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武俠小說的朋友一定會被小說中各種武學和兵器所吸引,而有一種兵器為很多人所喜愛,劍,十八般兵器之一,它代表的不單單是一種武器,還是一種身份和尊榮的象徵。
金庸和古龍都寫過劍,獨孤求敗,風清揚、令狐衝、阿青、西門吹雪、葉孤城、謝曉峰……這些傳說中的用劍高手令讀者大呼過癮,然而這畢竟是虛構的人物,但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劍神,是一名女子,她到底是誰?
讀過古龍《陸小鳳傳奇之劍神一笑》的朋友會注意到這部小說的序是劍與劍神,這段文字的開頭從劍開始講起,慢慢引出了劍神,關於劍神,古龍和金庸在書信中論過,並有一個共同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公孫大娘。
這裡的公孫大娘並不是陸小鳳傳奇中的公孫大娘,而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唐朝有名的舞者。
公孫大娘,女,漢族,唐朝開元盛世時唐宮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
公孫大娘的《劍器舞》風靡一時。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世事浮雲,以公孫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藝,最終結局卻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終。然而,她的蓋世技藝是與中國歷史上的兩座文化高峰聯繫在一起的。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而衰。著名詩人杜甫在白帝城,看到了公孫娘子的傳人——李十二娘舞劍器。撫今追昔,不由感慨萬千,寫下《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杜甫
序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餘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三載,餘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 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 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餘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 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正文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而草聖張旭,據說當年就是因為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之舞,茅塞頓開,成就了落筆走龍蛇的絕世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