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短情長,名家寄語《夜光杯》

2021-02-07 夜光杯

《夜光杯》七十年,多少名家作者與她結下了深厚情誼,今日且看徐坤、黃蓓佳、遲子建、林白、龔心瀚、張煒、雷達、萬伯翱、楊秉輝、陳思和、肖復興、蔣子丹、吳泰昌、王小鷹、陳祖芬、潘向黎、金聖華、何亮亮、範小青、王麗萍、蔡翔、陳鋼、吳霜對這份傳承了一座城市文脈的副刊的記憶與祝福。


徐坤 賀詞


黃蓓佳 賀詞


遲子建 賀詞


林白 賀詞


龔心瀚 賀詞


張煒 賀詞


雷達 賀詞


萬伯翱 賀詞


一九八二年,新民晚報復刊時社址(九江路四十一號),《夜光杯》也即在此復刊 楊秉輝 速寫並賀


陳思和:慶祝《夜光杯》七秩誕辰致編輯 

彌天大闇夜光杯,載得葡萄美酒歸。

七十春秋風雨路,萬千擁躉夕陽暉。

市民故事傳文脈,閒話古今憶入微。

同學少年揮手去,君編我寫續章回。


肖復興:《夜光杯》七十年十韻

蒼茫年七十,浩蕩路三千。紙上風卷雪,夢中雲溼煙。旗開最寒夜,花放更明天。秋影湖月暖,夜光杯酒鮮。良心凝咫尺,錦字動聯翩。本草醫塵事,離騷讀世賢。深耕鴨嘴鋤,細理鶴琴弦。山定當由石,冰清必是泉。黃庭前輩寫,青簡後人編。遠水非無浪,相期萬裡船。


蔣子丹:賀《夜光杯》創刊70周年

《夜光杯》的魅力在於它非但不會因環境的黯淡而收斂光芒,甚或剛好相反。用夜光杯痛飲文化的瓊汁玉液,當是人生最為奢華的精神盛宴。回想與《夜光杯》交集的年年月月,會有無數光影的碎片撲面而來,構成記憶中揮之不去珍貴畫面,長存心中。


吳泰昌:為《夜光杯》開過的兩個專欄

我和《夜光杯》副刊的交往時間不短。先是讀者,我很愛看這個副刊。之後,又兼作者,偶爾寫點。寫得較多是在新世紀之始的那幾年。除零散之作,我為《夜光杯》開過兩個專欄。2005年開了「舊札新談」專欄,所寫的前輩師長給我的信內容厚實,富有哲理啟示,如曹禺在信中說「人總是怕朋友忘記」,錢鍾書在信中謂「現實社會裡的事都是帶些缺陷的」。

另一個是2011年開的「辛亥文談」專欄,這個專欄的開設頗有點故事性。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夜光杯》副刊部主任劉芳在2010年冬天就約我明年為他們開個紀念辛亥革命的專欄。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時,《人民日報》大地副刊曾約我寫過一周的「辛亥文談」專欄,每篇千字。我根據平日閱讀所累積的一些較可靠的有點情趣、有點感觸的資料寫了辛亥革命時期革命志士和文人的一些文事,不是寫全面的系統的人和事。這個一周的專欄,有點影響,柯靈老建議我繼續這樣寫下去,可以出本書,書名就叫《辛亥文談》,並主動提出為我作序,1982年2月寫好了序並公開發表了,而我的「繼續」沒有下文了,對柯靈老的期望長久抱憾。由於有這點緣由,我痛快地答應了《夜光杯》的約請。專欄從2011年2月開始,約一周一篇。專欄啟動不久,就收到不少友人鼓勵的電話、簡訊。上海文藝出版社動手快,現任副社長謝錦來京詳細詢問了我「辛亥文談」的後續情況,當場和社長陳徵聯繫,決定由他們社出書,十月按時出了書。這就了結了我的一個心願。


