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湘西剿匪記,湖南有四種土匪,多達26萬人!

2020-11-17 騰訊網

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1949年8月4日下午,國民黨湖南軍政首領程潛、陳明仁發表宣布正式脫離國民黨政府的起義通電,表示加入人民民主政權,共同為新中國而奮鬥。第二天晚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46軍138師,兵分三路進入長沙城,湖南由此宣告和平解放。但這並不意味著湖南解放事業的成功,因為全省還有土匪武裝共約26萬人(含地方武裝在內,這個數據出自《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除去收編的8萬人,實際殲滅18萬人),其中成百人、上千人集股行動的就有170多股,這些土匪武裝,遍布湖南各地,尤其是湘西地區,以及常德、邵陽、郴州、零陵、湘潭等地的邊沿地區,基本上被土匪所盤踞。

解放初期,湖南的土匪武裝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情況十分複雜,就其性質而言,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政治土匪。這是出於對抗新生人民政權政治目的組成的土匪。在國民黨直接、間接控制和指揮之下。其中包括一部分國民黨的潰散軍隊,一部分地方專員、縣長、保甲長所掌握的反動地方武裝、自衛團、自衛隊,白崇禧集團撤退前編組的暫編「軍」、「師」、「反共遊擊隊」和有計劃安置的特務武裝等等。

如活動於安仁、茶陵、攸縣一帶的最大股匪「湖南人民反共自衛救國軍第一縱隊」霍遠鵬部,就是國民黨安置下來的特務武裝。霍遠鵬是國民黨軍少將,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之後,他奉命帶著1000多名警察,潛伏湘南山區,企圖建立反共根據地,與解放軍長期對抗。後來這股匪特武裝吸收了一些國民黨軍潰散武裝,發展到了2000多人。又如交警總隊東南辦事處主任王春暉部,「湖南人民反共自衛救國軍南嶽縱隊」左大凌部等,也都是白崇禧集團撤退之前留下來「堅持敵後遊擊」的。有的股匪則是由國民黨派遣特務所控制,如湘西的暫編師大多數由國民黨特務操縱掌控,這些政治性匪特武裝,佔了土匪的絕大多數。

2、封建土匪。主要指封建地主,「苗王」和幫會所掌握的武裝。這類武裝割據一方,佔山為王,與國民黨政權也有矛盾,但在國民黨政權剿撫並施的情況下,多成了國民黨反動派鎮壓勞動人民,對抗解放大軍的幫兇。湘西苗族大惡霸、大地主、自稱「苗王」的龍雲飛所控制的武裝,就是典型的封建土匪。長期以來,龍雲飛為了維護其「苗王」的統治地位,控制、奴役、壓榨苗民,一方面挑撥苗漢矛盾,製造民族糾紛,以此對統治當局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掌握的武裝,大肆鎮壓苗民的反抗,以此獲得當局的信任。後來龍雲飛果然當上了國民黨委任的師長、國大代表。湖南解放時,他在湘西七縣成立「湘西反共救國軍」,自任總指揮,有人槍3000餘。

又如楊永清、潘壯飛、楊春圃等匪部,都是湘西大幫會「楚漢宮」的幫會武裝,原來主要是維護各地的幫會利益,與國民黨也有矛盾,但當楊永清等大開山堂,大力發展「楚漢宮」勢力後,國民黨則對他予以收買,加封大龍頭楊永清為湘西縱隊司令兼芷江警備司令,分封副龍頭潘壯飛、楊春圃為湘西縱隊副司令。

3、經濟慣匪。這是指在官、紳、匪三位一體壓榨下,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以獲取金錢和物資為目的,專靠搶劫為生者,以及為報私仇落草為寇者。這類土匪本來大部分沒有政治色彩,但勢力較大者,也多數被國民黨誘惑、拉攏,演變為政治土匪。

