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楊琳
一直為版權問題所困的網易雲音樂,最近似乎看到頂開鐵板的一絲希望。
日前有消息傳出,網易雲音樂已與環球音樂達成版權方面的合作,後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團。對此,多位業內人士8月5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傳聞的可信度很高,但應該不是以獨家合作形式進行。而具體的細節也有待披露。
圖源:視覺中國
網易雲音樂在版權方面的躁動,部分緣於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版權協議陸續到期。網易雲音樂在版權方面的動作開始增多。就在5月份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華納版權達成戰略合作。根據時代財經梳理,今年以來網易雲音樂還陸續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少城時代達成戰略合作,並將《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嗨唱轉起來》《聲臨其境》第三季等多部綜藝音樂版權收入囊中。
然而面對在版權方面居於壟斷地位的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要想在這方面扳回一城,難度無疑相當大。「版權太少」、「格調變low」等網易音樂迷吐槽點,並不容易輕易改觀。
除了版權問題,網易雲音樂與其它在線音樂平臺還面臨著付費率低及變現途徑少等共同的困局。網易雲音樂要想甩掉「網抑雲」的帽子,尚待時日。
版權格局難以扭轉
近日,有業內人士爆料,在今年5月份,就聽說了網易雲音樂與環球音樂進行版權合作談判的消息,但具體合作細節尚不清楚。
對於牽手環球音樂的傳聞,網易雲音樂公關負責人8月5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尚不方便透露,有新的合作信息會及時公布。
對此,多位音樂行業分析師8月5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網易雲音樂對於版權的需求一直非常迫切,牽手環球音樂的可信度非常高。
目前,環球音樂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唱片集團,擁有世界最大的音樂內容庫。2017年5月,騰訊音樂獲得了為期3年的環球音樂獨家曲庫內容和轉授權許可,以及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如今,二者的獨家版權合作協議已經到期。
一直以來,受限於版權問題,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社交」的差異化發展路線,通過評論、雲村、熱評牆、Mlog等形式構建社區生態,增強用戶粘性。然而對於音樂平臺而言,最核心的價值仍是滿足用戶聽歌需求。
「哪個版權多用哪個,網易收藏好久的歌單,一個個變成了灰色……」「氣抖冷,網易雲什麼時候能站起來?」「喜歡在網易雲看評論,但會下載其他軟體聽歌。」在「網易雲回應網抑雲」相關熱搜上,仍舊充斥著大量對於網易雲版權少的吐槽。
今年,隨著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獨家版權協議的陸續到期,網易雲音樂開始動作頻頻,5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華納版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其中,網易雲音樂亦將獲得華納版權旗下音樂作品詞曲版權之授權使用。
若成功牽手環球音樂,網易雲音樂是否會改變當前在線音樂的市場格局?多位業內分析師對此表示否定。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8月5日對時代財經表示,一方面是網易雲音樂拿到的肯定不是獨家版權,此外,在版權布局上騰訊音樂早已開啟了資本運作時代。
就在此前的3月份,上午網易雲音樂剛剛宣布完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下午騰訊控股便宣布其牽頭的財團已完成收購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的交易。6月初,騰訊控股又收購了新上市華納音樂集團 10% 的股份。時代財經還注意到,在騰訊音樂上市前,其在2018年10月1日的投資方為索尼音樂娛樂以及華納音樂,交易金額約2億美元。至此,騰訊音樂已經與環球、索尼和華納全球三大音樂公司完成資本綁定,其行業地位愈加穩固。
付費率低頑疾難消
爭奪版權的同時,網易雲音樂還需要直面付費率低這一行業難題。
網易雲音樂2020年Q1財報顯示,創新與其他業務分部一季度營收30億元,同比增加28%。其中,網易雲音樂拉動作用明顯。網易CFO楊昭烜在電話會中透露,網易雲音樂在第一季度實現了同比三位數的營收增長,付費會員人數和會員收入持續增長,直播收入也在快速增長。但並未公布具體的會員數量。
今年6月份,交銀國際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預計騰訊音樂娛樂、網易雲音樂付費率分別為6%、8%。相比國外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接近50%的付費率,國內音樂軟體用戶的付費意識仍有待提升。
騰訊音樂財報數據也顯示其付費率較低的現狀。2020年Q1財報顯示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規模達4270萬,同比增長50.4%,付費滲透率僅達到6.5%。
