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2000年代來臨。
九十年代香港歌壇與影壇的巨星組團壟斷局面,幾乎前後腳同時落幕。
這當然不是偶然。
#
從發第一張唱片到歌壇封王。
這條路,張學友和劉德華走了七年,期間都經歷過一段時期的波折和沉浮,而郭富城和黎明只用了兩年,而且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阻礙。
從拍第一部電影到奪得第一個年度票房年冠。
關於香港票房年冠,有個不成文的統計慣例。
亦即只有出演影片排名順位第一的影片才能列入個人年冠。
而個人票房統計,通常慣例是三番以內都可計入,客串和特別出演不計算。
這樣算來,劉德華用了十九年時間拍了99部電影,郭富城用了九年時間拍了23部電影。
而張學友黎明至今沒有拿過年冠。
講個題外。
香港演員,絕大多數都出身無線的藝員培訓班。
1984年開始,藝員班培訓期從一年變成半年,也就是一個六個月的快速流水線培訓。
其實我們如果熟悉無線電視劇,就會發現很多演員在表演上的同質化。
比如說話的表情、節奏乃及肢體語言甚至包括情緒的收放,都幾乎如出一轍。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以最快的速度給蓬勃發展的影視娛樂業輸送新鮮血液。
其弊端,當然就是模式化帶來的千人一面。
而這些早期影響,一般情況下會跟隨演員很長一段時間。
尤其對早期電視劇拍的較多、名氣比較大的演員,影響更甚。
比如你會在周潤發電影作品中發現「許文強」的影子,在劉德華和古天樂身上找到「楊過」的痕跡,黎明則會有「原振俠」的既視感。
而郭富城如果不算龍套配角的話,只有三部電視劇作品擔正主角,所以這種標準模式化的表演風格對他的影響反而不大,張學友非無線出身,在表演上就更自成一格。
當然經過磨礪之後,演員更多是呈現一種經驗雜糅的狀態。
模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但速成培訓會帶來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演員的表演巔峰或者說定式和慣性會來得比較早。
而郭富城幾乎算是唯一的例外。
早期模式化經驗的不夠充足,反而給後來的演技蛻變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這也算得世事難料。
#
2001年,周星馳拍了《少林足球》,將香港電影票房紀錄衝破6000萬大關。
劉德華拍了三部電影,皆入榜十大票房,《瘦身男女》排名第二,另外兩部分列第五和第九。
黎明也拍了三部,《情迷大話王》1100萬,《不死迷情》350萬,另一部《天士夢》沒在香港上映。
郭富城拍了《浪漫櫻花》,票房684萬,內地還不錯,以1000萬數字列年度票房第八。
張學友無影片上映。
這一年,周星馳仍然無可撼動,但劉德華勝在仍然高產且平均票房強悍。
黎明、郭富城和張學友,三不敵一。
古天樂開始憑喜劇電影上榜。
2002年,劉德華攜《無間道》,以5500萬票房奪得第二個年冠。
這部電影的年冠,因為排名的平衡問題,可以算給劉德華和梁朝偉任何一人。
這一年劉德華四部電影上映,加上客串的《金雞》,有三部上榜十大票房,最低的《衛斯理之藍血人》票房九百萬。
黎明拍了《三更之回家》,憑戲中偏執的中醫師角色首次奪得金馬影帝獎。
郭富城和張學友無影片上映。
「谷底之王」的稱號即將降臨到郭富城身上。
周星馳拍片速度極大減緩,古天樂憑喜劇上榜兩部電影。
2003年,劉德華憑《無間道3》超過3000萬票房,再度登頂。
年度他拍了三部電影,一部《無間道3》年冠,一部《大隻佬》票房榜第三且幫助他奪得第二個金像影帝,票房最低的一部《老鼠愛上貓》亦達到1400萬。
四年內三度登頂,聲勢可謂無雙。
這一年黎明亦上映三部,《無間道3》排名順位第三,客串《金雞2》,和鄭伊健一起主演的《雙雄》票房僅840萬。
張學友客串兩部,《金雞2》和《龍咁威》。
郭富城無電影上映。
其於2002年12月發行的唱片《空手道》,放棄擅長的勁歌,轉而選擇十首慢情歌推出,結果市場反應極不理想,加之2003年刻意減少曝光和美邦代言人身份被周杰倫取代,香港媒體封其為「谷底之王」。
但這一年,郭富城登陸春晚,獻唱《動起來》,驚豔大眾。
2004年,周星馳歸來。
一部《功夫》打破此前《少林足球》票房紀錄,再上榜首,同時在國內票房榜上也奪得第一,擊敗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和馮小剛的《天下無賊》,票房達1.73億。
