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和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一樣,越來越緊張。「怒退家長群」事件,把老師家長矛盾推到了熱搜。
有孩子的父母都懂這種感覺,上一天班,回家還得絞盡腦汁地輔導作業,工作信息都回不完,開著會還被老師在家長群艾特、斥責。
家長就問了「你是老師,你不教讓我教嗎?你是幹嘛的?」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但實際上,連老師都並沒有多少時間、精力花在教知識上。大部分都花在「雜事」上了。
「雜事」來自教務處,教導處,教科室,少先隊,團員,黨員,光看名字就一串,任務之繁重,只有當老師的才明白有多少工作量。
教務處:處理各種學生、教師信息、學校臺帳相關。包括學生學籍登記、貧困生登記、學生評獎和處罰、教師信息更新,教師評職晉升、活動資料、各專科教室,功能室活動記錄………
教導處:和教學有相關的。各班級成績、數據分析、學期總結、學期計劃,班級管理手冊、教師檢查教案、反思、教學競賽、演講比賽、教師沙龍等等……
教科室:教研、論文相關。組內教研活動、小課題、論文、上網課、講座、名師課堂……,各種名頭,與考核、評職稱掛鈎,都不敢怠慢。
少先隊、團員、黨員:頻繁的會議、學習、活動……
這些常規雜事每個老師都要參與,班主任更是忙得四腳朝天,收保險費、免費餐對帳財務、學生打架鬧矛盾、早戀各種瑣事,更是數不勝數。
教師,並不是超長寒暑假、不需要加班、很輕鬆的職業。
這些「雜事」,本來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但卻在實施中適得其反。
甚至有的一線教師,建議成立專門的辦公室,招聘專業老師,這些老師不上課,專門來做這些管理工作。
這個想法聽起來不錯,但是現在學校結構裡,不少存在將軍比士兵還多的情況。再多加一個「雜事辦公室」,還得聘用「雜事辦公室主任」,問題真的能解決嗎?
到處是給學生減負的呼聲,但是少有人聽到給老師減負的聲音。
我一親戚就是一名小學校長,她身體不太好,但是每年學校都會組織獻血,老師必須參加。有一次獻完血,她甚至在回辦公室路上暈倒。
我們讚美老師,更讚美兩袖清風的老師,但是老師也是人啊。也有和我們普通打工人一樣的那面。網際網路996還有高薪回報,而老師的996,只能得到一句「高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