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多麼熟悉的聲音,走過了多少的風和雨!然而,這句廣告語的標的物——東芝公司,卻已是物是人非!
一個重大消息傳來:東芝電視,花落中國!
定了!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預期將於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從此以後,東芝電視面對消費者的業務將幾乎消失:白色家電賣給了美的,電視轉讓給了海信。
東芝,一個142年的公司,幾乎徹底歸零了。
2
說起東芝,中國人不會陌生。
這曾經是一個多牛掰的公司啊。
創立143年,以做鐘錶起家,由生產燈泡開始壯大,日本第一臺國產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吸塵器、電飯煲等等都是由東芝開始。
培養出了衝電氣工業創始人衝牙太郎,池貝工業創始人池貝莊太郎,宮田工業創始人宮田榮助等人。2016年總資產5兆日元,僱員18萬人,在日本製造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僱了18萬員工、聲名赫赫的巨無霸公司,如今卻說垮就要垮了。
東芝究竟是怎麼混的,居然搞到要倒閉了?
這幾年,東芝出的事情並不少,過勞死事件層出不窮。去年電通的東大美女因為過勞而自殺,這種事在東芝並不稀奇,光被認定的就有08年,09年。2011年又有工廠過失死亡事故,以及2014年將因為過勞導致憂鬱症的女性解僱的惡性事件。只不過東芝家大業大,根本不是電通這種公司可比的,所以就算經常有,財界政界手眼通天,根本沒人去查。
當然,真正讓東芝傷筋動骨的是2015年的粉飾決算,7年裡1518億日元的利益其實不存在,深入調查,這才發現,東芝的電腦事業,半導體業,核電站事業都陷入危機,財政體制早已惡化。但這7年裡,三任社長為了自保沒有一個說出來。
東芝經營危機的開端,東芝經營危機的開端,來自於2006年以54億美元(當時匯率6216億日元)收購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而當時各個專家都認為適當的價格應該是2000億日元左右比較合適。東芝在第二輪公開競標裡以2700億日元投中,原本應該就此結束。
沒想到第二天被三菱重工坑了一把,三菱重工放出風來也要收購西屋電氣,希望舉行第三輪公開競標。而在第二輪公開競標裡失敗的日立也不太甘心,也準備第三輪加大投入。這下東芝不幹了,本來東芝和三菱重工就不對付(原本東芝是希望和三菱一起公共收購西屋,但被三菱一頓「沒錢就閉嘴」的嘲笑了),「說啥也不能輸給三菱重工」,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東芝報出了破天荒的6216億日元的價格比原定價格高了將近3倍拿到了西屋電氣。
東芝之所以這麼大手筆投入,目的是拿到美國先進的核電技術,進而攻佔核電站建設市場。
沒想到,2011年日本爆發了福島核電站問題,導致全世界範圍內開始討論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很多國家陸續停止了核電站的計劃。這一下,東芝核電站部門,反而成了自己的包袱。
出現了巨額虧損,東芝卻隱瞞了虧損的事實,明明2011年的福島危機之後世界範圍內已經沒有了大批量核電站建設的可能,卻依然制定了今後15年要拿到64基核電站的豪快目標,而實際上09年以後東芝的核電部門就沒有任何新的訂單。
15年不正會計決算被發覺以後,東芝開始砸鍋賣鐵,填補虧損的空缺。醫療機械子公司賣給了佳能,東芝電梯子公司賣給了投資家,白色家電部門賣給了美的,其餘的土地,不動產也能賣就賣,還全世界範圍內裁員1w5000人,總算湊了一兆日元填補了窟窿。
今天,隨著電視業務賣給了海信,東芝公司,算是畫上了一個大的句號。
很多人會問,為啥日本企業一個個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呢?往日那些日本大企業都怎麼了呢?