王小鷹:觸摸塵世的小窗口

幾十年來我一直保持著老上海市民的老習慣,吃飽夜飯,晚報一張。

新民晚報有些版面上的訊息在其他報刊上也能看到,但《夜光杯》是獨有的。

《夜光杯》上的作者不問出處,各色人等俱可筆談自己在生活中獲得的點滴感悟。文章樣式不拘一格,且篇幅短小,便於人們在紛繁忙亂的日子裡利用些許空閒去瀏覽閱讀,時而感同身受,時而醍醐灌頂,時而會心一笑,如同細雨潤物無聲無息。像我這類不碰電腦,沒有微信的「檻外人」,《夜光杯》是我了解當下的可靠途徑之一,是我觸摸塵世的一扇小窗口。

《夜光杯》上有些專欄我是長期跟蹤閱讀的。譬如白子超的「論語新讀」和錢寧的「孔門思想實驗」,世間對《論語》的解讀不計其數,這兩位別有洞天,常讓人有意外欣喜。

秦文君的女兒戴縈嫋,青春少女就在《夜光杯》上連續發表對《紅樓夢》的解讀。這個聰慧的小姑娘少小時就曾為她母親的書畫插圖,後來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金融博士,後來又出版了描寫校園生活的長篇小說。我驚愕她對《紅樓夢》有如此深入而獨特的見解,譬如向來都把王熙鳳看作是潑辣貪婪狠毒的女人,戴縈嫋卻解析出一位「慈母王熙鳳」。

劉偉馨的「讀碟」,介紹和點評的都是世界各國傑出影片,讀罷如同去電影院過了一把癮。

另外還有潘向黎的「看詩不分明」,徐夢嘉的「夢筆尋蹤」,陳鵬舉的「鱸鄉筆記」,鍾菡的「尋琴記」,米舒的「壺中書影」,陳茗屋的「讀印雜記」,以及戴逸如圖文俱佳的「牛博士」等等。

前日在《夜光杯》讀到王勉記程十髮的「大師軼事」,引起我溫暖的回憶。程先生曾為我父親的詩集《奔騰的馬蹄》畫封面和插圖。有一年,程先生為我家五姐妹畫生肖,因我屬豬,程先生笑道:豬畫出來不雅,我給你畫頭鹿吧。我曾寫過一篇短文,「程先生讓我屬『鹿』」,好像是發在《夜光杯》上的,天長日久,記不清了。 


陳祖芬:譬如吳冠中,譬如季羨林

上海人不講晚上,只講夜裡,不講晚報,只講夜報。在上海,還有哪4個字的點擊率能夠和《新民夜報》PK?有了:大餅油條。我好像在講上海老話,因現在上海的早點花頭多了。不過,在我,覺得老上海的大餅油條,那不變的味道,就是頂好的。

夜報裡有一個亮點叫《夜光杯》。上海人講話,說那裡邊都是豆腐乾文章。當然那應該是上海小包裝的五香豆腐乾。五香,也就是無限香,因為那其實是一塊塊微縮景觀,從人生五味,到世界萬象。這世界變化快,那不變的風景,最有故園情。

《夜光杯》70歲了,真想請教:您是怎麼把時尚和地氣、把過往和今來混搭一身,吸引各色人等?我想起常在夜光杯疾書的吳冠中先生,想到現在他那個世界裡,一定有那麼多的人在為70歲的《夜光杯》點讚。又想到季羨林先生。有一次我和夢溪在他病房時,來了一個電話。他告訴我們是《夜光杯》的賀小鋼約稿,他答應了給她寫一千字。

這位賀小鋼我只在一個會上見過一次,講過比一句多一點的話。只記得那俏小身影和那條紫紅格子裙,小精靈似的,但就是有老編輯的傳統。她對作者,不動文字只給建議,濃縮了上海人的優點:聰靈、辛勤、誠信。怪不得我尊崇的前輩們偏愛小精靈的魔杖,譬如吳冠中,譬如季羨林。 


