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斯諾克北愛爾蘭公開賽已經在貝爾法斯特海濱中心開打,作為英國本土系列賽的第二站,該項賽事的獎盃被命名為「艾利克斯·希金斯」杯。艾利克斯·希金斯是北愛爾蘭的天才斯諾克球手,綽號「颶風」。因為約翰·希金斯的存在,為了便於區分,也有人稱他為「老希金斯」。
從貝爾法斯特貧民窟走出來的世錦賽冠軍
貝爾法斯特是英國北愛爾蘭地區的最大海港,1949年,艾利克斯·希金斯在那裡出生。童年時代,他只是個斯諾克球房碼球記分的球童,而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騎師。14歲那年,他曾經為了這個夢想「仗劍走天涯」,但是他並沒有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時候,這輩子該幹什麼工作都是註定的。艾利克斯·希金斯終於發現自己在斯諾克這項運動中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於是1965年,16歲的艾利克斯·希金斯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斯諾克球手。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在1971年22歲的艾利克斯·希金斯轉為職業斯諾克球手,並於次年第一次參加斯諾克世錦賽就捧走冠軍獎盃,震驚了當時的斯諾克球壇。
他把斯諾克變得更好,卻沒法把自己變得更好
艾利克斯·希金斯兩次獲得世錦賽冠軍,和戴維斯、亨德利相比,他的戰績顯然是暗淡的,但他是讓斯諾克發生革命性變化的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斯諾克,防守型打法是主流,比賽拖沓冗長,令人昏昏欲睡,而艾利克斯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的斯諾克比賽。在球場上,艾利克斯就像一隻剛出籠的猛獸,崇尚進攻是他的標誌。艾利克斯受到追捧的另外一個原因大概就是他與眾不同的個人魅力。場邊等待擊球的他,永遠是煙不離手酒不離口,他在球場上帶給觀眾的感覺和任何其他球員都不一樣。在那個年代,唯有他讓這項運動變得刺激和有趣;也是從那個年代,越來越多的斯諾克球手效仿他,從而開啟了進攻型打法的篇章。那個年代,彩色電視機剛問世不久,可以說,艾利克斯·希金斯的出現讓彩色電視機之於斯諾克有了更豐富的意義。
可是偏偏這樣一位斯諾克的寵兒,卻沒法管住自己。他就像一個折翼的天使,抽菸、酗酒、打架、賭博,從巔峰期就陪伴著他。他可以把斯諾克玩弄於股掌之中,卻沒法把自己變得更好,以致於妻子離他而去。電影《粉紅三角架》中,艾利克斯職業生涯的後期,好朋友吉米·懷特也和巴裡·赫恩籤約之後,一無所有的他意識到自己需要被管理。當他去求巴裡·赫恩時,巴裡只給了他一點可憐的住宿費。電影雖有杜撰,但是也客觀反映了艾利克斯職業生涯後期的窘迫。
把悲傷留給自己的悲慘晚年
1998年,艾利克斯·希金斯被確診為咽喉癌。一生要強的他,並沒有向病魔低頭、向命運屈服,依然我行我素,偶爾還會拿起球桿打上兩局。由於常年化療,他的牙齒全部脫落,只能靠吃嬰兒食品維持生命。其實,只要他有兩萬英鎊,就可以做牙齒移植手術,但是那時的他只有每月兩百英鎊的政府救濟金。他曾說過:「有時候我真的感覺自己全身都被掏空了,連床都爬不上去。我只能隨便找個地方躺下,然後聽著收音機,我太虛弱以至於根本無法選擇。沒辦法吃,沒辦法笑,希望能夠做牙齒的移植手術,那樣我還有點兒活頭。」
晚年的艾利克斯·希金斯過著獨居的生活,其實他的姐妹、朋友比如吉米·懷特都曾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可他偏偏什麼都不願意接受。由於咽喉癌越來越嚴重加上營養缺乏,在他接聽電話時,對方也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甚至沒人知道他到底是哪天去世的——他的手機有好多天沒有被接聽,無奈人們強行進入他的房間,這才發現斯諾克歷史上最傑出的天才之一已經在他的床上長眠。
永被銘記的斯諾克傳奇
艾利克斯去世後,奧沙利文、史蒂夫·戴維斯、丹尼斯·泰勒等都向他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奧沙利文一直視其為自己的偶像:「希金斯是我邁入臺壇的真正驅動力之一,他是一個斯諾克傳奇,應該永遠被銘記。」
如今,斯諾克英國本土系列賽第二站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對這位傳奇巨星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