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輩子積德行善,兒女接連死去,經道士施救,她才知不是凡人

2021-01-10 網易

2017-11-03 19:45:37 來源: 叫我魚兒

舉報

  何氏嫁給劉員外十餘年,夫婦感情甚篤,又樂善好施,被稱為大善人。大善之家卻災-難連連,一波接一波。

  這不,何氏第六個孩子剛出生,又是不到一月就夭折,似乎突不破一個魔咒,成親十多年間,每生一個孩子,養不過滿月,就會暴斃。

  何氏看著兒子屍骨,欲哭無淚,怨過天,恨過地,兩人積德行善半輩子,不殺生,不貪財,鋪橋修路,幫窮濟困,從沒做過惡事,老天為何不公,非要有奪子之恨?

  何氏越想越氣,越氣越想,忍耐不住,一根白綾拋上梁間,尋閻王爺討公道去了。劉員外發現之時,何氏已肢體冰涼,魂魄遠去,不禁老淚縱橫,失子之痛已足以剜心,結髮妻又亡去,讓他怎能苟活於世?

  

  故事 故事

  劉員外不活了,猛地向屋柱子撞去,幸得僕人眼疾手快,牢牢將其抱住,才沒釀成悲劇。劉員外掙扎著,非要跟隨何氏而去。

  家人沒辦法,只得強行將其捆綁起來。

  這時,有一位道士化齋而來,家裡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隨便拿了些吃的,要將老道打發走。老道說:悲悲喜喜全是空,生生世世皆是緣。貧道別的不敢誇口,這讓心死之人振奮,讓身死之人復活,還是手到擒來,針到病除的。

  家人見老道仙風道骨,遂將其引入室中,求其一定救救主人。道長勸劉員外說:莫悲傷,你妻子並未亡去,待我救她活來。

  道長摸出三根銀針,在何氏頭頂尋著三處要穴,依次施針,又掐住人中,念念有詞道:生,也是你爭著來,死,也是你搶著去。來來回回,恩恩怨怨,皆是結兒,化得開來,方自逍遙。

  正說間,只見何氏長籲一口氣,活了過來,驚得劉員外連連施禮,直呼神仙。何氏還是要尋死覓活,道長掏出一面八卦鏡,說:莫急,莫急,照照自己的樣子,再去也不遲。

  

  故事 故事

  何氏定了定神,朝鏡子一看,像入定了一般。劉員外及家人也瞅著鏡子,沒發現異常,只是一面鏡子。何氏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何氏看到了自己前身,原是城隍神的女兒,身為女兒身,卻滿腔俠義。時有一母同胞六個鼠怪為禍人間,鬧得雞犬不寧。何氏氣憤不過,孤身一人,力戰六怪,終將他們一一降服。

  本可將其處死,何氏柔腸一動,有了惻隱之心,命鼠怪一心為善,勤加自修,或可通得仙路。鼠怪又害怕又感恩,對何氏馬首是瞻。

  冥冥之中,何氏和劉員外有百年好合的姻緣,就化為凡人,嫁了過來,以前的記憶,皆被封存。

  六鼠怪想念何氏,紛紛跟著來,做她的兒女。何氏柔情似水,法力盡失,來了這麼六個不省心的兒女,怎能招架得過來?再為非作歹起來,何氏可約束不住。

  