潘向黎:美酒滿杯 琵琶不催

在所有的報紙副刊裡,《夜光杯》與我,感情最長久也最特別,那是一種互為「親友團」的感情。我對《夜光杯》,情比金堅,召之即來;《夜光杯》對我,不離不棄,默默呵護。多少次,我揮汗如雨地種出我的小葡萄,然後用屬於我的手勢「古法」釀酒,常常只收穫幾滴葡萄酒,然後小心地將之注入流光溢彩的《夜光杯》,暗自祈禱:但願這幾滴的味道還過得去。

1996年我在《夜光杯》第一次露面,轉眼二十年了。這二十年裡,有許多事不能忘懷。

比如:《夜光杯》六十年慶典,評選「六十位最受讀者歡迎的作者」,當選者多為文壇宿將、各路俊彥,承蒙讀者抬愛,我竟也忝列其中。寫作者得到如此肯定,如炎熱沙漠中跋涉的人遇清泉和爽風,那種感激,豈可言傳?

又如:2004年開始,我先後在《夜光杯》寫了「茶可道」與「看詩不分明」兩個專欄,自知才疏學淺,每一篇一千五百字的短文,總是拉開寫論文的陣仗,要攤一房間的書和卡片,每一篇都要改二到五遍,交稿前往往還想再改一遍,可已經像病中補雀金裘的晴雯一樣,「再也不能了!」《茶可道》《看詩不分明》後來一齊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出版後多次登上北京、上海的書店排行榜,在臺灣、香港的書店中也可見到,這是上天賜予笨拙而偏執的寫作者的安慰,也是《夜光杯》與她的讀者們給我帶來的福氣。

祝願《夜光杯》,長沐惠風,頻照秋水,美酒滿杯,琵琶不催。 


金聖華:華彩熠熠《夜光杯》

上海新民晚報的《夜光杯》,在中國報刊發展史上,可說是由來最久的綜合性文藝副刊。自從1946年創刊以來,歷經風雨,迭逢變遷,而始終屹立不倒,初心不變,如今雖已屆七十遐齡,而仍然清暉皎皎,澄澈照人,難怪季羨林曾經稱許道:「以報格而言,我認為《夜光杯》應該是『頭名狀元』」。

能夠跟《夜光杯》結緣,由於好友李景端的一線相牽,使身在海外的我,可以跟這份歷史悠久的家鄉名報發生聯繫。生為上海人,對當地的文化事業與文學動向,自然時刻系之念之,而《夜光杯》雅俗共賞,貼近時代的豐富內容,正好是了解當前文化內涵的最佳媒介。

自從幾年前開始,陸續在《夜光杯》寶貴的園地上發表作品,描述大才女林文月和大美人林青霞相會的《雙林會》,以及回顧父親攝製電影《孔夫子》的等文章。想當年《夜光杯》名作如林,茅盾、老舍、葉聖陶等都曾刊文章,如今拙文能夠在同一園地刊載,就好比跟先賢前輩進入同一名校就讀,幸能繼承傳統,發揚校譽,而深感與有榮焉。此外,藉助《夜光杯》與國內讀者相見,結緣,更是值得珍惜。以此謹賀《夜光杯》熠熠生輝,燁燁耀採! 


何亮亮:家父何為與《夜光杯》

家父何為在上海開始文學事業,時年15歲;37歲奉調福州,63歲退休回滬定居,在他生命的最後二十餘年仍筆耕不輟,其間寫作的散文特別是最後幾年的作品,多發表在新民晚報的《夜光杯》副刊,最後寫的一個專欄即「紙上煙雲」,並結集出版。

