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完成採樣任務,剛剛返回都江堰的家中,都江堰市中醫院婦女科主任顧娟一閉上雙眼,過去72小時發生的一幕幕場景在腦海中飛快閃現。「狠心」離開襁褓中幼兒的隊員、累到腰都直不起來的護士、全身貼滿「暖寶寶」的「鋼鐵俠」……其中,顧娟印象最深刻的還是12月11日凌晨在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採樣的那一晚。
凌晨3點,40名教師主動請纓協助11日凌晨,完成在郫都區紅光街道的核酸採樣已是半夜,而時間不等人,疫情就是命令。顧娟所在的隊伍又迅速被派往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開展採樣工作。
凌晨3點,剛從紅光鎮轉戰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還沒來得及休息,隊員們便迅速投入戰鬥。然而,工作剛一展開,問題就來了。「條形碼還沒到位,只能人工登記。」凌晨3點的操場上,寒夜給草地鋪上一層厚厚的霜。「現在氣溫這麼低,大家再次聚集也要注意安全距離,16個醫護人員,要完成6000名師生的採樣,這樣下去恐怕不行。」看著排隊的隊伍緩慢移動,顧娟有些著急,卻一時間也無可奈何,只好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登記和組織安排的事情讓我們來做,你們全身投入到採樣工作中就好!」顧娟沒有想到,氣溫逼近零下的寒夜,原本已完成核酸檢測、可以離開現場的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師們又回來了。40名教師主動請纓,協助隊員們開展採樣工作。「雖然沒有辦法在專業領域幫上忙,但我們對同學們很熟悉,我們來負責登記和維持現場秩序。」
沒來得及握手言謝,彼此一個眼神包含了千言萬語。現場核酸採樣工作有序鋪開。
同學,謝謝你的大包子接近清晨7點,採樣工作仍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就在這時,一個身影飛快閃現,又迅速消失在人群中,只留下一個背影。
「隔著護目鏡,又有些起霧,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沒看清楚。」顧娟回想到,「只聽見他(她)飛快地丟下一句『你們辛苦了!吃點東西再繼續吧!』,便放下約60個包子和20多杯豆漿在一旁空置的桌上,就轉身離開了。」
「我們一開始還以為是學校送來的,後來才知道是個同學。」說起這件事,隊員羅培燕心裡有些酸楚。「心意領了!同學,謝謝你的大包子!」原來,為了繼續完成採樣工作,隊員們都無暇顧及自身,60個熱騰騰的包子放至冰涼都一動未動。
「其實大家也餓,從晚飯時間到清晨,這麼多個小時,大家體力早已透支,都用毅力在支撐。」領隊顧娟心裡知道,沒有人吃包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防護服一套下來接近200多塊,大家心裡也是為了不造成醫護資源浪費。」
「一來一去,脫下再穿上,太浪費時間,大家都在寒風中等。」都江堰中醫院護士羅蘭打趣說,「大家四肢都貼著『暖寶寶』,都是防疫『鋼鐵俠』。」原來,為了方便手腳活動,防護服內不便再穿上厚重的羽絨服,為了禦寒,隊員們都在防護服內貼上「暖寶寶」取暖。「還是冷得夠嗆,『暖寶寶』最多有效時間4個小時,我們一場(採樣)下來,可能有7、8個小時。」儘管天寒地凍,早上完成最後一批居民採樣後,羅蘭脫下防護服時發現,內襯的洗手衣被打溼了大概3個巴掌大小的面積。「可能是汗,也可能是護目鏡流下來的水,不過不重要了,完成任務就好了。」
記者從都江堰市衛健局了解到,截止今日中午12時,都江堰市共派出由醫生、護士、檢驗等組成的370人醫療隊伍奔赴郫都區開展核酸採樣工作。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後在四川省紡織專科學校、珠江路社區一號點(黨群服務中心)、珠江路社區二號點(天益佳苑後門)、珠江路社區三號點(芙蓉小區內空地)、珠江路社區四號點、珠江路社區五號點(桂花苑)、珠江路社區六號點(明珠花園大門口)、珠江路社區七號點(西區地標大門口)、珠江路社區八號點(凱德廣場大門口)、安靖街道林灣村、高橋村、雍渡村等點位共採樣60241人。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萌 供圖 受訪者 編輯 藺虹豆 校對 王鵑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