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經想像過,如果能回到過去的某個剎那,你會去哪裡,去見誰,去做些什麼。《熟悉的味道》這檔綜藝,就是請你跟隨明星一起坐上「時光機」,回到那時、那人、那地,分享溫暖至心的動情故事。
賈乃亮回到大連,給多年未見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姥爺」做了一道熟悉的紅燒魚。
鄧倫穿起母校的校服,和11位高中鐵哥們兒圍坐在親手復刻的「老鄧麻辣燙」,重溫少年時代。
吳尊帶著父親19年後一起回到上海,找尋關於媽媽的足跡,用紅燒肉這道連接三代人的美食,解開了彼此的心結。
第四期的主角是林依晨和她的弟弟林維聖,18歲開始幾乎一手肩負家庭重擔的林依晨,卻想對弟弟說一聲「謝謝」。
從18歲到28歲,出道最初的10年,是林依晨最拼命的10年,在外奔波拍攝,在家的時間就少之又少。父母早已離婚,而母親身體又不好,弟弟就必須承擔起家中「陪伴」的責任。如今,林依晨又遠嫁他鄉,這個責任又再次更多地落在了弟弟身上。這次參加《熟悉的味道》的錄製,林依晨想好好對弟弟表達自己的感謝。
而另一邊,弟弟卻覺得是自己應該好好感謝姐姐,而不是姐姐感謝他,因為林依晨對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林依晨說,弟弟不太輕易表達壓力,所以幫他安排了舒壓的課程——姐弟共同的愛好棒球和治癒人心的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宣傳中心之旅。還為弟弟親手做了一道豆乾絲炒牛肉,那是姐弟記憶中的共同的「媽媽味道」。
17歲背負起百萬巨債
信用卡是林依晨最痛恨的東西
童年時,林依晨的父母就開始分居,到高中時正式離婚。從林依晨5歲開始,是媽媽將姐弟兩一手帶大。一個單身母親要撫養兩個孩子實屬不易,薪資微薄的她不得不靠信用卡應急,但這種「以卡養卡」的方式也讓家庭背負上了百萬巨額債務。
林媽媽一直瞞著兩個子女,直到林依晨高二那年,一次不正規的推拿,讓林媽媽頸後的兩條血管破裂,造成小腦中風,凌晨不得不讓林依晨喊計程車送她去醫院。經歷這次風波,林依晨才知道家中經濟狀況早就很差,自此信用卡成了林依晨最痛恨的東西。
在《惡作劇之吻》中,有這樣一場戲:因為緊急情況,袁湘琴自己開車送即將臨盆的好友去醫院,江直樹在醫院安排妥當之後,因為擔心湘琴而爆發。拍攝當時,林依晨哭到停不下來,因為這讓她想起了高中獨自送媽媽去醫院的類似場景。「其實演員就是『偷』別人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生活,並把它分享給觀眾。戲中的情緒來來回回,人生也是一樣喜怒哀樂交雜。」
母親身體抱恙之後,林依晨沒有向離家的父親求助,而是主動承擔起了來自家庭的壓力,逼著自己飛速成長。
對自己嚴格要求
認真到讓導演都心虛
▍學業事業兼顧,大學僅掛過一次科
2000年,為了幫弟弟添置電腦,林依晨報名參加了臺北捷運報舉辦的第一屆「捷運超美女」競賽,結果獲得冠軍,進入了娛樂圈。從那時開始,她就開始了學業和事業兼顧的辛苦生活。
2001年,林依晨考入臺灣政治大學韓文系,大一時,林依晨拍攝了個人首部主演的電視劇作品《十八歲的約定》正式出道。林依晨常常下課就要被接到片場,拍攝結束後又已接近天亮,就在附近找個地方稍微休息,早上八九點鐘又準時去上課。
電視劇的拍攝難免與課程衝突,在日文課的學習中,20堂課林依晨上不到5堂,所以在期末考試時,其他人都在奮筆疾書,而林依晨卻無從下筆,強烈的自責和羞恥心讓她邊哭邊給老師寫了一封悔過書。而要強又追求完美的林依晨,也讓這次的日文課成為了大學生涯中唯一掛科的科目。畢業時,林依晨還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接受了馬英九的頒獎。
▍認真揣摩人物,讓導演都感到心虛
曾經曾與林依晨合作過《惡作劇之吻》《我可能不會愛你等作品的導演瞿友寧將林依晨形容為「磁鐵」:一面被吸引住逃脫不開,另一面又擁有某種讓人貼不近身的阻力。
導演說,她一直是一個律己甚嚴的人,嚴到某些時候對周遭的人也形成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源於自身的不完美,而在林依晨身上幾乎看不到不完美。
林依晨在拍戲前會針對劇本做非常充分的準備,劃線的數量代表看過幾遍,情緒上需要轉折的地方也會用關鍵詞標出,她的劇本可以說比高中生的筆記劃得更複雜。導演坦言:「你如果沒有準備好就跟她一起拍戲,有時候你會心虛。」
拍《天外飛仙》3天只睡50分鐘;拍《射鵰英雄傳》時6天6夜沒睡個好覺;演《蘭陵王》時不用替身,倒掛在城門上,再被丟入水中,導致眼周血管爆裂……
