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最大的謊言是:"本人性格外向,活潑開朗"

2021-02-07 MBA智庫


前幾天搬家,翻箱倒櫃的收拾東西,在文件袋裡找到自己剛畢業時候的簡歷,時隔多年回頭看去,覺得好笑至極。


不是因為青澀,不是因為萌蠢,而是因為自我評價的那一欄裡,開頭就赫然寫著:本人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際。


我將這段話拍下來給我的HR朋友,她秒回我兩個摳鼻的表情包,然後說:


我們每年收到的幾百份簡歷裡,幾乎99%的人都會用這句話來偽裝自己。


哪兒有新人敢承認自己內向,木訥,不善交際的?這不就等於在向HR宣告:雖然我很優秀,但不要錄用我嗎?


我有點意外,但更多的是無奈,意外的是居然連專業的HR都會把「內向」歸入貶義的區域。而無奈的是,正因為太多人都持有同樣的想法,才會選擇用謊言來偽裝自己。


有次跟一個剛工作一年的姑娘聊天,她問:


公司的活動太多,幾乎每個周末都要聚餐逛街,實在不想去,但又怕顯得自己孤僻內向不合群。想求你支個招,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儘快融入團體。


有太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


我不喜歡跟人交往,怎麼破?

我一到人多的場合就心煩,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我太內向了,不太會說話,該怎麼改變自己?


但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你需要先了解「內向」真正的含義。


內向不等於木訥,更不等於社交恐懼


我們對內向有這樣一種誤解:


內向的人一定不大愛講話,比較嚴肅和孤僻,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在人多的社交場合常常呆若木雞。


蘇珊.凱恩在《安靜》中,賦予了「內向」完全不同的定義:


內向的意思是你更容易從獨處中獲取能量,無論是物理空間上的獨處,還是心靈的放空。


當內向的A和外向的B同時遇到煩心事時,A更希望能自己待著,無論是看看書聽聽音樂,甚至什麼都不做只是發呆,B則會選擇跟朋友傾訴,或者參加熱鬧的聚會。


對外向的人來說,社交本身就是充電,但是對內向的人來講,跟很多人待在一起太久,會榨乾他們的精力,因此他們需要用獨處來給自己充電。


也即:社交一小時,回家緩半年。


來自美國插畫師Anna Borges的兩幅圖或許能夠幫你更好理解內向的含義:




 內向的人,一定不善於社交嗎?


首先你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內向與外向是性格因素,而社交,是一種能力。


能力無需改變,它需要的是練習。


吳伯凡老師曾提出過「WIFI式聯結」與「藍牙式聯結」的區別,而這一概念,正好可以用來解釋內向與外向不同的交際風格。


外向性格的交際更像是一點對多點的WIFI聯結,接入非常容易,數量上也沒有限制。


而內向性格的交際更像是單點對單點的藍牙聯結,比較費勁,一旦聯結成功之後還具有排他性,也即一個設備在跟另一個設備配對成功的時候,不能再接入其他設備了。


我們不妨用人際關係中的「群聊」和「私聊」來理解這個概念。


在微信群中,外向的人像是群裡的活寶,無論跟對方熟悉與否都能輕鬆的打混插科。而內向的常常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更傾向於私聊的方式,需要一些時間來找到同頻的人,但一旦「配對成功」,溝通就會漸入佳境,更容易建立深層的理解和共鳴。


因此,內向的人並不是社交無能患者,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閒聊,他習慣用沉默的傾聽來判斷出跟自己同頻的人,一旦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可愛和有趣。


所以,你要做的選擇題並不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而是「我要去喜歡所有人,還是只喜歡聊得來的人」。


僅此而已。


如果我內向,我該怎麼做


我剛工作的時候,也遭遇過上文中讀者提問裡的那種困境。


不想參加集體活動,怕被說古怪,也怕被孤立,但出門參加完一天活動,就像榨乾了全身的力氣,原本計劃背的單詞沒心情背,本來看一遍就能記住的書翻來翻去也無法進到腦子裡。


為了在社交中收穫的友善和好感,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做心理建設才能回復到正常的心情。


