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IN藝術空間、一平尺文化主辦的「一枝一葉總關情——韋辛夷紅竹迎春展」,將於2020年12月24日10點30分在銀座美術館(山東濟南濼源大街66號索菲特銀座大飯店6樓)開幕。此次展出的著名畫家韋辛夷創作的80幅紅竹,皆為韋辛夷先生在大創作間隙,利用晨昏的邊角時間發枝添葉隨心寫就。他筆下的竹子超凡脫俗、爽利挺拔;自出機抒、不囿成法,給人以美的享受。除了紅竹,此次韋辛夷先生的題畫詩也值得觀眾期待。才華橫溢,風趣幽默,詩情畫意相映成趣,意境更加深遠。此次展覽展期一周,展覽進度及亮點齊魯壹點也將持續進行新聞報導,歡迎讀者朋友繼續關注。
前言
文/徐塵
許久未見,打個照面。
藉此小展,道聲平安。
嘿,老友,聊兩句。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想必各位都聽說過吧。
是的,這是蘇東坡的名句。
說來也巧,有證可查的溯源,還正是蘇東坡創作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幅硃砂竹。
話說有一回,蘇東坡一時興起想要畫畫,但書案上卻只有硃砂沒有墨,於是他就把硃砂當墨汁畫起竹子來。別人看見了就問他:世間只有綠色的竹子,哪裡有紅色的竹子呢?蘇東坡回答說:世間也沒有黑色的竹子,都可以用墨畫了,為何不可用硃砂畫?
欣鋪尺素耽思空,
看碧成朱色更紅。
揮筆寫出湘女意,
娥英帝子琅風。
世間硃砂被譽為大地的血液、自然的靈魂。硃砂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使用歷史,它不但入藥,人們還賦予它富貴、驅邪、祈福的含義,而用硃砂畫的竹子就承載了人們的寄託和希望。
說起竹子,那可是人們心中的聖物,中國人的理想與節操都在這一枝一葉中展現了,所以歷朝歷代都成為畫家的最愛——手植於窗前,揮灑於絹素,真是清風高節,別有寄託,不可一日無此君!
畫賞糊塗筆,
寫竹在結梢,
揮豪發杆罷,
散懷弄瀟瀟。
自出世來便有節,
及到凌雲更虛心。
尤其是在這庚子之年,當全世界都在經受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候,在我們國家,由勁節凌寒、挺立不屈竹子所象徵的品格便凸顯了出來——物化所指,是不懼艱險、善作善成的華夏兒女集體人格!
眼瞅著2021年就到跟兒前了,心裡莫名地有一種盼年的意味,就像小時候一樣,在新的一年,我們大家都期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祥如意、竹報平安!
一徑森然四座涼,
殘陰餘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
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
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
欲乞伶倫學鳳凰。
這次在這裡展出的全是韋辛夷先生畫的紅竹子,想必不少朋友在大感意外的同時會眼前一亮:什麼時候一位畫人物的畫家也畫了這麼多竹子?還畫得那麼好,而且還都是紅竹子!大家有所不知,辛夷先生在畫大創作的間隙,利用晨昏的邊角時間發枝添葉也二三十年了。他筆下的竹子超凡脫俗、爽利挺拔;自出機抒、不囿成法,披離之間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顧盼之時常給人以期外之想。這次能集中展示他的別才之作,要感謝銀座IN藝術空間與銀座藝術館的大力支持!這個紅竹迎春的展覽目的很單純,就是祝福大家一生一世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和和美美、快快樂樂!
然後再加上一句——哇,老友:新年快樂!
2020年12月24日,上午10點30分,山東濟南銀座美術館,老友們,不見不散。
滄海一笑知紅塵,
也宜高臺也宜盆,
世人應解凌寒意,
豈是無聊畫伶倫。
不寫墨竹寫紅竹,
秋山如醉酒一壺。
朝霞才映晚霞映,
神女衣袂照高燭。
庚子冬遁翁辛夷撰
當其下手風雨快,
筆所未到氣已吞。
夕照紅竹凌尺素,
先栽十萬看龍孫。
庚子冬辛夷畫並打油
紅竹紅竹真紅裝,
搖曳生姿似有香。
人個分介一川女,
不類成法自成章。
辛夷打油
韋辛夷簡介
韋辛夷,1956年生於山東濟南。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擅長中國人物畫,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1992年深造於中國美術學院劉國輝教授工作室,為首屆中國人物畫高級研修班成員。曾任第四屆、第五屆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第五屆、第六屆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第五屆、第六屆濟南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濟南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書畫學會副會長,終身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其創作風格凝重奇譎,具感染力和人文內涵。被譽為「融古今中外於一體,得詩文史輿之四味」的實力派畫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雋秀、意韻悠長。曾多次出訪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韓國、埃及、越南等國家進行藝術考察交流活動。
代表作:《鴻蒙初闢》《蓄鬚明志》《馬陵道》《靈山法會圖》《在那個夏天》《小崗村之夜》《廣陵散》《懷沙》《好日子》《拯救希望》《大地之子》《闖關東》《拾荒者》《苟壩的馬燈》《稷下學宮》《鞌之戰》《臘月二十三》《吾問西東》等
出版美術專著:《佔有空間·韋辛夷水墨人物畫創作心跡》《當代中國畫精品集·韋辛夷》《金手指美術自學叢書 ·寫意人物》《寫意古裝人物·仕女篇》《寫意古裝人物·鍾馗篇》《中國畫名家叢書人物名家·韋辛夷》《名家·韋辛夷畫高士》
出版文集:《提籃小賣集》《擔水劈柴集》《我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