1982年新民晚報復刊,家父在福州訂閱;回滬後更是每日傍晚等待著郵遞員送來晚報,而且總是先看《夜光杯》。晚年他患眼疾,最後幾年已經無法用放大鏡閱讀,乃請人讀報。每次我到上海探視,就由我讀報,先讀《夜光杯》的篇目,凡是他熟悉的老朋友的文章,就一定全文閱讀,他則閉目聆聽,有時會發表幾句評論。這個時期他幾乎無法正常寫作,但是還有創作的衝動並且非常吃力地寫字為文,他這樣描述自己寫字的狀態:「我是憑手的感覺寫的」,因為原稿字跡有大有小,幾乎難以辨認,「這真是苦了我的責任編輯。」

他在2005年2月寫的《封筆乎》寫道:「筆是封不住的。只要生命尚在,很難說心靈的火花什麼時候就此熄滅。」「封筆乎,真正封筆在人生的盡頭。」

家父最後一篇散文《水鄉陌生人》,是在2010年6月寫的,也刊登在《夜光杯》。7個月後,在他文學起步的陝西南路老宅,他真正封筆了,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範小青:我與《夜光杯》

我與《夜光杯》的關係,大約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已經記不太清到底是什麼原因,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寫小說的我,到了那一段時間,忽然寫起了散文隨筆類的文章,而且一發不可收地寫了不少,雖然並沒有停止寫小說,但是散文隨筆的寫作卻也給了我無窮樂趣。

現在回想起來,肯定和《夜光杯》是有關係的,且不說那時候的《新民晚報》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不說《夜光杯》副刊的內容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單說我自己的當時寫的文章,發在這個副刊裡的有多少,現在無法統計,但我知道,不會少。

讀小說的人畢竟少,看《夜光杯》的人多呀,我的很多小說,發表了就沒有聲音了,可我在《夜光杯》上的文章,卻常常有人來和我討論,真是很鼓舞人的,所以越寫越來勁,一個專門寫小說的人,後來竟出了好幾本散文隨筆集。

已經記不太清,是怎麼和責任編輯賀小鋼聯絡上的。但由於責任編輯的名字印象,總覺得和《夜光杯》是很熟悉很親切的了。

可惜的是,後來又因為同樣記不太清的原因,我很少再寫散文隨筆類的文章,除了少數的命題之作。這一晃大概都有十來年了,我可能又會成為《夜光杯》的作者了。

《夜光杯》是伴隨我們成長的重要標記,是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無論今天我們手裡還有沒有那份紙質的《新民晚報》,但是在我們心裡,《夜光杯》是永遠亮著的。


王麗萍:比記憶厚 比邂逅濃

我走到哪兒,都喜歡收藏杯子,各種各樣的杯子放在柜子裡,提醒我的是一段旅行記憶或者是一次美麗邂逅。而柜子邊高高摞起的新民晚報,卻是我最溫暖的收藏,比回憶厚,比邂逅濃,因為那裡有《夜光杯》。

我在《夜光杯》有個叫「情景劇」的欄目,我很幸福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地方,可以承載我的故事與感知,端給千家萬戶,一點點的倒影。

拍戲或者寫作,是非常寂寞和孤獨的事兒。於是夜深人靜,翻翻《夜光杯》,我喜歡紙張窸窸窣窣的聲兒,有點淡香的油墨味。如果看見自己的文章白紙黑字在那裡,嗯,小剪子在手,呲呲呲呲剪下來,慢慢貼在剪貼的大本子上,輕輕合上,莞爾一笑。 


蔡翔:尋常百姓平常文字

我是新民晚報的老讀者了,過去說,晚飯吃飽,新民晚報,講的,就是我們這些老上海人。晚報的新聞是要看的,晚報新聞,講的多是本城人事,再要看的,就是副刊了,副刊中,看的最多的,是《夜光杯》。