很不划算吧,但我真的是堅持假裝了整整一年多,才想通了這個道理。


無論我多努力,都無法讓所有人都喜歡我,而對於我喜歡的人,我根本不需要靠假裝活潑開朗,來收穫他們的友誼。


我雖然慢熱,但是我善於傾聽,又因為不太八卦,成為了很多人的樹洞。


我不喜歡閒聊,但記憶力很好,別人隨口一說的小事我也記得,因此能不時的製造一些驚喜。


我沒辦法做到八面玲瓏照顧到所有人,但我專注力很強,我可以在地鐵、公交、飛機上快速進入心流狀態,因此做事的效率比較高,朋友都覺得我靠譜。


意識到這些事之後,我才有勇氣做回原本的自己,開始有選擇性的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果斷且客氣的拒絕那些在消耗我精力的事。


其他人的party並不會因為我的缺席而黯然失色,而我也不會因為錯過了本來就把握不住的機會而後悔傷心。


如果你也是個內向的人,「學會選擇」是你需要養成的最重要的能力。


選擇你喜歡的人,認真維護你們的關係。


選擇你喜歡的事,珍惜你寶貴的精力能力注意力。


要知道,可怕的不是內向,而是四不像,


明明不想說話卻要強顏歡笑,明明煩躁不安卻要假裝活潑。


那才是最最得不償失的選擇。


既取悅不了別人,也滿足不了自己。


-THE END-

● 作者:陶瓷兔子。專欄作者,天蠍少女,文藝與理性兼備,傲嬌和有趣共存,解局情緒化,專治玻璃心,書《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正在熱賣中,微信公號@[天天成長研習社@Taocituzi77]。MBA智庫(mbalib)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絕不該錯過的精彩文章:

你的勤奮暴露了你的智商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世上所有的牛逼,都是被逼出來的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點擊藍字直接閱讀)


