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線了一部叫《流行病》的紀錄片,以全球為視角,講各個國家地區的人們為戰勝不可預期的流行病所做出的努力,現在疫情當前就簡單聊聊這部片子與相關的觀點,流線便指的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可感染眾多人口的傳染病微生物,主要指的是病毒與細菌,細菌用抗生素可以強有效的抑制,而病毒則複雜得多,病毒是地球上最悠久的存在物,它的起源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很可能比單核生物還要古老。
由於個體微小,只含一種核酸,沒有代謝系統,只能寄生在活體細胞中複製傳播這些致病微生物,最初大多寄生在動物體內,然後再傳給人以人類的角度來說,流行病就像是電影中的大反派,自有文明記載以來不斷的在搞事情,霍亂,瘧疾,流感病,肺結核,麻疹,黃熱病,脊髓灰質炎等,輪番在轟炸著人類社會。
最老牌且殺傷力巨大的流行病是天花,它伴隨著人類進入農耕時代,開始出現傳播力遍布全球,十五世紀歐洲的冒險家們來到美洲,拉開了血腥暴力的殖民時代,但其實90%的美洲原住民並不是被槍炮殺死,而是死於歐洲人帶來的天花病毒,由於沒有來得及形成免疫機制,2000多萬原住民被天花吞噬,釀成了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慘案。
除了天花,14世紀中期席捲整個歐洲的黑死病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的死亡,等於歐洲當時1/3的人口,很多村鎮一夜之間被屠。大瘟疫過後花了100多年才恢復到之前的人口水平,進入近代以來,人類發明了輪船,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各大洲之間的交往比農工時代要頻繁太多,全球性的流行病爆發變得更加迅猛,最誇張的一次是,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不是因為病原地在西班牙,而是他最早爆出大規模感染的消息,這口鍋就扣在了西班牙頭上,據研究,它最早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第一波流感始於1918年春季,看起來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死亡率也並不高,但到了秋季的第二波病毒迅速蔓延,死亡率飆升。開始是醫院的床位不夠用,接下來是停屍房不夠用,後來是棺材脫銷,墓地不夠用,然後在1919年的冬季又來了一波,短短的一年多時間,當時全球17億人口中,有半數人口感染,保守估計死掉了4000萬人,成為有史以來最暴躁的流行病。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在1918年的11月份結束,就跟西班牙流感有關,因為各國都死的沒有兵原了,但當時的醫學界對病毒所知甚少,直到許多年後才比較確定,西班牙流感屬於甲型流感病毒也就是俗稱的豬流感,西班牙流感病毒波及巨大,但他卻不是最致命的。
這個獎項是屬於聽名字就讓人覺得慎得慌的,埃布拉病毒,伊波拉是非洲剛果北部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病毒肆虐了沿岸的幾十個村莊,致死率高達88%。病毒由此得名,在顯微鏡下,埃布拉病毒的形狀就像一把如意,它進入人體後迅速繁殖,擴散,攻擊多個器官,造成內出血。抑制不及時發病,兩三天之內就會在極度的痛苦中死去,由於傳播迅猛,死狀恐怖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極大恐慌,很多電影因此為題材,其中就包括香港導演邱禮濤的恐怖邪典名作伊波拉病毒。
今後40幾年,伊波拉多次爆發,但主要只出現在非洲範圍內,沒有全球大規模流行,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國際衛生組織嚴防死守的最致命病毒之一,進入21世紀幾次大規模流行病主要由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引起,2002年爆發於中國的薩斯與2014年爆發於中東的以及當下的疫情都屬於冠狀病毒作亂。
再就是各種花樣繁多的流感病毒,尤其2009年,爆發於墨西哥的h7n1甲型流感為代表,波及了全球214個國家,地區感染約18萬人死亡,當代的流行病雖然傳播速度依然很快,但因為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死亡率已經降低很多,7%左右的死亡率已經是非常高了,沒有再出現那種人命如草芥般倒下的慘劇,但有一個壞消息,人類對病毒還遠談不上有多了解。
長久以來,我們真正完全戰勝的病毒,也就只有天花,絕大部分病毒不會像天花那麼老實,好不容易開發出的疫苗。面對動物變異的病毒,人們往往手無策,很難找出特效藥,更多的只是靠輔助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死扛,不過,隨著對病毒了解的深入,現在科學家們認為病毒就是地球生態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浸泡在各種病毒中,絕大部分都對人體無害。他們只感染特定的生物細胞病毒。
每天會殺死海洋中20%的生物,並將能量釋放出來,從而形成循環,可以說,病毒代表了一種進化機制,自然界實現新陳代謝,病毒同時也是生物進化強大的驅動力,他們決定什麼能活,什麼該滅亡,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是在千萬年與病毒的軍備競賽中不斷的完善,而且病毒經常來怎麼走的也莫名其妙?那些來勢洶洶的病毒似乎也並不想把宿主殺光,那對他們也沒什麼好處。
生物體與病毒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共生關係,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生命體其實只是病毒傳播自身的一種工具,我們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病毒允許我們存在,這就有點兒細思極恐的味道了,與病毒的鬥爭是一場沒有硝煙,同時也永無止境的戰役,他們肯定會在某個未知的時間與地點再次出現,人類能做的就是準備好勇氣與智慧,與他們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