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粵先賢館中的韓愈、包拯、蘇軾、周敦頤等歷史名人?

2021-01-11 六甲番人

位於廣州的南粵先賢館首批「入駐」的先賢共有56位,其中有11位非廣東籍名人入選,為何他們可以入選?

一、南粵先賢列表:

第一部分 古代先賢

趙佗、楊孚、葛洪、冼夫人、陳文玉、惠能、張九齡、韓愈、包拯、餘靖、周敦頤、蘇軾、崔與之、文天祥、丘濬 陳獻章、湛若水、黃佐、海瑞、翁萬達、袁崇煥、陳子壯、屈大均、陳恭尹、陳璸、阮元

第二部分 近代先賢

林則徐、關天培、洪秀全、洪仁、張之洞、丁日昌、劉永福、鄧世昌、馮子材、丘逢甲、張維屏、梁廷枏、朱次琦、陳澧、容閎、蘇六朋、居巢、居廉、吳趼人、鄒伯奇、詹天佑、馮如、陳啟沅、張弼士、康有為、梁啓超、黃遵憲、鄭觀應、朱執信、孫中山

二、先賢評選標準:

1、在廣東歷史上(含港、澳、瓊)為國家民族做出過重要貢獻,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值得後人景仰的名人;

2、主要影響發生在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前;

3、既包括原籍廣東人,也包括雖非粵籍但在廣東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

部分南粵先賢介紹

三、非廣東籍先賢:

1、趙佗:南越武帝,南越國創建者,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率軍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

2、葛洪:東晉道教祖師、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3、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一生曾兩次被貶到廣東,分別任連州陽山縣令和潮州刺史,雖然合計任期才兩年多,但他關心民生疾苦、興學育才、移風易俗,對嶺南文教影響深遠,潮州山水甚至為之易名。

韓愈

4、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為官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冤,人稱「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府3年,政聲斐然,而最難得可貴的是,他離任時「不持一硯歸」,從此成就清官名聲。

5、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北宋文學家、哲學家,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曾任在廣南東路提點刑獄(治再韶關),他為官廉判明斷,史上與包公並列,是廉官文化的代表。

周敦頤

6、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被尊為北宋文壇領袖,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合計6年時間,他關心民間疾苦,倡導文教,對後世影響很大,被公認為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

7、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他晚年退至廣東組織抗元,被俘後寧死不屈,留下千古名詩《過零丁洋》。

8、阮元:字伯元,籍貫江蘇儀徵,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曾任兩廣總督10年,主張加強海防,創建學海堂書院。

部分南粵先賢介紹

9、林則徐:字元撫,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民族英雄,以欽差大臣身份到廣東查禁鴉片,支持虎門銷煙。

10、關天培:字仲因,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人,清朝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任廣東水師提督,協助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抗擊入侵英軍,死守虎門,壯烈殉國。

11、張之洞:字孝達,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州興義,曾任兩廣總督6年,對法戰爭中先因舉薦不當失敗,後請調馮子材贏得鎮南關大捷,他還在廣州創辦廣雅書局和廣雅書院。

