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二郎神在天庭究竟是怎樣的地位?

2021-02-08 三國苟或說歷史

李天王帶領的十萬天兵天將遲遲幹不掉孫悟空,諸神束手,觀音於是向玉帝舉薦二郎神降伏妖猴:「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現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聞言,即傳調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齎調。

調,指的是上級對下級一種正常的工作安排和變動,比如調動、調兵遣將。宣,就帶了一點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命令式感覺,我們看電視劇,經常就有」宣某某覲見「,也就是說上級允許你才能去見他,有點地位低下的意味。

都知道他是玉帝的親外甥,他母親是玉帝的妹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親,可能只是通過他的名字知道姓楊罷了。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凡人,跟他母親是仙凡結合,生下了他。但是神仙和凡人是不能夠相戀的,私自結合生下孩子更是死罪。在知道他母親私自下凡,和一個姓楊的凡人生下了孩子後,作為哥哥的玉帝臉上掛不住。

楊戩與玉帝是有仇的。楊戩如此高傲,怎麼可能會面對一個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人還給好臉色?即便那個人是自己的親人,但是面對天庭這樣的做法,加上自己從來沒有把玉帝當親人,那麼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客套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玉帝在面對孫悟空束手無策的時候,想讓二郎神去幫忙,還得客客氣氣地請他出來,「今特調賢甥同義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看看這語氣,這用詞,玉帝自己心裡恐怕也是得忌憚三分的吧。


