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之韓愈科舉篇(上)

2020-12-21 算無一策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是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對韓愈的評價。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最開始知道韓愈都是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些詩句開始的,等到後來,又開始學習「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種詩句,以及《師說》《祭十二郎文》這些名篇。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知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一個著名詩人,文學家。或許學習韓愈文章的時候,作者簡介裡面會提到一些,但很多時候僅僅是介紹了一些和文章相關的東西。相信大家都知道韓愈是一個政治家,但可能絕大多數對歷史文學不太感興趣的,對韓愈的了解也僅限於「政治家」這個字面意思,具體怎樣的政治,卻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那麼,韓愈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科舉是隋唐之後大多數讀書人入仕的必經之路,韓愈也不例外。

唐代的科舉和後世的科舉不一樣,當時的科舉,能否中第並不完全取決於考試,名人的「公卷」延譽和「通榜」也推薦至關重要。

科舉前,考生要把自己的詩文呈給名儒評判,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響,這就是「公卷」延譽。朝中名儒碩學對考生呈送的文章進行評判,向主考官推薦一個預選榜,這就是「通榜」推薦。

當時的科舉並不採用糊名制度,由主試者決定取捨。所以,主考官通常是根據「通榜」推薦和試捲來排名次的。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想完全依靠自己考場的實力,幾乎沒有可能中舉,必須要有考場之下,名儒世家的推送才行。