以上11位非廣東籍歷史名人都對廣東影響深遠,廣東人尊為先賢是無可非議的。相反,個別存在歷史爭議的廣東籍名人是否能排入先賢之列就有待商榷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閒話南粵先賢 | 韓愈的驅鱷秀
    (一)不可不讀的「謝表」韓愈是因為給唐憲宗上《諫迎佛骨表》才被貶到潮州來的。那篇奏章實在讓憲宗大怒,幾欲殺之。理由是:韓愈居然說崇佛的皇帝都短命,國祚都不長。這還了得!要不是裴度等大臣以韓愈其實是「忠君愛國」相勸,韓愈肯定沒命了。我們閒話南粵五十六先賢,還要講明朝的海瑞。
  • 「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什麼是韓愈?蘇軾:這個我服!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代表著古文領域的最高成就。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是韓愈嗎?誠然,八大家中只有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都是宋朝人,而韓愈又比柳宗元年長五歲。但是,這絕非韓愈高居首位的主要原因,因為,「唐宋八大家」根本就不是按照年齡排序的,比如,王安石比蘇軾年長了整整15歲,卻排在了蘇軾的後面,而曾鞏比王安石還要大上兩歲,卻排在了最後。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此次展覽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包括《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馬和之周頌清廟之什圖》《清代王原祁西湖十景圖》等均在展覽中展出。此外,展覽名錄也出現了一些當代作品。
  • 【人物】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
    宋代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曾這樣評價周敦頤:「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朱熹更稱讚他說:「不卑小官,職思其憂。」「短於取名,而樂於求志;薄於邀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尚友千古;聞茂叔之風猶足律貪。」周敦頤少年喪父,靠母親鄭氏和舅父撫養成人。長大成才以後,長期擔任地方官吏。他博學力行,遇事剛果,為政精密嚴恕。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作為一代大家,有些方面是可取的,有些方面就有點刻意,正如歐陽修主持寫史,主要貫穿了他的儒家理念,不管在《新唐書》還是《新五代史》,對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批評都體現他的儒學宗旨。 尤其歐陽修的為人廣受稱讚,對有才華的同僚、後學都大力推舉,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程顥、呂大鈞、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等各方面的才俊,幾乎都得到過歐陽修的激賞與推薦。
  • 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是一位怎樣的人?
    現代文學史家對韓愈的評價,最好是對有關韓愈生平的評論和一些文章的細節進行總結。最好的形式是論文。我想說的是,一位著名的現代文學史家對韓愈的評論並不是對韓愈的個人評論。我有更好的答案。1.歐陽修在文學作品中更注重韓愈的魅力。
  • 蘇軾,有一首詞抄,襲韓愈的唐詩,卻成為寫春景的傳世佳作
    從小背誦唐詩宋詞,而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絕對是非常熟悉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對他詞作的熟悉,其實他這個人本身也是很有趣的。蘇軾不僅僅在宋詞方面有著很高的建樹,而且本身對於書法畫作都有一定的水平。並且蘇軾這個人本身就是性格開朗的人,所以他的作品也就繼承了他的性格。由此哪怕是他的政敵,依舊願意成為他的知己朋友。由此可見,蘇軾的人格魅力是多麼的耀眼。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平平無奇」的包拯包青天,憑什麼能火一千年?
    宋朝的名人千千萬有資格成為故事主角並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卻不多包拯算其中一個但包拯憑什麼能脫穎而出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主角包拯人稱包公、包青天,他的故事或許在他還在世時就已經流傳。《宋史·包拯傳》引用了當時兩則比喻——「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和「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可見包拯在當時就培養了大批「迷弟」和「迷妹」。坦白而言,歷史上的包拯並不算特別出色。在政治舞臺上,他沒有建立影響政治局面的文治武功,也未獲得顯赫於世的職務官銜。與同時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比,他還缺少舞文弄墨的才情,一生只留下一首言志詩。
  •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偶像之韓愈
    韓愈家雖然祖祖輩輩都為官,可是韓愈並沒有因此得到庇護,他的父親早逝,後來他的哥哥也因政治原因被貶後病逝,所以從小韓愈就過得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吃苦耐勞的他更加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十八歲的韓愈就為了減少家庭負擔,離家後開始了自己的奮鬥。
  • 蘇軾38歲就自稱老夫,劉備哭了,韓愈道出真相
