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2021-01-09 心靈深處艾聞

做人,終須還是需要一點信仰的。這個信仰,不是說非得要去出家,整天念經打坐拜佛,而是指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總得尊重這個世界上一些顛撲不破的真理。

比如,我們至少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少該相信因果輪迴。

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

然而,世間並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此,有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沒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根本不相信什麼因果輪迴,也不在乎什麼善惡有報,所以,他們胡作非為,為非作歹,甚至無惡不作。

令人感到能以理解和不可思議的是,現實中,這些沒有敬畏之心,無視因故報應的人,反倒往往是一些得勢之人。

如果惡人跟善人沒有交集,倒也罷了,善惡無非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大家道不同不相謀而已。

然而,如果你是一個善良人,卻不幸遭遇到了惡人,那麼問題就複雜化了。

善惡搭配的結果,一定是善人受欺,惡人欺人;善人總是吃虧,惡人總佔便宜,善人不斷忍讓,惡人得寸進尺……人善被人欺,欺人的一定是惡人,被欺的一定是善人。

所以,你如果選擇做一個善人,那麼你自然要接受有人欺負你的結果,因為這是世間運行的法則。

然而,如果總是受欺,時間長了,一定會開始質疑,不是說善有善報嗎,為什麼我不但沒有善報,反而過得這般痛苦不堪?不是說惡有惡報嗎,為什麼別人作惡多端,居然還活得好好的?

這個問題,應該是每一個一心向善的人都曾經直面過的問題。

有的人無法想通這個問題,於是由善轉惡,背棄了自己的信仰。

的確,現實中這樣的善惡無果比比皆是,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首先,問題可能出在對「善」的理解上,這個善,不是偽善。那些為了標榜自己是善人的善,那些為了證明給別人看的善,都不是真正的善。另外,善也是有原則的,助紂為虐的善、掩蓋懦弱的善,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善。

其次,善惡相報,需要時間,正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對於善惡報應的理解到了這個層次,其實還遠遠不夠。

善惡其實是人的一種秉性,或者說是為人的一種處事準則。惡人之所以行惡,是因為他性本惡;善人之所以行善,是以為他性本善。經歷太多的人,才會認可這個道理。於是,這時候我們才會接受這個一個結論:我之所以選擇善,不是因為我指望善報;我之所以不作惡,不是因為我怕有惡報,而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善良的人,至少我的人生選擇是做一個善良的人。

這時候,對善惡的理解又更進一層。到了這個層次,你的善就內化於心了,你不會再顧忌自己因為善而受傷,也能坦然接受別人對你的各種惡。

然而,善惡終究是一種因果輪迴,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從有了人類以來,這種輪迴其實一直都沒有落空過。如果善真的沒有善報,惡真的沒有惡報,那麼「善惡有報」的法則早就在歷史的演繹中被扔進了垃圾堆。

如果你能站到這麼高的格局看善惡的時候,你就終於虔誠地信奉善惡有報的絕對性,這時候,你就有了真正的信仰——篤信而不再懷疑,堅定而不再改變,就像一個高僧對佛陀的絕對信仰一樣。

這時候,你好像兜兜轉轉一圈,又回到了原點,重新尊崇善惡,敬畏因果,並且再不動搖。

到了這個層級,你對善惡的修為功德圓滿。

你能接受他人之惡了,你不在意他人是不是惡有惡報了,因為這一切已經與你再無關係;而你,只是繼續虔誠地做一個善人,積德行善——能夠做一個善人,就已經是世間最大的善果。