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2007年,《惡作劇之吻》的續集《惡作劇2吻》在臺灣中視首播,刷新偶像劇有史以來首播最高收視紀錄,而林依晨亦憑藉此劇榮膺第4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成為偶像劇史上折桂金鐘視後的第一人。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在民視無線臺首播,後以平均收視率2.80的成績成為2011年民視收視率最高偶像劇,林依晨憑藉此劇再次獲得第4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
▍不懼暫停,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林依晨曾兩次遠赴英美遊學、留學,因為她覺得,戲演得越多,越會從角色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還是要讓自己繼續進步。
得知林依晨要出過深造後,她的大學老師這樣說,「不用太期望,是叫她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說不要太期望是因為期望她就會有壓力,她已經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了。她會做得很好的,有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她對自己太嚴格了。」
2006年,在《惡作劇之吻》大火之後,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林依晨選擇暫停演藝事業,隻身去紐約電影學院遊學一個月。到紐約之前,她自己申請學校、面試、訂機票、兌換貨幣……到紐約之後,她逛博物館、看了十一場歌舞劇、在百老匯上課、在波士頓過萬聖節、還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一起合力拍了好幾個小短片……她將她在紐約的照片、心情點滴,甚至還有上課的筆記整理成了《林依晨的紐約貝果日記》。
2013年,在她第二次獲得金鐘獎之後,林依晨又暫停演藝事業奔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留學一年,研修表演專業,相比紐約的短期遊學,是更系統的學習和訓練。
林依晨曾在《聲臨其境》節目中為《破產姐妹》的max配音,英文水平可圈可點!
家庭教育的影響
幼時,林依晨的媽媽雖然忙於生計,但也從未懈怠過對子女的教育。
林依晨在給媽媽的一封信中,提到了母親對她的教導:「要守時,要待人真誠,做任何事情的成績不必跟別人比較,但是要比上次的自己更好。犯過的錯就不要再犯,做人處事都是這樣。」林依晨說,這或許只是母親對子女的期待,卻早已默默成為了她為人處世的大原則。
林依晨林維聖姐弟互相扶持,相伴長大,都已經成長為了堅強、樂觀、溫柔、善良的大人。
在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宣傳中心時,姐弟都表現出了對小動物強烈的喜愛,這也是受林媽媽的影響。林依晨說,即使是在家庭狀況不是很好的時候,媽媽也會每月拿出一些錢給小動物們定期資助。
林依晨的弟弟林維聖在臺北開了一家餐廳,顧客在就餐後會收到餐廳牛軋糖,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小禮物,後來才知道這些牛軋糖是來自於自閉症弱勢團體星兒工坊,是林維聖自掏腰包購買的。而這件事他已經默默做了6年。
林依晨還在信中寫道,「每個人心上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傷,有人說父母的傷若是能自我療愈,將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反之則可能會讓孩子受傷。也有人說,好好對待孩子,給他們該有的愛,父母也會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痊癒。謝謝您,努力地做到兩者,我很感恩,也好榮幸能當您的女兒。」
林依晨曾經說過自己是「服務型人格」,2014年,林依晨與林於超結婚,雖然很早就認識,但他們的定情源於林依晨表姐的婚禮,當時他們分別擔任伴娘和伴郎,林依晨發現林於超和自己很像,因為倒時差已經很累但還是很幫忙,是那種責任感很重、很會自加壓力的人。於是,婚禮後,在確認對方單身後,兩人決定在一起了。
林依晨說,現在還是會忍不住地為家人操心,但愛不應該是一個讓人有壓力的事情,要給家人更多自己空間,她會把這種羈絆與掛念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彈性之間。
希望林依晨能多多輕鬆地享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