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個全面」引領新常態 託舉偉大中國夢

2021-01-10 環球網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央視網《我要問小編》對網友提問進行解答。

網友伊迪問

12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拉開了帷幕。會議強調2017年的工作總基調仍將是堅持穩中求進,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知道「四個全面」與「新常態」都提出很長時間了,那麼二者有何關聯呢?

小編答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新常態」這一執政熱詞,很多人並不陌生。2014年5月,習近平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及「新常態」。當時,總書記說:「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隨後,在同年的11月9日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表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經濟新常態的實質是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中高速增長階段。

從速度層面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內涵發生質的變化;從結構層面看,經濟結構發生全面深刻變化,不斷優化升級;從動力層面看,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這是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全面」的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十分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可以說,只有掌握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真諦,才能抓住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要義。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常態的根本指向。

經濟新常態意味著發展更科學,全面小康為其提供了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整體性目標,要求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各級政府摒棄「唯GDP」的傳統發展思路,深刻認識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全面協調、有質量有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當然,「去GDP」同樣不可取。

依此判斷下,黨中央審時度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廣大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普惠式問題的進一步解決和完善為著力點,覆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全力推進,著重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協調推進「雙目標」、「雙結合」和「雙引擎」。

在經濟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國實現了穩中有進,讓改革和結構調整的紅利全面釋放,牢牢把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呈現出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圖景更具體更生動地呈現在了全國人民面前。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常態注入強大動力。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根本動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年,黨中央堅持正確方向、突出制度建設,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魄力推動改革向「攻堅區」和「深水區」挺進,從高考改革、戶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到公車改革、國企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啃下了一些多年來難啃的「硬骨頭」。

「舉一綱而萬目張」,伴隨著啃「硬骨頭」、重點突破關節點問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保障更加堅實更加有力,各種利好新政紛紛出臺,層出不窮,打破了利益固化籓籬,解除了限制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激發了經濟活力。經濟增長機制轉換和宏觀調控體系完善,也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和根本保障。

再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常態保駕護航。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形成統一透明、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為經濟有序運行提供法治保障。

只有在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下,才能形成保護產權、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市場環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確保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營造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黨的中央全會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近年,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全面鋪開;從一份份「權力清單」的公布,到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化解矛盾的最有力武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政治文明生態進一步出現,良好的法治環境正在形成,依法治國的觀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最後,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常態波瀾不驚、破浪前行的壓艙石。

經濟新常態需要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有效促進黨員幹部按經濟規律辦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央八項規定為開端、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以反腐倡廉為動力,全面從嚴治黨加快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簡政放權有序進行,黨員幹部履職盡責能力明顯提高,政府「缺位」「越位」現象明顯減少。

據統計,自「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39622起、處理187409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1913人。

黨中央著力構建改進作風長效機制,織就了一張嚴密的制度之網,使約束權力衝動的「制度牢籠」越扎越緊,黨內法規體系、幹部人事制度、黨員和幹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顯著改善了黨風政風,贏得了黨心民心。這有利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總之,新常態是一個長久的時期,面臨許多新挑戰和新機遇,因此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而「四個全面」的提出,使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常態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有了新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築我中國夢,風好正揚帆」。全力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重要戰略保證,更是為新中國建國100周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的戰略保證。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本文綜述自: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人民日報 2016-12-10

從新華網頭條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周年 新華網 2015-12-14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用「四個全面」引領經濟新常態 人民日報 2015-08-05

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 新華網 2014-11-09

相關焦點

  • 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
    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精心謀劃「十四五」發展,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為全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內涵
    這表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深刻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內涵,是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關鍵所在。
  • 黨報發「任仲平」評論:新常態正促中國一次新醒悟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二個五年規劃,60多年裡,中國經歷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新一個五年規劃,我們又將開啟一段怎樣的新航程?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中國該如何走向未來、中國怎麼辦?這是「時代之問」,如何解答?
    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人民的期待,歷史的重託。習近平總書記: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高瞻遠矚,直面難題,勇於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帶領全體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
  • 在中國夢指引下昂首奮進
    厚植於領導人心中的人民情懷,讓「中國夢」這個國人世代求索的歷史宏願,具有了最為深沉的群眾基礎。越是偉大的夢想越能照進普通人的生活。中國夢,如同一把鑰匙,不僅打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更開啟了人人築夢、追夢、圓夢的新時代。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之中,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為一種口號或目標在黨的代表大會上鮮明提出,時間並不長。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出現「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字樣,並提出「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擔負著崇高的歷史責任。」2002年黨的十六大全面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口號。
  •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陶文昭:「四個全面」不只刷新了...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如何深入理解這一調整,長江日報「求知」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陶文昭。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引領地位,不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也是對「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有機銜接,遵循的是實踐中探索、探索中實踐的規律,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中國夢」提出三周年 未來五年,你最期盼什麼?
    厚植於領導人心中的人民情懷,讓「中國夢」這個國人世代求索的歷史宏願,具有了最為深沉的群眾基礎。  越是偉大的夢想越能照進普通人的生活。  中國夢,如同一把鑰匙,不僅打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更開啟了人人築夢、追夢、圓夢的新時代。
  • 「學術研究」全面小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
  • 孫春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在中國少年...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致詞第七次全國少代會以來,少先隊堅持立德樹人,廣泛開展「紅領巾心向黨」、「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主題活動,積極探索服務少年兒童的新方式新載體,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廣大少先隊員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認真學習知識,培育理想信念,自覺磨練意志,積極鍛鍊體魄,在黨的陽光沐浴下茁壯成長。
  • ...團結帶領婦女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這是一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大會,是動員引領廣大婦女堅定不移跟黨走,奮力建功新時代的大會,是團結務實、鼓勁奮進的大會。黨中央對這次大會高度重視。
  • 央視網丨8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第三集 偉大跨越
    此後,他又在多次講話中闡述了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涵,即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新常態,回答了對中國經濟「怎麼看」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 ...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
    各級婦聯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引領服務聯繫婦女,把婦女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崗位建新功、奮進新徵程,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發揮半邊天作用。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代表黨組發言。此前,全國婦聯黨組已開展專題學習。
  • 華策「三三原則」引領影視黃金時代實現中國夢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省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中,明確了要堅定「四個+」(文化+、科技+、網際網路+、時尚+)來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理念。影視是引領時尚潮流的、科技手段驅動發展的、文化作為基礎支撐的、需要網際網路廣泛傳播的產品。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產業,用視覺、聽覺給人最為直接的衝擊,影視作品所描繪的人生百態、所體現的價值觀念等,都給人以最為深度地影響。
  • 團團小課堂丨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當前,我國「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 「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是相輔相成的整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有力有效推進了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堅決扭轉了一些領域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管黨治黨不力的狀況。
  • 【中國穩健前行】「文化」賦能「全面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其核心要義是「全面」,難點也在「全面」。
  • 知與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從歷史和現實相統一的視野審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光輝歷程和重大成就,對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