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節後新年熱播的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開頭不久有一集,有個薛公,他廣召人才,禮賢下士,四方人士聞風而來。某天有兩個人前來投奔薛公,薛公問他有什麼本事,那兩個人回答說,別的本事沒有,一個會學雞叫,一個會狗叫,比真的雞狗都像。旁邊人大聲譏笑,而薛公卻出人意料地答應這兩人的請求,收留了他們當做門客。
這位薛公,就是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著名的「四君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田文。和田文齊名的另外三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戰國「四君子」就是「養士圈」中最著名的人物,這四個人,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當世且留名於青史,他們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敵國作政治、軍事上的鬥爭,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那麼,戰國「四君子」之間比較一下,哪個最牛呢?
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同信陵君有關的最有名的故事是「竊符救趙」。
魏國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魏國毗鄰秦國,受侵擾較深。
趙國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秦兵圍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魏王恐懼,令晉鄙軍留鄴築壁壘,名為救趙,實際上是觀望兩國的勝敗。
門客侯嬴給信陵君出了「竊符救趙」的主意,並讓信陵陵君帶朱亥去了前線。信陵君一行到鄴,要代晉鄙領兵。晉鄙合符後,表示遲疑,不想交出兵權。朱亥從袖子裡抽出四十斤重的鐵椎,把晉鄙打死。秦軍在魏軍、楚軍和趙軍的外內夾攻下大敗,邯鄲圍解。趙王及平原君親自到邯鄲郊界迎接信陵君。平原君背著箭袋為信陵君在前引路。趙王一再感謝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
魏王惱怒信陵君偷盜兵符、矯殺晉鄙。這一點信陵君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後,信陵君便遣軍歸魏,而獨與門客留在趙國,一呆就是十年。
秦聽說信陵君一直在趙國,就出兵伐魏。魏王憂慮,派使者至趙請信陵君。信陵君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又是門客勸說他回到魏國,重任上將軍。各國聞信陵君為將,都派兵救魏。信陵君率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破秦軍。秦將蒙驁戰敗逃走。五國之師乘勝追至函谷關,秦兵不敢出。
秦王為了離間信陵君跟魏王的關係,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毀信陵君,魏王天天聽到誹謗的話,也就相信了,使人代信陵君將兵。信陵君知道自己因為讒言的詆毀再次被廢止不用,便推說有病,不去朝見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即公元前243年。
司馬遷認為信陵君的「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都實有不虛,「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所以將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平原君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
平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著名成語「毛遂自薦」。
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後「三去相、三復位」,前後相趙48年,歷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
趙孝成王元年(前265),當時秦昭襄王任用範雎為相,範雎在魏國時曾受當時宰相魏齊之辱,於是威脅魏國要殺了魏齊。魏齊於是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之處。秦昭襄王得知後,修書邀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到了秦國之後,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秦王扣留了平原君,威脅趙孝成王交出魏齊,趙王於是緊急發兵包圍平原君的宅第。魏齊趁夜逃出,拜訪虞卿,虞卿認為趙王無法說服,帶著魏齊逃奔魏國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一開始不願意見他們,魏齊得知此事後,自剄身亡;趙王於是取魏齊頭送到秦國,平原君才得以回國。
趙勝在前251年(趙孝成王十五年)去世。趙勝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
春申君,名黃歇(前320~前238)為戰國時期楚國大臣,黃歇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他的封地包括現在的上海。
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韓國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春申君禮賢下士,招引門客,最高峰時黃歇有門客3000多人,其數量在「戰國四公子」中居於首位。
孟嘗君(?-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齊國宗室。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小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如論「四君子」中留下成語最多的人,非孟嘗郡莫屬,「雞鳴狗盜」、「狡兔三窟」、「焚券市義」,都同孟嘗君有關。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甚至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貴賤貧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禮待之,因此使天下賢志之士無不傾心嚮往。
秦昭襄王聽說田文賢能,把他請到秦國,想讓他就相位,但秦國宰相樗裡疾擔心田文奪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門客公孫讒言於昭襄王。昭襄王將信將疑,就把田文軟禁在館舍裡。田文找秦昭襄王寵妾燕姬求情,燕姬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田文門下那位會學狗叫的門客,深夜裡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田文放了。
田文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關口規定要雞鳴才放人,由於時辰未到不肯開關。幸好門客中那位擅長學雞叫的開始學雞叫,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田文及時地過了邊關。
隨著田文的名聲進一步提高,以至於天下知有孟嘗君而不知齊王,齊湣王感受到了來自田文的威脅。田文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國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田文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田文,便與田文和好,與他親近起來。
田文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田文絕嗣沒有後代。
司馬遷把信陵君排在「四君子」之首,如以門客數論,春申君當為第一。而如論對後世的影響,孟嘗君當完勝其他三人,後世對於古道熱腸、助人為樂、寬厚愛人、尊賢而重士之人,往往起綽號「小孟嘗」、「賽孟嘗」之類,比如秦瓊,比如青幫大佬杜月笙等等,追尋前輩,孟嘗君當之無愧。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敬請關注本人公眾號:老張在路上玩。或點擊下面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