如晃縣的姚大榜(即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中田大榜的原型),出身於二十四代相傳的土匪世家,祖祖輩輩,世世代盤踞晃縣一隅,以搶劫為業。其本人1949年67歲,已經當了幾十年的土匪,湘西群匪中要數他「匪齡」最高,為匪資格最老,其他匪首莫不「敬」他三分。國民黨當局也曾幾次請他出山做官,「共商國是」,他都謝絕了。但在解放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姚大榜為了擺脫被殲滅的命運,終於投靠國民黨,成了反動派的忠實走卒。

4、反動遊雜武裝。解放前夕,湖南許多失意舊軍官、政客、野心家企圖撈取政治資本,紛紛拉杆拖搶組織武裝。這種武裝具有很大的投機性,態度遊移不定。其中大多數經過地下黨做工作,投向了人民,一部分則被國民黨收買拉攏, 成了土匪。如尹立言,本來是一個失意軍官,為了投機,1948 年回湘組織武裝,得到李濟琛的軍代表認可後,在湘中一帶糾合一些土匪, 招募一些失業青年學生,成立了「西南聯軍」,自任總司令,人槍發展到7000餘。

解放前夕,地下黨曾派人做其工作,他也表示願接受共產黨領導,可是長沙和平解放後,尹立言又被白崇禧派人以金錢收買,收編為「獨立第一師」。九月上旬,尹立言在衡陽見到白崇禧,白崇禧即升他為新8軍軍長。白崇禧集團敗退廣西之前,又指令他在湖南「堅持遊擊戰」, 並委任為「反共救國軍遊擊司令」。至此,該部即成了最大的一股新生長的,與人民政權頑固對抗的土匪武裝。

以上幾種性質的土匪武裝,並不是截然分開,固定不變的,他們之間既有聯繫,互相摻雜,又隨著形勢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往往一股土匪武裝幾種性質兼而有之,到解放初期,基本上趨於政治化了。這些土匪武裝在地域上分布面很廣,幾乎每個縣、市都有。

鑑於湖南嚴重的匪患,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在中南軍區的領導下,在人民群眾的配合下,指揮所屬部隊從1950年春期開始,對成規模的股匪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進剿。這便是著名影視作品《湘西剿匪記》和《烏龍山剿匪記》的歷史背景。

