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我一開始是挺糾結的。自己到底有幾把刷子,自己心裡還是清楚的。一個半吊子選手,在這裡跟大家說如何錘鍊人像攝影技術,似乎有點班門弄斧了。最近很多朋友也都在問我,怎麼才能讓自己的人像攝影技術提升?所以間接的促使我下決心寫點什麼給大家的念頭。如果有說的不對,還望見諒和指正。
每一位攝影師都是從小白一路走過來。我的攝影道路其實看起來挺漫長,也挺曲折。都是自己不斷的自學,模仿,提煉。現在看來,還是一定要經歷這些。不排除有天賦異稟的情況出現。
我是2012年7月份擁有了人生第一臺單反。我拍了一年的風光才開始慢慢的接觸人像。我到現在都認為,風光靜物片的拍攝是可以打好攝影的基礎。很多人說,現在想拍好讓人眼前一亮的風光靜物片很難,確實是這樣。不過我這裡想說的是利用風光靜物為你的攝影基本技能奠定基礎。至於為什麼,我放在後面說。
那麼如何去拍好風光片呢?我自己有個小竅門,就是抓住一種景色,頻繁的去拍攝。就像達文西畫雞蛋一樣。我家陽臺是我的最佳練習場所。我不怕獻醜,將從剛拿起相機的照片一直到最後,給大家一個直觀的感受。(最後一張手機拍攝)
雖然這些照片還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從第一張到最後一張,是完全可以看出自己的成長。中間經歷了,如何更好的構圖、如何設置光圈大小與快門等的配合、如何測光等等等。這些都不是你看一次書,聽一次課可以立馬頓悟的。只有不停的練習後,才能解決的。而且,在這樣一個狹小的陽臺空間,為了拍好更多不一樣的感覺,我就必須要自己解決些客觀存在的制約,這也為日後的拍攝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那就是在一個客觀存在不太好的環境中也必須要完成拍攝時,你可以自由應對。當你大量拍攝後,每次一都會有些新的問題,把每一次出現的問題,百度也好,問人也罷,解決掉這就是你的提高。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多拍景物。在學習攝影的階段,我也在家擺拍了很多靜物去拍攝。攝影的練習是無時無刻的,在當時沒有任何額外補光設備的時候,我要利用家裡的燈光,自然光進行拍攝。現在看來也是對室內人像拍攝奠定了一些思考吧。起碼是對相機的參數調整起到了很有效的練習。
我們拍風景靜物,避免不了的就是拍花花草草。拍攝這些照片一般都會用到大光圈,長焦段。這樣拍出來的氛圍會很好。我覺得在拍攝花花草草的時候,鍛鍊的是你通過構圖,做到去繁留簡的過程。都說攝影是減法藝術,就是通過你對視覺的裁切,把不好的捨棄,將美麗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從這一點來說還鍛鍊了你的第一眼審美,和對景物的理解。
慢慢的,你就可以進入一個掃街掃景的過程。其實到這個階段,你應該對相機的各種參數的調整理解透徹,可以做到隨心所欲了。這個過程,我理解鍛鍊與提高的部分是在於你對整體環境的把控。不僅要拍好,還要拍出有故事有內容,讓大家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這個階段也可以用手機來完成掃街目的。
說了這麼多關於風光靜物的攝影,似乎一直沒有說道人像攝影。其實攝影分門類,但是攝影基礎知識是不分門類的。我理解的人像攝影,是無法與環境剝離的,除非是純色背景的棚拍。說多一點,其實棚拍很多時候也都是在模擬自然光線或者極端光線的一種表達,間接說明也是離不開我上面說的這些練習。
我遇到過很多初入攝影的愛好者,買了相機後,在熟悉幾個參數後,拍了幾張看起來還不錯的照片,就會去接單拍照。不可避免曠世奇才的出現,但是絕大部分人來說,真的是會拍照麼?甚至於拿起相機才2-3個月的時間,就心大的可以去接單拍攝。就我看來,絕大部分的構圖只能用奇怪來形容,然後用後期去彌補一些東西,確實你會比普通人拍的好看一點。但是你確定這真的可以拿得出手麼?
說到這裡,回到為什麼要用那麼大的篇幅來說風光靜物攝影。人像只有融入景中,才會有生命。景包含了一切的自然、街道、光線等等。只有能夠靈活的駕馭這些,才能熟練的拍好人像。當我們涉足人像攝影后,你對一個環境能夠把控好,在你踩點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景色的時候,能否在自己腦海裡立馬呈現出幾種可能性,能否在眾多雜亂的環境中找到應該可以拍攝的位置,將人物放進去進行發揮,這才是最重要的根本。
下面簡單舉幾個例子,如有錯誤請諒解。
這張圖來看,地面有一個很明顯的明暗分界線。大致看了一眼後,將凳子放在了陰影中,先空拍一張試光。然後將孩子放在凳子上。畫面的左側後和側都有黑色的部分,正好中間是白色簡單點的背景,孩子的頭部正好處於這裡。然後讓邊上的人吸引孩子,在孩子下來的瞬間進行抓拍。一張我很滿意的照片就這樣出來了。
夏日下午3點左右,太陽正足,我選擇了讓寶寶側面朝向我,我的背後是太陽,這樣小朋友也不會因為睜不開眼睛而導致皺著眉頭。用大片低矮的綠樹作為前景,一株小雛菊和小朋友正好處於黃金點的位置,讓小朋友蹲下來,小花還朝向著鼻尖,利用長焦鏡頭將雜亂背景儘可能虛化,我倒覺得整副畫面較為生動。
這張照片的土路一看就是被人踩出來的,正好彎彎繞繞的。但是周圍的樹挺多的,構圖起來比較麻煩。我選擇了在無法避免樹的情況下,將這兩棵樹分別幾乎對稱放在了照片的兩邊,正好這條小路穿樹而過,遠處的弧度還成了視覺的延伸線。根據道路的延伸感覺以及右側多了些灌木,為了達到照片的平衡不偏重,將檸檬放在照片的左側。整張照片看起來似乎比較和諧。
最後看下這張,也是無法避免的樹,但是背景還是比較空曠。在稍微斜側點的機位的地方蹲下,如果現在將檸檬摘出來看,左側的大樹離我們視覺很近,遠處的幾顆大樹似乎能夠和左側的大樹連成一條視覺延長線,但是中間卻是空空蕩蕩的,這時候我們把檸檬放到這個空間裡,正好補平了整個畫面。加上檸檬動作有一種向右的趨勢,間接也緩解了左側大樹帶來的突兀感。
其實還有很多例子可以例舉。以後的文章可以跟大家更多的分享。通過我這四張簡單的舉例,不知道你能否了解到我為什麼要把風光靜物攝影作為大家必須熟練掌握的一種技能。如果你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在以後的攝影學習中千萬不要忽略風光靜物的拍攝,你將受用終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在底部點個吧!
>>>>更多精彩推薦
美國國家地理專業攝影師的iPhone攝影作品!
每一張風騷的照片背後,都有一組精密的布光。
你見過這麼美的航拍照嗎?
何潤東100萬婚紗拍的什麼鬼?感覺我的審美受到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