付費率過低導致的直接結果之一,是在線音樂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因為版權費用高企,讓網易雲音樂不堪重負。
在今年2月份的網易財報電話會上,網易CEO丁磊就曾呼籲音樂版權費用回歸理性。他表示,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在中國的獨家銷售模式,使得包括網易雲音樂在內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兩到三倍的成本。
「這不公平不合理,我們希望在未來回歸一個合理理性的版權費用,這些唱片公司不應該以獨家的形式在中國繼續授權」,他呼籲讓版權續約回歸合理,讓平臺有更多資源去扶持和發展中國原創音樂。
其實,早在2017年幾大在線音樂平臺曾為版權進行過激烈爭奪,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大幅抬高了版權費用。當時為了牽手環球音樂,騰訊音樂、太合音樂(旗下有百度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競相出價,環球的授權費也由最初價值不過三四千萬美元,到最激烈的時候最高出到3.5億美元現金,加1億美元股權,出價最少的賣家手裡也攥著2.4億美元現金。
獨立音樂人爭奪戰
版權爭奪難佔上風,網易雲音樂能做的只有出奇制勝。拆招之一便是差異化,利用自己擁有16萬原創音樂人的優勢開展精耕細作。
8月3日,網易雲音樂和抖音正式宣布達成合作,共同致力於「音樂+短視頻」內容生態建設,雙方將加強對音樂人和音樂作品的扶持、宣推,發掘音樂的多樣性,助推更多優秀音樂人和作品出圈。
此外,今年3月份,在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達成的戰略合作中,除了音樂版權方面的合作,同樣包括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的深層合作。今年年初,網易雲音樂還發布了 「雲梯計劃2020」,宣布將進一步加大流量和收益激勵力度,在此前基礎上一年為原創音樂人再新增千億實際播放量扶持,將原創激勵金提升至全年超過1億元。
當然,其他在線音樂平臺也沒有閒著。
目前各平臺均推出了不同的扶持計劃,例如酷狗音樂的「星耀計劃」、QQ音樂的「億元激勵計劃」以及與B站合作推出的 「乾杯計劃」。此外短視頻平臺亦加入混戰,去年初抖音便啟動「2019看見音樂計劃」,今年又再次發布「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對原創音樂人的爭奪可謂相當激烈。
「當下各大音樂平臺對原創音樂人的爭奪非常激烈,給出了很大的流量與收益激勵,很多音樂人一旦和某音樂平臺談妥,會籤訂包括獨家版權授權等在內的協議內容,平臺方有權通過對版權內容進行二次開發獲利。」獨立音樂人慧慧8月6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對於他們來說最需要的正是平臺在推廣資源上的支持,在選擇籤約平臺時最看重的就是誰能給的資源更多。
如今,在線音樂平臺對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又反過來給傳統唱片公司帶去了壓力。「目前在線音樂平臺籤約了大量獨立音樂人,同時還打造出了多種演出形式,傳統唱片公司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被壓縮。」一位唱片公司負責人8月6日對時代財經表示。
拓展業務邊界
無論什麼招數,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儘快實現商業變現。
為拓展業務邊界,迎合知識付費的風口,早在2017年,網易雲音樂就開始從在線音樂切入有聲音頻,但市場反響一般。
為開發海量的音樂人存量,網易雲音樂推出了LOOK直播業務。今年初,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公開表示「LOOK直播,計劃扶持100家公會在平臺快速成長。」在直播方面發力之勢明顯。
去年,丁磊曾公開表示,未來會將流媒體音樂服務獨立出來,並計劃將網易雲音樂也獨立上市。此外他還曾公開透露網易雲未來的盈利模式,包括會員、廣告、音頻直播以及挖掘雲音樂更深層次的社交功能。
在線音樂平臺要想最大程度變現,形成良好的生態成為繞不開的課題。
「奠定騰訊音樂領先位置的除了版權方面的優勢,還在於其對整個音樂生態的構建以及商業模式的革新。」 劉傑豪表示,對於在線音樂平臺來說,突破音樂流媒體商業模式的單一,形成多元營收渠道,通過旗下不同產品和服務矩陣,構建一個全新的音樂社交娛樂生態體系已變得至關重要。
騰訊音樂發力方向之一,是將目光鎖定在對長音頻領域的探索。4月23日,騰訊音樂正式發布集團長音頻戰略,並推出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在線音頻行業用戶規模將達到5.42億。其中,有聲作品將成為內容付費的重要方向,有超過七成受訪用戶願意為其付費。
除了騰訊,網易雲音樂平臺在這一細分賽道上,還一直面臨著來自喜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頭部音頻平臺的競爭。
而一個難言樂觀的現實是,「虧損」目前仍是音頻平臺的主旋律。荔枝財報顯示,2019年淨虧損10.73億,2018年的同期淨虧損為2.255億。此外在線音頻行業本身還存在著內容審核、內容同質化以及版權問題等行業痛點。顯然對於在線音樂平臺來說,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並不容易。
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前方的路可謂道阻且長。不過有去年9月獲阿里巴巴、雲鋒基金等7億美元的B2輪融資,網易雲音樂有了繼續前行的底氣。正如今年6月份網易回港二次上市時丁磊說的,要抬頭看月,低頭做事,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