相關焦點

  • 善惡終有報,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佛說:眾生善惡,皆由心生,今生種種皆是因果輪迴。人活一世不容易,匆匆數幾十載,與天地而言都是塵埃一粒,想開了,世間一切都如落花飄零。有些人,一世執著得失,名利財富,明裡暗裡藏著算計,想的做的都是勾心鬥角,算沒了良心,算走了福氣,成了世俗的奴隸,善惡不分。
  • 世間有因果,善惡終有報
    以前,不管吃過什麼虧,上過什麼當,都把它從腦海裡刪除,曾經,不管有過什麼傷,受過什麼騙,都把它從心底裡抹去,為人要大度一些,心胸要開闊一些,有些事情已經發生,就不必抱怨,有些過錯無法彌補,就隨遇而安。人活一世,口碑是關鍵,口碑差的人,就算擁有再多資產,也不會有人稱讚,信譽差的人,就算爬的職位再高,也不會有人敬仰,唯有善良的人,就算窮的家徒四壁,上天會以另外種形式彌補,唯有實在的人,哪怕傻的不計得失,自會得到生命的垂憐眷顧。
  • 佛教:善惡到頭終有報,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在佛法當中,有著這麼一句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善惡到頭終有報,一切都來源於自身的感召,因為曾經做過了什麼惡業,導致有禍害的降臨,也因為行善積德,修成正果。可是這句被人傳頌的話,又怎麼解釋有一些活在世上的好人,行善積德一輩子,最後卻不長命?而有一些禍害做了之後,卻導致千萬年都遺傳,這又該怎麼說法呢?今天就來解釋解釋。其實這些因果輪迴,都脫離不開自身發展,「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要想認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世事自有因果,善惡終有報
    佛說:你若善良,人會欺負你,老天會保佑你人活著,不是你交了多少的朋友,請客吃飯有多少人來捧場。而是你今生做了什麼善事,幫助過多少人,遇到事的時候,有多少人伸出了援助的手。人生甜苦參半,誰的一生裡,都會遇到一些,破事爛事,善良的人,總是在不好的事裡,柳暗花明,看到春天。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佛法裡的因果不是講一時,也不是講昨天今天明天,而是講三世,講的乃是善惡因果三世業報,否則惡人當道豈不是大佔便宜?樂善好施豈不是吃大虧?02善惡因果三世業報所謂善惡因果三世業報,即現報、生報、後報。其中的生報為今生作善惡,次一生受報。也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之業,這一生未能受現報,而是在下一世才受報,會稍為晚了一些。按照佛教的說法,凡人都是在「六道」中輪迴的,重新投胎就成為另一個人;在生報中,如果一個人前一生作了善惡之業未受現報,那麼在這一生中就會受生報;同樣,這一生與次一生也是這個道理。
  • 《殺死趙鬥順》| 世間善惡果,終有輪迴時.
    趙鬥順——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看過電影和了解過素媛這個事件的,相信都會對這個本深有感觸,能感受到作者在很多細節地方都是用了心的,細膩的情感描寫讓玩家不由自主的隨文字沉浸其中,在推兇上作者也花了很多心思和筆墨。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而且報應快速,果報猛烈,給不相信因果及六道輪迴的人,一記當頭棒喝。林女自以為聰明,先替其弟投保險,受益人是自己女兒,殺人後再詐領保險金。她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她不知道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善必得善報,做惡必得惡報。」她以為沒有前世來生,沒有報應及輪迴,她以為人死便神消灰滅,什麼也不存在。她滿腦子心中盤算著,只有金錢、男女淫慾、物慾享受。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百川之泮,亦豈一日之暖所能消。切不可怨天而尤人,更不可猶豫而退悔。宜學俞淨意之修身、袁了凡之立命。
  • 善惡終有報——因果報應真的存在麼?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而要理解「因果」就要先從「業」說起,業力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配合緣起論與無始無明化世界。佛法所說的業力,分為身、口、意。身業有三:殺、盜、淫;口業有四:妄語、兩舌、惡語、綺語;意業有三:貪、嗔、痴;共十種,也叫「十業道」。
  • 善惡終有報:盤點飛盧很火的黑暗審判流小說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不是老天不睜眼,善惡到頭報應循環!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善惡終有報:盤點飛盧很火的黑暗審判流飛盧小說網,中心就是一個「爽」字!小說爽,更新爽,讀起來更爽!小編在飛盧接觸的第一部小說就是這種「黑暗審判流」。讀起來感覺不錯,今天給大家多介紹一些類似的小說。
  • 生命是人生的寫照,善惡是因果的輪迴!
