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真實的太陽系比例模型,空曠到懷疑我們也永遠飛不出去

2021-02-08 宇宙奧秘

通常我們搜索太陽系圖片時,給出的搜索結果大同小異,而且很多人都會覺得真實的太陽系就是這個樣子的,其實這也不能怪製作圖片的人,因為如果按真實比例來繪製太陽系的話,估計沒人可以做的出來。


那麼真實的太陽系模型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真實的太陽系的比例,看看是否能打開你的腦洞


下面是一副圖片,是太陽系的模型圖,你看了以後,估計會認為這時按照真實的太陽系縮小而來的,其實不然,下面我帶你來看看真實的太陽系等比例縮小後,太陽系的模型該怎麼畫。


首先我們來看看太陽系中太陽和各大行星的直徑、距離等數據

太陽:直徑140萬公裡

水星:直徑4878公裡,日距(距離太陽)5791萬公裡

金星:直徑12103公裡,日距1.082億公裡

地球:直徑12756公裡,日距1.496億公裡



火星:直徑6794公裡,日距2.28億公裡

木星:直徑142984公裡,日距7.783億公裡


土星:直徑120536公裡,日距14.294億公裡

天王星:直徑51120公裡,日距28.7099億公裡

海王星:直徑49528公裡,日距45.0400億公裡

柯伊伯帶:矮行星直徑大約1000-2000公裡,日距大約80億公裡

奧爾特星云:太陽系邊緣外的雲團,日距約5000億公裡


現在,大家跟我一起,將這個太陽系模型等比例縮小。


首先是太陽,我們先把太陽縮小成一個直徑一米的圓球,那麼它與真實太陽的比例是一比十四億,下來我們按照等比例縮小其他行星的直徑和距離。


先來看水星:直徑0. 348釐米,日距41.36米

金星;直徑0.8釐米,日距77.29米

地球:直徑0.9釐米,日距106.86米

火星;直徑0.48釐米,日距162.86米

木星:直徑10.21釐米,日距555.93米

土星:直徑8.61釐米,日距1021米

天王星;直徑3.65釐米,日距2050米

海王星;直徑3.54釐米,日距3217米

柯伊伯帶(冥王星所在的地方)矮行星直徑約0.1-0.2釐米,日距約8000米

奧爾特星云:距離太陽約500-1000公裡。(可怕!)


銀河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α星,距離太陽4.3光年,如果將太陽縮小成一米的圓球,那麼這顆恆星距離太陽有三萬公裡。


可能你覺得將太陽縮小成1米的圓球,還是不過癮,那咱再開開腦洞,將太陽縮小成1釐米的圓球,這可以將太陽畫在一張A4紙的中心,大家可以拿出一張A4紙,試著畫一下,這個時候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就成了直徑0.0348毫米,日距41.36釐米,對不起A4紙畫不下了。地球在哪裡呢?地球成了直徑為0.09毫米,距離紙上的太陽1.06米的一個小點,木星最大直徑為1毫米,距離紙上的太陽5.56米,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海王星就成了直徑0.365毫米,距離紙上的太陽32.17米的一個小點,太陽的邊界奧爾特星雲距離這個紙面的太陽約為10公裡,而銀河系中距離這張A4紙上的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的距離有300公裡之遙。


大家現在閉上眼睛,充分打開你的腦洞,假設一下,你的手中有一個一釐米直徑的圓球,想像距離它40釐米處……1.06米處……32米處的幾乎看不見的小點。相像一下,和這個一釐米的圓球相類似的圓球距離它還在300公裡之外,你現在能感受到太陽系的空曠與浩渺了嗎?感受到宇宙空間的空曠與浩渺了嗎?

