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泡的梅子酒快喝完了,今天泡了青木瓜酒。
青木瓜真的是長在我的審美點上的植物。從名字開始。「木瓜」總讓我想起豐胸廣告,但加上一個青字後,腦子裡復現的就是越南夏天的微風的觸感、清新鮮活的草木香。「青」字用在其他方面也一樣。比如去咖啡店,看到有「青瓜拿鐵」,覺得咖啡都變清新了立刻點一杯,但如果改叫「黃瓜拿鐵」,那就直接略過了。雖然黃瓜跟青瓜就是一個東西,但名字給人的感受大不同,取好名字太重要了。
名字之外,青木瓜的外表和氣味也讓人迷戀。越南導演陳英雄的代表作《青木瓜之味》的情節索然無味,但是厲害的是用視覺方式全面呈現了青木瓜給人的感受,包括氣味,觸感甚至是性幻想。
前幾日看一本建築學理論書《肌膚之目》,作者表達了當今建築設計被視覺統治忽視其他感官的問題,甚有共鳴:
「眼睛是有距離感和分離感的器官,然而觸覺卻是靠近、親密和愛慕的感覺。眼睛審視、控制和調查,而觸覺接近、愛撫。」
「在激情澎湃的情感體驗中,我們傾向於關掉有距離的視覺感官—我們在做夢、聽音樂或者愛撫情愛的人時會閉上眼睛。」
在被視覺統治的今日,青木瓜是少有的可以喚起我對其他感官的意識的存在,它給感官帶來的全方位喚起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比如,今日買的雲南青木瓜,聞起來有青蘋果的香氣,果香濃鬱卻不膩味,整體清冷雅致,好似高端男士的中性香水。摸起來也是清爽乾脆,讓我想起時尚博主稱讚美人擁有的冷白皮。而木瓜籽的質感,更像新生嬰兒之肌膚般可愛,讓人忍不住去觸碰。
最後是青木瓜的味道,東南亞著名的「青木瓜沙拉」,以前我一直沒有理解它的美味之處,所以燃Light雖然是沙拉泰餐店,但是都沒有這道著名的泰式沙拉代表菜。然而最近店裡的廣西小姑娘給了嘗了她自己做的青木瓜泡菜,美味程度瞬間就讓我理解了青木瓜沙拉的點。她告訴我要點在於青木瓜的種類,泡酒和泡菜用的青木瓜是不一樣的。泡酒的青木瓜需要有味道的,取其果香和酸味。但是泡菜是不需要味道的,味道來自調料,取其獨特的口感。想想吧,介於泡白菜和泡蘿蔔口感之間,結合了脆和綿的感覺。我理解我們想吃的不是正宗的東南亞「青木瓜沙拉」,而是取其精華改造成的燃light版「青木瓜」系列。
明年燃Light的泰餐和甜品部分會更新,青木瓜是更新系列之一,如果你也喜歡青木瓜之味,歡迎來我家提前嘗試青木瓜酒、青木瓜泡菜等等等等等。約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