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也有與舜帝有關的九疑山,這九疑山在哪裡?

2020-12-19 探秘八桂

#探秘歷史#

在廣西全州縣黨史縣誌辦工作時,當時全州與湖南鄰近的史志部門關係密切,常互相往來。當時的史志辦主任唐興文先生組織我們史志辦的工作人員去湖南寧遠走了一趟,我才知道寧遠有一個九疑山,與舜帝有關,這裡有國家領導人前往祭祀。不過,雖有舜帝陵,但其實是空陵。不過,當時是相信舜帝是葬在這裡附近的。

舜帝陵

舜帝死於何處,有多種說法。後來,看了寧遠朋友編著《九疑山志》,我覺得他們不僅有考古學依據,也有史籍依據,而其史籍依據是最有說服力的。從其理論依據來看,最主要的是中國先秦古籍《山海經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另一個理論依據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 舜帝「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因此,從史籍來說,我最認同寧遠的說法。但懂得零陵歷史的人都知道,零陵之古地名最先在全州。所以,只從史籍來說,我懷疑舜帝是死在全州了。

後來,小編將史學文章搜集整理,編纂成《博覽全州》,《關於舜帝是否死於全州的探討》是本書的第一篇文章,當時史志辦的主任準備出版,印成初稿送地方史志行家。文章寫成後,我懷疑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大家的認同。就在出書的過程中,全州縣裡召開一次文化會,一位外地文史行家也在大會上提出舜帝死於全州的說法,與我不謀而合。後來,全州新區樹起了舜帝像。

有全州人認為,全州人樹舜帝像有點扯淡,提出寧遠有九疑山,全州有嗎?其實全州也有九疑山。

從一些古代文人留下的文稿來看,全州古代應該有蒼梧、九疑這些地名,也有與舜有關的地名,還有廟,但規模不大,沒有名氣。

唐代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中有這樣一段話:「帝既野死,神亦不返,食於茲川,古有常典」,就是說舜帝死在蒼梧(此處應指全州某地)荒野,神魂沒有回到故土,還在這裡享受著供奉,這從很古的時候就這樣的了。也就是說,人們在祭祀二妃的同時,當時也有廟同時祭祀著舜帝。過去,一些鄉村都有祭禮二妃的廟。

唐代詩人張泌有《晚次湘源縣》,詩云:「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高林帶雨楊梅熟,曲岸籠雲謝豹啼。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湘南自古多離怨,莫動哀吟易慘悽。」從他詩中「九疑山碧楚天低」可以看出,唐代全州也很有可能有個名叫九疑的地方,這不應該是寧遠九疑。

明代顧璘《九日登柳山》云:「佳節登臨感歲華,蒼梧雲影向秋賒。高空獨鶴翻風去,返照澄江抱郭斜。南國音書催白雁,東籬歸興倚黃花。衰遲自愛茱萸酒,瘴癘誰悲薏苡車。」此詩「蒼梧」懷疑是指全州的某個地方。他的文章還明確指出全州「在九嶷、蒼梧之間」,如顧璘在《顧東橋(顧璘,字華玉,號東橋居士)憲使跋語》一文中說:「全州自秦、漢以來,屬零陵郡,其地居九嶷、蒼梧之間,蓋舜帝所嘗巡行,漸被禮樂場教之懿,固已久矣,莫可究其原也。」

清代任全州知州的廣東陸豐縣黃德星用詩詠歌了全州八景,他的長子黃象圭也寫了詠全州八景的詩,其中一景《華峰霽霧》的前兩句云:「久聞清淑媲中州,更有名山據上遊。高峙九疑紅日近,遠吞三澨白雲悠。(註:三澨這裡指羅水、灌江、湘江。華峰是指城南的三華山。) 」從詩中分析,此處九疑山應是實指,且較高,應在全州境內。

