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點評《麥兜故事》:我們曾經都是麥兜,是那一隻很有哲學的豬

2021-01-09 網秀生活

準備看麥兜的心情是和喜劇之王一樣的,結果也一樣,甚至連過程都一樣:笑聲成直線下降,到了最後,差點感動地哭出來,童年時的媽媽也是如此,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對我的管教異常嚴格。媽媽說,在我還沒讀小學的時候,她就帶著我被一本《看圖學古詩》,媽媽說,我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天背一首,後來發現我記憶力非常好,就開始一天背兩首。

在麥兜的小世界裡,什麼困難都沒有大過一個麵包,蓮蓉包,菠蘿包,叉燒包,大包,小籠包……大不了就一口吃掉,就算是有吃了半個月都吃不完的火雞一樣的,不行就丟掉算了。麥兜悟出來的所謂哲學想法在他的小腦袋裡也就出現過兩次,單純地在他的世界裡。當然麥兜還說過這樣的話,你可以頓悟人生,但是頓悟之後,你依然是你。

「拿著個包,我忽然明白,原來有些事,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沒有魚蛋沒有粗面沒有去馬爾地夫沒有奧運獎牌沒有張寶仔寶藏,而張寶仔,也沒有咬過那個包。原來蠢,並不那麼好笑。蠢會失敗,會失望。失望,並不那麼好笑。小時候構建的世界,真的和現在很不同。最小時候,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我的思想很淳樸,也異乎尋常地高傲,喜歡山水和靜寂,喜歡萬籟俱寂,喜歡真正的乾淨。

麥母望子成龍的送他去拜師學習那個叫作「搶包山」的高超絕學,當媽媽得知那真的已是「絕」學時,徹夜難眠,翻閱著英文字典給奧委會主席寫信建議增加這項運動為比賽正式項目。只是最初本真的追逐:愛吃火鍋。這是純真,是你我都曾在那個年紀走過的種種甜蜜的意念,可能你是開一家糖果店而他是有吃不盡的冰淇淋…那時的我們都和麥兜如此相像,因為我們單純率真清透無遮攔。

我們努力、努力,證明我們愛媽媽。這沒有什麼不好,不要抱怨。我們自己的路還有很長時間可以走,而媽媽,能夠全心而又甘心地把一切奉獻給我們的之間,其實已經不多了。因為我們,她們會老得很快的。麥兜在媽媽火化的時候想的是「我很後悔要媽媽扔了那塊火雞」。「付出過了就不會後悔」,這只是自我安慰而已。沒人會記得失敗者們付出的汗水,因為全世界的閃光燈都聚焦在那唯一的成功者身上;沒人會記得自己曾經努力的日日夜夜,如果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結果。

簡簡單單,慢慢說話,慢慢做事。我知道這些沒有故事情節的片段,沒有深度的動畫片其實還是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一直都會期待,雖然偶爾還是會失望,但是希望總是有的,所以期待也總是有的。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可是,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自己,不是任何別的人,靠別人的眼光來判斷自己的生活,未免太過愚蠢。

人們總是能在麥兜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父母的期望和無私的愛,生活的無奈,這也是這個系列的電影感動了無數的觀眾。雖然你的身體會長得粗壯如豬,但不一定有力氣,雖然最終你的腳瓜也會像麥兜師傅一樣粗,卻沒能力支撐一身的負資產。媽媽最終也會離開麥兜,燒她的那天,空氣裡瀰漫著打折火雞的味道,讓麥兜感到親切。於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腳瓜上的感覺很好,就可讓自己快樂起來嘛。