記得,《夜光杯》,兩個版,左面很文藝,右面很家常。文藝很難寫,晚報周圍,滿大街都是文藝老中青,《夜光杯》的文藝,不算主流,我行我素,倒也可愛。記得,曾經喧譁的「小女人散文」,始作俑者,就是《夜光杯》。研究中國的九年代的文化史,不能不談「小女人散文」,不能不提《夜光杯》。我剛到大學執教,有個研究生做論文,我說,你就做「小女人散文」吧。學生倒也聽話,坐在圖書館,把那些年的晚報,一頁一頁地讀過,點點滴滴,倒也有不少心得。家常更不好談,家長裡短,但《夜光杯》的家常文字,我總是讀得津津有味,人間世相,百人百態。

轉眼,《夜光杯》七十歲了,也算是古稀,但更願是新生,《夜光杯》本不在什麼文藝成規之內,也就說不上打破,另造一片新地,自自在在,尋常百姓,平常文字。 


陳鋼:真是一個群英會

王翰在《涼州詞》中起首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對新民晚報70壽辰最好的賀詞。

《夜光杯》是個群英會。當年的巴金在這裡首先開講「說真話」,錢鍾書與王蒙也主動來投稿。吳祖光、新鳳霞夫婦雙雙提筆記錄他們數十年的風雨歲月,而連我這位「文學票友」也有機會與《夜光杯》數十年相伴,多了個表述「弦外之音」的地塊。

《夜光杯》是個聚寶盆。當年它雖然只有兩個版面,可是適適意意,清清爽爽,一雅一俗,相得益彰。我們既可看到林放的「匕首雜文」,又可看到秦綠枝的「海派清口」。真是夜飯吃飽,看看夜報,健腦補脾,身心健康。《夜光杯》的編輯也全是些淘寶能手,他們能以「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心態,團聚各界精英,組成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文化精英兵團」和一個散發著海派文化氣息的文化氣場。

《夜光杯》之所以發光,是因為它裝滿了葡萄美酒;而如果沒有葡萄美酒,那盛酒的杯也就發不出夜光了。祝《夜光杯》永遠裝滿葡萄美酒、放射出迷人的夜光! 


吳霜:《夜光杯》有一種特殊魅力

我不知道後來我自己也會為新民晚報副刊寫文章。那時候我只是個孩子,年齡很小,耳朵裡經常聽到爸爸講這個報紙的名字。

經常聽到的是陳銘德這個名字,爸爸要我喊他「陳伯伯」,還有陳伯伯的妻子鄧季惺阿姨。他們是我爸爸和媽媽尊敬的長者。我只知道他們是人們口中的老報人,就是早期報章雜誌的創辦人,開拓者,是功臣。當年的《新民報》就是陳伯伯編輯主辦的。

我認識陳伯伯是在他晚年的事了,印象當中那是一位慈祥睿智,喜歡講笑話的老人,操四川口音,喜歡吃,喜歡美食,每當家裡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他會電話給我爸爸讓他去家裡品嘗。反之,我爸爸媽媽做了或是買到了什麼新鮮食材或是好吃的,也會及時告知陳伯伯一家,或者直接去對方家中大快朵頤,或者差人送到對方家中。我只知道陳伯伯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也知道他們有多年交往的歷史。但是直到多年以後,我才知道,當年我父母結婚時他曾資助了爸爸買下北京王府井後身的一座四合院,我和兩個哥哥都是成長在那座院子裡。可見我們一家與新民報的特殊關係。

而後來,我知道我家與新民報及至如今的新民晚報有一種更深切的關係,這種關係更加具象化了。

原來,1945年,爸爸大膽將當時還是蔣家政府勁敵的毛澤東的那首詞《沁園春·雪》首次發表在報紙上,那張報紙即是今天新民晚報的前身新民報。

父親是那種十分豁達寬懷的文化人,他在世時很少提及年輕時在新民報做副刊編輯時發表了那首大氣磅礴、影響巨大的詩詞的歷史,只在有人向他問起的時候輕描淡寫地應一兩聲。直到他去世以後,許多人追憶他的過往,才將那件事又描述出來,而我也才得知了細節原委。