相關焦點

  • 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地球知識局
    想到童年陰影(這並不是趕屍)(圖片:《殭屍先生》)▼的確,湘西地處崇山峻岭之間交通不方便,又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容易被外界所了解。另一方面湘西歷史上匪患嚴重,這也是人們對於該地區產生刻板印象的重要原因。
  • 每4人中就有一個為匪,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
    的確,湘西地處崇山峻岭之間交通不方便,又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容易被外界所了解。另一方面湘西歷史上匪患嚴重,這也是人們對於該地區產生刻板印象的重要原因。湘西的大山重巒疊嶂,但並非藏汙納垢之地,土匪橫行的往事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混亂失序狀況在當地的投射,而大山正好為那些夾雜在軍閥之間的敗兵和鄉勇們提供了庇護。「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由來已久,長江流域富饒的水系和廣闊的八百裡洞庭,讓湖南這個省份有著充足的底氣以魚米之鄉自居。
  • 鮮血換來的勝利:解放軍湘西剿匪始末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蔣介石曾親自寫信要湘西匪首陳子賢「堅持遊擊戰爭」。蔣介石還派白崇禧作為密使,帶著10萬銀元和大批槍械親赴芷江,收買湘西土匪,妄圖變湘西為「反共遊擊根據地」。湖南剛獲和平解放,解放軍主力乘勝推進,湘西已成兵鋒所指。
  • 烏龍山剿匪記有新幹這個老兵身影
    還記得電影《湘西剿匪記》及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嗎?1932年1月1日出生在湖南永州市道縣人的陳良基, 陳良基在長徵途中先後參加了慘烈的當地的湘西遊擊隊,剿匪土改,參加抗美援朝,蘇聯戰役,在著名的朝鮮戰役中入黨。
  • 土匪不肅清,大軍不收兵!湘西土匪當志願軍,激戰松骨峰、上甘嶺
    而同時代另一部《烏龍山剿匪記》也創造了萬人空巷的奇蹟,湘西匪事幾乎無人不知。 圖片:《湘西剿匪記》劇照。 鄂、渝、黔、桂交界的湘西地區,武陵、雪峰兩大山脈縱貫,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河密布,洞穴幽深。自宋朝起,這裡即是歷朝統治薄弱區域,匪患綿延。 歷史上,在中國山多地少的湘西山區,數百年來匪患猖獗,很多人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落草為寇,靠劫掠別人養活自己。
  • 湘西剿匪:土匪頭子搶了18歲新娘,不料此女手段更殘忍,竟是天生的女...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並沒有真正太平,因為民國時期殘餘下來的土匪勢力,以及秘密潛伏在各地的國軍特務,都是潛在的重大威脅,土匪佔山為王,剿滅存在一定難度,尤其是湘西地方的剿匪工作,更是剿匪工作的重中之重,這裡地勢非常複雜,剿匪並不容易。
  • 87版《烏龍山剿匪記》:申軍誼的鑽山豹和一位你想不到的瓊瑤愛將
    一、《烏龍山剿匪記》87年,《烏龍山剿匪記》熱播。
  • 熱劇《烏龍山剿匪記》影響幾代人,當年劇中這些演員如今怎麼樣了
    烏龍山剿匪記》是1987年出品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宋昭執導、水運憲編劇、陳家陡、申軍誼等主演。電視劇根據湘西剿匪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在湘西實地拍攝。這是新中國最早的一部「警匪劇」,《烏龍山剿匪記》於1986年曆時半年在湖南湘西完成拍攝,該劇於1988年播出,在全國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並一舉奪下「金鷹獎」「天馬獎」和個人三個單項獎。而劇中的「田大榜」、「鑽山豹」、「四丫頭」和「田秀姑」等角色,成為了至今經典不過時的回憶,那麼,這些主演如今怎麼樣了呢?
  • 湘西剿匪中號稱刀槍不入的神兵 念咒語喝神水 被解放軍團滅
    30年前峨眉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電影《湘西剿匪記》,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對最后土匪圍攻縣城久攻不下之時,他們請出了「神兵」,口念著咒語,一路敲鑼打鼓蹦蹦跳跳的向堅守縣城的解放軍撲去的場景記憶猶新。但因為「神兵」的局限性,在反抗苛捐雜稅的同時,不少也奸淫擄掠,為害鄉裡,實質上與土匪並無二致,湘西最早的「神兵」就是如此。湘西最早的「神兵」是一個巫婆以「救世娘娘」自封,在騙取到民眾信任人招兵買馬,號稱「奉命徵討天下,光復大清江山」,在其之下的頭目還被封為金剛神,二郎神,趙子龍等。
  • 跟隨47軍入朝的湘西土匪表現如何?曹裡懷:槍法準,特別能打仗
    湘西山多,密林和洞穴也多,是土匪藏身的理想之所。從宋朝起這裡就匪患不斷,民國時期,湘西土匪更是四處橫行,當地的國民政府屢次徵剿,但收效甚微。最後不得不進行招安,於是這些土匪搖身一變,就成了國民政府的正規軍官。但也有些土匪嫌在國軍中不自在,因此招安不久後就帶著原班人馬跑了,繼續佔山為王,打家劫舍。
  • 《東北剿匪記》將播 遊大慶化身剿匪英雄