清朝長樂鄉(今才灣鎮、紹水鎮一帶人)曹一湛寫有《遊覆釜山記》。覆釜山,又名寶鼎嶺,也名假寶鼎,高2044.13米,是唐、宋、元、明的佛教聖地,歷代以來,吸引不少前往探險、觀光、拜佛的遊客。他這篇遊記寫得很美,篇幅也長,我只摘錄其中一段文字讓各位觀賞:「惜茲山限於僻壤,不獲與名山爭奇海內。亦物之有遇有不遇也,或者日:『斯造化之秘而欲彰與歟!』然天下之物體同,而顯晦異者,豈獨茲山也哉!予縱目回顧,渺焉無極,蒼梧九疑,隱隱雲際;黃華、白寶諸山,攢簇伏地,悉如培塿塿;湘、洮、羅、灌,眾水縈絡,引繩曳練而東流。徘徊久之,心曠神怡,瀟然忘返。時日落半規,朱光返耀,西山化碧,萬峰盡紫。」

筆者至今沒有去過寶鼎嶺,但聽去該地遊玩的人說,如果天氣晴好,在山上是可以看到縣城風光的。筆者以為,既然能看到縣城風光,也應該能看到城郊、白寶一帶的都龐嶺,也有可能看到鳳凰、石塘一帶的海洋山脈。從作者文中能看到「湘、洮、羅、灌」這四條河流來說,他所說的「黃華、白寶諸山」就有可能是城郊的黃華嶺和白寶鄉的白寶山,而「蒼梧九疑」也很可能是附近山脈的兩座山。至於是具體什麼山,筆者暫時無法判斷,但它不大可能是寧遠縣「蒼梧九疑」。也就是說,在清代時,全州的「蒼梧、九疑」山是有的。

《湘山志》:「浮石巖。在寺東北七十裡,下有水北出會舜山河。」「舜山河」難道與舜帝沒有關係?

民國二十四年《全縣誌》:「虞帝嶺在官道南,與營房(嶺)連接,舊傳虞帝南巡至其上,有行宮。」此嶺即今才灣鎮南一村委覺山的皇帝嶺。

再者,據先秦史籍《周逸書王會解》:(卷7)云:「成周之會……禽人管,路人大竹,長沙鱉,其西魚復鼓鍾、鍾、牛,蠻揚之翟,倉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 [晉]孔晁注曰:「倉吾亦蠻也,翠羽,其色青而黃也」。說明「倉吾」初為南方一部族名稱,後來引申為倉吾族居住的地名,居地有「蒼梧」或「蒼梧之野」之稱。當時倉吾部族首領貢納的翠羽,被統治者視為珍品。結合以上分析,舜帝南巡時「崩於蒼梧之野」,也有可能是蒼梧部落的名稱,而全州也屬蒼梧部落之南。明代「十才子」之一的顧璘就任全州知州時,「前七子」首領李夢陽曾贈詩一首給他:「蒼梧遺舜跡,白雲秋氣愁。君的人文地,相傳是此州。」看來,李夢陽也認為全州是古蒼梧之地。

民國二十四年的《全縣誌》也記載了全州有九疑山。

《全縣誌》第六三頁也記載有九疑山

但這九疑山在什麼地方,我還是感到有點疑惑。有一位全州籍的學者說,他發現了全州九疑山的確切位置,希望他的說法能有依據,若如此,這樣舜帝的逝世在全州之地的說法,可以多一點依據吧。

舜帝畢竟是遠古人物,個人認為,要讓舜帝死於全州之說得到廣泛的認同,還需要有更多的考證。

蔣廷松

永州古文化2:沉 睡 在 永 州 渭 水——伍子胥古漢文字的探源

第一次見到桂劇的師傅一一祁劇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20:他為什麼拒去臺灣

談談全州和平街的歷史

有毒的弟弟(小故事)