相關焦點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 號稱飛行最遠的飛行器,卻永遠無法飛出太陽系,原因究竟是什麼?
    號稱飛行最遠的飛行器,卻永遠無法飛出太陽系,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宇宙是無邊無際的,但我們對於星空的嚮往從未停止,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精神也被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記憶當中。一直到了近代科學產生的時候,人類提出了飛越宇宙的理論。那麼我們的飛行器到底能不能離開地球,飛出太陽系呢?
  • 宇宙很空曠,原子內部也一樣,但空曠處並非一無所有
    ,即使我們將自己封閉在一個漆黑且看似空無一物的房間裡,在我們的眼前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分子,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氮和氧。 我們的身邊雖然物質充盈,但放眼宇宙,空曠卻是永恆的主題。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而物質的運動永不停止,即使一塊冰冷的石頭,它內部的原子也始終處於運動之中,只不過它們的運動並不是很快,所以石塊的溫度並不是很高。如果運動完全停止,那麼溫度就會降到最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絕對零度,即-273.15攝氏度。
  • 2天時間手繪10個星球模型 爸爸幫兒子把太陽系搬回家
    如果你也想打造星夢奇緣,不妨看看這份達人秘籍。,陳榮先買來數個大小不一的木球,「木球很便宜,根據大小不等,價格從幾元錢到20多元錢不等。」隨後,按照自己選定的太陽系8大行星以及太陽、月球共十顆星球,陳榮對其進行了大小排序,再選好對應的木球,「當然,沒有辦法按實際比例縮放,因為如果按真實比例的話,地球如果是桌球大小,太陽就應該有客廳那麼大。」接下來,陳榮花了兩天時間,用丙烯顏料將木球依次進行繪製,最終完成了十顆星球模型,「其中,地球我繪製得最細,把陸地、海洋等都體現了出來,相當於一個微縮版的地球儀。」
  • 太陽系的地心說模型和日心說模型間有什麼區別?
    太陽系實際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呢?如果我們使用某種方法飛到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所在的平面以上,我們看到的太陽系的中心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導致了一場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爭論,天文學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使這個問題得以解決。
  • 真實的太陽系行星運動更神奇
    我們被教科書太陽系運行配圖誤導了麼?在我們的常見課本中,太陽系的8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配圖一般是下圖這樣。而真實的行星運動,並不在一個圍繞恆星的固定盤面上。下面這張就是太陽系行星繞太陽轉動的粗略模擬畫面。太陽系整體在宇宙中穿梭。我們再往更大的範圍遐想:宇宙中的所有星體都在不斷運動。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太陽也在繞銀河系中心轉動。正如我們夜晚看到的天河一樣,其位置並不是固定的。有地球自轉公轉原因,更有太陽帶著地球繞銀河系公轉的原因。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有些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的天文學家,分析了兩個永遠離開太陽系的天體路徑,並確定它們很可能也來自太陽系以外。
  • 太陽系直徑2光年,人類仿佛被困其中,我們該如何逃太陽系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搖籃,但是我們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這個安全舒服的搖籃裡,我們的人類徵途註定是星辰大海。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便開始徵服整個太陽系這段著名的振奮人心的話是出自前蘇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 人類至今都沒有飛出太陽系,是科技的限制還是不敢?
    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就已經飛出地球飛上太空了,但是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人類探究的氛圍還是在太陽系,並沒有離開太陽系,其實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美國已經向太陽系之外發射了一顆探測器,截至目前有科學家認為這顆探測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但是這顆探測器已經和地球失去了聯繫,這就非常尷尬了。
  • 人類飛出太陽系的必要條件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答案