    該劇的創作靈感取材於東北剿匪經典劇作《林海雪原》,並在其故事大框架下進行了全新演繹,除了加入了主角之間戰友情、父女情、愛情等情感糾葛外,還加入了土匪「丹娘」等人救贖與回歸的元素,使故事更加精彩好看。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真實還原東北原始森林與山地雪原,全劇在東北雪原實景拍攝,再現了當年轟轟烈烈的剿匪戰役及林海雪原的壯麗風貌。
  • 湘西最後的土匪頭子,殺害12名士兵,逃了15年才被抓住
    在全國解放之後,雖然大部分地方都已經漸漸平靜了下來,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的百姓深受一些土匪的騷擾。由於這些土匪較為分散,手中又有武器,所以整天魚肉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苦不堪言。到了1950年,全國開始了剿匪運動,大部分的土匪都被捕獲,然而,卻有一個土匪逃跑了,他不僅逃跑,而且在東躲西藏時期仍然作惡多端,直到15年後才被剿滅,這個土匪就是湘西最後的土匪頭子覃國卿。
  • 觀新版《烏龍山剿匪記》有感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看電視劇的人,前些天一個偶然的機會,無意中觀看到了新版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這勾起了我青春的回憶。我懷著一種欣賞與挑剔的眼光,看完了這部劇的前10集。進山就愛山長青,行路最恨路不平,染盡熱血含笑去,高山流水獵人魂……」87版的《烏龍山剿匪記》是根據作家水運憲的同名小說改編,當時播出時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我們那時候的男孩子都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戰爭片,十六七歲的我們忽然看到這樣一部戰爭題材的電視連續劇,那種激動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黑白電視機已基本普及,但彩電並不多。
  • 大明山剿匪記
    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裡敵我鬥智鬥勇、激烈戰鬥的精彩情節讓觀眾們熱血沸騰,但許多人不知道,五十後代初,南寧大明山一帶也曾發生過激烈的剿匪戰
  • 有情有義47軍:入朝之前湘西剿匪,臨別寫信致歉,民眾淚別
    抗日戰爭勝利後,47軍前身部隊北上東北,南下湘西,轉戰川東,湘西剿匪,為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 《湘西剿匪記》劇照 47軍在湘西剿匪1年,依靠群眾,徹底剿滅湘西匪患,曾經熒幕上的熱播劇《湘西剿匪記》《湘西往事》……都是根據47軍湘西剿匪的經典戰例改編的。
  • 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片尾曲《高山流水獵人魂》吉他譜分享
    朋友們還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時熱播的一部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嗎?該劇是根據湘西剿匪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並且是在湘西實地拍攝的。每當唱起它就非常思念母親:80年代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片尾曲),現將我編配的彈唱樂譜貼在下面,以供需要的琴友們下載
  • 影視劇中土匪太人性化,真實的土匪手段有多殘忍?難攻難打還殘暴
    今天這個時間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電視劇或者電影真實性問題,在中國剿匪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不是太多,但是有幾部劇裡邊的真實性有待提高。因為我爺爺他就是親自參加過剿匪戰爭的,我小時候甚至很長時間他一直給我講這種剿匪的故事。
  • 《擒狼》央視八套首播 金牌班底打造西北「剿匪記」
    出身土匪、後任解放軍尖刀連連長的黃一飛(蒲巴甲飾)臨危受命,前往西北剿匪「擒狼」。在與共產黨幹部周正陽(邵桐飾)的通力合作下,剿匪精英小分隊歷經生死、陰謀與挫敗,最終粉碎了敵對勢力滲透、反間之計謀,殲滅當地土匪,穩定了西北局勢,用智慧和信仰譜寫了一曲西部豪情讚歌。
  • 湘西最後去世的匪首,晚年享受軍級待遇,賀老總還曾送給他2000大洋
    湖南的湘西,由於地理位置獨特,自古以來,匪患嚴重,禍害鄉野。新中國成立之初,數以萬計的國民黨殘兵敗將,聯合當地土匪,潛入湘西的深山老林,繼續與人民為敵。1951年2月,湘西開始全面剿匪。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很多的土匪頭子認清了形勢,都紛紛繳械投誠。
  • 郝好噠人生之旅自駕到湘西苗族,路上一直在擔心土匪的事
    相信每一個喜歡學語文的孩子,都會對桂林有一種執念,就像我們學了《濟南的冬天》一定要到濟南來看一看,結果我第一次來濟南,竟然是下的熱雨。桂林之行,自駕從青島出發,途經江蘇,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一路輾轉,也算是邊走邊玩,不過到了桂林,真的有些舟車勞頓,水土不服,上吐下瀉。但是一路的旅途風光,還是值得的。回來還經歷了滬陝大堵車,有一種勝利大逃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