相關焦點

  • 《麥兜故事》:我只想假裝做一隻快樂的豬
    麥兜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你沒看過麥兜故事,但你一定見過他的形象。如下圖:過去,有人問我一個老掉牙問題,一個痛苦的人和一隻快樂的豬給你機會選擇,你會選哪個?豬再怎麼快樂,結局都只會是等死。可她說,只有沒真正經歷過痛苦的人,才會選擇做人,如果有後悔藥,我寧做當一隻待宰的豬。我不知道她是否有放大她的痛苦,過了多年以後,再看這部電影,再回味麥兜故事,我便意外的理解她當初的言外之意。
  • 其實我們都是平凡的豬:《麥兜故事》
    《麥兜故事》是一部於2001年上映的香港動畫電影,也是麥兜電影系列的第一部,續集包括《麥兜菠蘿油王子》《麥兜響噹噹》等。講述的是住在香港九龍大角咀豬樣小朋友麥兜的成長故事: 從麥兜的出生開始,到他上幼兒園、上中學,再到他長大成為上班族的一員,直到最後也變成時下常見的負資產者。
  • 重讀《麥兜的故事》
    ,豬年很多人提及麥兜說麥兜是普通人的溫暖和心酸也有說麥兜是香港精神和華人精神當年做的節目片花也是這樣說的:「堅持善良、不斷努力、保持單純 與一隻幸福的小豬共同成長」哦,聽聽十年前《麥兜的故事》吧  豬還有一豬兜。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豬豬肉肉。我有膽固醇、我嘴巴長瘡、我有拜拜肉。」
  • 電影賞析:《麥兜故事》我不像麥兜般善良,卻有幸擁有麥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了去馬代的打算,但第一次知道馬代,的確是小時候看麥兜故事看來的。一直以為麥兜去過馬代,今日回看,原來是麥太一個美好的謊言。今年高三畢業,我也如願以償地和我的媽媽一起去馬代啦,真的很美,很捨不得走。說完了我與這部電影的相關,還是著重回到電影內容吧。作為一個去過香港的廣州人,在如此港味十足的電影裡可以說是相當之有代入感和畫面感了。
  • 品麥兜電影·回顧麥兜成長與他背後的香港
    在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餘年後,成為社會棟梁的麥兜,究竟要怎樣續寫這部「草根童話」?麥兜和他的表弟麥嘜早在1988年就問世。最先問世的《麥嘜》系列,主角是一隻可愛的小豬。香港俗語裡稱傻傻笨笨的人為「豬嘜」。然而麥嘜並不傻笨,他精明能幹,中英雙語流利,生活富足瀟灑。最初的故事以麥嘜的日常生活為主。
  • 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作家馮唐看過麥兜漫畫後,寫了篇《小豬大道》。文章寫道:麥兜不僅是一隻豬,而且是一隻生活在低處的豬,一隻飽含簡單而低級趣味的豬,一隻得大道的豬。自稱為「麥兜粉」的編劇史航這樣評價電影《麥兜·飯寶奇兵》:麥兜依然是麥兜,這可以保持舊有觀眾;面對大市場的挑戰,為了贏得新觀眾,麥兜打起了怪獸。但不是那種聲光發電的打鬥,就是一些毛絨玩具之間的搏鬥而已。
  • 催淚彈來襲,麥兜哲學暖心放送,為什麼這隻小豬這麼戳人淚點
    在這個好片雲集的史上最強四月,怎麼用荷包裡有限的錢看更多更值得看的電影,成了小編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不過,有一部電影是小編不管怎麼計劃都繞不看的必看好片,那就是時隔五年在大陸重映的催淚動畫——《麥兜:我和媽媽》。
  • 麥兜故事——沒有魚丸,沒有粗面
    《麥兜故事》是一部於2001年上映的香港動畫電影,是「麥兜」系列的首部電影。它講述的是住在香港九龍大角咀豬樣小朋友麥兜的成長故事。麥兜是一隻單純樂觀的小豬,他有一個單親媽媽:麥太。在麥兜出生前,麥太躺在產床上看到一隻橘紅色的塑料臉盆從天而降,臉盆無端端飄來總有原由,媽媽麥太單純地想到「好運臨盆」的話,並許下願望:「保佑我的孩子像周潤發、梁朝偉……」。可是為了保險起見,麥兜媽媽還是再一次許願了,就算不聰明不帥,也沒關係,只要福星高照,遇事都能逢兇化吉就好了。在父母的心裡,孩子的平安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 國產的粉紅小豬麥兜(豬的卡通形象大搜羅)
    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與豬有關的電影、電視劇、動畫動漫有很多,本期,南胖紙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哪些動畫中的小豬形象!1、麥兜出處:《麥兜故事》麥兜(Mcdull),是中國香港在全球知名的卡通動漫形象。這一隻可愛的卡通小豬,由麥家碧繪畫創造,由謝立文撰寫故事。
  • 薦影:《麥兜故事》
