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被譽為「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名山」。它既無黃山之麗,也無嵩山之高,不似華山之險,不若衡山之秀,為什麼在中華名山大川中獨樹一幟?這主要是因為泰山不僅山體厚重,山勢拔地通天,其獨特的泰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古有帝王登山封禪、聖賢詠歌刻字、文人墨客詩賦傳頌,今有泰山古建築群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寺廟宮觀、7亭6橋10 坊,皆為國寶,讓泰山更加熠熠生輝,其中紅門宮建築群就是眾群芳中豔麗的一枝。
沿泰山中路登山路線紅門登山入口盤道上行,在關帝廟上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高大跨道雙柱石坊,上方橫梁刻有「一天門」三個藍底紅色的大字,左右分別立有「盤路起工處」、「天下奇觀」 兩塊石碑,刻字均為明代官員所書。據史料記載,該石坊初建於明代,是紅門宮建築群的起始處,也是泰山天梯的開始,由此進入天界。
拾階而上,穿過「一天門」,前方不遠處又有一石坊,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砌建築,風格樸實、厚重,橫梁中間刻有「孔子登臨處」五個大字,蒼翠的紫藤覆蓋在坊上,遮住了下面的刻字。坊兩側也分立兩塊碑,左碑刻字「第一山」,右碑刻字「登高必自」,也為明代官員所書,此坊是儒家在泰山存在的重要標誌之一。
再向上行十餘米處,是第三個石坊,同樣是跨道雙柱建制,橫梁上書「天街」二字。兩側立柱刻有一副對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嚴第一山」,道盡泰山的景色之美和捨我其誰的霸氣。由此處上行穿過紅門門洞就真正進入了山裡。在短短百餘步之內,10坊國寶,紅門宮就獨佔3坊。
在「孔子登臨處」石坊下盤道西側,就是西院「紅門宮」的入口。紅門宮是泰山老奶奶的中廟,下廟在城區的靈應宮,上廟在岱頂碧霞元君祠。進入院內,南側有一下行路口,沿階而下,就看到北牆下有一香爐,上刻「泰山中廟」四個字。緊挨南側是一排青磚建築,是用於燃燒大香的地方,因環保政策的實施,現已經封閉爐口,遊客、信眾只能免費燒三注清香。不得不說此舉有效地杜絕了煙塵汙染,同時也為遊客節省了大筆資金,一舉兩得,深得人心!
院北側有一臺階,上面是一穿堂古色古香,門寬3米左右,門上方一匾額刻有四個黑底鎏金大字「坤元廣毓」,左右門柱掛一副對聯「庇佑眾生大慈大聖,靈應九州至孝至仁」,此處是通往「元君殿」的廳廊穿堂。
穿過廳堂,裡面是一處院落,青磚鋪地,乾淨平整。院北側是一大殿,雕梁畫棟,飛簷四出,氣勢宏偉,上方一匾額,雕龍畫鳳環繞四周,中間書「恩澤四海」四個紅底鎏金大字,這就是著名的「元君殿」,供奉碧霞元君(道教中的女神),不時有遊客前來跪拜祈福。院西側也有一殿,供奉送子娘娘,匾額上書「得子還願」。整個院落顯得非常幽靜。每年農曆三月十五,這兒就會變得摩肩接踵、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會在這一天齊聚泰山,上香祈福,為泰山老奶奶祝壽。這也是泰山文化的一部分。
院西北角有一門通往「小泰山」,因此處巖石形狀酷似泰山而得名。相傳,因各種原因不能到岱頂碧霞祠的香客就會在這裡祈福,久而久之,這兒就成了泰山的「化身」,來客頗多,香火旺盛。穿過大門拾階而上,只見北面上方是一宮殿,結構樣式與院內「元君殿」相似,只是形狀較小,裡面供奉碧霞元君。
在院東北角有一臺階,拾階而上右轉,就是「飛雲閣」,主祀「魁星」,每年中考、高考前夕,都會有大量的遊客前來上香祈福,希望能保佑孩子金榜題名。沿右側小道下行,就到了盤道東側的東院,院內北側為「彌勒殿」,供奉彌勒佛(佛教中的神靈),殿前的對聯非常有意思,「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勸解人們凡事不要看得太重,順其自然最好,但現實中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
總體看,紅門宮建築群呈「凹」字型布局,由東、西兩院和三座石坊共同構成,錯落有致、風格鮮明,是儒、釋、道共存的建築群。在紅門宮原大門兩側石柱上的對聯更加說明了這個問題,「萬壑泉聲沉寶磬,千峰雲影護禪關」。禪關,意即悟徹佛法必須越過的關口,也指入佛門修道的人。一個道觀的門前對聯竟是佛教的寓意,豈不是佛道共存嗎?其實不管是道家、佛家亦或儒家,其主旨都是要人學會修身養性,積德行善,扶助蒼生。這些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也同樣適用!
你到過泰山紅門宮嗎?你對泰山紅門宮景觀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