    你有什麼的行為,就會有什麼福報!欲要看人先看己,欲要責人先要問心。塵世是一面鏡子,世人是己的一個對比。生命是人生的寫照,善惡是因果的輪迴!錢沒了,痛苦;愛沒了,傷心;名沒了,遺憾;利沒了,怨恨。很多時候,人都是因得而喜,因失而悲。殊不知,得失是你因果的報應!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換種心境,你才得以新生,換種方式,你才可以新的開始!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又有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後者意思是,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有好報。兩種說法雖有衝突,但是,無論行善還是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通常情況下,好人終歸有好報,壞人終歸有惡報。
  • 世人不知有因果,它又何曾饒過誰?
    因果也不會問人信不信,更不會管人信不信,它總是比人任性,總是自有安排。  做了惡事的人不相信有因果,因為這樣的人是用僥倖在安慰自己,安慰自己那顆因做了惡事而惶恐不安的心,以此覺得能讓自己的心好過一點兒。但即便是如此,他們依然是無法真正的不提心弔膽,畢竟做了惡事,傷天害理,良心難安寧的。
  • 彌勒菩薩開示:善惡終有報,2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是否存在
    佛教最為重要的核心觀念就是「因果」,而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必然是深信因果的。可依舊有很多有善心,也常做好事,但會對因果懷疑的人。這種懷疑也致使人們雖然明了佛教是教人向善的,但還是會懷疑佛教所說的「善惡終有報」是否是真的,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我們看完下面這兩個小故事,就會明白。好人沒好報?有一個男子,中年得子,對他非常的溺愛。
  • 英文版「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昨天的評論文章引用了一句網絡流行語「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有不少讀者對這句話的英文版很感興趣:它的完整版是
  • 莫言《生死疲勞》:帶著前生記憶輪迴六世,方知善惡到頭終有報
    43年前,他一直想寫一部關於因果輪迴的奇幻小說,卻一直無從下筆,直到有一天在寺廟裡看到牆上畫著的六道輪迴圖,一下子便找到了寫作的方向與靈感,用43天奮筆疾書下這部長篇小說,卻是43年的醞釀。莫言從1950年一直寫到2000年,這50年間足以發生太多太多的故事,不僅是社會的變化,萬物的生死,還有在這片土地下演繹著幾代人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一切都在輪迴,一切自有因果。故事圍繞著地主西門鬧展開,他有妻妾三人,大老婆無生育,將陪嫁丫環送給他做了小妾,後又從街上領回一個賣身葬父的女子,納為三房。
  • 因果循環,善惡有報,光緒年間,有一則因果故事,看完令人深思
    這個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果循環,善惡有報。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的舉止行為,言語造作,更應謹慎。《詩經》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人要有這樣一個心理狀態,就不會造作惡業,自然不會感召惡果。在清朝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看完令人深思:山東的王先生,在上海租界的洋行工作,老闆對他很信任。有一次老闆派他去收欠款,他帶上錢袋子一早就去了。到中午,收得銀洋一千三百塊。也到中午了,就到茶樓,喝了點茶,然後就趕回去交差了。
  • 因果輪迴,善惡有報!(一個真實的故事)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一花一枯榮,一世一輪迴。人活一生,會經歷很多事,也會面臨很多選擇,有善有惡,有好有壞,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詞語,所以很多人不僅會獨善其身,還會與人為善。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天道報應則沒有遺漏
    而且報應快速,果報猛烈,給不相信因果及六道輪迴的人,一記當頭棒喝。林女自以為聰明,先替其弟投保險,受益人是自己女兒,殺人後再詐領保險金。她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她不知道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善必得善報,做惡必得惡報。」她以為沒有前世來生,沒有報應及輪迴,她以為人死便神消灰滅,什麼也不存在。她滿腦子心中盤算著,只有金錢、男女yin欲、物慾享受。
  • 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因果有玄機」?
    我們還聽過另外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難道這句話真的是一句安慰的話嗎?其實並不是,其中因果自有玄機,看完你就懂了。世間之事,總是遵循著一個真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結果,毫無差錯。這種因果關係,是無法反駁的,世間一切聖賢,都遵從此道,無一例外。古人常說:「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