    人類誕生至今科技發展迅速,尤其是太空科技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要知道人類對太陽系中比較重要的天體,都已經發射了探測衛星,就是為了近距離觀測它們,這主要也是因為人類的主要目標是太陽系,我們首先要徵服太陽系,才會考慮其它的。
  • 人類為什麼飛不出太陽系呢?科學家:太陽系的邊緣有一堵「牆」
    文/瑤堇雲詩人類為什麼飛不出太陽系呢?科學家:太陽系的邊緣有一堵「牆」人類的科技一直在進步的,從剛開始還不知道地球,慢慢的進行著探索,一步一步的走到了這樣的情況,已經是能夠可以走出這個地球,對這太空進行著探索,也對周邊的那些星球進行探索,而這一切只是為了想要更加了解這個宇宙的奧秘,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大了,原來銀河系都只是顆粒般的存在,根本就很難想像的那種。
  • 在5億年前,太陽系曾發生過星系戰爭?|行星|外星生命|宇宙|地球...
    模型顯示,大約在5億多年前,太陽系的環境陡然變得惡劣起來。  所以在結合了地球實際情況和氣候模型,一些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在太陽系誕生後的數億年,許多行星上出現了生命,甚至出現了智慧生命,這些智慧生命在5億多年前發展到了鼎盛。
  • 牛爸自製太陽系模型,陪孩子探索神秘的八大行星!
    首先就是準備好我們這次實驗的材料:支持旋轉座盒裝顏料土星環模型支持臂和旋轉臂將對應長度的鋼條插在每個行星模型的孔上;按照長度長短,將旋轉臂安裝在支持臂上,然後安裝到底座上;一個超級棒的太陽系模型就製作完成啦~是不是很酷~
  • 3位太空人永遠因太空沉睡,唯有他飛到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諸如此類的太空事故其實在世界航天史上還發生過很多次,許多太空人都因此而喪生,目前人類抵達最遠的地方就是月球而已,但有這麼一個「人」,他卻已經飄出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但他的父親並非是天文學家,自然大部分談湯博的問題他都答不上來,於是湯博便開始自己找各種書籍來看,他甚至還自學瞭望遠鏡的製作方法,自己給自己造了一架天文望遠鏡,從此開始觀察星空。他一開始把關注力都放在了木星和火星上,並且不斷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 人類為何飛不出太陽系?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給出答案
    引言: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正式發射升空的旅行者一號經過了長達42年的飛行後終於接近太陽系邊緣,但按照計劃它本應該在2015年就達成這一目標,難道有神秘力量在阻止人造飛行器飛出太陽系嗎?人類為何飛不出太陽系?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論了解一下。
  • 本以為能飛出太陽系,卻被困住了!
    宇宙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又有趣的空間,宇宙內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地球僅僅是萬粒沙子的一粒而已,儘管地球上出現了高等生物,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文明會永遠的延續下去,這讓所有人開始質疑,宇宙如此龐大會不會有外星文明的存在?如果他們存在的話如今又在何處?
  • 3位太空人永遠停留在太空,而他已經飄出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航天途中充滿了無數的危險,有些太空人安全返回,有些太空人因為意外長眠太空,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曾經飄到了冥王星,現在即將飛出太陽系。其實航天事業很早之前就已經有雛形了,在古代的時候,甚至有人為了探索飛行的奧秘,做過飛天的實驗。
  • 不會有人連這些天文知識都不知道吧?——我做了個「太陽系合成」小遊戲
    所以就把我們最熟悉的衛星月球放進去了。by the way,月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上維基百科扒了一波天體圖片,亂搞一通,太陽系合成就做成了,大家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試玩太陽系合成點擊頁面末端 「閱讀原文」 也可以跳轉到遊戲頁面
  • 別小看1光年的距離,我們擁有的速度最快的飛行器,飛1光年要多久
    但對於我們來說,一光年的距離能將我們難倒,旅行者一號作為速度最快的飛行器,至今還沒有飛出太陽系。愛因斯坦藉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觀點,物體在高速運動時,其本身的能量會增加。速度無限趨近於光速時,能量將達到最大值。這就揭示了一個道理,再不起眼的物體,當它的速度夠快時,它就能擁有強大的能量。舉個例子,一米高的地方扔下個雞蛋,結果是雞蛋破碎。
  • 空曠,是生活的原野
    ,車水馬龍的世界又重我們的身邊。而空曠只是一種概念,從未有過的一種抵達……      席慕蓉說,當回顧逐漸成為一種儀式/總是戴著固定的面具應聲出現的青春啊/你所為何來?      所為何來?為空曠!空蕩蕩的,無阻擋物。而回憶或者記憶容易帶走我們的牽絆;視野開闊,行走的,有遠方更有你我……那就用漢字拆解一些草木無情、步履蹣跚,讓歲月被原始加工;讓詩意不囿限,衝脫,最終呈現於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