相關焦點

  • 我說過最大的謊言是:「本人性格外向,活潑開朗」
    不是因為青澀,不是因為萌蠢,而是因為自我評價的那一欄裡,開頭就赫然寫著:本人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際。我將這段話拍下來給我的HR朋友,她秒回我兩個摳鼻的表情包,然後說:我們每年收到的幾百份簡歷裡,幾乎99%的人都會用這句話來偽裝自己。
  • "外向孤獨症"到底是什麼?
    隨後,警方在李繼媛公寓的書桌上發現了一張寫給家人的遺書,顯示是李繼媛自己放棄了生命。留學生屢屢自殺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什麼時候才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多一點關注,真正重視起來?像哥倫比亞大學的李繼媛,平時活躍還擔任喜劇演員,卻突然自殺身亡。可能生活中有很多人表面上是嘻嘻哈哈的樣子,內心卻感到孤獨抑鬱。
  • 惹翻臺妹的香港"性格"小店
    這其中就包括,本地特產:"性格"小店。    現存最有名的當屬澳洲牛奶公司,一間名不符實,以服務態度粗暴,卻每天大排長龍的茶餐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當屬,周星馳和張學友合拍的《咖哩辣椒》中,對客人毫不妥協的捲毛茶餐廳老闆。   臺妹慕名而去高雄的香港甜品店,老闆先是堅稱"太極"為"黑白",更在甜品中敬奉中指圖案,令臺妹憤而網絡撻伐。
  • 你理解的「開朗活潑」性格,和我知道的「開朗活潑型」,有大不同
    結婚十多年了,孩子爸爸一直認為孩子媽媽是那種很開朗、很活潑的性格,但是今晚看到孩子媽媽的性格分析後,有點吃驚,哦,原來她還有這樣的情況啊。孩子媽媽也更多更深的了解了自己。當然,孩子媽媽最大的收穫還是知道了自己根據自己的性格情況,該怎麼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兩個孩子。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我當農民沒有土地,當工人又沒有崗位。所以,到了我這裡什麼都簡單了,留給我的路就只有藝術了。"譚志剛說話,總是如此淡然。"        說到藝術,他用一句話概括:"形式是放大與縮小,內容是個人的行為與修養。"        縱觀譚志剛的作品,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攝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古樸、簡單。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我們的父輩"觀感
    電影"我們的父輩"是我看的第一部由德國人描述二戰的影片。最大的感觸是生在和平的時代,和平的國家,就是最值得感恩和珍惜的。電影是通過哥哥的回憶:哥哥、弟弟、一個猶太裁縫的兒子,一個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的姑娘,一個多才多藝、想當明星的女孩。這五個發小的友誼在經歷了戰爭後,各自變得面木全非。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陳喬恩為了收視率就開始在節目中講"葷段子",例如,滿大街找各種動物的睪丸,並總是喊著"我愛吃睪丸"。她的家庭很普通,父母對她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國式教育,其母親更是提倡"棒棍底下出孝子"的荒謬理念。因為母親對她的十分嚴厲,導致了她的性格孤僻,不愛說話,也不愛笑,上學期間由於性格問題,交不到朋友,還常常受到高年級的同學的欺凌。
  • "溫飽思Y欲"的正確打開方式!
    並不是俺不想,而是實在沒有看到特別符合日本"特色"的作品。是不是想問啥是"日本特色"?吶~別裝的這麼純潔,鄙視你們啊!在亞洲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他們的"成人愛情動作片"。當然了,俺說的是以前,畢竟人家也是會進步的嘛!
  • 孫紅雷,你是真正的"老大",我服了!
    《新世界》即將落幕,孫紅雷扮演的金海也"起死回生",故事在跌宕起伏中走向圓滿。老大金海真正是老大作為,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老大實難當,但金海能把老大當成這樣,實在可敬可嘆:1、對於金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金海兩次對壞人"豪橫"來的七十多根金條全部散給手下的獄警兄弟了,自己一根不剩,把兄弟們感動的痛哭流涕。當然,最後獄警兄弟也反哺相報。
  • 大表姐劉雯那段甜蜜的"戀愛"真的甜齁我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兩天總是想著大表姐劉雯和崔始源那段節目式"戀情",回看他們的片段,覺得特別甜蜜,但是回到現實中,卻有點難過,可惜他們並沒有真的走在一起……我不追星,但是劉雯和劉詩詩是我為數不多喜歡的明星,她們的一切我都會關注,特別希望她們能找到好的歸宿,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那些鐵粉、私生飯的瘋狂行為了……
  • 什麼是"惡",聽他講
    "這傢伙還沒死,我們要花多少納稅錢養他""屎尿人渣代言人""一家人有病就該看醫生"免死「精」(精神病)
  • 爺爺「復古式」帶娃獲網友大讚:孩子長大性格一定是活潑開朗型!
    我是浩源媽媽到底要不要老人幫忙帶娃?這似乎成了一個「千古難題」。一來,生活節奏加快、衣、食、住、行,孩子教育、養老等等問題,實在是開銷太大,年輕人必須出去工作才能夠維持正常生活開支。二來,近兩年疫情原因,各行各業經濟也不太景氣,說實話,掙錢真是難呀!各種房貸、車貸等著還,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經濟實力,很少有年輕人有勇氣專職在家帶孩子。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人間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地球的外周有一層大氣,我們稱為大氣層。大氣層包裹著地球,按照傳統說法,這個大氣層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所以古人講天包地外,這是講地球這個世界本身的天地。從我們人的角度來看,腳下是地,頭上是天。人處於天地之中,人的這個身體,是天地二氣結合的一種狀態。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偽科學下所創造的"機器人大爺"!
    前來排隊光顧的人都是為買"機器之血"慕名而來。而菜攤背後站的竟是一個"機器人"。 於是突發奇想利用自家菜攤,把雞血改名"機器之血"在攤中販賣。還別說,這位大爺的營銷手段還真是不錯。那幾天裡他的"機器之血"常常都是賣斷貨。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當時答應這個媽媽我回去會好好想想,現在我來交作業了,也供其他有類似經歷的父母們參考。為什麼說,內向的人會比外向的人在父母之路上更辛苦?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大腦運作方式和精力補充方式不一樣。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心理類型學》一書裡這樣闡述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性格:不同人的興趣和關注指向不同,指向內部的叫內向,指向外部的叫外向。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具備這兩個特徵,但佔比不同。內向佔優勢的,為內向型;外向佔優勢的,為外向型。
  • "牛五花"出道記
  • 被誤讀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
    等待是值得的,反差之下"大表哥"的顏值直登宇宙巔峰!話說,"大表哥"的暱稱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源於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唐頓莊園》。不過,粉絲們也許並沒有留意到,"大表哥"其實應是"大堂哥",絕非大表哥。在《唐頓莊園》中,作為伯爵的繼承人,馬修是伯爵的遠親,同樣姓"克勞利",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隔了三代的旁親,即他的爺爺的爺爺和伯爵的爺爺的爸爸是親兄弟。所以,馬修和伯爵家的大小姐瑪麗是堂親關係,絕非姻親關係。
  • 抱歉,這部9.2分的"喪片"推晚了
    每年都會有新的潮流風颳來,而今年的除了"佛系"以外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喪"。當然,這不是一個貶義詞。我認為,"喪"可能只是人們對於自己生活的一種自嘲,對社會的一種無力的妥協。昨天那部「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鳥兒」,喪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