片語,也會蘊藏很多教化在裡面,有沒有受用,就看自己能不能悟得出來!那麼,你能悟得出來其中的禪機嗎?通過這件事,推而廣之,很多事情,也是這個道理。
  • 人類圖|智慧|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我們也經常講同一個時間、同一時區出生的人,人類圖就是一樣的。根據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地推算具有同樣一張圖的人大概有3000多個人。也就是同一張圖,有3000多種不同的活法。下面我們談更重要的問題,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我看不一定。
  • 斷舍離|子女:勤儉節約,積德行善,福澤後代
    本文轉載自[作者:雲谷禪師,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父母積德,兒女受益。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深以為然。古往今來,有很多富貴家族總是一代不如一代,敗亡的很快。正所謂:「積德行善,遠澤兒女近澤自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積德,福蔭子孫。父母積德行善,必定有庇蔭子孫的餘福。而若造下惡業,自然家族早敗,兒女遭殃。可見,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而是福報。父母不積德,兒女就不順。
  • 奶奶說積德行善,才有好報
    奶雖然不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施比受幸福」的大道理,但奶奶相信因果報應,常向我們說:人要行善積德,善有善報。奶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小時候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夏天在打穀場上曬糧食,六月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一會還是晴空萬裡,一會就烏雲滾滾,於是就出現了「搶場」一詞,就是沒下雨之前,把糧食收起來,不讓其淋著雨,那場面緊張、刺激,最需要的是人手,一到這時,奶奶總讓家裡抽出一個人來去幫助那些勞力少的鄰居「搶場」,儘管我們家也在「搶場」。
  • 十種積德行善的方法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五、「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 百家爭鳴十二大家之道家
    道家是對華夏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春秋前期道家稱謂道德家,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上古道德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道家思想乃是華夏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
  • 人這一輩子,到底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麼,一個人的一生,到底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個話題,自古以來,都不斷的被世人所談及。有的人認為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有的人認為成事在人。作為這樣一個玄之又玄的問題,你是怎麼看的呢?而對於這樣的問題,「人這一輩子,到底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佛說:讓一切順其自然,牢記這四件事,人本是人,無需刻意去做人
    正如佛說:讓一切順其自然,牢記這三件事,人本是人,無需刻意去做人。02福禍無門總在心佛家常說:「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
  • 半輩子積德行善,兒女接連死去,經道士施救,她才知不是凡人
    何氏看著兒子屍骨,欲哭無淚,怨過天,恨過地,兩人積德行善半輩子,不殺生,不貪財,鋪橋修路,幫窮濟困,從沒做過惡事,老天為何不公,非要有奪子之恨?  何氏越想越氣,越氣越想,忍耐不住,一根白綾拋上梁間,尋閻王爺討公道去了。劉員外發現之時,何氏已肢體冰涼,魂魄遠去,不禁老淚縱橫,失子之痛已足以剜心,結髮妻又亡去,讓他怎能苟活於世?
  • 有人積德行善沒有好報,有人作惡多端卻活得很好,這是什麼原因?
    學佛人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果規律,絲毫不爽,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人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修來好的福報,如果天天作惡,等待自己的只有惡果。一個人就算有神通,也無法改變因果,「神通不敵業力」。種下什麼因,最終就會收穫什麼果。
  • 西遊記中,唯一積德行善的妖怪,結局被孫悟空打死
    西遊記中,唯一積德行善的妖怪,結局被孫悟空打死 西遊路上,師徒四人遇見眾多妖魔鬼怪,也打死了很多罪有應得的妖魔。但是在這麼多被打死的妖魔裡,卻有一個死得和很冤枉。他不但不自己吃人為惡,還約束手下要與人和平共處,有時甚至會幫助山間迷路的獵人指引他們回家。
  • 佛教:常說吉人自有天相,做不到這兩點就不是吉人
    佛說:你是吉人,自有天相。這裡所說的吉人不是那些有權有名家財萬貫的人,而是那些普通人,心中存善心,做善事的人。心存善念就是吉,行善事可以致祥致富。吉人自有天相,上天自會眷顧好人,會給做善事的人恩賜和獎勵,所以你是不是吉人就看你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是怎麼做,怎麼想。常常存善心,常做做好事的,終會好運連連,為非作惡的,必遭天譴。所謂吉人在我看來會有以下兩種行為,以善為主導存善心,做善事 ,始終以善良為本,踏踏實實地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 人不施恩,何來福報?
    正打算找人來幫忙,卻見一個老翁忽然出現。老翁對他說,願意出萬兩黃金買這塊石頭。農夫聽了很是驚訝,詢問老翁為什麼要花高價買下這塊石頭。原來這老翁是位仙人,這塊荒地曾經是一座佛寺。當年,建造佛寺的時候,缺一塊地基石。於是老翁毫不猶豫地將這塊傳家寶捐了出去,用於建寺。佛陀感恩老翁捐贈傳家寶的善舉,於是決定報答他。老翁去世後,往生天界,位列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