    題:蘇軾38歲就自稱老夫,劉備哭了,韓愈道出真相!文/姜子說書杜甫46歲,就有「晚歲迫偷生」的感慨,只因為「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故有「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的場景!若說就蘇軾詩中的狀態,與酒仙李白有一拼,酒酣胸膽尚開張,甚是豪邁,以至於拿自己當了少年郎,要親自射殺猛虎,還要「千騎卷平岡」,怎麼就偏偏自稱老夫呢?《三國志.蜀書.先左傳》,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 這首詩蘇軾在韓愈的風格中是詩意的,但他通過推陳出新來創新
    蘇軾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最具代表性,筆者將與大家分享一首非常有趣的蘇軾的詩,也是《贈劉景文》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首典型的告別詩,整首詩很感人,另外,他的寫作風格也很獨特,整首詩使用了韓愈的中唐詩的詩意。天街小雨的顏色光滑如酥,而草的顏色遙看幾乎沒有。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春天,比燕柳滿皇好多了。
  • 周敦頤·《愛蓮說》譯文賞析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
  • 那些吃錯藥的文人:韓愈卒於硫磺,蘇軾死於人參,朱熹歿於半夏
    韓愈服丹石,元稹食秋石,蘇軾自己配藥自己吃,朱熹吃了醫生配錯的藥,古代文人中,吃錯藥的真不少。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史料載,韓愈死於「風疾」,就是如今說的「中風」,究其原因,是他長期服用丹石中的硫磺所致。硫磺中的有毒物質二氧化砷,長期服用,貽害無窮。
  • 真的缺乏歷史文化名人嗎?
    而北宋的尚書左丞餘靖也是韶州曲江人,他是慶曆四諫官之一,著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南宋也有南粵先賢崔與之,他是廣東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官至觀文殿大學士,著有《崔清獻公集》。而到了明代,廣東的文化名人就更多了,先後有新會思想教育家詩人陳獻章、增城哲學家湛若水、香山思想家黃佐、揭陽大儒薛侃、揭陽兵部尚書詩人翁萬達、汕頭進士林大春、南海縣狀元倫文敘、潮州狀元林大欽、番禺詩人屈大均、東莞名將袁崇煥等,這個時候的廣東,在哲學思想方面非常活躍,湧現了很多思想哲學家,這在全國都是少見的。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之韓愈科舉篇(上)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是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對韓愈的評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最開始知道韓愈都是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些詩句開始的,等到後來,又開始學習「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種詩句,以及《師說》《祭十二郎文》這些名篇。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知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一個著名詩人,文學家。
  • 我的先祖周敦頤
    對於周敦頤,我原本是陌生的,但是他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很早就出現在電視上,我對此也毫不陌生,直到讀初一時在課本上學習了《愛蓮說》,才對周敦頤其人其事有所了解,後來偶然在族譜上發現了先祖周敦頤的名諱,我這才知道自己是周敦頤的後人。自那以後,隨著我對周敦頤事跡的深入了解,我對周敦頤的崇敬之情也是愈來愈深,無論是他的為人處世,抑或是他的修學理政,處處皆存聖賢之風,實在令我敬仰不已。
  • 【名人故事】超曠豁達的人生——蘇軾
    而提到豪放派,自然是大文豪蘇軾的主場。 、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的文學素養不僅有自身這方面的天賦,更有父親蘇洵的教導以及歐陽修的賞識。在身旁儘是大佬級別的人物,再加上天資與努力,蘇軾又怎能不優秀呢? 細數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到的詩詞,出現頻率高的必然有蘇軾詞。當遇到賞析詩人性格時,一定會說「蘇軾身上充滿了豪放、曠達的氣息。」
  • 《周敦頤的濂學思想》
    眾所周知,儒家思想自從東漢就不斷衰弱,直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韓文正公,發起古文運動,才開啟了復興儒學的新浪潮。之後,又於宋明時期產生了一大批的理學家,他們為傳統儒學的繼承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其中最首先提出理性思考,並作為理學開山鼻祖的,便是北宋一代文學家思想家周敦頤。
  • 韓愈經常被和尚打擾,寫了首拒絕的詩,情商超高,讀完佩服不已
    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宋文學家蘇軾,他就和許多僧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還因此流傳下來了許多的佳話。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他與佛印和尚之間的種種小故事,二人之間你來我往的小過招,當真非常有趣,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不過世事無絕對,雖然像蘇軾一樣喜歡與和尚交往的為人有不少,當然也有人是非常排斥的,比如說唐朝中期的文學家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