一直喜歡新民晚報的編輯方式,她的著名副刊《夜光杯》有一種特殊魅力,幾十年來吸引著各年齡段的讀者們,也包括我。再以後,我開始為新民晚報撰寫文章,經常開心地看到自己的文字發表在《夜光杯》上,繼我的爸爸吳祖光媽媽新鳳霞以後,也成了這個深受讀者喜愛的副刊的作者,完成的似乎是一種繼承。

仿佛聽到當年爸爸誇獎我時說的話:「我女兒真可愛,她在寫文章。」我還要告訴他,我不但一直在寫,我還在他曾經服務過、寫作過的新民晚報副刊上寫文章,而且已經擁有一批固定的讀者呢。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乃上海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副刊,在微信平臺,我們將以全新的面貌繼續陪伴您。歡迎免費訂閱,我們將每日精選兩篇新鮮出爐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機。所有文章皆為《夜光杯》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互動

參與話題討論、文章反饋或聯繫投稿,請關注後點擊「進入公眾號」留言,在《夜光杯》微信平臺,我們願做您的讀者。

分享

點擊右上角按鈕可以「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收藏」,在有閒有wifi時品讀。

訂閱

點擊右上角按鈕,進入「查看公眾號」,關注「夜光杯」。

更多

更多內容請翻閱《新民晚報》,或下載新民晚報手機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夜光杯的千古之謎
    夜光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寶物,西漢東方朔所著的《十洲記》中就有記載。由於考古工作至今沒有發現夜光杯實物,古籍中關於夜光杯的記載又極少。因此,關於製作夜光杯的材料究竟是什麼玉種,到底是製作夜光杯的玉石本身就能發光,還是製作的工藝使夜光杯產生了發光效應等問題,研究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期就聊聊千古之謎的夜光杯。
  • 古詩裡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瑩透流光的夜光杯真實存在嗎?
    蘭陵美酒一定要配上夜光杯,而古人作詩的時候不可沒有夜光杯的陪伴,在古人的世界裡,唯有酒不可辜負,也唯有夜光杯能夠和酒相配合。在我們的眼裡就自然是沒得說了,而那個出現在古人手中的夜光杯,你了解有多少呢?不管是人生遇到挫敗的時候,還是在人生遇到得意時,不管你在何種心境下,酒都是陪伴自己的好物件,而夜光杯也是和酒完美的配合。在古人的眼中,最浪漫的事情莫過於手持夜光杯,而夜光杯中各種美酒交相輝映。古人有云,葡萄美酒一定要搭配夜光杯,再是一邊喝著酒,聽著琵琶,這絕對是人生的樂趣之一。
  • 「夜光杯」讓我「紅」了
    一次不同尋常的欣喜周珂銀為「夜光杯」投稿,屈指算來已有十幾個年頭,寫的過程只覺得是默默的,至於反響呢,也就是刊登之後,有幾個關注我的親朋好友的祝賀,偶爾也會在某種公開姓名的場合上被人問起是不是「夜光杯」的作者,還有多年前的老同學或老鄰居看了文章打來電話詢問的,這些都足以讓我有小小的竊喜和欣慰
  • 美酒夜光杯的歷史輪迴
    原標題:美酒夜光杯的歷史輪迴現代人常常吟詠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佳句,拋去了親自戍邊的悲苦,詩中的意境令人悠然神往。但是,關於盛名之下的夜光杯,您又知道多少?它的前世,它的今生,它在歷史間又經歷了怎樣的輪迴?夜光杯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十洲記》記載,周穆王時,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 「短篇小說」夜光杯的失蹤
