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 | 文
今年的「遊戲奧斯卡」TGA顯得有些「無聊」,因為幾乎世界上所有玩家都知道,今年的年度最佳遊戲將會是《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和《超級馬裡奧:奧德賽》中的一個。
最後可能是因為最佳給了塞爾達,TGA主辦方為了補償一下馬裡奧,頒獎前的遊戲主題曲演奏環節,單獨給馬裡奧的主題曲安排了特別演唱,在臺下還有頭戴紅帽的粉絲團在「打Call」。
可以說今年遊戲界,任天堂是當之無愧的贏家,「紅綠帽」在玩家和媒體中獲得了極高的評價;3月推出Switch以後口碑股票雙雙攀升,截至上周全球銷量已經達到了1000萬臺。
但是在2017年獲得如此成就,甚至被玩家笑稱為「世界的主宰」的任天堂,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進入中國呢?
9月份的Nintendo Direct,也就是「任天堂直面會」上,任天堂宣布了一條對於國內玩家來說相當勁爆的消息——「《王者榮耀》海外版將會在年底登陸Switch」。
由於《王者榮耀》在國內的超凡影響力,這條消息放出之後立刻引來了媒體和玩家的關注。
微博上的相關新聞轉發量每條都有幾百上千的量級,關鍵詞「王者榮耀 Switch」擠上了熱搜榜,在一堆明星相關的話題中格外惹眼。
雖然《王者榮耀》的海外版《Arena of Valor》只在歐美地區發行,但是卻自帶了簡體中文,這就讓人感到非常的驚訝了,難道說中國的《王者榮耀》也有機會登上Switch?或者說Switch將有機會進入中國?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一條名為「我們拿到了獨家消息,明年騰訊要和任天堂把 Switch 引入國內」的新聞在各大媒體上刷了屏。
新聞中稱「與任天堂合作將 Switch 遊戲機引入國內市場的事情,阿里也有想法和動作,但最終騰訊以 200 萬臺保底銷售的協議將 Switch 國內代理權拿下」。
之後騰訊的WeGame官方微博轉發了相關新聞,並發了一條評論:「更多的中文遊戲」,似乎將此消息更進一步坐實。
非常戲劇化的是,在WeGame官博轉發之後不久,騰訊遊戲官方微博也轉發了,但是口風來了個180度大拐彎——「該消息不屬實」。
然而網友們對這個說法並不買帳,紛紛表示闢謠等於承認,還有網友認為騰訊的這次闢謠聲明玩了一把文字遊戲:「不屬實是哪『部分』不屬實?是200w保底呢?還是引進ns不屬實?」
最近,又有新聞稱任天堂正在為旗下的手遊尋找遊戲發行商進行代理,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證實了這一說法,並表示其中就有中國的騰訊。
不管怎麼說,騰訊與任天堂之間已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我看來,以國內現在遊戲界騰訊一家獨大的情況下,任天堂進入國內市場最好合作方也就非騰訊莫屬了。
任天堂與騰訊合作,不管現在這個事成沒成,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任天堂自降逼格的行為。這點從玩家對兩個公司做遊戲態度上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了:
任天堂是「用心創造快樂」,而騰訊則是「用薪創造快樂」。
但是排除輿論的影響,在偏商業的角度看來,任天堂通過騰訊進入中國可以說是天作之合了。原因其實很簡單:任天堂和騰訊都有對方所需要的東西。
在14年主機禁令解除之後,索尼和微軟都迅速推出了國行主機,只有任天堂遲遲沒有動手,之後又因為精靈寶可夢系列打死不出中文的事,被國內玩家紛紛吐槽。
然而,實際上任天堂曾經是最重視中國大陸市場的日本遊戲公司。
在Gameboy時代,任天堂就跟萬信合作推出了Gameboy國行版,還請到了郭富城作為代言人,可是國內的玩家賣了Gameboy之後玩的卻是盜版遊戲,遊戲滯銷的情況導致任天堂選擇解除與萬信的合作關係。
