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部美雪是一位與東野圭吾齊名的日本推理女作家,而這部《本所七怪談》更是曾令她獲得第十三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的作品。我印象中曾看過多部根據她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此番卻是第一次看她的原著。之前,我並沒有仔細看簡介,僅根據書名以為這是一本類似《聊齋》的鬼怪傳說。真正拿起這本書開始看時才發覺,原來鬼怪傳說在這本書中只能算是引子,其核心還是推理破案。
簡單概括《本所七怪談》的內容就是:講述了一個叫茂七的捕吏破獲的七宗命案,而這些命案恰巧分別和七個深川地區流傳的離奇故事相關。究竟是鬼怪作祟,還是有人蓄意為之?這種關聯性無疑增添了此書的故事懸念。宮部美雪也正是藉助那些鬼怪傳說揭露了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單邊蘆葉」原本是指一種葉子只長在一側的蘆葦,而在這個故事中引申為一段相戀的回憶只留在了男孩彥次一個人的心中。美津小姐救濟過很多彥次這樣的窮困者,並沒有對他另眼相看。彥次對美津則是充滿感激與思慕,而他也和其他人一樣都認為美津的父親藤兵衛是一個冷血、吝嗇的人。藤兵衛寧可把自家壽司鋪剩下的醋飯丟進大川,也不願意施捨給彥次這樣的窮人。美津也因此與藤兵衛不和,鬧得父女兩人之間的關係勢如水火。這也導致藤兵衛遇害後,甚至有人懷疑是美津僱人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而藤兵衛鐵石心腸背後的真相是:雖然他拒絕直接施捨現成的飯給彥次那樣的窮人,卻會幫他們尋找學習、工作的機會,令他們可以掌握一項技能,從而自食其力。這也是他心中的救助與施捨的差別。藤兵衛的所作所為,正應了那句中國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美津看似慷慨的行為,其實只是施捨,反而可能助長窮困者不思進取、養成接受別人施捨的習慣。
這個故事中的美津對自己父親藤兵衛的態度過於偏執了。她小的時候不能理解父親的行為,長大後竟然仍舊那麼自以為是。藤兵衛雖然默默救助了很多彥次那樣窮困的年輕人,但他不管是對美津還是對彥次,只是一味地否定他們的錯誤。他的強硬態度反而激化了美津的逆反心理。如果他能正面、積極地教育、引導美津,告訴她全部真相,可能會令美津的性格更溫柔、隨和一點。
「送行燈籠」原本是一個關於單獨走夜路時,會有盞飄浮在半空的燈籠不即不離地跟在身後,有點鬼怪色彩的傳說。而在這個故事中則是表達著一份源自暗戀者的默默守護,讀來讓人感到充滿暖意。同時,也突顯了作為有錢人家下人的卑微與無奈。
「擱下渠」原本是指滿載而歸的釣魚者路經本所錦系渠附近,會聽到「擱下……擱下」的聲音,即使置之不理回家後也會發現漁簍裡已空無一物。在這個故事中,茂七則利用這個傳說打了一場漂亮的心理戰,令被害者家屬與犯案者都以為是有岸涯小鬼作祟,從而迫使犯案者自己坦白了殺人的原委。
「不落葉的櫧樹」原本是指一棵秋天落葉時期一片葉子也不掉的櫧樹。在故事中卻因為掉落的樹葉導致一樁命案難以偵破,從而引出了一對父女間互相原諒與釋然的故事。一位叫阿袖的姑娘謊稱自己父親的命案也是遇到類似落葉情況,始終未抓到真兇。因此,她盡力清掃落葉,想著這樣做或許可以早日抓到兇手。
最終,阿袖掃落葉的事令她成為了誘餌,吸引了犯案者再次出手,並被茂七和阿袖的父親勢吉合力抓獲。而勢吉早年間也曾犯案,不久前才被赦免釋放。原本阿袖對勢吉充滿怨恨,所以才謊稱父親早已遇害而亡。但當看到勢吉幫忙抓住命案真兇後,卻並未與自己相認。這令阿袖意識到了勢吉的改變,決定原諒他。而勢吉也表示理解阿袖撒謊的初衷。唯一令我不解的是犯案者為什麼非要到阿袖身邊再犯案?這個設定讓我覺得有點牽強。