相關焦點

  • 楚南全州,舜帝最早的紀念地「2」|古零陵地名探源
    千百年來,舜文化潤澤著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舜帝的德行感召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有關舜帝南巡的故事,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經考證,舜帝南巡,曾經在廣西全州(古稱零陵)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駕崩於全州。這就是說,全州是舜帝最早的紀念地。
  • 廣西全州的「團圓肘子」與青瑤峒祭舜「孝祖」
    全州青瑤峒內還有紀念舜帝的九疑山,此山是由九條山脊共一山頂的一座大山,山勢因有「九龍歸位」地相而名九疑山。相傳此山因是舜帝葬地,又叫天子嶺。全州的這座九疑山在全州舊志中有載。《全縣誌》地理(第63頁)記載九疑山在全州的西北山嶺之中:全州「西北山地,為越城嶺之支脈。……其主要高峰如禮山、覆釜山、謝花峰、靈家山、祝融山、九疑山等普通海拔七百餘公尺。」
  • 全州至味——油鍋炸擂土椒
    應《全州五香豆腐乾》作者之邀,作為眾多在外打拼的遊子之一,我想代表大家推薦另一道好菜——油鍋炸擂土椒。這道菜始終帶著我們熱情而獨特的全州味道,是我們無數在外全州人兒時的記憶。地處都龐嶺、越城嶺之間的全州,盛產白根野藠頭,這是大自然對桂北人民的饋贈,只要你有想法,田間地頭就能收穫一大把。
  • 楚南全州,舜帝最早的紀念地「1」|粵頭楚尾話全州
    一直以來,他都受到人們崇敬,史書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這是對他的最高評價。有關舜的故事,均是口傳。因為千百年後,才開始有文字記錄,所以關於舜帝說法,歷來都有分歧,甚至時間、地點、姓名都不相符合。爭議最多的,是關於他南巡、駕崩、陵墓等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全州歷史上的名校:龍水宏達中學概況
    #全州歷史學校西邊也有一條小溪一九四四年春,校長蔣世燾因事辭職,遂改聘蔣綱接任校長(蔣曾於北京工大畢業,現是廣西大學教授)。這時,新建教室兩棟,增收學生兩班,師生共達二百餘人。大部分教師是聘請外地來廣西工作的優秀人才。
  • 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勤於民,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
    舜帝,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是我國道德文化的始祖。舜帝創立的道德文化與炎帝創立的農耕文化、黃帝創立的政體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三座裡程碑,成為中國三個遠古文化源頭之一。舜帝「勤於民,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和懲惡揚善、舉賢任能、以德化人、以德感人、以誠待人的精神,4000多年來一直為中華民族所敬仰和尊崇。
  • 還記得仇曉、馬可、YOYO及英俊 在九疑山帶給我們多少歡樂嗎?
    愉快的五一小長假結束了,這三天眾多明星大咖都在九嶷山幹嘛了?
  • 湖南永州的九嶷山,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葬於此,你知道他是誰嗎?
    《山海經》中記載,「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意思為,南方有一片山丘叫蒼梧丘,有個深淵叫蒼梧淵,在蒼梧丘和蒼梧淵的中間,有座山叫九嶷山,舜帝就葬在這裡,九嶷山位於長沙零陵境內。舜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炎黃子孫有時間都應該去看看。
  • 湖南兩個讀音萌萌又有深厚「背景」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其實在湖南還有兩個名字聽起來很萌卻富有深厚歷史文化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零陵雅稱「瀟湘」,永州市的下轄區。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零陵是湖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即設長沙郡置零陵縣,零陵還有一個名字泉陵,得名於漢武帝封長沙王的發之子為泉陵侯,所置的泉陵國。
  • 「全州文獻資料初編之八」風物·叢載·雜記
    #全州#這是朋友楓林聽雨整理的文獻資料,對研究地方史很有幫助《全州古代詩選》 遊龍隱巖五首:其三。明.蔣冕。 「年年拜先壟,路出石燕崗。不知咫尺地,幽境此中藏。」注云:石燕崗,在全州縣城西十五裡,為玉屏山的左翼,地產石燕,遇雨則飛,故名石燕崗。與龍隱巖相鄰。《粵西偶記》~清.陸祚蕃。
  • 全州青瑤峒裡的虞舜遺風:儺鬼頭平安宴
    峒內有紀念舜帝的九疑山和舜帝駐蹕的舜皇山(全州縣大西江、文橋與東安縣交界),這裡的民俗深深地打上了舜文化的烙印。當地至今仍傳承著古老而又神秘的"儺鬼頭"保太平的"平安宴"傳統禮俗,還流傳著紅軍路過不動村民婚宴,百姓拜菩薩為紅軍祈福保平安的故事。"儺鬼頭"保太平的平安宴在青瑤峒有二種形式。
  • 永州市十大旅遊景點,你還只知道九嶷山?有在你家附近的景點嗎
    遊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九嶷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這裡峰巒疊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處,多為砂頁巖、花崗巖、變質巖組成。主峰畚箕窩,海拔1985米,在寧遠縣境內。道縣部分在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8公裡。東起癩子山(海拔1834.6米),西至豐村大嶺,橫跨30公裡,南北縱跨29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