後來1999年國內頒布了主機禁令,遊戲機沒法在國內賣了,任天堂為了再次打開大陸市場,竟選擇放下身段與品牌形象,與顏維群博士合作成立了神遊。
在2002年神遊推出了以N64為原型的「親子教育遊戲機」神遊機,可惜因為這款機子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未能回本。
之後到了2008年,任天堂預備通過神遊發布Wii,結果因為很多和文化產業相關的項目和產品監管收緊,神遊Wii成為了政策的犧牲品,受到牽累的神遊之後也是一蹶不振。
在很多人眼中任天堂是一家標準的日系遊戲公司,而日系廠商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曾經任天堂為了國內市場這隻巨兔撒下了鷹,結果被一招兔子蹬鷹給狠狠踹了回來。
加之任天堂與索尼和微軟不同,它的旗下只有遊戲業務,並且過去很長的時間裡在三家之中處於弱勢地位,如果一直糾結於一個不能盈利的市場,對於任天堂本身絕非益事。
其實任天堂在中國的失敗,很大的原因在於它的市場戰略和營銷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遊戲和硬體上創意絕佳的任天堂,面對市場卻顯得過於保守。
現在想要打破這種局面的最佳方法已經出現了,那就是跟擁有中國最大渠道和最前沿市場和營銷戰略的遊戲公司騰訊進行合作。
那麼騰訊又需要任天堂的什麼呢?
在最近兩年國內許多遊戲行業數據報告中都提到過一個問題:遊戲同質化嚴重。這個問題也正是騰訊一直想要解決的。
騰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今年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將TGP改版為WeGame,開始引入國內外優質獨立遊戲,又比如推出「極光計劃」扶持國內獨立遊戲開發者。
眾所周知,獨立遊戲是最容易出現優秀創意的苗床,騰訊出大力布局這個方向,也進一步印證了它想要改變的決心。
再來看看任天堂,這可是一家業內公認在硬體和軟體方面永遠不缺新點子的遊戲公司。
今年《超級馬裡奧:奧德賽》的遊戲關卡被不少遊戲策劃奉為教科書級的設計;《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玩法之豐富更是被玩家捧上了天;Switch呢?能讓玩家在戶外也能享受家用機的體驗,其他的就不用多說了吧。
此外,現在國內的端遊和手遊界,騰訊已經是龍頭中的龍頭,那麼新的發展方向在哪?恐怕最好的選擇就是主機了。
然而索尼和微軟在國內已經跟東方明珠進行合作,騰訊想要插一腳進去非常困難,正好今年任天堂推出了既能當掌機也能當主機的Switch,並且任天堂還沒有布局中國市場,這個合作夥伴可以說是非常合適了。
另一方面,騰訊近年來一直在布局泛娛樂產業,而泛娛樂產業的核心是什麼?IP。
恰好,任天堂最不缺的就是IP,不管是馬裡奧還是寶可夢,可以說老任隨手甩出一個IP都是在世界上鼎鼎大名的,這樣現成而且高價值IP正是騰訊需要的。
任天堂與騰訊的合作可能,是基於雙方在各個層次都有互補的可能,任天堂如果選擇騰訊進入中國,可以說是雙贏。
在遊戲鄙視鏈上,主機玩家永遠是處於最高的一端,可騰訊卻處於最靠下的位置,所以不少人說老任要是跟騰訊合作啦,這逼格可是掉的譁譁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逼格這個東西對於遊戲公司來說真的沒有意義,商業化背景下的遊戲發展,都是以更高的營利為最終目標。
提到營利就又有人說了,國內的主機、掌機玩家那麼少,騰訊這個用薪做遊戲的廠商,布局主機領域哪有利益可圖?
這點我其實很想引用賈伯斯說過的一句話:「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現在國內年輕的大眾玩家對主機掌機不了解是事實,但是別忘了,騰訊最擅長的,正是教育那些刷著朋友圈的年輕人:我們給你的,就是你想要的。
希望明年,Switch能進入中國,通過騰訊這個渠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