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城隍廟有副對聯,妙不可言:
上聯: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
下聯: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橫批:你可來了。
有沒有驚出一身冷汗?
所以《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又說:「心起於善,善雖未為,吉神已隨之;心起於惡,惡雖未為,兇神已隨之。」
只因為,因果承負,乃是天地之律。
因果承負之律不容懷疑,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此為常識。而我們卻見慣了好人沒好報、惡人榮華富貴的事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善惡真的有報,還是老天總是開小差?
不是的。你看到的善惡不報,不過只是表面。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近。一件事情從因到果,不一定是即時的,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而無論如何,最終總能呈現出來。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自我。人不是孤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而是與親朋好友的聯合體,在別人眼裡親朋好友與你也是一體的。你遭到別人的怨恨,他報復的可能是你的父母孩子;你施恩於人,別人照應的可能也是你的父母孩子。所以善惡有報,不一定報在自己。這就是《周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簡單。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做著好事或壞事,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在不斷地矯正與權衡,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自然就是另外的樣子。多行善與多作惡,關係的則是天平向哪一邊傾斜。
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淺顯。善心是開放、有愛、端正的,噁心則是封閉、冷漠、扭曲的。所謂「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存善心的人,活得坦蕩自在,人際溫暖和諧;一個存噁心的人,則活得冰冷孤獨,在猜忌中戰戰兢兢;兩者的生存質量天上地下。所以不能只用壽數和物質回報,簡單去衡量善惡之報。
一句話:做個善良的人,本身就是上天對你最大的厚報。
德,很多人以為是修養,其實是智慧。善,很多人認為是品格,其實是高明。積德無需人見,冥冥自有天定;行善自有天知,天地間因果循環不爽。
《周易》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民諺也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行善合於大道,積德去禍得福,對此儒釋道莫不認同之。
《老子》第七十九章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親,是因為天道無所不容,對萬物一視同仁;常與善人,是因為只有「善」合於寬容世間、利益眾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對我們一視同仁,做不做得成一個大寫的人,就全靠我們自己,你的選擇決定著你內心質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寬窄。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善之一字。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累土,行不行善、積不積德,最終將造成人的天壤之別,有人眾星捧月,有人萬劫不復。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積德是人道、倫理、儒家,其實更是天道、
規則、道家。
《孟子·公孫丑下》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義。合道之人,內心大度,氣質平和,舉止得體。他的為人,讓人如沐春風;他的行事,讓人信賴有加。這樣的人不受歡迎什麼人受歡迎?這樣的人不能一呼百應什麼樣的人能一呼百應?這樣的人不能成人成事,什麼人還能成人成事?
春秋名相管仲也說:善人者,人亦善之。人心是一個感應器,你善待他人,別人自然會感受到。人也都有回報的本能,所以又怎會不同樣善待於你?如此,則人人一心暖意,人間處處和諧。
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裡寧,為善事者子孫興。行善事積德性,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家庭子孫,你的德性影響著家風和子孫,在別人眼裡你與你的家人也一體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為家庭子孫積德。反之,你作惡,也是在為家庭子孫積累罪孽。
有修養的善人,人們稱之為君子。對此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就是君子。大道至簡。
真正的智者,還能更進一步知道,如果積累的是善因,所得的還會是善果。所以行善,總是和積德聯繫在一起。
這就是智慧的差別。正是因為智慧深遠,所以道家才講慈悲。
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於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進入惡性循環;智者悲憫故眼界大,於是路越走越寬,一心內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闊。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惡;何去何從,只看如何抉擇。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你行善、積德,就算福還不到,禍卻已經遠去了。而福氣,早晚也會來的,來得越晚,福氣就越大。
作者:黃信陽 道教之音
❶ 七月十五中元節,祈福消災、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解冤冥陽水陸兩利大法會啟告!
❷ 結緣《道德真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
❸ 中國預言奇書,《推背圖》第四十四象,將在不久後應驗!
❹ 要想壽命長,全靠調陰陽!(附補陰養陽十六法)
❺ 殺死三屍除後患,滅盡六賊斷禍根!
❻ 越超天地,不在五行,這才是道家內修的最高境界!
❼ 仙人助其飛升,最終參不透,世間種種皆是幻影,修道人一念之間功虧一簣!
❽ 原來所有的「養生」都是徒勞的,看完後不再糾結了!
❾ 為什麼做事要方,做人要圓?看後醍醐灌頂!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微信,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 教"一鍵關注,或微信搜索微信號: daoismcn
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
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
回復"3"查看:道教戒律
回復"4"查看:道教上香禮儀禁忌
回復"5"查看:道教經文典籍
回復"6"查看:道教齋醮科儀
回復"7"查看:道教道袍法器
回復"8"查看:道教符咒法術
回復"9"查看:道教陰陽術數
回復"10"查看:道教宮觀流派
回復"11"查看:如何加入道教
回復"12"查看:道教拜師注意事項
回復"13"查看:道教誦經常識
回復"14"查看:道教請諸供品須知
回復"15"查看:道教宮觀廟宇參香禁忌
回復"16"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
修行交流
微信號:daoismm(青陽道人)
騰訊QQ號:10916989
點右下方"寫留言"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