韓愈本來想找自己的族兄韓弇當自己「公卷」延譽的人,但當時韓弇重任在身。當韓愈到長安後,韓弇卻因為吐蕃劫盟遇害。

韓愈不僅期望落空,甚至連生計都成了問題。最後,韓愈的故人馬燧請韓愈到自己家,給兩個兒子當老師,韓愈的生活才有了著落。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符號,明代人依據唐宋時代對中國古文寫作的貢獻,將八位重要的散文作家合稱為「唐宋八大家」。
  • 「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什麼是韓愈?蘇軾:這個我服!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代表著古文領域的最高成就。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是韓愈嗎?誠然,八大家中只有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都是宋朝人,而韓愈又比柳宗元年長五歲。但是,這絕非韓愈高居首位的主要原因,因為,「唐宋八大家」根本就不是按照年齡排序的,比如,王安石比蘇軾年長了整整15歲,卻排在了蘇軾的後面,而曾鞏比王安石還要大上兩歲,卻排在了最後。
  •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柳宗元(合集)
    在唐宋文壇,有這樣八位獨具特色的文學家,他們用筆墨名傳千古,他們的人生跌宕傳奇,他們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為後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麼,是誰首先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合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這八個人入選「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會是什麼呢?
  • 韓愈——唐宋八大家,他為什麼能排第一
    前幾天,分享了如何巧記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今天來聊一下唐宋散文中真正的老大——韓愈。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宋代粉絲蘇東坡曾前後在17篇文章中提到他,稱他為」百代文宗」,」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 韓愈為什麼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河南河陽昌黎人,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其成就不僅僅只是在文學方面,在哲學、教育方面,也是很有建樹的。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
    唐代文人韓愈的好多文章被節選到中學課本之中,由於其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及影響力都很大,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一說是河南南陽人,也有說是河南修武縣人,還有一種說法是河北昌黎人。具體不做過多的考證。韓愈的父親做過官,但是在他3歲時就去世了,因而對其影響不大,父親死後母親改嫁,他是由哥嫂教養成人的。幼時的韓愈,讀書用功,又精又博,24歲時便考中進士,但一直未受重用,直到28歲才到汴州(今河南開封)做官。由於自身性格,直言不隱,官場一直不很得志,多次調任。
  • 感悟唐宋八大家(一)豪健雄放——韓愈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都出自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今天我們就到遼寧省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一起感悟這位豪健雄放的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風採。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 韓愈:一個孤兒憑什麼當唐宋八大家之首?因為他一輩子都是硬漢!
    說回正事,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超熱門」詩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憑什麼韓愈能當上八大家之首?孤苦無依韓愈,出生名門世家,他的祖輩要麼在朝,要麼在地方當官,父親韓仲卿時任秘書郎。按說,韓愈一生應當衣食無憂,可惜,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在韓愈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韓愈只得跟著兄長。沒想到,兄長又在韓愈9歲的時候病逝。從此,他跟隨寡嫂避居江南宣州。自貞元三年起,韓愈前前後後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最終都失敗了。如果你以為是韓愈才華不夠,那就大錯特錯了。
  • 唐宋八大家背後的故事:出生於寒門的韓愈,讀書逆襲之路格外坎坷
    唐宋時期,可謂文豪聚集,唐宋八大家更是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文曲星,而憑什麼出身於寒門的韓愈被人們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師說》、《馬說》這些文章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文章中的精神是韓愈的主觀想法,不過說的確實很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客觀的韓愈的坎坷求官之路。幼年的悲慘韓愈出生於一千多年前的河南,那時候家中世代為官,家底豐厚。
  • 感悟「唐宋八大家」 之百代文宗韓愈
    唐宋 韓愈 八大家 Eight Essay Masters 昨天我們閱讀了葛曉音先生《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一書中關於唐宋八大家名號確立的內容,今天我們在繼續閱讀《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的基礎上,再推薦《古典詩文述略》和《舒蕪說詩》兩本書給大家,分別從「古文運動」、韓愈文章的成就和韓愈詩歌的特點三個方面來走進這位古文運動的領袖
  •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何詩歌很少選入課本?原來是不敢用
    眾人只知韓愈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卻少知他還有「文章巨公」與「百代文宗」之名,更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又是「廣東古八賢」之一,死後被追諡為「文」,史稱韓文公,又稱韓昌黎。在唐宋歷史上,韓愈的文名是最響亮的,然而在他現存的700餘篇詩文中,被選入課本的卻是寥寥無幾:文章尚有《馬說》、《師說》,而詩歌好像僅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與「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二首。作為唐宋文壇的領軍人物,為何課本卻不喜歡他的詩?
  • 韓愈為什麼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又為什麼被列入孔廟?三論韓愈貢獻
    韓愈是唐朝貞元年間最為著名的文學家,世人稱其為「昌黎先生」,並將其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為世人所作的貢獻極大,被列入孔廟同孔子一起受後人祭祀,連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曾受到過韓愈思想的影響,並稱讚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 唐宋八大家韓愈,因告御狀被貶潮州,1月後狂拍皇上馬屁被人恥笑
    韓愈只在廣東潮州執政了8個月寫在前面:韓愈,唐宋八大家的老大;52歲上疏阻擾皇帝敬佛,還要燒了皇上請來的佛骨;當時差點被皇上給宰了,最終發配到廣東潮州;剛待了1個月,就又上疏狂拍皇帝的馬屁,求饒希望調回內地;被八大家中小弟歐陽修一通狂扁
  • 「唐宋八大家」緣何千年後聚首遼寧?
    他們是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陶瓷等展品115件(組)。開幕伊始便吸引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打卡。
  • 2021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唐宋八大家及代表作,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唐宋時期社會繁榮穩定,詩詞歌賦也非常的豐富,所以這時期的文學作品反而稍顯暗淡,但是這時期也出現了一些文學大家,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唐宋時期的集大成者及其代表作,以供大家記憶。   一、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博開展
    也正是這一年,北宋文學家蘇轍辭世,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長壽的,也是最後一位告別者。他們的人生雖然結束,但「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在歷史長河中影響至今。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三層20、21、22號展廳開展,展覽展出了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實是唐宋八大家的翻版,其中一個女裝大佬
    比喻的是不依靠他人之力、外物,僅僅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八仙呢,有多個版本,但是現在常見到的只是明朝吳元泰排定的一、鐵拐李,二、漢鍾離,三、藍採和,四、張果老,五、何仙姑,六、呂洞賓,七、韓湘子,八、曹國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