「愚弄伴奏」原本是指深夜聽到祭典的伴奏聲,早上起來卻發現根本沒發生過。在這個故事中則是借「愚弄伴奏」比喻背後的嘲笑。原本性情溫和且機靈的阿吉,在感情上受到打擊後精神出現問題,總在幻想著殺死別人,還經常把殺人的事說出來。曾經嘲笑過阿吉長得醜的阿年,以為戀人宗吉已對自己變心後,反而開始同情阿吉。阿年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宗吉竟然是受茂七之託,每天扮成女人準備誘捕因受過情傷導致心理扭曲、屢屢犯下砍臉案的男人。
在我看來,「愚弄伴奏」是一個有點警醒意義的故事。一方面是阿年唾棄著嫌阿吉醜而悔婚的男人,而她自己也曾嘲笑阿吉的相貌。這無疑是在提醒我們做人不要太雙標。另一方面是阿年在懷疑宗吉在外偷腥時,沒有給老實巴交的宗吉解釋的機會,就開始自己傷心難過,結果證明她的猜測完全是誤會。而她犯的這些錯,恰恰也是我們很多人平時容易犯的。
「洗腳宅邸」原本是指深夜,會有一雙骯髒大腳踢破天花板闖入宅邸的房間,命令房中人「洗,洗」,如果仔細洗乾淨,可以降福,否則就會大禍臨頭。故事中美代的繼母阿靜是個溫柔、貌美的女人,因為年幼時曾做過洗腳工,突然一天晚上做了一個關於「洗腳宅邸」的噩夢並驚醒大叫。不久後,美代的父親長兵衛又半夜突然喘不過氣來。夜晚接連發生這些事,令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如同籠罩了一層陰雲。
這個故事的結局令人感到有點意外,原來阿靜竟然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陰險女人。她此前已經夥同幫兇害死了兩任丈夫,並侵吞了前夫們的財產後消失。最終,茂七在一個阿靜前夫的養女的指認和幫助下,才令阿靜自己坦白了犯案手法。最可憐的是美代,她一直非常喜歡並信賴阿靜,知道真相後還向茂七求證阿靜做噩夢的事是不是真的,足見她對這位繼母是付出了真感情的。
「不滅的掛燈」原本是指一家蕎麥麵攤子的掛燈無論風吹雨淋總是亮著,沒人見過掛燈熄滅,也沒人見過攤主往掛燈裡添油。在這個故事中,「不滅的掛燈」不再是寓意著夢想和希望,而是一對夫妻間對彼此無止境的憎恨。這也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只注重臉面、聲譽,即使對婚姻已經不滿,寧可夫妻互相折磨,也不肯離婚的社會現象。
布襪鋪的老闆娘阿松因為愛女阿鈴失蹤而發瘋後,老闆喜兵衛就派人找來年齡和相貌與阿鈴相仿的女孩,在阿松面前假冒女兒。阿由最初是拒絕假冒阿鈴的,後來終被介紹人說服來到了喜兵衛家。在一次附近的火災後,阿由識破了喜兵衛與友人下棋的謊言,因而遭到辭退。原來喜兵衛在外金屋藏嬌,借與友人下棋為由與其私會。而阿松也並非真瘋,只是在用裝瘋的方式報復出軌的丈夫。
《本所七怪談》的七個故事中,「單邊蘆葉」的故事作為整本書的開篇第一章,是我最喜歡的。在我看來,它也是七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其中既體現了古老傳說的不可思議之處,又展現了主要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這些特點令整個故事讀來更顯曲折,結局甚至還有點反轉色彩。同時,細細品來這個故事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此外,我認為「擱下渠」的故事, 是七篇中傳說與現實故事情節融合得最自然的一篇。
整體而言,通過《本所七怪談》這本書,令我對宮部美雪的文筆有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第一印象。雖然這本書中的推理色彩稍遜一籌,不過故事的普遍邏輯還算嚴謹。而且我覺得宮部美雪刻畫的一些主要人物都比較生動,比如「單邊蘆葉」中的美津、「不滅的掛燈」中的阿由等,性格特點都挺突出。據我所知,除了這本《本所七怪談》外,宮部美雪還有多部怪談作品,不過我懷疑這是其中最好的一部。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和各種怪談比,我更期待看看宮部美雪的推理名作。(作者:李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