這是日本企業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總認為技術第一。學過經營學的都知道,研究開發戰略應該是經營管理的一部分,技術力量應該是為企業經營目的服務的,而特意的追求技術力就會造成本末倒置,企業反而被技術能力所拖累。譬如東芝以3倍的價格收購西屋就是典型的想要核電站技術,不顧現實情況而犯下的經營戰略上的錯誤。此後幾代社長的會計粉飾決算更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
在某個領域出現技術革新的時候,就算在某個領域技術再強,一旦這個領域的商業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那這個技術也是沒有用的。原來持膠捲業界牛耳的柯達公司的倒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諷刺的是數位相機還是柯達發明的,當然柯達現在又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活過來了)。而富士膠捲卻預測到了時代的變化,在數位相機時代到來之前積極進入數位相機、化學、醫療器械、化妝品等等業界,現在依然活的風生水起。
只可惜,像富士膠捲這樣的公司實在太少了,日本大多數企業並不是這樣。日本企業在60年代開始走強,80年代橫掃全球,那個時代技術力確實比較通用。而到了當代,商業模式的變化越來越快,而日本大公司的經營者卻大多數是80年代日本技術力走強時代的見證者,總認為技術力才是正確的,想法開始落後於時代。夏普抱著最先進的IGZO液晶技術只能賣身給富士康,給小米提供液晶技術。東芝同樣擁有核電站、醫療、半導體的專利技術卻找不到日本買家,這些現象都是日本企業家的短視,從而導致了日本企業目前落後於當代,這怪不了技術落後,怪不了匠人精神,只能怪日本的經營者們落後與時代。
3
當然,導致東芝衰落,更根本也更致命的因素,還是因為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和強有力的競爭。
要知道,1989年,世界前十的半導體企業有6家都是日本企業,日本包攬前三。然而今天,就只剩下東芝一家了。
更慘的是,東芝並非第一個「賣身續命」的日企。近年來,三洋、夏普、索尼、三菱、鈴木等日本知名企業,紛紛陷入賣身、虧損、造假的泥潭。
僅僅十來年,中國製造在各行業的崛起,已經把日本企業擠壓得喘不過氣來!
十年前,有人說日立電視多好、松下電視多高清,而中國連個電視機都造不出來,於是現在市面上看不到多少日本電視了,中國電視機行業迅速崛起擠垮了日本電視機市場。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東芝電腦用著逼格多高,中國連個電腦品牌都沒有,現在的市面上的東芝電腦堪稱熊貓,聯想現在已經成為pc端龍頭老大,併購了美國的IBM。日本pc行業衰落!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索尼、夏普比國內的手機就是好,中國只能造個山寨機,再看今天的日本市場,華為力壓日本廠商,2015年7月,日本公開市場佔有率第一。
十年前,有人說三洋的洗衣機比國產的好用,國內連造洗衣機的技術都沒,海爾洗衣機不僅銷往全球,還造出了專門洗土豆的洗衣機。日本媒體更是稱海爾是日本家電行業的掘墓人!
這是要把日本往絕路上逼啊,電器、電腦、手機等等已經慢慢沒日本啥事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而百年品牌神戶制鋼曝出造假,更是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讓日本製造的神話,蛋清、蛋黃已經流了一地!
日本企業的集體潰敗,標誌著高高在上的「日本製造」走下神壇。可以肯定,只要循序漸進地升級技術和管理,逐步提升研發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中國製造將變得越來越強!
全球高端製造業的霸主,正在逐步易位到中國人的手裡。全球經濟的版圖,也將徹底被中國人改寫!
延伸閱讀:
別了!趙薇!51倍槓桿收購案始末
再見,攜程!
近期熱文推薦:
警報拉響!60萬億大產業即將爆發,與你息息相關!
他是美國政府最討厭的中國」併購王「!
她,是兩位總理身後的女人,用世界語言,傳遞了中國的美!
阿里達摩院:一個企業對未來的恐懼
下一個火的會是什麼?創新改變生活 | 經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