    當然了,她同樣是個歷史迷,上次在王不留家訪的時候剛好看到那隻放在他家桌子的夜光杯,很喜歡,於是順便跟他爸聊了一下王瀚,然後聊了一下夜光杯的歷史。所以今天歷史課一提起夜光杯就有王不留背詩的這一幕。夏老師也忍不住笑了笑,讓哄鬧的課堂安靜下來。最後一節是體育課,白木木早就偷偷溜回教室補眠。一年一次的國慶節休息日被天殺紫韻騙到蘭陵島經歷一個殺人案件,這幾日覺都沒睡好!白木木殺人的心都有了。
  • 《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作者簡介:王翰(生卒年不詳),字子羽,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景雲元年中進士,曾在秘書省為官。以邊塞詩聞名。注釋·解說:1、夜光杯:據說是西域一種用玉石製成的能在夜晚發光的杯子。這裡指精緻的酒杯。2、催:催促。3、沙場:戰場。4、古來:自古以來。全詩解釋:閃亮的夜光杯裡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正準備舉杯飲酒時,清脆的琵琶聲在馬上響起,像是在催促將士們快喝完酒好出發。即使喝醉了倒在戰場上你也不要笑,自古以來,徵戰的人有幾個能活著回來啊!
  • 書展特別策劃:尋找「夜光杯好聲音」
    同時,我們的書展特別策劃——尋找「夜光杯好聲音」活動也在火熱進行。這幾天,我們的後臺湧入了一條條語音,每一條,我們都認真聆聽、保存,隔著手機屏幕也能感覺到每位參與者的熱忱。著名表演藝術家梁波羅先生對我們的活動很支持,專門發來語音給我們各位「夜光杯好聲音」選手打氣鼓勁:新民晚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夜光杯的老朋友梁波羅。
  • 我們裝飾你的夢——《夜光杯》編輯部的故事
    詩中描述的那種意境,可謂《夜光杯》編輯們心態的傳神寫照。我們,願意裝飾你的夢。「看風景的人」 攝影 張龍也許,《夜光杯》的「粉絲」心頭一直有個疙瘩沒有解開:這些走馬燈似地在版面上端掛著「責任編輯」名字的,究竟是怎樣的一伙人?是的,很難琢磨。不要說業外的讀者搞不清,連業內的同行也叫看不懂。
  • 走訪酒泉「夜光杯」廠家:敦煌元素助推手工藝傳承
    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位於甘肅省的酒泉夜光杯廠展廳看到,展櫃陳列夜光杯雕飾精美。 甘肅酒泉夜光杯廠辦公室主任權玉廷告訴記者,面對連年產量驟降問題,同處酒泉市境內的敦煌文化成為助其「新生」的一臂之力。圖為夜光杯打磨工藝展示。 高瑩 攝早在一千多年前,正是因為唐代詩人王翰《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夜光杯」的美名便流傳至今,傳統工藝技術也隨之延續下來。
  • 書展特別策劃,「夜光杯好聲音」明起公布
    書展第一天,我們的新書《愛夜光杯 愛上海2019》在文匯出版社展位甫一亮相,就被搶購一空,晚報記者郭新洋老師本來想去拍幾張第一批讀者閱讀新書的照片,到展位時只剩下唯一一本留樣書,夜場緊急補貨的書也很快脫銷。從「夜光杯朋友圈」到尋找「夜光杯好聲音」活動,我們的每一次跨界、破圈、創新、發展,都離不開作家和讀者朋友線上線下的全力支持。
  •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夜光杯到底是白玉杯琥珀杯還是琉璃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唐朝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詩文漫解:葡萄美酒,火把之下,是洋溢酒香的夜光杯。正準備喝的時候,琵琶激烈的曲調,仿佛讓人代入了戰場。在沙場上醉倒,請您不要笑話。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能從戰場上回家?
  • 甘肅文交絲路文化「夜光杯」系列產品上線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建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近日,甘肅文交絲路文化「祁連粹·夜光杯」產品上線啟動儀式在蘭州舉行。從此,我省文旅產業再添文化旅遊新品牌。據了解,該產品由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祈玉加工研發有限公司推出,旨在打造以祁連玉文化為主的「玉水苑」、「夜光杯」等文旅特色等產業,助力肅南文旅產業發展。產品由來自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上等原料製作而成,極具觀賞及收藏價值。