    ……看完這些例子,你也有可能慢慢感覺到了,即便我們自己的童年可能和麥兜的童年有所不同,但是上面的例子中麥兜的那些行為,想法卻是有可能都在我們五到十歲時存在過的。這,就是我說《麥兜故事》這部電影抓「童年」二字抓得特別準的理由。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  對一個系列來說,七是很可怕的數字,連伏地魔的魂器都不能超過七個,更何況電影的續集,很多續作甚至在第二、第三部就已經顯出疲態。­  但麥兜,竟然晃晃悠悠、不緊不慢地,把它和麥太的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還不使人感到膩味。麥兜系列票房有高有低,口碑有好有壞,但都維持著基本水準,大部分是佳作,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恐怕也離不開它的配樂。
  • 麥兜:童話以外的故事
    「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我們天天一起歌唱。」伴隨著奶聲奶氣的歌聲,麥兜這隻憨傻而純真的小豬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好像拼圖一般,拼出了香港普通百姓的生活浮沉,又好似一部編年史,訴說著香港的遭遇,讓人試圖去品味其背後的深意。毫無疑問,《麥兜故事》是香港電影史上一個特殊且亮眼的存在。
  • 想當年|我們喜歡麥兜,因為他足夠平凡,足夠香港
    《麥兜故事》海報不知有多少觀眾和我一樣,因為一隻港產呆萌小粉豬的形象,抱著看兒童電影的心情踏進電影院看第一部《麥兜故事》,最後硬生生被虐出一身內傷。從某種程度上說,麥兜系列從來不是拍給小朋友看的,而是城市中焦灼生活的成年人。畢竟這隻小豬稚嫩的視角裡,儘是香港城裡堅硬而粗糲的現實。
  • 「麥兜之父」謝立文 在卑微中仰望天堂
    2001起謝立文和妻子麥家碧一起推出電影卡通《麥兜故事》等數十種,夫婦兩人創作的麥兜形象已成香港動漫的一個標誌。華語動漫這幾年什麼形象最成功?答案是一隻「羊」,一隻「豬」。「羊」,是喜羊羊;「豬」,是麥兜。目前,香港小豬麥兜又回來了麥兜系列的第五部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正在上映。距離這隻圓滾滾的粉紅色小豬第一次登上大銀幕,這已經是11個年頭了。
  • 影視鑑賞;《麥兜故事》沒有魚丸沒有粗面,生活努力又美好!
    《麥兜故事》裡的小麥兜,看起來更像一個活脫脫的普通孩子,他只為自己的夢想而沉沉浮浮著。小小的麥兜,代表著一種奇妙的樂觀,我們不必再嫉妒阿甘的那一句關於巧克力的經典臺詞,麥媽為我們創造的紙包雞包紙包雞是關於如何活著的最好詮釋。《麥兜故事》裡滿溢著的,是小市民的奮鬥和無奈。
  • 麥兜故事
    影視類別:電影 動畫片適合人群:青少年和兒童推薦理由:今天,又是電影圖書推介日。今天的電影《麥兜故事 》是一部僅長72分鐘的動畫片。影片中小主人公麥兜,一個長得不帥,頭腦平平的小朋友。和媽媽麥太太,在香港一個叫大角咀的地方過著並不富裕卻很快樂的生活。
  • 「響噹噹」的少年心氣: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 長報導
    「我們想得很單純,作為創作者,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麥兜。」麥家碧說。作家馮唐看過麥兜漫畫後,寫了篇《小豬大道》。文章寫道:麥兜不僅是一隻豬,而且是一隻生活在低處的豬,一隻飽含簡單而低級趣味的豬,一隻得大道的豬。自稱為「麥兜粉」的編劇史航這樣評價電影《麥兜·飯寶奇兵》:麥兜依然是麥兜,這可以保持舊有觀眾;面對大市場的挑戰,為了贏得新觀眾,麥兜打起了怪獸。
  • 麥兜電影你睇唔睇得明?麥兜成長同埋佢背後嘅香港!
    最初的故事以麥嘜的日常生活為主。之後慢慢轉入它所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園,麥嘜逐漸淡出,麥兜轉而成為故事的主角。麥兜的右眼上有一塊紅色胎記。他出生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裡,自小和單親媽媽麥太相依為命。麥太望子成才,傾盡一切希望孩子能多學一點東西。無奈麥兜笨笨的,傻傻的,似乎有把一切搞砸的能力。作者謝立文曾在訪談裡說,「麥嘜在香港或者廣州或者英國都沒什麼區別,但麥兜只能在香港的背景下出現。
  • 麥兜和他的香港
    麥兜和他的表弟麥嘜早在1988年就問世。最先問世的《麥嘜》系列,主角是一隻可愛的小豬麥嘜。香港俗語裡稱傻傻笨笨的人為「豬嘜」。然而麥嘜並不傻笨,他精明能幹,中英雙語流利,生活富足瀟灑。最初的故事以麥嘜的日常生活為主。之後慢慢轉入它所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園,麥嘜逐漸淡出,麥兜轉而成為故事的主角。
  • 麥兜,成年人的黑暗秘籍
    不知道人和豬的緣分到底有多深,但奇妙的是每代人的心裡竟然都有一頭豬。當現在的年輕人沉迷《小豬佩奇》,卻忘記了當年我們最愛的,其實是那隻滿嘴金句,又搞怪無釐頭的草根豬——《麥兜》。其實,今天是麥兜的生日,它已經24歲了。跟我們一樣,迎來了它的本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