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果規律,絲毫不爽,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人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修來好的福報,如果天天作惡,等待自己的只有惡果。
一個人就算有神通,也無法改變因果,「神通不敵業力」。種下什麼因,最終就會收穫什麼果。歸根結底,自己的債務還得自己償還,自己的因果只能自己來了。
有人懷疑因果的真實性,甚至拿現實中的例子來說明,有人積德行善沒有好報,有人作惡多端卻活得很好。其實,這不是因果規律有問題,是我們的眼光有問題。
凡夫的眼光只能看到當下這一段時光,殊不知因果通三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正確的因果觀念。但是,從因到果必須有因緣的配合,會受到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佛偈云:「因無緣,果不生。」因是一切事生起的首要條件,就像種子;緣是一切事生起的次要條件,就像土壤。如果只有種子,沒有供給養分的土地,種子也難以發芽生長。因緣果報,也是這樣的道理,因緣和合,果報才會出現。
《了凡四訓》中記載,了凡先生的命運曾經被孔先生算定,人生的前一部分都是一一驗證,於是他以為自己無法逃脫命運的掌控。後來經過雲谷禪師開示,了凡先生堅持斷惡修善,每天做好事,於是後半生的命運開始改變了。本來孔先生算他一生沒有兒子,但是由於持續地斷惡修善,後來竟然有了兒子,事業也超出了孔先生的預期。
如果有人前世作惡,欠了人家一條命,但他今生卻挽救了千千萬萬人的命,對於欠了一命的那個債主而言,看到債務人已經變成大好人,自然也就不再忍心要求必須償命,只要欠命的人表示懺悔歉意,願受懲罰就夠了。這就是重罪輕報。
重罪輕報是由於債權人及債務人雙方,都願意解開生死的怨結,那就可將雙方之間的債務一筆勾消,從此以後,彼此都可以有善果。另外,所謂定業難轉難消,則是因為債主本身不明白佛法中的道理,沒有超脫,也就沒有辦法不向債務人討債逼債,你欠他的,他非得要你償還不可。
人們常見的善人得惡果,是因為這些善人在過去世作惡多,種下了惡因,今生遇到緣分才結出惡果。惡人得善果,是因為他過去世曾經積德行善,種下了善因,今生又遇到善緣,所以享受到了善果。
但是,他今生種下的惡因,在未來某個時刻遇到惡緣時,也必定會結出惡果。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就是這個道理。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只要心地善良,多種善因,上天必定會保佑他。阿彌陀佛。
參考文獻:嚴法師著《法鼓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