相關焦點

  • 二郎神的「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聽調和聽宣的區別是什麼?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之事,發生在猴子大鬧蟠桃會之後。當時,玉帝發十萬天兵天將,由託塔李天王率領,帶著十八架天羅地網,將花果山圍了一個水洩不通。孫大聖,聯合七十二洞妖王,帶著手下四大猴健將迎敵。很多人認為《西遊記》裡面的二郎神叫楊戩,實際上,整本書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楊戩」這個名字。二郎神名叫楊戩,是《封神演義》給取得名字。菩薩說二郎神住在灌江口,享受當地香火,手下還有梅山六兄弟,以及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何(二郎神)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由二郎神助力,那麼就可以擒獲猴子了。
  • 二郎神「聽調不聽宣」,聽調和聽宣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這麼牛?
    《西遊記》中,說二郎神是「聽調不聽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01▲調和宣聽調和聽宣的區別其實很簡單,理解「調」和「宣」兩個字的意思就明白了。「調」,就是很正常的工作調動,領導派你出個差,換個工位之類的;「宣」就不一樣了,通常具有居高臨下的意思,領導跟你說小張啊,十分鐘後來我辦公室一下,這就叫宣。「聽調」就是說,我可以聽你的,你叫我打誰我就打誰,算是賣個面子給你,「不聽宣」的意思就是,老子幫你打架,解決問題就行了,你別真把自己當個人物,想叫我到朝廷之中去面聖之類的,還是省省吧。
  • 二郎神為何「聽調不聽宣」?這事兒預言了明朝衰亡
    在《西遊記》原著裡,二郎神「聽調不聽宣」,是個看似不起眼,其實信息量非常大的劇情。它最早的出處,是《西遊記》的第六回。當時孫悟空殺的性起,前線天兵天將稀裡譁啦。一旁看熱鬧的觀音菩薩,趁機強推二郎神:「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 中國最有意思的上下級關係:聽調不聽宣!
    這個二郎神雖然是個神仙,但是他又和其他神仙很不一樣。這個很不一樣體現在和天庭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的上下級關係上。用觀音菩薩的話說就是「聽調不聽宣」。《西遊記》原文是這樣寫的:「菩薩道:『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
  • 《西遊記》中二郎神的聽調不聽宣是何意思,居功自傲還是不受待見
    ,直到後來又看了其他相關影視劇和原著才發現了原來二郎神是聽調不聽宣的。原著中是比較正式的古文,小編自作聰明改成了白話文,不過聖旨意思是一樣的,玉帝的語氣特別客氣,一點都沒有上級命令下級的意思,完全就像是長輩召喚晚輩。那麼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看看歷史上有類似權力的人物。
  • 聽調不聽宣二郎神楊戩也是沒有編制的散仙嗎
    要說到二郎神楊戩有沒有編制?得解釋一下什麼是聽調不聽宣,在原著《西遊記》中觀音菩薩是這麼說二郎神楊戩的:「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 「為什麼西遊記裡面說二郎神楊戩聽調不聽宣?」這是什麼意思?
    1.為什麼西遊記裡面說二郎神楊戩聽調不聽宣?到底是什麼意思?2.想換個手機真的太難了,頭一回覺得手機的質量太好也不是一件好事3.費了半天勁,結果人家自己上來了,你說難受不難受6.嶽雲鵬,別以為你戴了個假髮我就不認識你了,還戴眼鏡,裝什麼知識分子呢?
  • 此人憑啥聽調不聽宣?
    孫悟空為何初見二郎神,就要罵二郎神,打二郎神呢?  我們結合孫悟空前面的話就可以明白。  二郎神的母親乃是玉帝的妹妹,當年思凡下界——在無數的神話故事中,仿佛思凡、動凡心的永遠都是女神仙,典型的紅顏禍水論!中國男人自古就愛推卸責任!  玉帝妹妹看中了楊君,於是結為夫妻,生下了三個孩子。
  • 二郎神為何不在天庭任職?不只因為玉帝,你看他對誰下了手
    (蝸牛看西遊第4923期)文/蝸牛西遊中的二郎神應該是天庭最酷的神仙,他是天界唯一一個能「聽調不聽宣」的仙人。眾所周知,為王母打工能得到長生不老的蟠桃,那麼,他為何要放棄這個獎賞,不在天庭供職呢?在「小聖施威降大聖」這一回合中,悟空見到二郎神的第一面就來了個迎面暴擊——「我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讎,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 天庭第一戰神,二郎神楊戟
    二郎神楊戩作為天庭最強戰力,一直是仙家實力代表,是強大到擁有「聽調不聽宣」特權的存在。
  • 玉帝一道調兵聖旨,二郎神血賺不虧(二郎神&梅山六聖)
    「菩薩低頭思忖」這個橋段小金魚在之前的《獨角鬼王》篇分析過:您別看這只是六個字,但這六個字背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事在觀音的大腦過濾器中掃過。無論過程是怎樣的,觀音想出來的最後結果是什麼?——就是舉薦二郎神觀音每次做決定時最大的特點就是思維縝密,這一次也不例外!玉帝道:「所舉者何神?」
  • 二郎神身世究竟暗藏啥秘密?和玉帝關係非比尋常,孫悟空道破真相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很多古裝神話電視劇給我們固化的印象,就是二郎神是天庭的第一戰神,除了如來之外,三界罕逢敵手。就連孫悟空也只能和他半斤對八兩,那麼,這個二郎神是個什麼來歷呢?為什麼要對玉帝聽調不聽宣呢?
  • 二郎神也曾大鬧天宮,為何玉帝妥協,還賜予他「聽調不聽宣」之權
    咱們知道孫悟空曾經大鬧天宮,結果玉帝震怒,先後派去多撥人馬下界降服,猴子被抓之後,玉帝即下旨斬殺,而二郎神也曾忤逆玉帝旨意劈山救母,玉帝同樣派兵擒拿,但是最終雙方罷戰,玉帝還賜予二郎神聽調不聽宣的權力。同樣忤逆玉帝,大鬧天宮,為何結果如此迥異呢?
  • 二郎神麾下梅山六兄弟和1200名草頭神,是誰的誰?
    儘管不是牛變的神,卻依然擋不住二郎神的牛。作為玉皇大帝的親外甥,瑤姬仙子的兒子,玉鼎真人的徒弟,儘管二郎神受封昭惠靈顯仁祐王,但他卻任性的目中無舅,不受天庭俸祿,不上朝,不覲見,不站班,「聽調不聽宣」,遠愁近慮,不亢不卑,只想在灌江口安享人間香火,不折騰,不惹事,耳根清淨。
  • 游離於體制外 聽調不聽宣,楊戩憑什麼這麼牛逼?
    我橫豎睡不著,翻出《封神演義》一查,每頁上都渲染著「怪力亂神」幻象。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小說裡看出倆字來——人性!正是因為哪吒逆天改命的決心,擊中了人性的痛點,這才掀起一波又一波熱議。就連紀委的同志都來點評一二。
  • 二郎神,《西遊記》裡最落寞的高手
    因為和玉帝舅舅有這麼一番恩怨,所以兩人關係非常尷尬,玉帝封了他一個顯聖真君,讓他遠離天庭,和自己一幫兄弟在灌江口享受香火供奉,大家眼不見心不煩。二郎神也是對玉帝心存戒備,聽調不聽宣。二郎神和他母親的存在,屬於皇家醜聞,這一點我們現在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在《西遊記》裡面,神仙和人基本屬於兩種不同等級的生命。神仙和人的等級差距,大概相當於人和畜生的差距。
  • 二郎神與孫悟空誰更強?他的最強武器秒殺孫悟空,不是三尖兩刃刀
    二郎神與孫悟空誰更強?他的最強武器秒殺孫悟空,不是三尖兩刃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孫悟空與二郎神就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他們都會72變,都有天地法相的神通。在性格上,他們都嫉惡如仇,都藐視權威。二郎神在灌江口「聽調不聽宣」,不將玉帝放在眼裡。孫悟空更是扯起齊天大聖的大旗,在花果山稱王,不將玉帝放在眼裡。
  • 二郎神:這可能是家族遺傳
    首先第一個舅舅欺負外甥的是玉皇大帝和二郎神,二郎神的父親名叫楊天佑,原本是玉皇大帝身旁的金童,後應劫轉世;而二郎神的母親則有多種說法,有說是鬥牛宮的仙女雲花長的,有說是玉皇大帝女兒的,甚至還有說是驪山老母的;但傳播最廣的,還是玉皇大帝的妹妹,至少在《西遊記》中,二郎神的母親是玉皇大帝的妹妹。
  • 取經路上,孫悟空為什麼羞於見二郎神,背後藏著火燒花果山的秘密
    那麼有幾個疑問就出現了,也對應題目,那就是孫悟空已經伏法,二郎神為什麼還要火燒花果山,趕盡殺絕,不怕孫悟空日後報復?再有就是,孫悟空也是睚眥必報的人,為什麼後來再遇到二郎神,卻絕口不提報仇的事?要想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必須從孫悟空跟二郎神的第二次相見的情況分析,只要搞清楚了他們這次見面的詭異表現,就能撥開雲霧見真相。
  • 二郎神與孫悟空誰最強?看看二郞背後的六兄弟和草頭軍
    悟空對於天庭給他的職稱,是相當的不滿意。按照猴子的性格,又不是會輕易屈服之猴,所以,猴子反下天庭了。對於孫猴子的所作所為,玉帝極其不滿,多次派兵去制服孫猴子,為此,連哪吒和託塔李天王都出動了,卻收效甚微,沒有一個人逮到猴子。正在玉帝急得薅頭髮時,觀音出現了,當然了,她並不是奉獻戰鬥力的,而是出主意的。