  • 相伴七十年:《夜光杯》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作者
    相同的熱愛……七十年的相伴,《夜光杯》因為有他們的參與,更加生動豐富!2005年《傻瓜相機》作為「夜光杯文叢」推出時,畫封面的她女兒戴縈嫋還是個十多歲的小姑娘,現在,畢業於復旦大學管理科學系、後在瑞士讀經濟學博士的戴縈嫋給《夜光杯》寫關於《紅樓夢》的專欄文章。2002年出版的《話說我班男生》是小戴出版的第一本書,如今她是個獲得諸種獎項的兒童文學作家。讀的是理科,愛的是文學,《傻瓜相機》裡有不少縈嫋的趣聞與故事,小作家與《夜光杯》就是有著這樣深厚的緣分。
  • 葡萄美酒夜光杯,喝葡萄酒的最佳器皿,你知道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想必人們對於這句詩都耳熟能詳。邊塞詩人王翰給人們送上了一幅醉臥沙場的豪情畫面,也使得人們對夜光杯充滿了好奇。酒泉附近產好玉,人們用它做出了玉杯,飲酒時,發現杯子在月光下閃著晶瑩的光,這就是珍稀的夜光杯。
  • 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不僅僅是舶來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是一首邊地徵戍之詩,平日裡將士們難得一回醉,難得有這樣一次歡聚,詩人王翰用飽滿的熱情,謳歌了將士們的壯志豪情。詩詞中的葡萄美酒,是西域特產,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葡萄美酒不是中原之物,這也反應出邊關將士們的生活。
  • 夜光杯不會發光,白玉杯險入賊手,玉杯原來不只能裝酒還能裝故事
    因涼州詞而聞名天下的「夜光杯」工藝品在講玉杯前,我們必須要從玉杯中名氣最大的夜光杯入題。最早的「夜光杯」源於甘肅酒泉,就其材質而言,夜光杯主要採用的是酒泉附近的祁連山玉(亦稱酒泉玉),同時也會少量的使用陝甘交界的武山鴛鴦玉。古人在這兩種玉質的基礎之上,精雕細琢,製作出來了紋飾天然,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外平滑,玉色鮮亮的夜光杯。
  • 拌點資訊|2019賀歲喜劇《夜光杯2》於本月15日在雄安新區開機!
    本片以滑稽、風趣和輕喜劇的方式講述了一次偶然機會,男二號楊串將夜光杯沒有丟失的消息散播出去,在雄州引起了軒然大波,與此同時宮本帶著他的夜光杯也再次回到了雄州,自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奪寶大戲......1》2018年上半年的上映市場反應,受到數萬影迷粉絲的熱評和對《夜光杯 2》的期許。
  • 霞飛路上葡萄美酒夜光杯
    霞飛路上葡萄美酒夜光杯 2020-11-0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4年前的《夜光神杯》,男主一家的做法,對男二真的公平嗎?
    06年播出,張庭、郭晉安、劉濤、李銘順等主演的古裝劇《夜光神杯》中,男主看似與世無爭,卻憑著主角光環,一個不小心搶走了男二的一切,男二因此家產沒了,父親瘋了,初戀也嫁給了男主,然後就黑化了。原來幾年前曹父撿到了傳說中的夜光神杯,但他還沒來得及向杯仙許願,他就被鄭老爺打成了失心瘋,而夜光神杯也被搶走了。
  • 這部童年神劇《夜光神杯》你還記得嗎?
    今天就帶大家回憶一部可以許下三個願望的2006年古裝神話劇《夜光神杯》。故事講述杯仙小瑤犯錯放跑蜈蚣精,女媧懲罰杯仙流入凡間,誰若有緣拾起,注水入杯中,便可成為杯仙的主人,並可提出三個願望。杯仙必須待奉滿一千個主人,方可考慮重新位列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