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本山大叔、宋丹丹和黃宏在央視春晚上給全國人民奉獻了一臺精彩的小品,名字叫《策劃》,公雞中的戰鬥機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臺詞。黃宏說:這隻公雞放在您二老手裡那是一文不值,但在我這裡,我給它一包裝,那就價值千金。趙本山說:哦,你要的是炒的,我這個是燉的,咱倆做法不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
2020年的6月,山東的教育部門深陷泥潭,到處都是坑,也不知道該填哪個。一個農村姑娘陳春秀在查學信網查學籍時,才知道自己在十幾年前已經是個大學生了,於是這個姑娘開始了艱難的求證之路。不久,一個電商姑娘苟晶活躍在了網絡上,聲稱自己在1997年和1998年兩次高考都被冒名頂替,自己的大學生涯被迫終止。令人意外的是,陳春秀為了結果用了40多天的時間,而苟晶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我們無法知道這兩個人到底是誰幫助了誰,但我們能夠看出兩個人使用不同的手段所帶來的結果。
陳春秀用的就是燉,她就是一個普通女人,能做的就是走正常的程序,向相關部門不斷的遞申請,要說法。正如記者採訪她的父親時說的:人家認為我就是個老農民,看我就是個慫人。陳春秀採取的做法明顯火候不夠,甚至還鬧出了「自己證明自己的」的鬧劇。
苟晶則用的是炒,我就是要炒作。苟晶從事的是電商職業,據公開報導,從事的是電商運營,好像還有一個網店,工作幹得挺好,生意做的也不賴。電商運營的關鍵職能就是「引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為店鋪引流,什麼直通車、找人刷單、搞直播等等,只要是能夠引進流量,什麼方式都可以嘗試。流量是店鋪的根基。常年的運營思維,讓苟晶有了和陳春秀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你也可以理解成,陳春秀就是一個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女人,而苟晶則恰恰相反。
為了向當年的錯誤要個說法,苟晶將自己進行了簡單的包裝,學霸的人設,最後野雞學校的下場。這樣的經歷放到網上,怎麼可能不引起眾人的同情。如果你的故事平淡如水,即便你有竇娥之冤,又能引發輿論多大關注。當年竇娥蒙冤,只能讓六月飛雪來告訴天下蒼生。包裝的效果非常好,社會輿論加速了山東相關部門的調查進程,從這個角度看,陳春秀應該是搭了個苟晶的便車。
但這種炒作的負面效果也就隨之而來。隨著調查結果的公布,人們發現真相和苟晶的說法不是那麼相符,除了既成事實確實被頂替外,其餘的內容顯然是誇大了。後來她自己都說:就算我誇大其詞了,你們又沒有損失什麼。這下環球的胡主編也坐不住了,發帖:法則可以懲罰頂替者,道義應該討伐撒謊者。苟晶再次用自己的包裝,消費了很多網友的善良。
這個社會存在的根基,就是人們的善良,讓這個社會看上去還是那麼和諧,但善良是有額度的,不會隨隨便便可以生產出來的,善良是人類長期交往中互相信任的結果,每一次對善良的消費,就是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