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理論是1979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的比喻來形容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裡的理論。
今天我們說的是與蝴蝶效應理論同名的一部電影《蝴蝶效應》,影片中男主凱文在畫畫課上畫出一幅殺人的兇殘畫,並且凱文自己什麼都不記得。老師擔心凱文有精神問題,就告訴了凱文媽這件事。凱文媽也拍孩子出現問題就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才發現凱文有和他父親一樣的病症。各項檢查以後身體機能都沒有問題,醫生總結他是間歇性失憶。建議他多寫日記來增加對記憶的刺激,緩解症狀。
凱文聽話照做但前後也還是出現了5次的失憶。一次手拿菜刀失憶,一次被鄰居安排和女兒拍小電影失憶,一次去見在瘋人院的父親失憶,一次炸雷管失憶,一次狗狗被燒死失憶。凱文母親見失憶症沒有好轉反而惹出的事越來越過分,就搬離這個地方。
轉眼九年過去了,凱文一直在大學裡了,這九年也再沒有出現失憶的情況。在一次準備和剛認識的美女做出羞羞的事情的時候,美女翻出自己的日記本。凱文在讀日記的時候,發現文字跳動一下,靈魂穿越到自己小時候的身體裡,正是補充狗狗被燒死的丟失的那段記憶,凱文不可思議,便去找小胖和小麗求證當時是不是真的發生了。當找到他們時證實這事是真的,小胖也因為過去的事變的自閉,小麗也因為回憶屈辱的過去,而痛苦自殺。
凱文心生愧疚,自己的兒時的好朋友變的自閉,兒時喜歡的女孩也自殺了。凱文意識在一次穿越的時候不小心留下的傷疤,讓現在本無傷疤的他,多了一道傷疤,證明他是可以改變過去的。就想回到過去改變拯救小麗。穿越回去以後訓斥了小麗的爸爸,讓他不要再虐待小麗,好好管教自己的兒子,不成想這個變態的父親卻將對小麗的虐待轉移到兒子身上。兒子變得更加偏執。回到現實,凱文和小麗的生活的確是變得很好,也成為了情侶很恩愛,但是出獄的弟弟卻找凱文報仇,激動的凱文不小心殺死了弟弟最後鋃鐺入獄,在獄中飽受摧殘。不忍獄中摧殘,又要改變過去,一次次的改變並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得像他想像的那麼完美,反而越來越糟糕。
最後為了拯救得了癌症的媽媽選擇穿越到還在媽媽腹中嬰兒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電影也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說凱文是沒有沒有勇氣承擔自己現在的生活,選擇了逃避,一心想要改變過去的失誤,從而改變後來發生的不好的事情。反而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人何嘗不是這樣呢,可能因為過去的一些失誤,或者做了讓現在的很後悔的決定,心中暗暗自責痛苦,把這個份痛苦埋在內心深處,不敢觸及。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碰見各種挫折和傷害。有人說成長是痛苦的,只有接受了這些痛苦的洗禮還能成長為現在真正成熟的自己。才會更懂得珍惜現在擁護的美好。所以不要過分沉浸過去發生的事情,那些已經成為過去式,我還是要擁護現在擁有的美好,不要等到再次失去了而懊惱,我那個時候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
《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燒腦懸疑電影。還是很推薦給大家看的。
我是DY,一個把自己喜歡的電影推薦給大家的電影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