巧合的是,這兩部電影都有劉德華參演。
劉德華年度四部主扛一部客串,客串的《魔幻廚房》第四,主演的《龍鳳鬥》第六,《十面埋伏》第九,與張學友聯手的《江湖》列十一,與內地馮小剛導演合作《天下無賊》五百萬。
黎明攜手王菲拍了《大城小事》,票房超過千萬。
張學友客串一部《我要做MODEL》,與劉德華共演《江湖》。
郭富城連續兩年沒有電影上映,這一年上映兩部,分別是《柔道龍虎榜》和《重案黐孖 Gun》。
《重案黐孖 Gun》乏善可陳,林超賢有時候讓人覺得很陌生。
而杜琪峯說:「很多人說郭富城到了谷底,你能夠在這個時候改變別人對你的觀點,你便贏了全世界!如果胡亂聽信那些說話,你便全輸了!但跌了下來有什麼錯呢?不過是一個階段過去了!那就再從頭來過吧!」
郭富城的蛻變,其實是從杜琪峯為古天樂量身訂造的這部電影開始的,即《柔道龍虎榜》。
從這時候起,他有了一種寵辱不驚的氣質,一如片中角色。
2005年的年冠由周杰倫的《頭文字D》奪得。
小天王名不虛傳,首部主演作品,即奪得年度香港電影年冠及金馬、金像雙料最佳新演員獎。
劉德華年度上映兩部,分列票房榜第二(《童夢奇緣》)和第九(《再說一次我愛你》)。
黎明三部,《一個故事》、《七劍》和《情義我心知》,均十大不入。
張學友拍了《如果愛》,列票房榜第七。
郭富城拍了《三岔口》,首次提名,即擊敗梁家輝,影帝初封。
若非一個離奇而突然的「金像右二律」,極大可能是當年的金像、金馬雙料影帝。
這個獎項極大提振了郭富城的信心。
也令他更潛心於演技的錘鍊與變化。
2006年,李連杰攜《霍元甲》,以超過3000萬的票房數字打敗成龍的《寶貝計劃》登頂。
劉德華這年只拍了一部《墨攻》,以1560萬的數字列票房榜第五,國內票房榜第十。
郭富城拍了《父子》,再度奪得金馬影帝獎,而金像輸給了劉青雲的《我要成名》。
張學友客串了一部吳彥祖導演的《四大天王》。
黎明只拍了一部音樂電影《緣邀知音》。
2007年,李連杰以《投名狀》再度奪得年冠。
劉德華年度上映三部,皆上榜十大票房,分別是與李連杰合作的《投名狀》、《門徒》和《兄弟之生死同盟》,其中以《門徒》昆哥角色奪得金像最佳男配獎,以《投名狀》趙二虎角色入圍金像影帝提名。
郭富城拍了《C+偵探》,亦入圍當年金像影帝提名。
但李連杰以《投名狀》龐青雲角色勝出。
陳木勝的《男兒本色》中,香港的中生代演員正在成長。
這一年,甄子丹拍了《導火線》,他的寫實動作風格開始被市場接受。
其聲勢將逐年上揚。
2008年,周星馳電影《長江七號》上映。
這也是他最後一次主演電影。
該片取得了香港年度第一和內地年度第四的票房成績。
甄子丹拍了《葉問》,正式揚眉吐氣。
吳宇森攜《赤壁》位列第三,內地排名第二。
劉德華年度一部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1700萬排名第四。
李仁港導演的「飛碟帽傳奇」從這裡開始。
而《赤壁》與《三國之見龍卸甲》也似乎證明,香港導演對歷史題材的把握並不精當,且進退失據。
這一年張家輝拍了讓他大放異彩的《證人》,贏得金馬、金像雙料影帝。
黎明拍了《江山美人》和《梅蘭芳》,影片質量每況愈下。
張學友和郭富城無影片上映。
2009年,黃百鳴以《家有喜事2009》贏取年冠。
被強行分拆的《赤壁2》在榜單第二名,這電影除了場面,一無是處。
郭富城年度兩部上榜,一部《風雲2》過1500萬列第六,一部新導首作《殺人犯》近1200萬列第九,也以《殺人犯》凌光角色再次提名金像影帝。
劉德華一部《遊龍戲鳳》列第八。
黎明和張學友一起參演的《十月圍城》列第三,該片陣容號稱「九帝一後」。
內地的王學圻在其中表現尤為亮眼。
古天樂亦有兩部影片上榜。
2010年,甄子丹憑藉《葉問2》登頂。
張學友三部,分別是排名第二的《七十二家租客》、群戲《全城熱戀》及票房不佳的《月滿軒尼詩》。
劉德華拍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上榜第七位,另外一部《未來警察》口碑票房雙輸。
郭富城與陳木勝導演拍了一部偏科幻的變種人題材電影《全城戒備》,亦反響不佳。
黎明拍了《火龍對決》,嘗試粗獷扮相轉型,但效果勉強。
這一年仍然有古天樂的喜劇電影上榜。
#
又一個十年。
劉德華以實力證明了票房能力。
郭富城蓄勢漸起。
在下一個十年,他將登頂影史冠軍寶座。
有風,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