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又有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後者意思是,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有好報。
兩種說法雖有衝突,但是,無論行善還是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通常情況下,好人終歸有好報,壞人終歸有惡報。
01.好人好報,壞人惡報,實屬必然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講的是因果報應,主要是規勸人向善,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做好事終究有好的回報,做壞事終究會有壞的報應。
孔子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大意是說,一個人不堅持做好事,就不能成為聲譽卓著的人;不長期幹壞事,就不會成為身敗名裂、自我毀滅的人。也就是說,善惡無論大小,都不可掉以輕心,積小善可以成大善,積小惡可以釀大禍。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向諸葛亮託孤時,對兒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壞事小就去做。好事要從小事做起,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
如果一個人向善,好事從小事做起,長期做好事,久而久之,就會積小善為大善,得到眾人的肯定,甚至受到國家的表彰。如果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有可能以同樣的方式,或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報你。所以,做了好事,最終會贏得善報。
相反,如果一個人靈魂骯髒,壞事不從小事開始防範,小錯不改,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逐漸鑄成大錯、特錯,從而引起他人的怨恨、社會的公憤,甚至因傷害別人而遭到報復,或因觸犯國家法律而受到懲罰。所以,做了壞事,終究要遭到報應。
常言道: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其中也包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你孝敬父母,對你的父母好,你的子女看到你對父母好,就會仿效你,到你的晚年,他們就會像你對待你父母一樣對你好。反之,如果你是一個不孝之子,那麼,你的子女也有可能像你一樣,到你晚年的時候對你忤逆不孝。
02.好人惡報,壞人好報,純屬偶然
善報、惡報是一種正常的因果,但凡事都有偶然:有人吃苦行善、安分守己,不但沒有好報,反而一生坎坷、多災多難;有人貪贓枉法、為非作歹,卻在法律的漏洞裡逍遙自在、順風順水。
善惡報應不公平,是老天爺不睜眼嗎?不是。其實,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只是偶然現象,事實不一定完全如此。
有時,好人可能因某些特殊原因,被誤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一時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好人終究應當會得到好報。「文革」時期,一大批為建立新中國作出巨大貢獻的老幹部被關進牛棚,但「文革」後都很快被釋放,並且官復原職,最終實現好報。
同樣,有的人做了壞事,可能暫時沒有被發現,甚至犯罪之後,還成為漏網之魚。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壞事做多了,終究還是逃不了被懲罰。四川黑社會頭目劉漢,曾被《福布斯》稱為「潛在水底的真正富豪」,曾連續三屆當選四川省政協常委,但最終還是因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以及故意殺人罪等,於2015年被執行死刑,最終得到惡報。
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說法,在個別情況下,或從局部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在通常情況下,或從整體看,其實是以偏概全,僅僅是一種特殊的偶然現象而已。
其實,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的平均壽命應該都是一樣的,好人、壞人都有身體健康的,也有身體虛弱的,不存在好人命短、壞人命長的問題。在天災、人禍、疾病等特殊情況下,好人、壞人的遭遇也應該是一樣的,這些都是自然規律,無可辯駁。
03.多行善,不作惡,才是做人之道
如果讓我們再選擇一次,我們仍然應毫不猶豫地選擇向善,做好事,不做壞事。做了好事,你就會心情舒暢,積極地面對人生、面對命運的挑戰,做事成功的希望就很大;做了壞事,你就會心情煩躁,消極地面對人生、面對命運,做事成功的希望就非常渺茫。
但是,做好事要有底線,不能做沒有原則的好事。俗話說:「一鬥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如果做好事沒有底線,凡事對人太過善良,好得過分,就有可能慣蝕別人,讓對方對你的善良,感到麻木、形成依賴。做好事沒有底線,不講原則,其結果就是好心辦壞事。
你一定很熟悉農夫與蛇的故事:一個農夫在寒冷的冬天裡看見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就拾起來揣進懷裡,當那條蛇在農夫溫暖的懷抱裡甦醒過來後,就用尖利的毒牙咬傷了農夫,結果農夫最後死亡了。
農夫救蛇,就是因為做好事沒有底線,好壞不辨,善惡不分,不但沒有得到回報,反而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凡事都要想一想後果,要好心做好事,不要好心辦壞事,更不能起壞心眼去幹見不得人的壞事。
好人好報、壞人惡報是自然而然,好人惡報、壞人好報是純屬偶然,人生最好的選擇是:做好人行善,不做壞人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