  故事 故事

  何氏的父親城隍怕女兒受委屈,就將六個鼠怪,也就是自己的外孫,一一收去,嚴加管教。

  何氏在鏡中,真真切切地看到,六個兒女,大兒子已十多歲,小兒子還在襁褓之中,兩個女兒也漂亮活潑,遂拋卻尋死之心,面露笑容,燦若桃花。

  劉員外這些凡夫俗子,怕一輩子都搞不懂,老道士的鏡子有何魔力,讓何氏就這麼照了一陣,化解了多年的失子之痛。

  老道士收起鏡子哈哈大笑而去,出門即不見了蹤影。

  何氏不解釋,依舊和劉員外伉儷情深,行善人間。後來,何氏又生了一女一男,健康又孝順,一家子其樂融融。

  故事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子女:勤儉節約,積德行善,福澤後代
    01兒女的福報,都存在父母手中!正所謂:「積德行善,遠澤兒女近澤自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積德,福蔭子孫。父母積德行善,必定有庇蔭子孫的餘福。而若造下惡業,自然家族早敗,兒女遭殃。可見,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而是福報。父母不積德,兒女就不順。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古人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不要因為做了好事沒人知道就覺得沒有意義,也不要以為做了壞事只要沒人知道就可以瞞天過海。
  • 積德行善,家族興旺之根本!
    相傳幾百年前,福建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位老婆婆喜歡行善,常常做粉團布施,誰來要就給,沒有一點厭倦的表情。有位仙人化成道人的形象,每天早上都來林家索要六七個粉團。老母確實心地善良,天天施捨,連續三年如一日。道人才知道她的心很誠。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幾個月看不出人的誠心,三年心都不變,可見善心的堅固。
  • 道家智慧: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不是的。你看到的善惡不報,不過只是表面。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近。一件事情從因到果,不一定是即時的,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而無論如何,最終總能呈現出來。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自我。
  • 奶奶說積德行善,才有好報
    她認為這才是做尋常百姓的本分。每到傳統節日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奶奶虔誠的態度、莊重的神情感染著每個家人,奶奶是在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平安幸福。奶雖然不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施比受幸福」的大道理,但奶奶相信因果報應,常向我們說:人要行善積德,善有善報。奶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十種積德行善的方法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所以當前最大的利益是辦學,培養師資,然後才有一批人來推動,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世間孤兒很多,這些小孩從小就失去母愛,失去家庭,他們需要真正有愛心的人來照顧、教導。要如何教導,這都是社會大利之一。現今的社會,年老之人退休後,兒女不孝養,老人的晚年非常孤單、寂寞。
  • 西遊記中,唯一積德行善的妖怪,結局被孫悟空打死
    西遊記中,唯一積德行善的妖怪,結局被孫悟空打死 西遊路上,師徒四人遇見眾多妖魔鬼怪,也打死了很多罪有應得的妖魔。但是在這麼多被打死的妖魔裡,卻有一個死得和很冤枉。他不但不自己吃人為惡,還約束手下要與人和平共處,有時甚至會幫助山間迷路的獵人指引他們回家。
  • 有人積德行善沒有好報,有人作惡多端卻活得很好,這是什麼原因?
    有人懷疑因果的真實性,甚至拿現實中的例子來說明,有人積德行善沒有好報,有人作惡多端卻活得很好。其實,這不是因果規律有問題,是我們的眼光有問題。凡夫的眼光只能看到當下這一段時光,殊不知因果通三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正確的因果觀念。但是,從因到果必須有因緣的配合,會受到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
  • 要想行善積德也是要有方法的
    其實想要行善積德,並不是說你有心做好事就行的,還有要方式方法才行。下面說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災禍連綿,導致了大面積的缺糧,很多人活不下去了,有幾個心懷善意的人士呢,發放了賑災的糧食。然而這些糧食卻有一大半進了監督此事的官員、小吏以及鄉村惡霸的肚皮,即便是分到糧食的災民,也幾乎無法保住自己手頭的救命糧。
  • 這樣積德行善,定有厚福庇蔭子孫!
    如果再進一步,自己也不去理會做過的善行,做過了便放下了,這便是佛家裡說的不住相布施,這才是純粹的行善積德。這些福德會存在法界裡面,定有厚福,後福無窮,也能庇蔭到你的子孫!借用禪師的那句話:積德行善無需人知,自己知道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讓別人都知道?這就是難能可貴的。
  • 人類圖|智慧|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說的準」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就像有人說「幸福的家庭各不相同,但是不幸的家庭都是那麼相似」。同時,坊間也有另一個說法,「修道人的命是算不準的」。就是當一個人了解了自己的設計,走向自我覺察的道路之後,命運是算不準的。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請及時行善
    大力行善的人,自然會有善報,經常行善的人身上,有一種溫潤的暖意。做人一定不要做虧心事,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活得坦蕩蕩,做的事情坦蕩蕩,那他必然有一身的正氣和溫暖。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心安,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心安都是幸福,都是自己給自己種下的最大福田。那些真正行善積德的人,他的人生自然會有好報。
  • 道德經,根深蒂固,攻無不克;無所匹敵
    大家好,歡迎各位和鄙人一起研究老子,今天我們接著來看,道德經第五十九之章,以下為文本,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讀首詩再睡覺|積德行善,掏出口袋裡所有快樂
    吐露一些海底的心聲,散居紅塵客棧反覆思量  與多才的百靈齊唱,尋一枝香豔凝  情誼,地久天長  《行善》  沐雨經風,你把足足儲備半生的智慧給予  水墨丹青,借一場運動  奮起,懲惡揚善,幹光宗耀祖的宏偉事業  .
  • 多行善事、多積德,人生有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不要因為昨天行善而今天仍受苦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昨天作惡今天未見惡報就誤認為因果不為律,世上一切都在變,只有因果律永恆不變!一切言行舉止,請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再付實施,那是對自己負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多行善事,多積德!天佑善心人!就在今天,請放下惡念,開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少些貪念!必有它吉!算什麼命?問什麼卜?
  • 行善積德的人必有好報
    積德行善,是最好的保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做好事不一定非要有回報,成為一個好人本身就是回報。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命理風水師的五個準則
    《周易》雖經幾千年來歷代先人研究、探討,即使到現在也只是部分了解,其豐富的內涵還需我輩不斷的研究。在實際運用中,始終要堅持「五不」原則進行風水的指導。1 不輕易觸動風水中的要害之處。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為什麼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開門斂財」?
    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開門斂財」?而現代就是,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而亂世下山救世的有姜太公、劉伯溫,諸葛亮等等。何為亂世?積德行善,來世有好報僅僅是人們對安定的渴望。道教講的就是今生,所以才有了「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今天道教的狀態,這種狀態不在道教的興衰狀態,也不再於有多少人信仰,而且尊重。其實在歷史上,佛教和道教都多專門以斂財為務,在現代也有,但是佛教的這種醜聞要比道教要多,這是因為在現代佛教比道教興盛,自然斂財行為就多。
  • 因果故事~行善積德,改變命運的真實故事
    我的爺爺的祖上幾輩,都是燒香拜佛的行善之人。爺爺在年少時家人曾帶他去算命,說他命上婚姻不好,而且缺乏子嗣。爺爺的父母,聽從算命先生的話,在爺爺十幾歲時就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娶的女人姓曾,智力低下有些痴傻,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爺爺娶了曾婆婆後,經常受鄰裡嘲笑,但他從未嫌棄過傻妻,自己一人在外面種地幹活,回家後就去照顧曾婆婆,擔心她在家裡不能自理。
  • 道士被請去算命,剛一進門轉身就走:不算了,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
    他少時便聰穎異常,熟讀經史百家,過目不忘,一見成誦。一路自縣試考上,自一白身直至舉人。但在趕赴進士時落第,於是自此便沉迷於山水之中,不再苛求功名利祿。後唐清泰二年(935年),陳摶遇見兩修為高深的道士,便散盡家財,前往武當山九室巖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修煉,在那服氣辟穀修行,每日僅飲幾杯酒飽腹。後又移居到少華山的石洞之中,繼續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